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萍乡傩舞考     
萍乡曾被民间誉为"中国傩文化之乡",其中萍乡湘东傩面具、芦溪南坑车湘傩舞、上栗傩舞、安源傩舞相继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萍乡傩庙(殿)目前数量多达100余座,傩面具2000多具,以及傩文化中的傩舞、傩戏、傩符、傩卦、傩兵器等种类繁多,其中傩舞、傩戏是萍乡开展傩事活动的主要形式.本文就萍乡傩舞的历史源流、文化特性、傩舞的类型和种类、傩舞的地域分布加以考证,同时介绍了萍乡傩舞的传承现状.  相似文献   

2.
傩 ,它的普遍意义是指人们在特定季节驱除疫鬼的祭仪 ,是一种具有特定内涵和性质的原始文化。南丰傩 ,起始于秦汉时期 ,传承几千年而未衰。它保存了一整套“起傩”、“跳傩”、“搜傩”、“圆傩”的宗教仪式 ,是对古代傩祭的继承和发展。南丰傩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 ,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特点。作为一种民间宗教 ,由于它蕴含着极深的文化内涵 ,其社会功能越来越得到人们的承认。并且朝着艺术方向发展 ,成为南丰傩历久不衰的源泉。  相似文献   

3.
正婺源傩舞,俗称鬼舞或舞鬼,为江西傩舞之一种。它起源于早期民俗祭祀活动,是一种戴着面具按民间祭祀活动而舞的仪式。最初的内涵就是古代民众驱鬼逐疫、祈福避灾,古时每逢打樵、春节都要跳傩舞,以祈福消灾,自娱自乐。后经民间艺人的不断加工、整理、提炼、并吸收其他表演艺术精华,逐步形成地方民间舞蹈艺术。加之  相似文献   

4.
湘西“巫傩”风俗与湘鄂川黔边民族体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文化社会学的角度对湘西民间传统体育的发生发展与其巫作风俗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傩舞被称为舞蹈史上的活化石,一直为文化、艺术界所重视。本文以近十年来国内学者关于傩舞的研究文献为基础,对傩舞的起源与流变、傩舞的艺术特色、傩舞的文化内涵及傩舞的功能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回顾。  相似文献   

6.
楚人好巫,梦风即巫风,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楚巫之滥觞,即无萍乡傩之发轫。萍乡傩与林民众 有着密切关系,研究萍乡傩必然要探索其与楚巫的关系,这是题中应有之义,为此,笔作粗浅的探讨,只能是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7.
傩舞源流久远,是上古社会的一种祭祀性舞蹈。福建省泰宁县大源村至今仍保留着这一古老的舞蹈形式。大源傩舞具有仪式完整、舞姿粗犷、形式古朴、道具独特等特点,同时又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我们了解福建地区民间舞蹈与地域民俗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亟待我们进行更好的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8.
萍乡傩舞是一种驱疫祈福的祭仪,这种戴着面具跳舞的古老而神秘的舞蹈形式具有明显的健身、娱乐、保健医疗、社会教化等体育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9.
江西傩仪当中的音乐因其具有重要特性,一直保存在当地的傩仪过程当中,成为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傩仪当中发挥着营造氛围、酬神娱人、沟通人神的重要作用。而南丰石邮的傩仪,因其较完整地保留了传统傩仪的原生态文化价值,故在赣傩中最具代表性。本文将着重分析以江西南丰石邮傩仪为代表的赣傩音乐中最为突出的两种音乐形态:贯穿始终的锣鼓音乐和间歇唱起的人声唱诵。以进一步发现赣傩音乐的特点与其在仪式音乐当中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0.
江西傩仪当中的音乐因其具有重要特性,一直保存在当地的傩仪过程当中,成为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傩仪当中发挥着营造氛围、酬神娱人、沟通人神的重要作用。而南丰石邮的傩仪,因其较完整地保留了传统傩仪的原生态文化价值,故在赣傩中最具代表性。本文将着重分析以江西南丰石邮傩仪为代表的赣傩音乐中最为突出的两种音乐形态:贯穿始终的锣鼓音乐和间歇唱起的人声唱诵。以进一步发现赣傩音乐的特点与其在仪式音乐当中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1.
粤西傩舞现存种类不多,虽表现内容、表演形式各自不同,但驱邪逐鬼、祈福禳灾的主旨;戴面具、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的表演形式;开坛、开洞、闭坛的结构程式却基本一致.究其原因,应该与封闭的家族传承模式和地处偏远、认知水平有限的民众对自然神和神化了的历史人物的敬畏有关.  相似文献   

