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腮腺基底细胞腺瘤临床及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腮腺基底细胞腺瘤患者临床及MRI资料.结果 14例病灶均为单发,腮腺浅叶12例,深叶1例,伸向浅叶生长,同时跨浅叶及深叶1例;肿瘤呈圆形,直径3 cm,信号欠均匀;肿瘤发生囊变8例,7例可见包膜;伴有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5例;所有肿瘤实性成分显著强化.结论腮腺基底细胞腺瘤具有中老年女性好发,体积小,囊变多见,实性部分明显强化的特征,可帮助术前做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2.
杨青  杨蓉  孙向梅 《甘肃科技》2022,(11):131-133
通过比较不同病理类型腮腺癌的各自超声特征提高该类肿瘤的超声认识。经病理证实,对51例腮腺癌的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收集临床及病理资料,比较各自腮腺癌的超声特征。51例腮腺癌均为单发病灶,中高分化黏液表皮样癌(MEC)及腺泡细胞癌(Aci CC)表现为良性病灶的超声特征,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ACC)表现为恶性病灶的超声特征。腺样囊性癌有较高的面神经受侵率,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于黏液表皮样癌及腺泡细胞癌;造影表现为快进,非向心性高增强,病变增大,周边无环状增强。不同类型腮腺癌有各自超声特征,明确这些特征是提高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患者董某某,女性,47岁,住院号:179506,无任何不适感而停经三个月,在外院考虑早孕行B超检查,发现子宫内有一肿物,疑视恶性葡萄胎,而行刮宫术,术中未刮出明显宫内容物,一个月后,病人自觉肿物生长迅速,并伴恶心而入我院。自发病以来,无发烧寒战,无腹痛及阴道流血,尿便正常。妇科检查:子宫前位增大、质中等硬、活动良,宫体左侧壁可及一鸭卵大肿物,与子宫关系密切,呈囊性感,压痛阴性,诊断子宫肌廇变性。实验室检查:HCG浓度0μg/ml,血常规正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的必要性及手术方式,分析再次手术的原因和手术的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1999年2月~2004年5月本人所在医院接收36例甲状腺癌再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首次行甲状腺肿块切除术20例,患侧腺体部分切除术8例,患侧腺体次全切除术5例,甲状腺癌改良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3例。首次手术后的病理类型:乳头状癌32例,滤泡状腺癌3例,髓样癌1例。根据外院手术治疗资料及我院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或CT检查结果,均再次行手术治疗,其中再次行患侧甲状腺残叶+峡部切除者6例,行患侧甲状腺残叶+峡部切除+功能性颈清扫术27例,患侧复发病灶切除术2例,对侧甲状腺切除+对侧功能性颈清扫术1例。再次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癌残留的18例(54.5%),颈部淋巴结有转移癌20例(71.4%)。随访至今均生存。结论甲状腺癌行局部肿块切除术,残癌率高,再次手术是必要的。强调术中快速冰冻病检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常规应用,选用恰当的手术方式,是避免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1病例患者,女,38岁.于20年前发现左小腿腓侧皮肤有一米粒大小肿物,无瘙痒及疼痛感,未予重视.而20年来肿物逐渐增大,尤以近2年来增速明显.2个月前,患者用偏方配药敷于肿物,具体配药不祥.但治疗效果不明显,甚至出现肿物溃烂.查体:心肺腹无明显异常.左小腿腓侧见一大小约5 cm×4 cm×3 cm肿物呈菜花状隆起于皮肤,色灰红,肿物表面溃烂,伴有血性液体渗出,质较硬,有压痛,活动度小,有鱼腥样恶臭.肿物边缘欠规则.腹股沟区淋巴结未扪及肿大,足背动脉搏动有力.胸片及消化系B超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报告原发膀胱小细胞癌1例并研究其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结果:患者以无痛性全程血尿就诊,发现膀胱右侧壁肿块,病检为小细胞癌,免疫组化示神经内分泌标记物Syn、CoA、NSE阳性,行TURBt两月后复发,随即行膀胱全切回肠新膀胱原位排尿术,随访1年无复发和转移。结论:此病少见,恶性程度高,尽管其临床特征同移行细胞癌相同,但治疗方案并无统一意见,治疗需多种手段共同干预,包括手术和放、化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FOXP3在人肺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探讨FOXP3在人肺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临床肺腺癌患者术后石蜡包埋标本42例和正常肺组织1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FOXP3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在肺癌细胞组与正常支气管黏膜组表达的差异,以及其在肺癌细胞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内在联系.