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4 毫秒
1.
一种家兔股动脉血管内制作血栓模型的简便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制作血栓形成动物模型的方法很多,但大多数选择在动物体外进行,不同的方法制作出血栓的动物模型适用于不同内容的实验研究。这里介绍一种简便易行、成功率很高并且在动物体内制作血栓形成模型的方法。本方法主要适用于:(1)动态地观察血栓形成过程中血栓形态及血栓变化规律的研究。(2)评价药物溶栓作用的实验研究。(3)与形成和溶解血栓有关的其他实验研究。一、材料及制作方法1、选择体重为2.5~3kg重、健壮的青紫兰家兔。雌雄不限。2、用20%氨基甲酸乙酯全麻家兔(按5ml/kg剂量经耳静脉给药)。3、将全麻的家兔仰面固定在免板上…  相似文献   

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31例/陈,宋逢春(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510630.广州)关键词:血栓形成,下肢静脉,肝素,尿激酶中图分类号:R543.6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thrombosis,DVT)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如治疗不当患...  相似文献   

3.
丹龙胶囊抗血栓形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丹龙胶囊抗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手术结扎大鼠下腔静脉使大鼠下腔静脉内形成血栓,称量血栓湿重和干重;用血栓生成仪观察记录电刺激5min内颈总动脉平均阻塞率(%);用血小板聚集凝血因子分析仪测定受试药对二磷酸二腺苷(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结果丹龙胶囊能够减少下腔静脉血栓形成;降低颈总动脉平均阻塞率;抑制由二磷酸二腺苷引起的家兔血小板聚集。结论研究结果证明丹龙胶囊具有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考察斑马鱼血栓生成模型在中药成分活性筛选中的适应性,利用体外血小板聚集实验和体内斑马鱼血栓形成实验,分别检测中药单体对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影响。筛选模型选择3~5 d的野生型AB系斑马鱼以及转基因TG系(integrin αIIb: EGFP)血小板标记绿色荧光斑马鱼,利用三氯化铁诱导血栓形成,以凝血时间为指标,用20种中药单体成分处理斑马鱼,考察对斑马鱼血栓形成的影响。同时,采集大鼠全血制备富血小板血浆和贫血小板血浆,利用血小板聚集仪测定血小板聚集率,检测中药单体成分活性。结果显示:有7种中药单体成分具有抑制斑马鱼血栓形成活性,首次发现桃叶珊瑚苷具有明显的抑制斑马鱼血栓形成作用;体外血小板聚集实验结果显示有12种中药材成分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其中100 μg/mL 红景天苷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88.22%;利用斑马鱼血栓模型检测出的7种中药单体与体外血小板聚集实验结果一致。斑马鱼血栓生成模型对中药抗血栓活性筛选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尼麦角林对大鼠血栓形成的影响,研究对比尼麦角林的不同给药途径的药效。方法 采用大鼠动-静脉血栓形成法,通过静脉、鼻腔、舌下三种途径的不同浓度给药,分别测定血栓形成抑制率。 结果 尼麦角林不同给药途径均可明显抑制大鼠血栓形成,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吸收的速度排序为:静注>鼻腔>舌下。结论 尼麦角林鼻腔给药的血栓抑制率与静注相近,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随着计算机应用领域的扩大,使用建立血栓形成机制计算模型或计算机软件模拟血栓形成过程逐渐成为血栓研究的热点.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笛卡尔自适应细化网格的混合计算模型用于模拟初期血栓的形成.计算模型中利用水平集方法的运动界面追踪功能对初期血栓的形态和生长过程进行建模,采用网格细化和局部水平集方法实现建模网格的自适应细化,提高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溶栓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9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46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非手术治疗的资料.结果:临床治愈28例(60.9%),有效17例(36.9%),无效1例(2.2%),总有效率为97.8%(45/46).结论:绝大多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可以经溶栓和抗凝为主的非手术治疗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关键是早诊断及早期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边婧  房进辉 《科技信息》2007,(26):258-258,271
在生理条件下,人体内的止血和凝血系统与抗凝血和纤溶系统,相互制约,但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病理情况下,无论哪一系统的作用发生异常,都可导致出血或血栓形成。止血和血栓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近几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临床各科几乎无一不涉及止血-血栓问题。血凝试验不但应用于出血性疾病的筛选与确诊,还应用于对各种血栓性疾病与血栓前检查和预测,DIC的实验诊断以及对各种抗凝治疗患者的用药指导和预后估计等。例如,内科领域中由于肝细胞损害造成肝脏的广泛出血,心脑血管疾病的血栓形成严重的心肌梗塞及脑梗塞;由于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引起多发性血栓形成等等。异常出血和血栓形成是外科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异常出血在外科手术中的发生率为0.05—4%,而在心脏手术中则高达12%,严重时可导致手术失败,病人伤残,甚至死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总之,在血液病、糖尿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皮素(endothelin,ET)在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中的术前预测价值.方法:接受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手术的48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分为术后血栓组(简称血栓组,15例)与术后非血栓组(简称无血栓组,33例).术前外周血中检测血小板(p...  相似文献   