12.
粤西傩舞历史悠久,具有宗教性、民俗性、民族性、审美性.它既属于宗教,又属于艺术,也属于民俗,凝聚了历代创造.本文从艺术形态学的视阈下研究粤西傩舞,分析粤西傩舞这一民间艺术活动的内部功能结构,并揭示这些功能之间的坐标联系和隶属联系,以便更深层次的探索粤西傩舞的艺术价值,并挖掘其在舞蹈艺术领域的学科价值.  相似文献   

13.
傩公傩母是我国南方众多民族傩坛中供奉的主神,傩公傩母神话则是广泛流传于我国西南各民族中的一则洪水神话,它与傩文化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文章以桑植土家族还傩愿为例,试图通过分析当地流传的傩公傩母神话,探讨出其折射出的傩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桂林傩舞现状及问题研究--以秀峰区张家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神秘的巫文化影响,桂林傩舞有着悠久的历史,曾经盛极一时,但近年来逐渐趋于衰退。通过实地考察张家村傩舞,可以发现桂林傩舞艺术面临着缺乏继承人、观赏性不足、舞蹈造型和手势表达失传、道具不精、基层教育不重视、表演人员经济困难等生存困境。当地政府应该加强宣传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培养傩舞表演的继承人和道具制作的传承人,强化对傩舞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不断提炼傩舞的特色内涵,促进桂林傩舞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15.
曹红敏 《长春大学学报》2014,(12):1772-1775
本文从文化的视角分析了傩与武术之间的异同,认为傩与武术都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而产生的,但二者又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即傩是一种原始宗教信仰、武术则是一种技击搏杀术;文化的相互交织又使二者有着共同的文化特点,表现在人的需要即社会性、血源性即家族性、神秘性即宗教性、封闭性即地域性、娱乐、观赏与健身方面。  相似文献   

16.
萍乡傩舞被称为中国舞蹈的活化石,已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作为傩舞的研究者有必要对傩舞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当前傩舞在传承中的各种困境,从多个方面提出合理的建议与对策,促进傩舞的创新研究并为今后走上良性的发展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傩文化与乡村社会——以萍乡小枧傩庙和傩事活动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萍乡小枧傩庙的历史和相关的傩事活动的描述和分析,揭示出了傩文化在乡村长期存在、发展的原因和傩文化对乡村社会的影响;同时对隐藏在乡村傩事活动背后的权利关系亦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德安布帐傩是深处在德安农村的一种民俗体育活动,从古代流传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德安布帐傩依然完好保留着原始的风土人情。这些原生态民俗体育活动来源于生活,与生活融合在一起,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精神寄托,它寄托着这一区域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人与人、家庭与家庭、家族与家族之间和谐关系联系的纽带。它增强人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这一区域民众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这些精神文化生活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需要,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该文用历史发展的观点,对“消肿舞”的由来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观点和论证.并对上古时期形成的宗教傩舞蹈所产生的历史与现实意义进行了探索,从而进一步研究探索中国民族体育的渊源.  相似文献   

20.
傩蜡文化的古老性,不仅关联古代农业社会里形成的共同观念,宗教信仰,还涉及歌舞、戏剧、诗歌等艺术起源和审美发生学方面的问题。作为一种原生态民俗宗教艺术,一直是人类学、历史学、宗教学、民俗学、艺术学关注的重要对象。与中国相邻的日本,由于地理和长期历史交往的原因,文化的亲缘关系也是相当的广泛和深远。日本盛行的追傩行事,尽管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然而它也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传统和民俗。它们之间有的与中国相似,有的则独具日本特色。笔者依据多年实地考察日本祭祀艺能资料,进行比较研究,重点是分析异同之间的文化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