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引言普适弱作用的形式提出之后,必須解决∧超子的輕子衰变問題。因为假如∧超子、核子和輕子間存在直接的弱作用,則衰变形式的η率可以直接算出。若忽略了∧和p之間的强作用,計算結果此实驗值大一个数量級[1]。但是由于目前观察到的事例不多,实驗結果仍不能看作是很确定的。本文用色散关系处理在这过程中强作用的影响,結果表明它的效应是不大的。  相似文献   

2.
实验表明,强相互作用粒子的电流和弱流有形式因子,这是强相互作用粒子内部结构的直接反映。事物的各种性质是由它内在的矛盾所决定的,不承认基本粒子有内部结构,不透过现象去分析基本粒子内部的特殊矛盾,就无法深刻认识基本粒子的性质和它的相互作用机构。在我们看来,这就是多年来人们用微扰论或色散关系方法不能满意地介释  相似文献   

3.
计算 Bc介子非轻子两体衰变 Bc→X+Y,末态强子之一 X是 P波 χc态或 hc态过程的衰变宽度 .强子跃迁矩阵元写成形状因子的形式 ,形状因子表示初态末态介子波函数的重叠积分 ,介子波函数采用势模型理论求得  相似文献   

4.
用色散关系来处理∧衰变中强作用的影响,其中忽略了k介子的强作用,对中間态作了确定的近似,結果发現∧超子衰变的分枝比和实驗的偏差,比微扰論的結果还坏。§1。引言盖尔曼和費曼[1]提出了普适的費米型弱作用,成功地解决了β衰变。μ介子(?)变和π介子衰变現象,在这些現象中所遇到的弱作用,只是核子和輕子間的普适費米型弱作用。但是在重子之間是否存在着类似的弱作用,尚須討論。[2],[3]实驗提出了∧及Σ超子衰变上下不对称,所以在衰变的过程中宇称是不守恆的。馬夏克[4]等把普适的費米型弱作用推广到∧超子衰变过程中,发現如果不考虑中間过程中重粒子間的强作用,則这一理論可以解釋∧→π~- P和∧→π° n的分枝此,以及∧衰变中不对称因子等等。应該指出在超子衰变中,不考虑中間过程的强作用是不行的,因为僅是弱作用不能解釋∧超子和∑超子平均寿命的比例[5],也不能解釋Σ衰变中不对称因子[3]。朱洪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么正对称性,在同时考虑强相互作用粒子的八维弱流和十维弱流基础上,讨论了超子经子蜕变。指出,十维弱流的存在并不和实验矛盾。对△S=0和△S=△Q类型的超子轻子蜕变,本文所有结果和Cabibbo超子轻子蜕变理论的结果极接近。同时求出△S=-△Q和△S=2类型的轻子蜕变过程几率,结果并不和实验矛盾。  相似文献   

6.
计算Bc介子非轻子两体衰变Bc→X+Y,末态强子之一X是P波Xc态或hc态过程的衰变宽度.强子跃迁矩阵元写成形状因子的形式,形状因子表示初态末态介子波函数的重叠积分,介子波函数采用势模型理论求得.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合论述了近年来关于轻子和层子下一层次的组元问题,同时也论述了下一层次的动力学问题。  相似文献   

8.
标准模型单态标量粒子Φ是Higgs Portal标量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与Higgs耦合.Higgs的发现有助于单态标量粒子Φ的研究.增加满足标准模型规范对称性并能和Φ耦合的双荷电类矢量轻子,有助于Φ在LHC或者未来的环形对撞机上的探测.本文在标准模型中加入了一个标准模型单态标量粒子和一个双荷电类矢量轻子二重态,研究了这些双荷电类矢量轻子的衰变.结果表明:双荷电类矢量轻子二重态只与e_R耦合时,这些衰变过程D~-→e~-+h~0(Z~0),Δ~(--)→e~-+W~-和Δ_L~(--)→W~-D_L~(*-)→W~-e_R~-h~0可以发生,其中,D~-→e~-h~0衰变占主要地位.由于D~-和Δ~(--)质量劈裂很小,所以D~-→Δ~-W~+衰变是运动学禁戒的.  相似文献   

9.
在Unparticle物理模型下讨论了轻子味破坏(LFV)衰变τ-→l-(V0,P0)(其中l=e,μ,V0(P0)代表中性矢量介子和赝标介子).首先提出了Unparticle物理与标准模型粒子有效相互作用模型,然后详细计算了τ-→l-(V0,P0)的衰变宽度和分支比,系统分析了所有相关实验对耦合常数限制,并给出了适当的参数空间.结果表明:在确定参数空间内,τ→lP0衰变模式具有很小的分支比,在实验上无法观测到;而在许多参数与空间内,τ→lV0衰变模式的分支比具有量级O(10-10~10-8),这在将来的LHC和超B工厂是可以观测的.  相似文献   

