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对人性自利自为的深刻认识和对吏治重要性的认识,韩非在选拔官吏、考核官吏、监督官吏等方面,提出了一整套以法治吏理论。其以法治吏的思想在今天对我们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官吏经济犯罪是宋代一个十分突出的社会问题,宋统治者为防止官吏贪污受贿,枉法犯罪,通过加强监督,完善制度建设,建立了一整套防范机制以应对官吏的经济犯罪,在一定程度上对官吏贪赃枉法起到了钳制作用,有利于社会矛盾的缓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安定。  相似文献   

3.
刘琰 《科技信息》2012,(1):43-44
本文通过研究元朝官吏铨选制度并分析其特点能够有助于更加深刻认识元朝统治者的统治政策及实施情况,以期对于后人借鉴元朝政治的得与失。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的吏治思想是其民权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辛亥革命之后,中华民国的成立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执掌国家政权成为现实,为了防止民主共和国的官吏从社会公仆变成人民的主人,孙中山对国家官吏的选拔、任免和考察提出了完整的设想。归纳起来,它们主要体现在这三个方面:第一,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官吏是人民的公仆。第二,国家官吏须通过选举与考试才能被任用。第三,人民有监督与罢免国家官吏之权  相似文献   

5.
我国先秦时期就已经存在官吏致仕的现象,西汉时期官吏致仕制度正式形成。致仕制度既是汉代官吏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汉代养老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汉代官吏致仕的主要原因是高龄导致的身体状况不佳。汉代官吏致仕,形式上是主动退休,实质上是在礼俗和制度约束下的被动退休。汉代官员致仕后回家养老的基本费用得到保障,保证其晚年生活无后顾之忧;而且很多官员受到政治礼遇,可以继续发挥余热。汉代官吏致仕后死亡时也享有一定的丧葬待遇。  相似文献   

6.
雍正帝惩治贪官污吏、预防官吏贪污的举措及取得的显著效果,让我们认识到;要使吏治清廉,国泰民安,对执政官吏必须采取预防与惩治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官印不仅是官吏任职的凭证,也是官吏身份地位的标志。近年来,徐州汉楚王陵墓中出土了大量官印,综其特征有三:一是印文多为4字;二是类别鲜明,多为基层官吏之印;三是印文与史载相符。这些官印揭示了汉初楚王国内官吏的设置情况。  相似文献   

8.
福建古代桥梁以数量众多、坚固雄伟、精巧别致等特质著称于世.在古代热心修建桥梁的人群中,除了当地百姓、宗教人士外,还有一类人就是官吏.官吏作为当时桥梁建造修复的主要人群之一,对福建明代桥梁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该文试就明代福建官吏修建桥梁的史实进行归纳整理,以彰显其对福建桥梁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古代天文学发展的历程中,宋代涌现出许多辉煌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是与政府制定的较为合理而完善的管理制度密不可分的.从人事管理角度对这些制度作了初步探讨,并得出结论认为:政府通过采取民间征召、门荫补授、官员推荐、考试录用、临时差遣等较为完善和灵活的人事选拔任用制度,为天文机构选拔了大批优秀人才;政府在对天文机构人员的考核升迁中比较注重官吏的实际技能,采用技能考核制度、技术成果评定制度等办法来决定官吏的升迁,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官吏在其位不谋其政、因循腐败的弊端;优厚的俸禄吸引和鼓励了官吏们投身于天文研究工作;健全的致仕制度保证了天文机构内研究人员队伍的不断更新和天文机构运转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商鞅依法治吏的思想建立在"好利恶害"的人性论基础上,它具体包括:将官吏的管理体制用法律的形式加以确认,将官吏纳入法律监督的轨道,并以重刑的心理威慑效力预防官吏犯罪等几个方面.商鞅依法治吏的核心在于运用法律规范官吏的行为,以达到澄清吏治的目的.其治吏思想具有一定的现代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围绕汉代三老是否为官的争论聚讼纷纭,主要原因是对史料的掌握与理解上存在一些歧异。其实,三老的身份应该是"非官吏而能够与官吏相比的民",而其身份的特殊性则来源于与地方宗族势力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中华组织制度的变革由来已久,历代行政体系和职官建制的特色。官吏选用制度不断完善,科举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使官吏叙用铨选实现了正规化。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考勤制度起源甚早,但当时所谓考勤,主要是对国家官吏而言。至于考勤表的使用,根据文献记载,当不早于清代。清初,国家官吏实行坐班制,每日办公皆在衙署。至乾隆中,此制渐弛。《啸亭杂  相似文献   

14.
古时人们说官吏廉洁,往往用两袖清风来形容。明朝有名的廉洁官吏于谦,就曾在他《入京》一诗中有两袖清风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的自述。现代常借用两袖清风来赞扬廉洁奉公的干部,两袖  相似文献   

15.
官吏人生     
《世界博览》2012,(17):68-69
正世界各地的普通人走进办公室时,各级官吏们在他们眼中是什么样子的?照片的取景高度约同于来访者的视线,被拍摄的官吏的桌子或横或竖,如同形成了体制代言者与来访者之间的屏障。背景中的陈设和各类细节彰显了官吏的级别、功能、个人嗜好、经济状况,乃至国家政体和行政风格。五个洲、七个国家,在这里你看到陌生而又似曾相识的面孔。  相似文献   

16.
隋唐王朝结束了将近四百年的分裂局面,建立了高度集权的封建统治。唐政府为了提高国家工作效能,除了在选任官吏时严格按照标准外,就是对现任官吏加强了考课制度,所谓“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随着封建统治经验的积累,唐代的考课制度已基本趋  相似文献   

17.
商鞅的普法思想是其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他利用人趋利避害的本性,主张国家和政府要守信用,要有公信力;强调法律必须“明白易知”;加强制度建设——“为法置官吏”;法官问责制;奉行“重刑主义”。对今天我国的法治建设仍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对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收藏的两册清代抄本《东陵路程》的年代进行了判识工作,指出一册为同治十二年三月清穆宗奉两宫皇太后清明节谒陵,负责官吏编写使用;另一册为光绪元年九月,清德宗与两宫皇太后护送穆宗帝后梓宫赴东陵安寝,负责官吏编写使用。  相似文献   

19.
冯玉祥将军在几十年的军政生涯中,在中国近、现代史的很多重大事件中,之所以能顺应时代潮流,推动中华民族历史的发展,受到广大人民的赞扬和敬仰,他那浓浓的“民本”思想,是重要原因之一。 一、“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及体现 冯玉祥将军虽为北洋军和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但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坚持反对帝国主义勾结中国的军阀压迫剥削中国的民众,反对军阀混战祸国殃民。无论在历史的关键时刻,还是在带兵打仗、处理政务、日常生活等项活动中,他经常想到百姓,形成了一种可贵的“民本”思想。这一思想的核心是,百姓为本,人民为本,官吏是“人民的公仆”,军队、官吏要真爱民,真为民。“民本”思想是冯玉祥将军在历史大是大非面前何去何从的主要理论依据,也是日常处事的原则和标准。这一思想,在任何认识处理军队和官吏与百姓的关系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 1.军队要不扰民.真爱民  相似文献   

20.
罢官免职是西汉朝廷进行政治管理和察人用的常见手段,也是西汉常见的处罚形式,当官吏未依律令处理政务或其行事达不到法定效果时,只要罪不至死,常以此论处。通过对《史记》、《汉书》基本史料及新出简牍文书的系统考察,据此详细总结了西汉时期官吏罢免罪名,对以往秦汉政治史研究有所补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