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6 毫秒
1.
沼泽红假单胞菌培养基的优化及降氨氮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沼泽红假单胞菌的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并对其降氨氮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沼泽红假单胞菌可以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乳酸和草酸铵是实验室培养沼泽红假单胞菌的最适碳源和氮源,乳酸根的质量浓度及碳氮比对沼泽红假单胞菌生长具有显著影响,而磷酸根浓度对沼泽红假单胞菌生长没有显著影响;用正交试验获得最适于培养沼泽红假单胞菌的乳酸质量浓度为1%,碳氮比为1.5,磷酸二氢钾的质量浓度为1.5 g/L;在自然光照、30 ℃条件下,沼泽红假单胞菌的延滞期为2 d,对数生长期为2~10 d,稳定期为10~20 d;沼泽红假单胞菌具有很强的综合降氨氮作用,但其降氨氮效果受水质的影响而不稳定.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沼泽红假单胞菌对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采用不同菌液浓度的沼泽红假单胞菌饲喂小鼠,检测小鼠免疫器官(脾脏和胸腺)实质重量、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以及肠黏膜SIgA等指标,分析沼泽红假单胞菌对试验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饲喂沼泽红假单胞菌可促进小鼠的体重增长,脾脏和胸腺的重量增加(P0.05);促进机体巨噬细胞吞噬率、淋巴细胞转化率以及肠黏膜SIgA的变化(P0.05).结论:采用沼泽红假单胞菌饲喂小鼠可提高其机体的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3.
地下岩溶水中含有大量Ca2+、Mg2+、Na+、K+、SO42-离子,具有高矿化度、高硬度、高硫酸盐含量的特质,不能直接使用;利用微生物降解处理岩溶水有益于保护环境.实验选用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anonas palustris),分别采用单独使用沼泽红假单胞菌处理、加入沼泽红假单胞菌生长所需营养成分处理、用聚合氯化铝絮凝沼泽红假单胞菌处理等三种方法,对小店区地下岩溶水中的硫酸盐进行处理,旨在降低硫酸盐含量,达到饮用水标准,有效利用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的水资源.结果显示,沼泽红假单胞菌可以降解岩溶水的硫酸盐,且用聚合氯化铝絮凝沼泽红假单胞菌后在厌氧光照条件下处理效果更好,可以使硫酸盐含量由原来的1 996.91 mg/L降为720.24mg/L.单独使用沼泽红假单胞菌处理时,当菌液体积比岩溶水体积为1:3,处理4d时,岩溶水中硫酸盐含量降到最低,且菌密度呈下降趋势;加入沼泽红假单胞菌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后,其菌密度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大,水中硫酸盐含量呈降低趋势;用浓度为0.01 mol/L的聚合氯化铝絮凝沼泽红假单胞菌,60 min菌体絮凝效果最佳,同时用其处理岩溶水中的硫酸盐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为得到高原深水湖泊中微生物携带质粒情况,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两个代表性高原湖泊—阳宗海(深水,贫营养)和滇池(浅水,富营养)中的PNSB的质粒进行提取。阳宗海中带质粒的PNSB全部来自13m以上,红细菌属的质粒检出率最高;滇池中,污染程度高的水域中分离的PNSB携带质粒几率高于中度和轻度污染位点,红假单胞菌属的质粒检出率最高。两湖PNSB质粒大小都在10000bp左右,滇池中PNSB质粒检出率(24.3%)高于阳宗海PNSB质粒检出率(7.04%)3倍以上。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离鉴、纯化与鉴定菌株,然后按沼泽红假单胞菌所需的营养组分,优化计数培养基的配方,为生产中的计数提供试验数据.方法:待分离的菌落接种于培养基,然后进行反复的纯化,最后观察菌落的形态,按照细菌鉴定手册鉴定;按所需碳源、氮源、磷酸盐、酵母膏等因素进进行正交设计,优化出最佳的培养基配方.结论:分离与纯化得到一株红红螺菌科沼泽红假单胞菌;通过优化得到最优及验证试验得到最佳的计数培养基配方为:氯化铵1.5 g/L,乙酸钠1.5 g/L磷酸氢二钾0.4g/L,氯化钠1.0g/L,硫酸镁0.3g/L,酵母膏2.0g/L,琼脂14.0g/L.该配方能够对沼泽红假单胞菌准确及简捷的计数.  相似文献   

6.
《河南科学》2008,26(3):F0002
<正>沼泽红假单胞菌,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具有原始光能合成体系的原核生物,沼泽红假单胞菌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微生物,是一类以光为能源,利用自然界中的有机物、硫化物等为营养体,并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在生物学分类中,属于真细菌纲、红螺菌目、红螺菌科、红假单胞菌属.当前广泛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①高浓度工农业有机废水的处理及资源化.②水质净化剂,水产养殖的水质调控及促进健康生长.③高营养饲料添加剂.④农业生产中的高效活性菌肥.  相似文献   