10.
在这个报告里,我们回顾了复合粒子系统的磁矩问题,分析了如果描述层子和轻子为复合粒子,磁矩问题将会带来的影响。特别是轻子的g-2值在实验上有精确的测量与量子电动力学的准确计算相当好的一致,最后从一个简单的模型讨论表明存在着可能性,轻子、层子是复合的,然而又与目前的实验相一致。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Cabibbo理论基础上,计及到重正化效应对转动角度的修正,以及∑,Λ超子的膺矢耦合常数和核子的差异,进一步讨论了∑,Λ超子的轻子蜕变。  相似文献   

12.
层子谱和轻子谱是当代粒子物理中最令人困惑的基本问题之一。eμτ的系列似乎是一种粒子的重复再现,u(d)c(s),t(b)的系列也是如此,我们曾经指出,这种重复再现可能是基本粒子相互作用可重正性的一个必然结果,并给出了重层子的质量关系,本文对此作进一步的讨论。定理1 如轻子或层子的相互作用是可重正的,则在归一化质量参数μ→∞时,轻子或层子有质量公式 m_k(μ→∞)=m_s+λ~km_a (1) k=0,1,2…代表可能存在的轻子态或层子态。证:由于相互作用的可重正性,任何顶角的重正化Green函数Γ~((R))(μ,g,m,p_i)当μ→μ′时,必有耦合常数g→g′,质量参数m→m′来与之补偿,使Γ~((R))(μ,g,m,p_i)=  相似文献   

13.
层子模型     
层子模型是我国粒子物理理论工作者于1965年分析总结当时积累起来的有关实验和理论资料,提出的相对论性的强子结构模型,其基本物理假定是:(1)强子是由更深层次的粒子,即层子与反层子构成的(普通重子由三个层子构成,普通介子由一个层子和一个反层子构成)。这些层子滿足一定的对称性,强子的对称性由组成它的层子的对称性所决定。在SU(3)对称下,层子有三种,它们具有分数电荷和分数奇异数,是自旋  相似文献   

14.
τ的辐射轻子衰变的精确数据为探测τ的电磁性质提供了机会,而且可能允许确定其除了标准模型精确预言从来没有测量过的反常磁矩.最近,BaBar合作组测量了τ辐射轻子衰变的分支比(τ→lννγ,以l=e,μ).这些约3%的相对误差的精确测量必须在次领头阶上与QED预言的分支比一致.实际上,对l=e,辐射修正预计在10%量级,对于l=μ大约在3%.这里给出了μ和τ辐射轻子衰变微分衰变率和分支比的标准模型到次领头阶的预测,并与BaBar实验结果比较.此外,给出了在Belle和Belle II测量τ反常磁矩的可行性研究.  相似文献   

15.
■半轻衰变     
基于高亮度的重味物理实验中对Υ(nS)测量潜在的前景,在标准模型中详细研究了以树图贡献为主的■半轻衰变,给出这些衰变过程的分支比,轻子极化不对称和前后不对称,以及一些重要的比值R■和F■(n=1,2).最终的数据结果表明■半轻衰变有较大的分支比,且量级为10~(-10)~10~(-9),有望被实验观测到.  相似文献   

16.
采用手征流关联函数改进的光锥QCD求和规则(LCSR)方法,消掉了3扭度和5扭度K介子波函数的贡献,计算了-6相似文献   

17.
最近一些工作讨论了标准的六层子模型中的层子混合角问题,分析了混合角的实验值范围,在这些讨论中都没有考虑中性重轻子和中微子在弱作用中可能存在混合的问题。如果中性轻子只有中微子,并且中微子质量为零,那么由于中微子质量的简并,弱作用的本征态也就是轻子的本征态。但若存在中性重轻子,尽管这种粒子在轻子分类中属于什么地位还不清楚,一般地,轻子就可能以混合的方式参与弱作用。事实上,中微子产生中性重轻子的事例就暗示了可能存在中微子与中性重轻子的混合。如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椽皮袋”模型计算了 J~(pc)=1~~矢介子的轻子对衰变宽度,结果与实验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椽皮袋”模型计算了 J~(pc)=1~(--)矢介子的轻子对衰变宽度,结果与实验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20.
根据4种将非微扰的强相互作用参数化为形状因子的模型得到的4种强子形状因子,分别计算了中性D介子D~0→K~-e~+ν_e和D~0→π~-e~+ν_e两个半轻子衰变过程的衰变分支比.将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值比较,得到极点修正模型对D_0→K~-e~+ν_e过程的理论计算结果中心值与实验测量值非常接近,而对D~0→π~-e~+ν_e过程两参量多级展开模型符合较好.然而由于非微扰效应的存在,形状因子f+(0)和强耦合常数g等参数误差过大,因此得到的理论计算结果误差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