10.
灯盏花素葡萄糖注射液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验证灯盏花素葡萄糖注射液的临床前药效学作用;方法选择不同的药理学指标对灯盏花素葡萄糖注射液的药效学作用进行评价;结果灯盏花素葡萄糖注射液对实验性大鼠急性脑缺血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可使大鼠血液中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明显增加,对大鼠血液血栓形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使小鼠血液凝血时间显著性延长,对小鼠肠系膜微循环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具有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功能,亦可显著性降低家兔脑血管阻力,改善脑循环;结论试验结果证明了灯盏花素葡萄糖注射液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作用,对改善脑血循环、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急性脑缺血改善、增加血液纤溶酶活性、防治血液血栓形成等功效显著;讨论研究结果与文献相关报道基本一致,为其临床广泛应用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探究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置管术(PICC)后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选取2014年2月~2019年4月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收治的行PICC置管治疗的患者498例,按照是否形成血栓分为2组,血栓形成的患者10例为血栓形成组,同期无血栓形成的患者488例为血栓未形成组,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并探讨预防对策。498例PICC患者中,发生血栓10例,发生率为2.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栓形成组与血栓未形成组比较,年龄、置管时间、置管部位、预防性抗凝、活动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0岁、置管时间≥14d、活动少是影响PICC术后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使用抗凝药物为保护型因素(P0.05)。:PICC术后血栓形成率较高,高龄、置管时间长、置管部位选择、有恶性肿瘤、活动少会增加血栓形成率,应采用针对性预防对策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大剂量维生素B6在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作用与免疫因素的关联。方法:测定实验性高胆固醇家兔血清抗单核细胞抗体,以及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结果:1)维生素B6有明显降低血胆固醇,减少动脉壁粥样斑块形成的作用;2)较长期喂胆固醇饲料,导致家兔细胞免疫反应下降,补充维生素B6可使细胞免疫反应维持原有水平;3)在无外来抗原诱导,较长期喂养高胆固醇饲料,可使家兔产生抗单核细胞抗体。结论:补充大剂量维生素B6可降低血胆固醇及减少动脉壁粥样斑块的形成,并能改善家兔细胞免疫状态,但未发现影响机体体液免疫。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大剂量维生素B6在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作用与免疫因素的关联。方法:测定实验性高胆固醇家兔血清抗单核细胞抗体,以及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结果:1)维生素B6有明显降低血胆固醇,减少动脉壁粥样斑块形成的作用;2)较长期喂胆固醇饲料,导致家兔细胞免疫反应下降,补充维生素B6可使细胞免疫反应维持原有水平;3)在无外来抗原诱导,较长期喂养高胆固醇饲料,可使家兔产生抗单核细胞抗体。结论:补充大剂量  相似文献   