结果 FOXP3在人肺腺癌细胞高表达,阳性率为64.3%;在正常肺组织低表达,阳性率为2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FOXP3蛋白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有淋巴结转移组FOXP3的阳性表达率为83.3%,无淋巴结转移组FOXP3的阳性表达率为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6).FOXP3蛋白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和分化程度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FOXP3参与人肺腺癌的发生、发展,可作为评判肺腺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唇裂修复对单侧完全唇腭裂患者上颌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的唇裂对上颌形态的影响,并探讨发生机理。方法:通过X线头影测量10例成人单侧唇腭裂患者,其童年时期单纯唇裂修复而未行腭裂修复、15例成人单侧唇腭裂患者接受过唇腭裂修复术,10例具有正常颌关系且无唇腭裂异常的成人的头颅侧。结果:评价表明,组1、组2与组3对照,上颌有显著性后缩;比较组1、组2无显著性差异,上颌后缩未因腭裂修复出现量的加。结论:唇裂修复术后会出现上颌后缩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胃肠道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0例患者,经手术或病理活检确诊为胃肠道肿瘤,回顾分析其临床以及彩超诊断资料。结果本组30例患者经病理确诊,3例为胃淋巴瘤、4例为小肠平滑肌肉瘤、3例为胃部平滑肌肉瘤、7例为空结肠恶性间质瘤、13例为胃结肠腺癌,其中2例结肠腺瘤漏诊,彩超定位及定性诊断准确率均为93.3%。结论彩超用于胃肠道肿瘤的诊断,具有操作简便、患者的痛苦小且诊断符合率较高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肠异位胰腺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观察1例空肠异位胰腺伴胰岛细胞增生并发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表现,依据组织病理学特征并结合相关文献讨论其临床病理特点.结果患者术中空肠系膜缘对侧肠壁见一肿物,大小约2 cm×1 cm×0.8 cm,表面呈结节样,质地韧,活动度差,术中行快速病理学检查,结果为(空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术后石蜡切片结果为空肠异位胰腺伴胰岛细胞增生.结论异位胰腺是一种比较罕见的先天性异位器官,大量增生的胰岛细胞单独存在,呈团状.石蜡切片显示:空肠黏膜下有腺泡、导管及胰岛结构,系胰岛细胞增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果糖代谢相关蛋白葡萄糖转运蛋白5(GLUT5)和己酮糖激酶(KHK)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生物学功能.方法:利用http://kmplot.com/analysis/上的数据分析GLUT5和KHK的mRNA表达水平对肺腺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GLUT5和KHK蛋白在肺腺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SPSS统计分析GLUT5和KHK表达水平与肺腺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等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MTT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无葡萄糖条件下果糖对肺腺癌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的影响,以及沉默GLUT5和KHK对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GLUT5和KHK mRNA表达水平较高的肺腺癌患者,其总生存和无进展生存均较差;GLUT5和KHK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P0.01);GLUT5高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分化较差有关(P0.05);KHK高表达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和病理分化较差有关(P0.05);而且GLUT5和KHK高表达的患者预后较差(P0.05).果糖可促进肺腺癌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沉默GLUT5和KHK后,细胞利用果糖的能力显著下降.结论:果糖可以促进肺腺癌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果糖代谢相关蛋白GLUT5和KHK在肺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肺腺癌的恶性进展密切相关,GLUT5和KHK可作为治疗肺腺癌潜在临床靶点.  相似文献   

12.
