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从满足交通仿真需求角度分析了路网描述建模的要点,提出了以节点、路段、节段、车道为基本构成要素的路网描述仿真模型.该模型能更准确、细致地反映道路网拓扑关系和道路几何条件,为交通仿真模型真实地反映路网交通状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交通微观仿真以单个车辆为研究对象,模拟交通行为特征,当将此类仿真应用于较大的道路网络中时,需要快速构建有效的道路网络模型.根据微观仿真的特点,相应的道路网络模型需要能够以车道为最小表达粒度,包含多层次网络要素,并能准确反映各层次拓扑特征.而已有模型在此方面仍有需要改进之处,为此,本文在现有基于车道的网络模型基础之上,发展了一个面向交通微观仿真的道路网络模型,并将此模型应用于一个微观交通仿真原型系统中,验证了本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首先分析了机场航站楼陆侧出发层车道边平面布局模式,研究了车道边交通流特性,然后利用可接受间隙理论建立单一车型运行下的车道边容量模型,并分别计算混合车流和行人穿行对车道边容量的影响,得出车道边不同平面布局模式下的容量计算公式。最后通过实际数据观测,以天津机场陆侧出发层车道边为案例进行研究,并运用VISSIM仿真软件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该容量模型能够有效评估机场出发层车道边容量,为机场评估和设计人员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车道的道路数据模型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随着基于位置服务应用的不断推广,传统的道路数据模型越来越难以满足各种网络分析和车辆导航的需求。提出了基于车道的道路数据模型,以车道作为建模的基本元素,准确描述车道的属性信息,通过对同向车道的聚合来提高网络分析的效率,降低数据冗余。该模型既考虑了网络分析的速度效率,又顾及了每个车道的属性信息,扩展了已有的道路数据模型。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进行道路设计评价以及分析道路环境影响驾驶员行为的机理,提出一个视觉车道模型,用于描述驾驶员眼中的道路特征信息. 视觉车道模型基于Catmull-Rom样条曲线建立,在CAD平台下自主开发了视觉车道模型软件,能自动进行设计道路视觉图像拟合;经大量实验分析表明,该模型能拟合任意形状的道路线形,并提取相关参数. 对视觉车道模型与道路三维几何信息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是进行道路设计一致性评价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基于卡尔曼滤波的BP网络模拟系统,用滤波后的样本数据训练网络,使网络能够反映系统真实的输入输出关系,并给出了仿真算例,效果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7.
针对"潮汐交通"问题所引起的道路资源利用不合理的现象,文章提出了考虑可变车道优化的交通网络设计问题,旨在通过合理的路段拓展和车道配置方案来提高交通网络的运行效率;构建了一个双层规划模型来描述提出的交通网络设计问题,上层问题以系统总阻抗与总投资额之和最小为目标,制定最优的道路拓展方案,并针对道路网络早晚高峰不同的OD需求水平,分时段对车道进行优化配置,下层模型采用了用户平衡(UE)配流模型来描述出行者在不同时段的路径选择行为;设计了人工蜂群算法来求解此双层规划模型。最后,采用数值算例验证了文中模型与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满足自动驾驶车辆的导航指引及道路信息动态反映需求,引入智能精细化高精度地图模型,解决智能交通领域中高精度地图的构建问题,进而为自动驾驶车辆提供精准、实时的导航指引。重点研究车道级路网的构建与智能精细化高精度地图生成方法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种基于过滤侯选点算法(FCPA)的高精度地图生成方法,该方法包括车道图形计算、交叉口图形建立和其他车道轨迹计算等步骤,并通过试验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地图生成算法相比,所提出的FCPA在精度和效率方面均表现出更优越的性能;该算法能够更准确地捕捉车道级路网的细节和特征,并在生成地图的过程中减少不必要的计算和冗余信息,降低了时间消耗,从而提高了地图生成的效率;该算法能够在保持生成地图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处理大规模地图数据,实现了精度和效率的平衡;所提出的FCPA具备动态更新地图的能力,可随交通环境的变化,进行地图信息数据的实时更新,以确保地图的准确性和实用性;该算法可为智能交通系统提供准确的道路信息和导航指引,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丁字路口左半部分车道建立了双向六车道道路系统,考虑U形转向车道位于左车道和中车道两种情况。将直线道路和转向道路按车辆实际行驶轨迹交错划分元胞,引入红绿灯,以NaSch模型为基础进行模拟仿真,再统计各车道流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U形转向车道位于左车道时有利于U形转向车辆通行,位于中车道时有利于右方左转车辆通行,但对驶向路口三车道流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为降低基于机器视觉车道偏离预警系统的误警率,提出一种考虑驾驶人换道意图的车道偏离预警系统。运用SteerableFilter 方法对所采集的道路图像信息进行滤波,运用局部搜索区域法提取车道线参数,运用基于图像信息的识别方法检测车辆的车速、转向信号、车道偏离状态以及驾驶人的头部动作状态,判断驾驶人的换道意图,建立了车道偏离预警的决策算法及系统。应用Matlab 软件对实车采集得到的视频进行算法验证和系统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车道偏离预警决策算法是可行的,该预警系统将有意识与无意识的车道偏离区分开,从而能有效屏蔽在驾驶人有意识偏离车道时的误报警,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车道线检测算法的准确性与稳定性, 提出一种基于双向窗口特征提取技术的车道线检测算法。融合运用Hough 变换与边缘分布函数技术得到车道线的直线特征点; 运用双向窗口特征提取技术获得所有车道线特征点, 包括直线部分与弯曲部分。获得直线与双曲线相结合的车道线模型: 在近视场, 应用直线车道线模型能获得较好的鲁棒性; 在远视场, 使用双曲线模型可有效检测出车道线的弯曲部分。实验结果表明, 相较于已有的车道线检测算法, 该方法可有效提高多种场景下车道线检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边缘提取和特征跟踪的道路检测算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研究了汽车辅助驾驶系统中的计算机视觉问题,一方面,用小波变换对高速公司上的道路边缘进行检测,另一方面,利用灰度以及几何特征实时跟踪和检测车道边缘,通过建立道路边缘模型,采用数据模拟合的方法确定边界轨迹方,程从而估算出公路的延伸方法,实现汽车的自动防偏,并为解决汽车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避障问题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双目视觉道路检测及定位在实现无人运动平台自主导航中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双目摄像机系统模型,提出基于多通道阈值融合的车道线检测方法,融合车道线边缘和色彩信息进行图像阈值分割,采用透视变换和自适应动态滑窗法提取车道线像素,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道路模型并依据极线约束关系进行定位,投影至SLAM地图中.实验结果表明,算法在光照变化、阴影遮挡等场景中均能精确检测车道线,将车道线信息投影至三维地图可以有效地将车道信息与地图信息进行融合,提高了道路感知能力.   相似文献   

