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杨皓东 《工程与建设》2010,24(1):112-113,116
施工结构由支撑系统和支撑楼板系统组成,因施工不当可能引起结构坍塌破坏,合理地制定施工方案,科学地施工是避免施工结构破坏的关键因素。该文运用信息化进行现场跟踪测试,建立脚手架工作的预警系统,为探索施工荷载传递的规律,建立脚手架工程信息化施工作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石膏围岩具有很强的膨胀性和腐蚀性,在隧道全寿命周期内均会引起衬砌结构自身强度劣化及受力增加,严重影响隧道二次衬砌结构可靠性.针对石膏围岩膨胀特性和腐蚀性对隧道二次衬砌结构的影响分别建立了二次衬砌结构膨胀破坏模式和腐蚀破坏模式;考虑石膏围岩膨胀性和腐蚀性对隧道衬砌结构的综合影响,建立了石膏围岩隧道二次衬砌结构综合破坏模式;基于结构体功能函数,推导出能够初步考虑围岩膨胀性和腐蚀性的隧道衬砌结构可靠度指标计算公式;并分别建立了三种破坏模式下的时变可靠度分析模型.采用石膏围岩隧道衬砌结构综合破坏模式下的时变可靠度模型对礼让隧道进行了分析,得到其在使用寿命100 a内的可靠度指标变化规律.根据计算结果可以优化石膏围岩隧道衬砌结构的抗腐蚀、抗膨胀和支护结构设计参数,并对石膏围岩隧道使用寿命周期内的合理维护及维修提供依据.研究成果可推广应用于隧道衬砌结构的可靠度研究中.  相似文献   

3.
泡沫填充波纹夹芯梁的面内压缩破坏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波纹夹芯结构作为高铁车厢或油罐车罐体容器外壳在面内压缩载荷下的结构稳定性,提出了在波纹芯体空隙中填充聚酯泡沫的设想,理论研究了泡沫填充波纹夹芯梁的面内压缩破坏行为,同时对面内压缩破坏进行了数值有限元验证。泡沫填充波纹夹芯梁面内压缩下的主要破坏模式为宏观弹塑性屈曲、面板弹塑性起皱2种模式。结合宏观尺度上芯体的均匀化等效弹性常数,建立宏观屈曲破坏的理论模型;将泡沫等效为Winkler弹性基,建立面板起皱破坏的理论模型。对304不锈钢波纹夹芯板和Rohacell 51泡沫填充材料,构建结构的破坏模式图,有限元计算结果从破坏模式和临界载荷2个方面验证了理论预测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对泡沫填充波纹夹芯结构进行质量最小优化设计,获得结构的最优化几何尺寸。综合考虑承载、能量吸收、减振、隔热等多功能特性,相较于空心波纹夹芯结构和金字塔点阵夹芯结构,泡沫填充波纹复合结构具有潜在的重要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钢筋混凝土框架发生局部破坏后抗震可靠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结构的变形破坏准则,以基于不同抗震功能要求的结构最薄弱层间变形可靠指标作为参照指标,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发生局部破坏后的抗震可靠度进行了分析,并对不同的局部破坏模式进行了对比研究,以期找出对结构最不利的局部破坏模式,以及结构可以接受的局部破坏模式,从而为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一些借鉴,另外,还提出了结构可靠度分析的近似简化方法。  相似文献   

5.
岩体由岩石和结构面网络组成,结构面强度模型对岩体稳定性分析起着决定性影响。本文详细探讨了Barton-Bandis准则在岩体结构破坏模式判断中的应用。首先,推导了当结构面服从Barton-Bandis准则时,结构面屈服时倾角的取值范围,提出了结构面屈服的判据,并采用数值模拟法验证了理论推导结果的正确性;基于理论推导的结果,并假定岩石服从Mohr-Coulomb准则,提出了一种岩体结构破坏模式的快速识别方法,将岩体结构破坏分为“不发生破坏”、“沿结构面发生破坏”、“沿岩石发生破坏”和“同时沿岩石和结构面发生破坏”四种模式,并验证了该识别方法的正确性。本文研究成果可以为工程实践的岩体结构破坏识别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燃气爆炸事故对民用建筑结构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以典型的燃气爆炸事故为例,结合砖混建筑结构的传力特征,初步分析了燃气爆炸造成的墙体、楼板、阳台和门窗的破坏过程,以及导致砖混建筑结构破坏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有效降低燃气爆炸事故造成建筑结构破坏程度的解决方案,以期为砖混建筑的抗爆设计与结构加固提供一定的技术帮助.  相似文献   

7.
砌体结构是我国最悠久最广泛的建筑结构形式。在已有震害资料的基础上,论述砌体墙的水平裂缝、斜裂缝和竖向裂缝的破坏形式,给出各种裂缝的破坏形态和常见位置;砌体结构的倒塌破坏包括整体粉碎性垮塌,局部垮塌和整层垮塌,系统的阐述了各种倒塌破坏的特征;归纳分析了砌体结构的其他常见震害破坏形式,如变形缝处破坏、楼梯板破坏和结构突出物破坏。深入探讨砌体墙裂缝和倒塌破坏的产生原因,为了解砌体结构的破坏机制和抗震性能奠定基础。针对砌体结构在结构安全上的薄弱缺陷,提出在设计和施工时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岩斜坡变形与破坏的岩体结构模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岩体结构,特别是软弱结构面对基岩斜坡变形与破坏具有显著的控制作用,岩体结构模式分析是建立斜坡地质模型和数学模型的关键和评价斜坡稳定性的基础。岩层层面、断裂构造、节理裂隙、片理与劈理以及侵入体和围岩的接触带等是控制基岩斜坡稳定的软弱结构面,这些成因不同、大小不一的结构面将岩体分割成性质各异、力学强度不均的各种岩体结构体,构成了15种基岩斜坡变形、破坏的岩体结构基本模式。不同结构体的重新组合与排列是斜坡失稳的内在原因。三峡库区11种岩体结构类型的岸坡存在着多种形式的变形与破坏。  相似文献   

