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钟嵘《诗品》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比较系统的论诗专著,其在评诗方法上有许多独到的建树,同时也不乏粗疏、偏颇之处。本文从具体剖析《诗品》文本入手,对其中的品第高下、推溯源流、比较异同、骈语概括和形象设喻等评诗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论,钟嵘《诗品》诗评历来存在的疑难问题不少。《诗品》豫籍诗人诗评系列辨释,辨说《诗品》疑难问题,有助于钟嵘诗论的考察探索与《诗品》研究的深入展开。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论,钟嵘《诗品》诗评历来存在的疑难问题不少。《诗品》豫籍诗人诗评系列辨释,辨说《诗品》疑难问题,有助于钟嵘诗论的考察探索与《诗品》研究的深入展开。  相似文献   

4.
钟嵘《诗品》序文谈到“诗之至”的标准,是“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魏晋以来的文论,普遍重视文学“滋味”的论述,钟嵘诗评故有此说。钟嵘诗评的这一标准,实际上指出了怎样品评“诗味”的问题。一部《诗品》,评述某诗人五言诗的风格渊源,且不论是否正确,都有其评论的依据。其依据无非是从内容与文采两方面加以考  相似文献   

5.
南朝钟嵘《诗品》在选诗和评诗上明显推重对怨情的抒发和表现,各家批评史对此现象的看法基本是从历史背景和文学的政治教化功能角度出发而言的。实际上,钟嵘《诗品》对诗歌抒发怨情的推重体现了魏晋南北朝士人以悲为美的审美倾向,这种倾向的形成是诗歌以抒发情感为本位的观念成熟的一种标志。同时,以悲为美的审美倾向的盛行与魏晋玄学的关系亦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6.
从《诗品序》看文学源泉说的继承和发展韩美娟韩凌《诗品》是我国齐梁时代文艺批评的最重要作品之一,也是我国最早的、最著名的诗话。清代著名学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诗话》中说:“《文心》体大而虑周,《诗品》思深而意远,盖《文心》笼盖群言,而《诗品》深从文艺溯流...  相似文献   

7.
赋体之名,古今中外众说不一、纷纭杂乱。归根结蒂是赋体源流的扑朔迷离,未详其究竟。考察赋体源流,势必先理清辨明“赋”义,即创作赋篇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技巧。钟嵘《诗品》赋论,立足诗歌创作“三义”说,辨证《诗》赋体精髓之赋义,历来被忽视了。《诗》乃中国文学史上首部诗歌总集,与《周礼》“六诗之歌”密切相关,亦乃钟嵘《诗品》赋论乃至诗歌理论丰富的文本资源。探索《诗品》赋义,辨证《诗》赋篇系列作品,赋体源流之谜可得以解开。  相似文献   

8.
张九龄,字子寿,唐韶州曲江人,是初盛唐之间的著名诗人,著有《张曲江集》,存诗二百十三首。自唐以来,历代文人骚客对张九龄的诗评价甚高,把他的诗与陈子昂的诗相提并论,大加赞誉。笔者认为,其中评得最为恰切中肯的还是沈德潜的一个“醇”字。沈在《唐诗别裁》中评张九龄的诗云:“唐初五言古,渐趋于律,风格未遒。陈正字起衰,而诗品始正;张曲江继续,而诗品乃醇。”把张九龄的诗品评为“醇”,确实  相似文献   

9.
钟嵘《诗品》有着鲜明的诗学批评祈向。其反对矫饰,提倡以真、朴为美;以"味"评诗,引申"言不尽意"说,追求味之无极的诗蕴;反对声律,倡导诗歌自然发生,保持诗之真美。这些诗学观念,展现了清晰的道家思想痕迹。  相似文献   

10.
《钟嵘诗品陆士衡条疏证》颇有误漏。对“才高辞赡,举体华美。气少于公干,文劣于仲宣”数句的《疏证》补证如下:1.指出《疏证》所引葛洪《抱朴子》语有四处错误。2.通过疏释“才高辞赡,举体华美。气少于公干,文劣于仲宣”数句,补述《疏证》对陆机诗源出问题的疏漏;其中特别对比了曹植、陆机、谢灵运等三个同源诗人的六异十同;并指出《诗品》对陆机的这几句评语体现了钟嵘主“中和”的诗学理想及评诗时所用的所谓“圣贤”、“英雄”的标准和层次。  相似文献   

