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巧妙的算法     
正今天的数学课上,惠老师出了一道特殊的题目:已知152*2=312、156*3=468,计算156*23=()。大家一看题目,都觉得这是多此一举。只听乐乐说:"直接列竖式计算156*23不就得了,告诉我们的那两个算式完全是多余的条件。"大家纷纷点头表示赞同。惠老师看了,微微一笑,说:"能够  相似文献   

2.
正今天,我在奥数书上看到一道这样的题:△+○=10△-○=6△×○=16△÷○=4△=()○=()看到第一个算式,我就想到了凑十法,这个我一年级就会了。很快,我找到了五种填法,分别是1和9、2和8、3和7、4和6、5和5。然后把它们分别放到减法算式中去算,很快,我又  相似文献   

3.
正有些题目,如果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就会得到多种不同的解题方法。解题时,经常这样进行分析,不仅可以开阔思路,还能培养自己的创造思维。下面的题目就可以通过四种心路来解。【题目】已知A:B=3/2:1.2,B:C=0.75:1/2,那么C:A=()。(写成最简的整数比)【思路一】用求连比的方法解答。A:B=3/2:1.2=3/2×5/6=5:4.B:C=0.75:1/2=3/4×2=  相似文献   

4.
正读二年级的时候,我写的字很难看。现在,我把字写端正了,得到了老师赞扬和同学夸奖,自己也很满意,这都要归功于王老师带我们玩猜字游戏。读一年级时,我写字还比较认真;二年级时,我没那么认真了,写的字东倒西歪,宛如喝醉酒的人。很多同学的字也变得不端正,像刚打完一场战役,横七竖八。读三年级时,我们迎来了一位新语文老师王老师,王老师看了我们写的字,双眉紧锁起来。她思考片刻,然后说要带我们玩猜字游戏。  相似文献   

5.
正昨天,孙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道思考题,让我们回家去完成,题目是这样的:用260、270、280、290这四个数,每个数只能用一次,编一道加减混合等式。今天的数学课上,大家交流了各自的想法。"把260、270、280、290看成6、7、8、9来做,仔细观察,很快就能发现:6+9=7+8=15,那么6+9-7=8,所以有260+290-270=280。"  相似文献   

6.
正学习了"100以内加法和减法"后,成老师给大家出了这样一道题目:小明在计算一道减法算式时,因为粗心误把减数46看成64。结果算出的差是28。你知道正确的差是多少吗?成老师刚把题目写完,同学们就议论纷纷。冬冬:"既然是把减数46看成64,说明被减数没有看错,我们可以根据看错的减数与算出的差,求出被减数,即被减数=减数+差=28+64=92。然后用被减数减去正确的减数即可求出正确的差,92-46=46。"  相似文献   

7.
正小田鼠天天和小青蛙皮皮在森林里玩耍。突然天天在一棵树下发现了一张小纸条。纸条上写了一行字和三个算式:小动物们仔细看,算出下面三道题,你会有好运气!15-9、15-8、15-7"这是谁搞得恶作剧?"皮皮自言自语。"甭管是谁干的,我们先做做看。"天天说完,就思考了起来。"15-9=6,15-8=7,15-7=8,对吧?"天天说。"你算得真快,你是怎么思考的?"皮皮问道。天天说:"15-9,我就想:几加9等于15?因为6+9=15,所以15-9=6;15-8,我就想:几加8得15?因为7+8=15,因此15-8=7;15-7,我就想:因为8+7=15,所以15-7=8。"  相似文献   

8.
想想 做做     
正一、读写算下面算式中,相同的汉字代表相同的数字,不同的汉字代表不同的数字。当"读""写""算"三个字各代表什么数字时,下面的算式成立?二、移火柴移动一根火柴棒,使下面的等式成立。三、插彩旗为庆祝三八妇女节,杨公小学在校门口插了12面红旗,他们还要在两面红旗之间  相似文献   

9.
正题目:比较下面两个积的大小:A=123456789×987654321 B=123456788×987654322小明这样想:因为A和B都是两个九位数的乘积,所以,这一题肯定不能先算出A、B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再比较。通过观察比较,发现A的第一个因数比B的第一个因数大1,而第二个因数比B的第二个因数少1,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变形后再解答:A=123456789×987654321=(123456788+1)×987654321=123456788×987654321+987654321B=123456788×987654322  相似文献   

10.
正小主持人:老师,我们这次讲课题目我听不大明白。主讲老师:好,我来给大家解释。前面讲了语言的运用,如果把语言敲成碎片,就是词语,它们就是你写作文的武器。我们写作文用词造句必须遵循三条原则:第一是准确,第二是生动,第三才是形象。再精彩的词,如果用得不准确,也是多余。经常给我作文看的同学中,有人写这样的句子:"树叶在微风中舞动着小手。""舞"字用得不准,用"挥"或"拍"更好。"……我爸开车的技术非常棒!上了高速公路,他那样随心所欲,目不斜视……"  相似文献   

