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很多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课下也是埋在作业堆里,回家后面对堆积如山的作业,忙碌的学生根本没有时间体会春日的嬉戏、夏日的垂钓、秋日的收获、冬日的创意.学生没有机会走向社会、走进生活,因此有不少教师经常鼓动学生模仿课文、去下苦功夫背范文,通过统一标准的作文训练,学生的思维个性受到了严重的束缚,学生的作文也就往往编造出脱离自己生活实际的模式文章.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实际向广大同行介绍几种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途径。1.重视课外阅读。2.重视口头作文,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3.重视课外练笔,让学生积累生活素材。4以鼓励的方式、口吻、心态去批改学生的作文能激发他们对写作的热爱。  相似文献   

3.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读写能力是学习和工作的重要条件,必须着力培养.”“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完成.”如何解决学生作文“老大难”的问题?我的体会是:贴近生活,激发兴趣,设法让作文成为学生生活中的趣事,让学生乐意作文.一、注重生活积蓄,激发写作兴趣叶圣陶先生说:“训练学生作文:‘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生活积蓄.’”生活的积蓄从何而来?这就需要教者在作文教学中密切结合学生的实际,挖掘其生活的库藏,触发他们  相似文献   

4.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活动是促进学生习作的一种方式。能不能给学生提供一些根植于生活土壤的新颖的活动,使学生产生一种全新的感受,用这些感受去生发神采各异的作文?  相似文献   

5.
部分学生怕作文,原因种种,其间对作文无兴趣、把作文当着"苦差事",似乎是重要原因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激发学生作文兴趣、让学生带着愉快、欢喜和满意的情感去作文,的确是提高作文质量关键的一环.那么怎样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6.
创新作文的基本特征,就是立意要深,材料要新,语言要活。指导学生写好创新作文,是作文教学的真谛。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新奇,在思考中寻找新意,在表达中寻找“鲜活”。这是创新作文指导的三种基本方法。一、在生活中寻找新奇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就要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生活,从平凡的生活中去寻找新奇的材料。  相似文献   

7.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很多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课下也是埋在作业堆里,回家后面对堆积如山的作业,忙碌的学生根本没有时间体会春日的嬉戏、夏目的垂钓、秋日的收获、冬日的创意。学生没有机会走向社会、走进生活,因此有不少教师经常鼓动学生模仿课文、去下苦功夫背范文,通过统一标准的作文训练,学生的思维个性受到了严重的束缚,学生的作文也就往往编造出脱离自己生活实际的模式文章。  相似文献   

8.
习作教学中确定的作文话题和内容应当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社会时代,宜小不宜大,力求以小见大,让话题都来自儿童的生活范围和视野之中,这是教师在习作指导中首先应重视的问题.教师既需依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和标准,又应依据儿童作文心理特征,去改革作文教学的训练方法,从而实现让作文回归儿童,让儿童做儿童作文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9.
正"作文是言语交际中的一种书面表达,这种表达的起因完全是出于一种需要。"生活是学生习作的源泉,《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只有当学生热爱生活,融入到生活中去,懂得观察生活,作文才会有内容,才会生动。传统作文教学过于强调甄别功能,学生在被动的考核压力中不得不抄、背、套,出现了闭门造车、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水平的高低是衡量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当前,作文教学不尽人意,大多数学生对作文有畏难情绪,提起笔来无话可写,所写的作文脱离了学生的生活.该文探讨了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习作的主动性及培养学生思维方法,攻克学生作文“无米下锅”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
作文训练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训练。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调动一切有利因素,以多样化、综合性的训练形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写作空间和氛围,激发他们作文的积极性,从而主动地去反映他们多彩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
作文是表情达意的交际工具,具有多种交际功能:概括事物意义,与人交流感情,影响教育他人,自我表现、自我教育、创遣新经验等。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育的“半壁江山”,具备较强的文字运用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能力的重要方面。只要我们有意识地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就能随时随地获取丰富的习作素材。激活学生日记,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文可写,从而提高作文能力,让作文轻松地携日记的脚步前行,把日记写作视为“道德长跑”,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不失为是一条好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一、作文:源于生活,真情流露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儿童作文的改革,认为作文既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又是学生观察、思维、想象、评价能力的体现,更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流露的载体.强调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自信,鼓励学生放开种种束缚,进行自由表达,提出了"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内容".一句话,倡导生活作文,真情作文.  相似文献   

14.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家要想写出生动感人,有启发性,能反映社会生活教育人的文学作品。闭门造车当然不行,必须开源畅流,深受生活,寻找生活素材和典型人物,然后经过加工提炼,才能写出深入读者欢迎的文学作品。中学生写作文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作文是中学生语文教学的晴雨表,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难以逾越的雷区,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材料的滋养。这已经成了人们的共识,学生只有拥有了大量的生活素材,才能根据写作需求去取舍、才能拨开笼罩在写作上的层层云雾,才能写出内容充实、思想健康、中心明确的作文。一、勤观察观察是一…  相似文献   

15.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更能张扬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现阶段的语文教学,大部分的教师还是用穿新鞋走老路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作文创作和语言能力的培养等,或多或少地产生了些许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学生的作文灵感受到了限制,很多教师都在遵循固有的知识培养,并且让学生按照教师本人的思想意愿去学习,禁锢了学生的作文灵感,阻碍了其日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小学作文教学要勇于探索新途径、新方法,正确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感悟生活,尽最大的可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积累的兴趣,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敢于表达真情实感,敢于写出个性的语言.那么,如何依据新理念进行高年级作文教学呢?  相似文献   

17.
<正> 小学生的生活本来是丰富多采的,但学生提笔作文时却常常发生“无米下炊”的情况。这是由于学生对周围的事物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缺乏观察力造成的。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指导学生善于观察、勤于积累,去获取作文的素材。 一、学会观察,汲取作文素材 记得有一次,校园里的桃红花开得正旺,十分美丽。课间,同学们都爱到桃红树前驻足观看。我无意中  相似文献   

18.
沈志坚 《科技信息》2010,(2):322-322
新课程改革要求作文教学要走生活化的道路,使学生在生活中作文,并给作文以生活的灵性。而且教师要通过作文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学习作文中提高生活质量,让学生在生活中培养写作能力,在作文中感受生活。  相似文献   

19.
观察与作文     
赵松坡 《科技资讯》2013,(35):184-184,186
观察是写出真情实感的有效途径.作文教学离不开学生深入生活的、细致的观察.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指导学生出自己心中的真实的东西,摒弃胡编乱造、无病呻吟的错误做法,本文主要介绍如何指导学生在作文写作中学会观察.  相似文献   

20.
小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有限,不懂得从万花筒般的生活中去挖掘、提取作文素材,常常为没有内容可写而烦恼,从而影响作文水平的提高。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首先要让他们爱作文,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可写,给他们提供和创造能培养兴趣的写作环境和必要条件,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使他们积极、愉快地完成作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