11.
赋体之名,古今中外众说不一、纷纭杂乱。归根结蒂是赋体源流的扑朔迷离,未详其究竟。考察赋体源流,势必先理清辨明"赋"义,即创作赋篇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技巧。钟嵘《诗品》赋论,立足诗歌创作"三义"说,辨证《诗》赋体精髓之赋义,历来被忽视了。《诗》乃中国文学史上首部诗歌总集,与《周礼》"六诗之歌"密切相关,亦乃钟嵘《诗品》赋论乃至诗歌理论丰富的文本资源。探索《诗品》赋义,辨证《诗》赋篇系列作品,赋体源流之谜可得以解开。  相似文献   

12.
赋体之名,古今中外众说不一、纷纭杂乱。归根结蒂是赋体源流的扑朔迷离,未详其究竟。考察赋体源流,势必先理清辨明"赋"义,即创作赋篇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技巧。钟嵘《诗品》赋论,立足诗歌创作"三义"说,辨证《诗》赋体精髓之赋义,历来被忽视了。《诗》乃中国文学史上首部诗歌总集,与《周礼》"六诗之歌"密切相关,亦乃钟嵘《诗品》赋论乃至诗歌理论丰富的文本资源。探索《诗品》赋义,辨证《诗》赋篇系列作品,赋体源流之谜可得以解开。  相似文献   

13.
赋体之名,古今中外众说不一、纷纭杂乱。归根结蒂是赋体源流的扑朔迷离,未详其究竟。考察赋体源流,势必先理清辨明"赋"义,即创作赋篇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技巧。钟嵘《诗品》赋论,立足诗歌创作"三义"说,辨证《诗》赋体精髓之赋义,历来被忽视了。《诗》乃中国文学史上首部诗歌总集,与《周礼》"六诗之歌"密切相关,亦乃钟嵘《诗品》赋论乃至诗歌理论丰富的文本资源。探索《诗品》赋义,辨证《诗》赋篇系列作品,赋体源流之谜可得以解开。  相似文献   

14.
“”与“质”的本来涵义是:“”谓饰,质谓质朴,它的原始形态,是早期儒家学派论夏、商、周三代化历史形态之简要表达。周、秦以降,沿着品人和论世两个分支发展。钟嵘《诗品》论诗,是这两个分支的完美融合。“体被质”犹如“质彬彬”,是诗评质论的最高审美范畴。  相似文献   

15.
叶长青《钟嵘诗品集释》1933年由华通书局出版,它是我国第一部集注性质的《诗品》注本。本概述了该书各部分内容,并对其有中代表性的是非正误作了举证。特别指出:该书的自按,有的于后人研究《诗品》富于启示意义;有的廖误则其不良影响亦大。读须仔细分辨。  相似文献   

16.
钟嵘《诗品·序》强调"诗可以怨",是将怨情看作诗歌创作的动因,认为诗歌可以释放怨情,使诗人得到精神的解脱.钟嵘所谓"诗可以怨",是对孔子"诗可以怨"的丰富和发展.《诗品》将"诗可以怨"由"怨刺"为主发展为以"怨愤"为主,推重个人身世遭遇所产生的怨情,同时并不排斥诗歌"怨刺"的政治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17.
古直《钟记室诗品笺》是《诗品》最早的几种全注本之一,至今尚被誉为“考订”最善”的作。本即对该书的成就与不足作出综合综述。其中特别指出了此书在献考订方面的得和失。从中可见,“考订“最善”之举,也不是那么名副其实。  相似文献   

18.
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云:“诗之品有九:曰高、曰古、曰深、曰远、曰长、曰飘逸、曰悲壮、曰凄婉。”此处诗品是指诗的品性风格。刘熙载《艺概·诗概》说:“诗品出于人品。”这就是所谓“诗如其人”。一般说来,诗人的作品风格多与诗人的人品风格有着密切的联系,文山诗尤其是如此,它完全是诗人自我性情的真诚表露,可以说,文山诗的风格与文山先生的性情品格基  相似文献   

19.
分析钟嵘在《诗品》中对五言诗作品及作家的评价,认为钟嵘《诗品》主要是以“文质”为诗美标准来品评五言诗歌的,通过对其五言诗的文质观可反观其对四言诗“文约意广”和“文繁意少”的评论。  相似文献   

20.
陈延杰《诗品注》于1927年由开明书局出版以后,即受到同行学的严厉批评。1961年,作在旧注的基础上作了较全面的修订,由人民学出版社重排印行。以后,又不断重版。但它仍是一本错误颇多,很不规范的作。似人民学出版社这样的代表国家水准的出版单位,若再不断印行这样的作也就不合“改革开放”的时宜了。因此,人版《诗品注》应当重作。新版《诗品注》的主要问题有三:第一是注释的讹误疏漏;第二是献片引的不合规范;第三是字校勘的疏失。新的《诗品注》本,应当在吸收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纠正这些错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