14.
李燕婧  钟正贤  陈学芬 《广西科学》2015,22(2):143-147,152
【目的】探讨黄杞总黄酮(TFER)的抗血栓形成作用及其机理,为进一步评估和研发黄杞的抗血栓形成作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3种实验性血栓形成模型:大鼠腹主动脉血栓模型、大鼠体内静脉血栓模型、大鼠"衰老加血瘀证"血栓模型,观察TFER的抗血栓作用,研究其机理。【结果】TFER能延长腹主动脉血栓形成大鼠血浆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降低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同时能缩短血栓长度,降低血栓形成率;能减轻体内静脉血栓形成大鼠的血栓湿重;能降低大鼠血清血栓素(TXB2)、内皮素1(ET-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脑组织MDA和脂褐质(Lf)含量,同时提高大鼠血清前列环素(PGI2)、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论】TFER具有抗血栓作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凝血功能,调节血小板聚集反应,改善纤溶平衡异常,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从而达到抗血栓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科病人如何预防、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方法:取骨科病人下肢骨折及易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临床上对其进行系统的预防、治疗.结果:骨科对易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经物理及药物治疗后疗效标准达优.结论:对骨科病人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积极的预防,对发病率的控制及治疗疗效的提高,减少严重并发症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Boston两所教学医院门诊部的102例病人,接受了临床检查和静脉造影术.病史、体格检查和致病因素的存在对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是不可靠的.72%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有血栓向近端延伸到股静脉或更高的水平.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门诊病人与经常研究的住院病人在诊断的时间和血栓形成的解剖长度等方面是不同的.较高的临床检查假阳性结果发生率是有重要的经济影响的.  相似文献   

17.
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因的回顾性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 ,对 1 990— 1 998年住院治疗的 2 42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与研究 2 42例患者中 ,手术后发病 1 2 0例 ( 4 9.6% ) ,且以下腹部手术为多见 ;伴有原发病 3 5例( 1 4.6% ) ;原因不明 87例 ( 3 5.8% ) 发病年龄以 40岁以上者多见 结果提示 :深静脉血栓形成与高龄 ,手术创伤及肿瘤结缔组织病 ,肾炎性肾病、白血病等有关  相似文献   

18.
奶牛产后败血症和脓毒血症是由局部炎症感染扩散而继发的全身性严重感染性疾病。败血症的特点是细菌进入血液并产生毒素;脓毒血症的特点是静脉中有血栓形成,以后血栓受到感染,化脓软化,并随血流进入其他器官和组织中,发生转移性脓性灶或脓肿。有时两者可同时发生。  相似文献   

19.
流变血栓清除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流变除栓术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25例12d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采用经皮穿刺方法置入6F或8F两种型号Oasis流变溶栓导管并与高压注射器连接,将生理盐水以2.5mL/s的流率和5171kPa的压力注入,行流变血栓清除术,并辅以球囊扩张、内支架置入术治疗。观察血管开通、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流变血栓清除术后,25例重建了前向血流,并清除了绝大部分血栓物质,技术成功率(残留狭窄<50%)为72%(18/25);8例附加球囊扩张,其中7例附加内支架治疗;3、6个月的初始血管开放率均为100%,经平均8.5个月的随访,治愈率为84%(21/25),后遗症发生率16%(4/25);本组病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流变血栓清除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复肾汤”治疗实验性肾炎的疗效。方法:制作家兔实验性肾炎模型,随机将家兔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动态研究中药复方煎剂“复肾汤”的治疗作用,重点检测了反映肾功能的生化指标。结果:“复肾汤”有显著降低尿蛋白作用,有降低血清尿素氮和血清肌酐作用,可减轻和延缓肾小球的病理改变,可改善慢性肾炎的肾脏功能。结论:“复肾汤”治疗实验性肾炎疗效肯定,可用于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