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电子学以应用为主要目的,是一门主要研究电子的特性和行为以及电子器件的物理学科。作为其分支学科,微电子技术是随着集成电路,尤其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技术,包括系统电路设计、器件物理、工艺技术、材料制备、自动测试以及封装、组装等,是微电子学中的各项工艺技术的总和。其发展水平和产业规模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北方工业大学姜岩峰教授就是一位耕耘在微电子领域的学者。  相似文献   

2.
电子学以应用为主要目的,是一门主要研究电子的特性和行为以及电子器件的物理学科.作为其分支学科,微电子技术是随着集成电路,尤其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技术,包括系统电路设计、器件物理、工艺技术、材料制备、自动测试以及封装、组装等.是微电子学中的各项工艺技术的总和.其发展水平和产业规模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北方工业大学姜岩峰教授就是一位耕耘在微电子领域的学者.  相似文献   

3.
纳米发光材料及器件领域是电子信息产业高端和前沿的技术领域之一,是微电子技术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以纳米技术制造为基础的器件具有工作速度快、功耗低、信息存储量大、体积小和重量轻等特点,在现代光通信、生物检测和成像显示方面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辽宁省已将纳米材料制备及应用技术研究、开发新型纳米材料、加速其产业化进程列为科技发展的重点任务。本文利用CNIPR中外专利数据库服务平台,对辽宁省纳米发光材料及器件领域的专利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专利申请的角度揭示技术的发展情况,为辽宁  相似文献   

4.
在实质ε-最优解的条件下,保证实质ε-最优解的稳定,文中将一个约束推广到多个约束,给出了等价命题及求解实质ε-最优解的一个新的算法。  相似文献   

5.
将半导体材料定义为广义半导体材料和狭义半导体材料2类,分别介绍了其各自范畴。提供了全球主要广义半导体材料厂商名录,分析了广义半导体材料在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中的占比情况及国产化率情况;对狭义半导体材料按材料组分、结晶状态、禁带宽度、光电子器件应用及微电子器件应用列举了常见的5种划分方法,并指出狭义半导体材料以代系划分仅限于微电子器件用,且其各有不同的应用领域,不完全是替代关系。  相似文献   

6.
微电子技术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得到迅猛发展的一门高科技应用性学科,是信息产业的先导和基石,被誉为现代电子工业的心脏和高科技的原动力。微电子技术的强大生命力在于它可以低成本、大批量地生产出具有高可靠性和高精度的微电子结构模块。这种技术与其它学科相结合,会诞生出一系列崭新的学科和重大的经济增长点,作为与微电子技术成功结合的典型例子便是MEMS(微机电系统)技术和DNA生物芯片等目前,微电子技术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方向是高集成、高速度、低功耗和智能化。随着集成电路的深亚微米制造技术和设计技术的迅速发展,21世纪的微电子技术将从目前的3G时代逐步发展到3T时代(即存储容量由G位发展到T位、集成电路器件的速度由GHz发展到THz、数据传输速率由Gbps发展到Tbps)  相似文献   

7.
光电技术是以光学、电子物理、半导体物理、微电子技术、光集成技术为基础,多学科交叉进行光电效应研究的高新技术,它的技术产品包括机理各异、为数众多的光发射及光存储器件、光电记录器件,是构成光机电算综合的系统及各种探测器的重要组成部件,具有种类繁多、应用面广的特点。经过了近30年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微电子器件及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薄膜物理与相关制备技术逐渐成为现代理工科大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重要知识。本文分析《薄膜物理与技术》课程教学的内容、特点,以及存在的不足,探讨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法,从更新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与实验相结合等方面给出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前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电子和光电子器件是现代信息技术的硬件基础.半导体硅(Si)是当前制备微电子器件最重要的材料,但由于其间接带隙的能带结构和弱的电光效应,限制了在光电子器件方面的应用.几十年来,人们一直在探索能在单块Si片上集成微电子器件和光电子器件的途径,如果这一技术被突破,无疑将对未来的通讯、显示、计算机等信息技术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电极材料对BST薄膜介电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ST薄膜是微电子器件领域很有吸引力的介质材料。就BST薄膜研究中电极材料选择这一焦点问题进行综述,包括电极材料的种类,电极对薄膜微观结构、介电参数及稳定性等方面的影响,分析与电极相关的薄膜缺陷和可靠性现象,并对未来的发展作简要的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