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纪楠 《科技资讯》2013,(32):65-66
桩基础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桩基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对《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的桩基软弱下卧层验算公式各项的概念和取值进行了对比分析。忽略群桩实体基础佣摩阻力取值及承台上土白重对验算结果的影响,认为规范中关于软弱下卧层顶面附加应力的计算均有不当之处。认为公式附加应力的概念不清晰。提出了以下建议:JGJ94—2008较适用于有地下室的桩一箱(筏)基础,JGJ94—94较适合于没有地下室的柱下群桩基础;计算附加应力时所扣除的群桩实体基础的饲摩阻力应取特征值。  相似文献   

2.
大型基础设施使得群桩基础得以广泛应用,而群桩基础的承载力计算、群桩效应系数的影响因素以及群桩基础沉降等主要问题成为研究群桩的关键。现实情况中会出现地基承载力设计变更,因此要对原有地基进行补桩处理。本文以弹性力学和应力叠加为基础进行理论公式推导,计算补桩后群桩效应系数以及群桩承载力;同时以实际工程群桩基础承载力为依据验证理论公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由计算机模拟分析外包高强混凝土加固柱随着二次受力后新旧混凝土的应变增加而破坏的整个过程,通过分析可知,当加固柱达到极限承载力时,老混凝土处于应力-应变曲线的下阶段,新混凝土处于上升段,加固后的极限承载力不是新旧混凝土承载力的简单叠加,而是随着原柱的应力水平指标的增大而减少。推导了其极限承载力的简化计算公式,并与规范公式作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4.
樊灵燕  周铫坤 《科技信息》2011,(3):338-338,402
本文主要结合S217省道改建工程的实例研究了桥梁支架法现浇板施工质量控制。重点介绍了10m/13m现浇板梁的支架搭设及应力计算等内容,其中分为立杆承载力验算和稳定验算、底板方木验算和地基承载力验算等。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中国日趋严重的超载现象,为方便公路养护管理部门定期对路面结构状况进行调查评定,及时对相应路段公路进行维修养护,以现行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为基础,经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对比,利用线性回归方法,获得了车辆重载运输轴载作用下的沥青路面标准轴载换算公式;同时根据沥青路面结构特点,对考虑重载作用的路面结构的验算内容和原则进行讨论和分析,最终确定以考虑超载作用的路面弯沉值、容许拉应力值、路面使用寿命及所需结构层厚度,作为沥青路面结构承载力验算的验算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得出的沥青路面标准轴载换算公式以及沥青路面结构验算系统,对国道G108陕西渭南故市镇路段路面结构状况的调查评定是合理的,评定结果可为公路养护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规范经验公式,计算不同桩土应力比时砂桩处理复合地基承载力,并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淤泥质黏土原始地基、砂桩所用中粗砂对应地层以及复合地基承载力值。对比分析淤泥质黏土原始地基承载力计算值与地勘值,以及对比有限元计算与按照规范经验公式计算得到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结果表明:采用有限元计算得到原始地基承载力与地勘值较为吻合;按照规范经验公式进行计算,不同桩土应力比对应的复合地基承载力大小有较大差别;数值计算得到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与按照规范经验公式桩土应力比取为3.5计算得到的地基承载力能够很好吻合。相应研究成果可对砂桩处理软弱地基承载力的计算提供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侧向约束问题,提出了侧向约束柱作用于预应力砼框架结构的三个阶段。通过对三阶段的分析,将侧向约束对预压力传递影响看成由结构形式、构件截面属性和预压力造成的预应力损失σlcon。将等效弹簧模型扩展到多层侧向约束砼框架,计算出侧向约束框架柱对预压力传递影响系数ηi,j。利用三阶段理论中的第三阶段推导出正截面极限承载力验算公式。通过实际算例同其他公式相比较分析,给出了一种实用方便的正截面极限承载力验算公式。  相似文献   

8.
在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验算和沉降计算中,附加应力的确定是个难点.常用的方法是用均质土中的应力解或应力角扩散法来得到上硬下软地基的应力场,方法简单但计算结果可能存在较大误差.针对此问题,本文利用非均质弹性体内竖向应力的理论解和弹性地基梁理论来分析上硬下软双层地基分界面的应力分布特性,并结合有限元数值分析结果,提出了应力扩散系数的实用计算方法.该方法可以考虑不同位置和土层模量对应力扩散的影响,且公式形式简单,便于使用.  相似文献   