7.
光合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在河蟹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水产养殖业迅猛发展,水质恶化日益严重,如何改善水产养殖水域的水质状况已成为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研究热点.本研究对能净化养殖水质的光合细菌进行研究,分离得到纯菌株S2、S3、S4、S9,鉴定分别为沼泽红假单胞菌,胶质红假单胞菌,荚膜红假单胞菌和球形红假单胞菌.通过一系列试验证明4种光合细菌的混合菌株可有效去除养殖水中CODCr和NH3-N,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并促进河蟹生长,为光合细菌在河蟹养殖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报导了沼泽红假单胞菌在暗纹东方育苗中应用的初步研究 .试验过程中按水体 5 0 μg/L的浓度向试验池投放沼泽红假单胞菌 ,研究该菌对育苗池水质、仔鱼育成率以及生长情况的影响 .结果表明 :5 0 μg/L的沼泽红假单胞菌可以有效去除育苗池水的COD(化学需氧量 )、N NH+ 4(氨氮 )以及N NO- 2 (亚硝氮 ) ,从而显著改善育苗池水质 ,稳定水体DO(溶氧 ) ;同时 ,暗纹东方仔鱼育成率以及生长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通过观察实验室保藏的光合细菌X1的表观形态、生理特性以及采用16S rDNA序列对比的方法进行鉴定,采用超声波破碎法、酸-热破壁法和研磨法对X1中类胡萝卜素进行提取,并比较各种方法效果.用丙酮作为提取剂,进一步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薄层层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类胡萝卜素提取液进行了分析.确定光合细菌X1属于紫色非硫细菌中的红罗菌科、红假单胞菌属,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domonas palustris);发现超声波浸提法提取类胡萝卜素效果最好,其次是酸-热破碎法和研磨法;X1中主要积累虾青素和一种未知色素,其中,虾青素含量为0.28mg/L.采用分光光度法在495nm下,总类胡萝卜素含量为2.125mg/g(干重).  相似文献   

10.
几株光合细菌的分离鉴定及用于水质净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南充市豆制品厂污泥中,分离到五株光合细菌,经初步鉴定分别为沼泽红假单胞菌、球形红假单胞菌、嗜酸红假单胞菌;将其混合培养处理屠宰场污水和温室养鳖场污水,其氨氮量,BOD,COD均下降,而透明度增加,水质得到明显净化。  相似文献   

11.
采用改良的Hungate厌氧培养技术-滚管法,从淀粉厂的污泥中,分离得到一株革兰氏阴性,弯曲杆状,出芽繁殖,既能在光照厌氧,也能在黑暗好氧条件下生活的光能异养型Y_6菌株.经形态观察、生理特性的测定,确证Y_6菌株为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  相似文献   

12.
以沼泽红假单胞菌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诱变和罗红霉素抗性筛选,以期获得辅酶Q10高产菌株.试验结果表明,紫外照射时间60-70s时可能达到最大正向突变概率.通过紫外诱变、罗红霉素初筛和发酵复筛,获得一株沼泽红假单胞菌突变株R-1,辅酶Q10产量达到0.021g/L,较出发菌株产量(0.018g/L)提高16%.经过6次传代培养,突变菌株产辅酶Q10产量稳定,可用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沼泽红假单孢菌的分离鉴定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N菌株是从太原杨家堡污水处理厂污泥中分离获得,纯培养物经形态学、细胞超微结构,生理生化、DNA G+C mol%含量等特征的分析鉴定,以伯杰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一版第三卷为根据,确定该菌株为沼泽红假单孢菌。并且根据紫色非硫细菌类群的特点,对其主要分类学特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0 IntroductionRibulose 1,5 bisphosphate (RuBP)carboxylase/oxygenase(RubisCO)isoneofkeyenzymesofthere ductive 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 ,orCalvin Bassham Bensoncycle .RubisCOisabifunctionalen zymethatcatalyzesthefirststepinthecarbondioxideassimilatorypathwayandphotorespiratorypathwayinallphotosyntheticorganisms ,includingplants ,algae ,cyanobacteria ,andmostphotosyntheticbacteria[16 ] .Thus ,itispositionedtoregulatetheflowofcellcar bonthroughtwocompetingmetabolicpathways .Itisreportedtha…  相似文献   

15.
在红假单胞菌R18质粒的限制性酶切基础上,建立了该质粒的物理图谱;采用dye primer法测定了R18 RubisCO基因的部分核酸序列;以PBR322为载体,将R18 RubisCO基因转入紫色非硫杆菌Rhodopseudomona.palustris No.7的野生菌及其RubisCO FormI缺陷型中,获得的转化子MG11和MG14的RubisCO酶活性分别是其受体菌的1.77倍和7.1  相似文献   

16.
细菌双杂交系统是新近建立的一种研究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方法.应用细菌双杂交系统,分别以pBT、pTRG诱饵质粒构建编码WSSV基因组DNA随机片段的融合表达质粒pBT-wssv、pTRG-wssv.重组质粒共转化双杂交报告菌株XLl-Blue MRF′,通过LB-TCK平板筛选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中有相互作用的蛋白质.本研究中我们构建了WSSV基因组细菌双杂交系统,用于筛选WSSV中有相互作用的蛋白,为该病毒功能基因组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对虾池中紫色非硫细菌的分离及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特异性培养基对采自宁波地区虾池泥水样品进行富集、分离和纯化,得到了11株紫色非硫细菌(PNSB),依据形态特征观察、活细胞吸收光谱测定及碳源利用等实验,初步鉴定这些光合细菌分属于3个属中的4个种,即红假单胞菌属的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红细菌属的荚膜红细菌(Rhodobacter capsulatus)、类球红细菌(Rhodobacter sphaeroides)和红微菌属的万尼氏红微菌(Rhodomicrobium vannielii).  相似文献   

18.
利用含有沼泽红假单胞菌 (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等的光合细菌 ,处理豆制品废水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研究 ,得出最佳处理工艺条件为 :好氧黑暗培养 ;p H值为 8;接种量为 70 %和较高的废水浓度 (CODcr值为 12 g/ L左右 )。在此条件下用光合细菌处理豆制品废水 72 h,其 CODcr去除率为 84.0 %。  相似文献   

19.
王家睦  汪一平 《广西科学》1997,4(4):316-318,324
用溴化乙锭诱发质粒,溴化乙锭不同浓度对棒状杆菌基因组起不同作用,低浓度无作用;高浓度消除质粒,适中浓度能诱发质粒,本试验诱发出4种大小不同质粒,转种5代质粒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