11.
正动物小学二(1)班正在上数学课,大象老师出了一道题,请同学们解答。这道题目是:学校食堂有40袋大米,吃了16袋,又买来45袋。学校食堂现在有多少袋大米?小猕猴抢先举手,上台板演:(1)吃了16袋,还剩多少袋?40一16=24(袋)(2)又买来45袋,现在共有多少袋?24+45=69(袋)答:学校食堂现在有69袋大米。  相似文献   

12.
多角度思考     
同学们,同一道题,只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就会想出很多解决问题的办法。题目一本故事书,丽丽4周看了468页,萍萍3周看了354页。她俩谁平均每周看的页数多?方法一先分别求出两人每周读的页数,然后再比较。丽丽平均每周读468÷4=117(页),萍萍平均每周读354÷3=118  相似文献   

13.
正小主持人:老师,我看你这次给我们列出的题目叫"‘菲尔丁’让你一边说话",谁叫菲尔丁呀?快给大家讲讲吧。主讲老师:好。其实这次要讲的内容很简单,就是作文中的旁白、插话怎么写。英国一个叫"菲尔丁"的作家,他在小说中的旁白、插话写得非常多,也写得非常好,后来就把文中的旁白、插话叫做"菲尔丁"。小主持人:噢,我明白了,就是作文的旁白与插话。老师你说旁白与插  相似文献   

14.
<正>德国数学家高斯被誉为"数学王子"。他推动了多个数学领域的发展,这得益于他从小养成的爱思考、爱总结、爱找规律的习惯。据说高斯在读小学时,有一次老师出了一道数学题=1+2+3+……+99+100=?没过多久,高斯就说算好了,答案是5050。老师惊讶得张大嘴巴,答案是正确的,高斯怎么算得如此  相似文献   

15.
森林王国里,一年一度的数学竞赛又开始了,小动物们纷纷前来参加。各位选手到齐后,大象老师便开始发试卷了。他说:“今年的竞赛跟以往有很大不同。至于怎样不同,希望大家认真思考,切记!切记!”竞赛只有一道题目:“小狗看一本书,每天看16页,3天看了全书的1/4,看完这本书共要多少天?”选手们一拿到试卷就忘了老师的嘱咐,他们唰唰地写了起来。小兔望着题目发呆:这道题并不太难,老师为什么要讲那样的话呢?啊,原来如此!小兔想好了,他信心十足地把答案写了上去。“时间到,大家交卷!”随着大象老师的一声令下,大家蜂拥而上,抢着把试卷交到老师手里。…  相似文献   

16.
开心五味果     
老师:"你爸爸才三十岁,他怎么参加过抗日战争?"学生:"那是说的我爷爷。"老师:"你搞错了,作文的题目是《我的爸爸》。"学生:"没错。作文是我爸爸写的。"  相似文献   

17.
巧排数字     
正"想不通"和"不高兴"二位小朋友又见面了。"想不通"说:"我有个问题思考再三,也没想出来。""不高兴"笑着说:"你肯定想不出来哟,不然怎么会叫‘想不通’哦。只是我现在没时间帮你解答。""想不通"苦苦要求"不高兴"给指点指点。"想不通"乐呵呵地说:"我请你去我家玩,行不?""不高兴"点了点头,说:"好吧。你把题目拿出来,我看看。"  相似文献   

18.
正今天,我们上了一堂思维训练课。课上,袁老师出了好几道趣题,真是太有意思啦!其中有一道题是这样的:你知道下图共有多少个吗?题目刚出现在大屏幕上,就有不少同学高高地举起了手。江江第一个发言:"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只要把每行的个数相加就行了。1+2+3+4+5+4+3+2+1=……"他支支吾吾了半天,最后终于告诉我们答案是25。其实在江江思索答案的时候,已有不少同学用其他的方法计算出了的个数。童童说:"第一行和最后一行都有1个,那  相似文献   

19.
正【一起读要求】选择你读过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要求内容具体,中心突出。题目自拟。【写作导航灯】读完一本书、一篇文章或一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或得到的启示记下来,就叫读后感。那么,该如何写好读后感呢?一、读"读"是"感"的前提和基础,"感"是"读"的延伸和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好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  相似文献   

20.
正今天,小红在做一道加法题时,把其中一个加数个位上的8看成了5,十位上的2看成了3,结果是46。王老师让我们帮小红算出正确的结果是多少。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来,忽然亮亮站起来,说:"老师,我知道怎样算。小红把个位上的8看成了5,少加了3;把十位上的2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