介绍纯合子Swiss裸鼠自发恶性淋巴瘤的移植特性和病理形态观察。取肿瘤组织悬液接种无T淋巴细胞的纯合子(nu/nu)小鼠皮下,每点注射0.2ml,肿瘤发生率100%;而接种有T淋巴细胞的小鼠均不生长。该肿瘤共传5代,其特性均与原自发瘤一样。光镜检查为B细胞型恶性淋巴瘤,电镜检查符合B细胞恶性淋巴瘤。  相似文献   

13.
李保平 《科技信息》2013,(16):127-128
替莫唑胺是一种口服的烷基化药物,主要用于恶性胶质瘤的治疗。最近的研究开始关注替莫唑胺在垂体腺瘤及恶性肿瘤中的治疗效果。替莫唑胺可以使DNA甲基化,起到抗肿瘤的作用。而MGMT是一种DNA修复酶,可以修复替莫唑胺引起的DNA烷化作用,对抗替莫唑胺的抗肿瘤作用。本篇拟综述替莫唑胺对垂体肿瘤的治疗,记录患者的肿瘤类型以及其对于治疗的反应,并将相关报道中的MGMT免疫表达与肿瘤对于替莫唑胺治疗反应进行比较分析。截至目前已有19例使用替莫唑胺治疗腺垂体肿瘤的报道,其中包括13例垂体腺瘤以及6例恶性肿瘤。13例垂体腺瘤中有10例对替莫唑胺治疗效果较好,2例治疗效果差的的肿瘤细胞MGMT高表达。而替莫唑胺对6例恶性肿瘤的疗效均较好,但其中只有3例患者有MGMT免疫表达的相关资料,但均为MGMT低表达。在2例垂体腺瘤中进行了替莫唑胺治疗前后的肿瘤细胞形态学研究,对替莫唑胺治疗有反应的肿瘤细胞可见凋亡、出血、纤维化以及神经元分化。而在无反应的肿瘤患者中,无相应变化。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替莫唑胺对于侵袭性垂体腺瘤及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显著,尚无其不良反应的相关报道。有证据表明,MGMT的表达与肿瘤对于替莫唑胺的反应呈负相关,绝大部分的垂体腺瘤及恶性肿瘤均为MGMT低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加深对不同性质中耳炎的高分辨率CT表现的认识。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4例(55侧)中耳炎的资料,详细分析其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54例(55侧)中耳炎中,单纯胆脂瘤者15例(16侧),胆脂瘤伴肉芽者24例,单纯肉芽肿者14例,前两者在CT表现上相似;而单纯胆脂瘤和胆脂瘤伴肉芽者,在听小骨、鼓窦入口和外耳道破坏方面均显著多于单纯肉芽肿者(P<0.05)。中耳炎患者患侧乳突呈硬化型或板障型者53耳,占96.36%,而对侧乳突呈硬化型或板障型者32耳,占58.18%。结论:CT发现听小骨和鼓窦入口破坏多提示胆脂瘤;双侧乳突发育可不一致。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有效的渐进式功能锻炼,使乳腺癌术后患者患侧上肢最大限度地恢复正常功能。方法将67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于术后24h内即开始实行渐进式患侧上肢功能锻炼;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及随意自我锻炼:结果2组患者在术后2l天进行患侧E肢活动能力测试比较,P均〈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渐进式功能锻炼对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功能具有明显的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16.