9.
结构参数变化下梯度结构混凝土的抗压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分析梯度结构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界面取向性及施工工艺对其抗压强度、破坏形式的影响规律, 进行了多组梯度结构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梯度结构混凝土抗压强度随保护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大; 与串联形式的梯度结构试件相比, 并联形式的抗压强度较小, 且失效始发于界面处;在界面处插捣可提高抗压强度, 并改变其破坏形式, 然而插捣过多及插捣时间延滞时, 提高幅度会降低。最后基于试验数据拟合,建立了保护层厚度与抗压性能之间的表达式,并从机理上解释界面处适当插捣增强层间结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爆破振动对砌体结构破坏效应的评价与预测问题,提出基于突变级数法的方案。考虑爆破振动、建筑施工、砌体结构和建设场地等4个方面的属性,选用振幅、主频率、主频率持时、施工质量、灰缝强度、圈梁构造柱、房屋高度、屋盖形式、砖墙面积率以及场地条件等10个参数,建立了砌体结构爆破振动破坏效应评价的递阶层次指标体系;选用28组现场实测数据作为训练样本,建立突变级数判据,从而建立了砌体结构爆破振动破坏效应评价和预测的突变级数法;选用24组现场实测数据作为测试样本,以检验模型的可行性和可靠性。研究表明,突变级数法的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其中,12组测试样本的评价结果与模糊神经网络、Fisher判别分析法和支持向量机法等的评价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1.
岩溶地区公路建设水环境问题是对水环境的破坏和污染。通过对贵遵、贵新、贵黄等高速公路水环境的野外调查和研究,总结了贵州岩溶地区公路建设水环境破坏的6种形式,即①改变水流通方向;②阻断地下水补给源;③截断地下水的流通路径;④阻断水的排泄口;⑤复合型的水环境破坏类型;⑥施工扰动造成的水环境破坏和水污染的两个阶段,即公路施工期和营运期对水环境的污染,并结合不同的岩溶地貌类型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斜坡变形破坏和影响因素的研究,探讨工程建设中斜坡变形破坏的预测及防护。  相似文献   

13.
高速公路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及案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莹  陈春飞 《科技信息》2011,(1):I0379-I0380
近年来高速公路的的建设高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本文综合分析了在施工和营运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介绍了如何确定高速公路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因子,界定评价区范围,用高速公路生态影响评价的实例来初步探讨其对生态的影响及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顾颉刚先生以大胆疑古和编辑《古史辨》一书而闻名。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顾颉刚的古史研究偏重于破坏伪史,而较少从事建设真史。顾颉刚认为,学术之大,需要分工合作,才能深入和发展,破坏与建设只是分工的不同,破坏是为了建设,辨伪是为了存真和求真。顾之一味疑古辨伪,也是基于此。另一原因是,顾颉刚在考古学素养方面的缺乏制约了他去做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5.
灌浆体在锚杆工作过程中处于一种复杂的应力状态,但随着荷载的增加,应力状态会由拉-压-压状态向压-压-压逐步转变.因此,建立的混凝土破坏模型大都基于三轴受压状态.介绍了灌浆体在三轴受压状态下的试验研究,分析了灌浆体在三轴受压状态下的变形和强度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八面体应力空间表示的三轴压状态下灌浆体的破坏准则.  相似文献   

16.
用数学方法对放牧影响草场的因子进行了量化,定量地研究了放牧强度对草场的影响,在已知草场的基本情况下,建立草场退化程度与放牧强度之间的关系,用实例分析说明了牧畜超载对草场的破坏程度,对放牧强度R值的分析表明,只有调整放牧强度或减少牧畜头数,才能减缓放牧对草场的破坏和压力。  相似文献   

17.
周云珊 《科技资讯》2011,(23):141-142
全面分析公路建设中和运营中对沿线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其占用土地面积,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土地生物多样性的破坏等,从而提出了在公路建设中和运营中重视生态环境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火电机组热力系统与设备损分布通用矩阵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系统部件(火用)损分布进而探讨机组节能潜力,在深入分析各部件(火用)流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火电机组热力系统与设备(火用)损分布的通用矩阵模型.将整个热力系统分为5个控制体,针对每一控制体建立质量平衡与(火用)平衡方程,再按各控制体(火用)流方向依序相连各控制体级模型构成机组矩阵模型.与已有的回热系统(火用)损分布矩阵相比,新建模型可量化评价系统中每一过程(或设备)的热力性能,并全面反映系统及各辅助系统的影响.实例结果表明,热力系统中不可逆性主要来源于锅炉,其(火用)损率达50.28%.所建模型准确便捷,适用于各类火电机组;(火用)损分布规律清晰,有利于挖掘各设备(或过程)的节能潜力;可为火电机组优化设计及经济运行提供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9.
结合某在建铁路工程,对黄土陷穴形成原因、发育形态、破坏机制及稳定性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处理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学反映了在工业文明下社会发展过程中对大自然的过度开发所导致的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从而引发的生态危机。生态文学以敏锐的笔触潜移默化得提升了读者的生态价值观,以鲜明生动的语言震撼人类的心灵,有效保障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