9.
地壳内复杂受力的构造应力场,依据叠加原理,可以看作是若干简单受力的构造应力场的叠加。应力状态的叠加是分析构造应力场叠加的基础。该文推导出不同应力状态的叠加公式,并阐明叠加结果及有关参数在各种情况下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内钢管混凝土拱桥设计、钢管混凝土拱肋承载力的评定,大多采用容许应力法进行强度验算。该文对应用此方法和其它钢管混凝土理论作了对比分析、讨论,通过对轴心受压、偏心受压承载力的计算,对三种计算方法的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按龄期调整的有效模量,并根据静定杆件中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任一截面上的应力变化是自相平衡的这一原理,推导出预应力叠合构件收缩徐变微差进行分析的公式,文末附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12.
Heim把地壳看作平板,用弹性力学方法求得平板型重力应力的理论公式。该文把地壳看成球壳,也用弹性力学方法求得球壳型重力应力的公式。两种理论公式中的铅垂应力计算公式几乎相同,而且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但前者的水平应力计算公式与众多的实测资料相矛盾,而后者的水平应力计算公式能与众多实测资料相吻合。  相似文献   

13.
不连续介质静,动力分析的刚体—弹簧元法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本文从力学和数学两个角度,阐明了刚体-弹簧元法的机理,首次导出了界面应力的一般公式;并且根据哈密顿原理,推导了刚体-弹簧元分析结构动力响应的计算公式,编制了相应的程序;数值计算了典型考题,印度柯依那重力的自振特性及该坝在实际地震波作用了的响应。计算结果与有关文献及该坝的实际震害均较一致。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双频载荷等效计数的两种方法:其一,首先对载荷进行雨流计数,利用应力-应变(ε-σ)滞回环,使雨流计数前、后的双频载荷具有一一对应关系,从而推导出叠加在大载荷基础上的小载荷的等效循环计数公式。其二,将大载荷的雨流计数结果转化为脉动载荷,再将小载荷叠加上去,使转换后的载荷与原载荷有其对应区间,然后,依据等级载荷累加原理得出双频载荷等效计数公式。最后根据等效应力公式和疲劳累积线性损伤公式得到双频载荷疲劳寿命估算公式。  相似文献   

15.
针对平面应力状态下的混凝土材料,提出了一种新的强度准则,该准则在混凝土不同的受力区给出了统一的表达式。计算与试验结果与比较验证了新强度准则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明氏解计算参数众多、公式繁杂和冗长,基于Mindlin课题,以圆形面积上均布载荷作用为例,对布氏解与明氏解作了对比分析,讨论基础相对埋深对地基中竖向附加应力的影响。实例结果表明,在条件相同时,按两种方法计算所得结果的误差在允许范围之内时,用布氏解取代明氏解计算附加应力要方便得多。  相似文献   

17.
为在旋转盘式间接杆杆型冲击拉伸试验装置上更好地实施起裂止裂试验 ,对采用直径大于杆径的周边切口试件的动态断裂试验系统进行了弹塑性有限元动力学分析 .结果表明 ,尽管试件端面的应力场和位移场是非均匀的 ,但对于深裂纹大直径试件 ,围道J积分仍是守恒的 ,J积分仍可作为裂纹尖端的表征参量 ,且Rice远场J积分公式仍可推广应用 ,但必须对由一维试验原理所得到的试件两端的平均相对位移和载荷进行修正 .为此 ,提出了一种有效的相应修正方法 ,由此得到的远场J积分与动态围道J积分吻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现行规范路面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利用3D有限元,在分析影响板边温度翘曲应力参数敏感性基础上,建立温度翘曲应力经验公式。考虑板厚内温度的非线性分布、混凝土模量与地基模量的徐变影响,对温度翘曲应力经验公式进行了修正,并导出了温度应力系数毋计算公式,该公式与规范中查图法相比,具有很高的精度,可供设计使用。  相似文献   

19.
复合材料扁壳的层间应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出了复合材料层合板壳变曲变形的高阶位移模式,利用连续条件,导出了层间应力修正公式,并推导了相应的有限元方程,算例计算了多种铺设方式和多种材料组合的剪应力分布,分析了壳体曲率对层间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铺设方向和不同材料组合对层间应力沿厚度的分布有较大影响,曲率的变化对层间应力的大小有一定影响,而对应力沿厚度的分布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在考虑预应力作用的前提下,给出了由弹性冗余度和几何冗余度组成的索杆张力结构体系的冗余度定义;基于能量理论提出了统一的冗余度计算方法,其中采用更新的拉格朗日格式建立了一个关于位移增量的非线性应变能表达式;在求解过程中对应变能表达式进行线性化处理,并根据势能驻值原理推导了冗余度计算公式,以用于施加预应力后的索杆张力结构体系分析.结果表明,与以往的冗余度计算方法相比,所提出的方法给出了显式几何冗余度计算公式,阐明了弹性冗余度和几何冗余度的物理意义,可用于预张力作用的索杆张力结构体系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