患者霍××,女,15岁,住院号58701。患者于一个月前开始下腹阵发性疼痛,无放射痛,同时发现下腹部有一近新生儿头大小的肿物,伴大便干燥,小便频速,近日自觉肿物生长迅速,于1996年9月4日来院就诊,门诊以“盆腔肿物”收入院。入院查体:一般状态好,体温36.2℃,脉搏90次/分,血压10.0/8.0kpa,意识清,能够正确回答问题,但语言吐字不清,无明显贫血外观,面部表情自如,步入病房,查体合作,皮肤粘膜无黄染,全身及局部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形态正常,无肿块,无压痛,头发分布均匀,色黑,双侧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牙龈卟啉单胞菌(Pg)感染与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5年生存期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及预后价值.方法:选择肺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及相应癌旁肺组织石蜡包埋标本为研究对象,其中小细胞肺癌83例,肺腺癌103例,肺鳞癌84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Pg感染情况,并分析Pg感染与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绘制生存曲线并利用Log-rank检验方法分析Pg感染与生存时间之间相关性.结果:小细胞肺癌组织(31.33%)及肺鳞癌组织(36.90%)中Pg感染阳性率高于肺腺癌组织(28.16%),且三者免疫组化评分均显著高于相应癌旁肺组织(P0.05);肺癌(小细胞肺癌、肺腺癌及肺鳞癌)患者中Pg感染与吸烟、饮酒、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P0.05),同时Pg感染阳性组5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均明显低于阴性组(P0.05),且三种病理类型中,肺鳞癌患者Pg感染阴性组与阳性组中位生存时间之差显著高于肺腺癌与小细胞肺癌患者.结论:长期吸烟、饮酒会导致恶劣的口腔环境,Pg更容易在这种环境下感染并定植,从而促进肺癌的恶性进展,有效清除Pg可能延长肺癌(特别是肺鳞癌)患者的生存期,为肺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探讨鼻内窥镜,柯-陆手术联合进路治疗伴有上颌窦病变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方法:对104例伴有上颌窦病变的慢性鼻窦炎患者行鼻内窥镜、柯-陆手术联合进路鼻窦手术,彻底清除病变。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治愈85例,好转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6.1%。  相似文献   

19.
将高转移人肺巨细胞癌和低转移人肺腺癌常位移植于裸鼠肺内,其移植成功率分别为74%和56%,肺内移植瘤仍保持人原发肿瘤的病理组织学形态,其肉眼类型可呈肺门肿块,周围结节和弥散浸润型,与人类原发肺癌亦相似,而与局限膨胀生长或较少浸润的裸鼠皮下移植瘤有明显区别。肺内常位移植瘤较广泛地浸润胸部脏器,特别应当指出的是低转移肺腺癌细胞肺内移植其淋巴结转移率可达56%,甚至高于该癌系在beige裸鼠体内的淋巴结转移率。说明常位移植有利于恶性肿瘤表达其浸润转移表型。常位移植之肿瘤生物学行为更接近人体内原发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将成为研究人类肿瘤特性和实验治疗的更为适宜的实验模型。研究裸鼠皮下移植瘤和常位移植瘤基因表达的差异亦将为肿瘤浸润转移分子生物学基础的揭示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自动免疫组化筛查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融合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经病理检查确诊的554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采用Ventana抗ALK试剂和全自动免疫组化(IHC)染色检测ALK状态,分析ALK基因融合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特征.结果本次研究的55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组织中,共筛选出34例ALK阳性,占6.14%;年龄60岁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ALK阳性率8.69%,明显高于年龄≥60岁的3.62%,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患者ALK阳性率6.71%高于女性5.2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形态学方面,34例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中28例为肺腺癌,6例为非肺腺癌.16例实体型为主腺癌合并黏液产生,7例腺泡型为主腺癌,1例为乳头型为主腺癌,4例为浸润性黏液腺癌,4例为鳞状细胞癌.EGFR基因突变检测显示:仅有1例合并该基因突变,其余均为野生型.9例IHC阳性样本,9例ALK基因融合非小细胞肺癌,9例IHC阴性样本经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和RT-PCR检测均为阴性结果,6例IHC染色可能为阳性,经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均显示为ALK融合阴性.结论 ALK基因融合肺癌是非小细胞肺癌一新的分子亚型,具有独特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形态;Ventana抗ALK试剂和IHC染色是检测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首选方法,对提高该类型肺癌的检出率及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