14.
路面轮廓包含道路质量评定的多种信息,其中路面车辙是衡量路面状况的重要指标.现行人工检测和目前基于点激光或线激光测量设备存在局限性.基于三维激光设备,研究并开发了一种路面轮廓调查系统.设计了一种全新的车载设备布置架构,采用高精度三维数据生成路面轮廓信息并连续计算路面车辙.采用边缘算法对车道区域外数据进行剔除,通过对横断面...  相似文献   

15.
智能交通系统可以实时反馈路况信息以及诱导出行,从而缓解交通拥堵。最早提出的双通道信息反馈策略主要是针对备选路径完全相同的单车道路网模型。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建立了含两车道的双通道双出口路网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平均速度、车辆数、交通流量以及随机度信息反馈策略对该道路模型中交通流参数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平均速度和车辆数反馈策略的引入将降低道路平均流量,相反随机度反馈策略的引入可一定程度的提高道路平均流量,使得路网道路上车辆通行状况更好。故随机度反馈策略用于含两车道的双通道双出口路网较优。  相似文献   

16.
现有车道识别方法易受道路上车辆和阴影的干扰,并且投影公式精度不高,不适用于摄像机安装俯仰角为0°的情况。为此对现有的投影公式进行了改进,在变换后的俯视图中使用圆曲线车道模型及基于密度的Hough变换进行车道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明显降低车辆、阴影对于车道识别的干扰,并且能够满足车道识别实时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为合理设置公交专用道,本研究通过OpenStreetMap(OSM)提取可设置公交专用道的路网,采用Stroke道路表示法将OSM路网与百度路网进行融合,结合百度地图实时交通数据实现交通态势可视化,从而准确直观地识别出公交专用道的设置路段。通过构建公交路阻函数模型,计算设置公交专用道前后的时间效益差,确定公交专用道的设置方案。最后以南昌市部分路网为例,通过SUMO软件仿真结果表明:在青山南路设置公交专用道可以使公交车辆延误降低19.6 %;社会车辆延误降低10.8 %。实例验证所提出的设置优化方法有利于减少交通延误,为合理设置公交专用道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8.
研究分析道路交通环境下的车辆换道交互行为,客观反映车辆微观行为特性及宏观车流运行规律。通过分析车辆换道微观驾驶行为,构建Logit模型定量分析驾驶人换道行为决策过程,基于“效用理论”思想,实现驾驶人决策效用最大化。选取青岛市杭鞍快速路实际交通流为研究背景,标定模型相关参数;进一步仿真验证了分层Logit模型的准确性。研究成果可为智能网联交通环境下的车车交互、车路协同和自动驾驶系统提供理论支撑和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