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矿山开发为社会带来巨大的资源,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本文总结广东省矿山开采环境地质负效应状况并分析造成这种负效的原因,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从生态矿山规划与设计、矿山技术创新与清洁生产工艺、矿山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三方面提出广东省矿山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矿山露天开采造成的环境问题和恢复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倩 《科技信息》2012,(6):416-416
矿产资源的开发造成矿山环境问题严重,且严重影响了矿区周围群众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稳定。解决矿山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就是进行矿山环境治理,通过矿山环境治理,可以恢复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实现矿业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康柳 《科技资讯》2012,(15):138-138
为了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近十几年来,矿产资源得到了极大的开发,伴随这些开采活动,产生了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它们不但影响到矿区人民的生命健康,也威胁到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采。同时,由于矿山环境问题引发的自然灾害,次生灾害,群体事件等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违背。所以,重视矿山环境问题,做好对矿山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4.
矿山废水污染与防治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为了保护水资源和矿区环境,必须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使矿山废水净化、复用,以保护短缺的水资源,综合分析了矿山废水的主要来源,矿山废水中的污染物及其危害;针对煤炭矿山废水的特点,提出了矿山废水污染的综合防治措施;以及矿井水、矿山酸性水、矿山含有毒有害元素及放射性元素废水等几种常见矿山的处理方法和矿区地下水资源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孙婷 《贵州科学》2012,30(5):90-93
论述了贵州省矿山地质灾害普遍存在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矿坑突水等灾种,分析了产生这些环境地质问题的原因和危害,对矿山地质环境造成了较大的破坏,引发了四大矿山环境问题,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建议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环境问题是目前人类最为关注的全球问题之一。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伴随着大规模的矿山开发,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引发各种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了一系列影响。本文综述了矿山开发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提出了有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贾志强  吴虹 《科技信息》2009,(13):348-349
矿山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倍受关注的问题之一,白银市及周边地区矿产资源丰富,近年矿山开采过程中由于乱采乱挖所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本文领用IKONOS-2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对白银市平川区矿山开采现状和矿山环境问题进行了调查监测.为政府贯彻依法开矿方针、整顿矿山开发秩序、恢复生态环境和促进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凉山州矿产资源丰富,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地方民族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矿产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的特点,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矿山开发过程中,如果任其矿产资源无序开发、不合理开发,可能诱发相当严重的矿山环境问题,改变甚至破坏现有的人居环境,使之成为一个不可逆的恶化事件,从而影响地方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矿山环境评价及环评报告审查在资源有序、合理开发利用,促进地方经济良性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担负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中,矿产资源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在对矿产进行开采工作时,许多的相关机构及单位忽视了对矿山及矿山周边环境的保护,从而使矿山上那些本就很脆弱的生态环境出现严重的破坏问题,且雪上加霜,这对我国提倡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起到了严重的影响和制约问题。基于此问题,以我国内蒙古为参考,来具体分析下我国内蒙古的矿山地质的环境问题和其及时防治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0.
羊文 《山西科技》2013,28(4):7-9
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复杂多样,生态环境脆弱且具有不可逆性,矿山环境水文地质问题防治难度大。总结归纳了矿山在生产过程中易发生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以水文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生态环境学等为指导,分析了产生此类问题的具体原因,揭示了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提出了防治及治理意见。  相似文献   

11.
衡阳市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矿业可持续发展是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衡阳市矿业发展存在可开发利用资源储量不足、多数矿山企业规模小、资源回收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矿产品深加工落后、矿山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实现矿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主要有:1)加强地质勘查工作,2) 加强4个矿产资源重点开发区域规划和开发工作;3) 优化矿山企业结构,加强矿产品精深加工;4) 加强矿山环境保护和治理,建立矿山生态环境准入制度和条件,开展7个重点区域的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12.
江西主要类型重金属污染现状及修复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江西省是我国矿产资源大省,也是受重金属污染面积较广的省份之一。各类矿山开采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破坏,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受到威胁,重金属污染与防治、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成为人们高度关注的环境问题。结合近年来在污染修复方面的工作经验,阐述了江西省铜矿、钨矿和稀土矿开采导致的矿区及周边地区土壤、水体及植物重金属污染现状,以及矿山开采引起的鄱阳湖流域重金属污染现状,同时对江西省内典型铜矿和稀土矿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工程实践进行了介绍,以期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讨论了我国地下金属矿山主要采矿方法的特点、应用情况、改进情况及应用前景,针对现有的技术基础以及我国经济发展对金属矿资源的需求趋势,对未来矿山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重点提出了深井开采、矿山环保及综合治理、矿山数字化、智能化等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对贵州晴隆大厂锑矿矿区周围土壤中重金属的总量和化学形态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区周围土壤综合污染指数为23.32,周边土壤已受严重污染,矿山周围土壤重金属含量依次为Zn>Sb>Pb>Bi>Cu>As>Cr>Ni>Cd;该矿区重金属污染物的化学形态总的分布趋势为可交换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残渣态,因此,总体来...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是矿产资源大省,矿产储量大,矿种多,矿业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长期以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导致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日益增长,同时也导致了矿区环境污染和采空塌陷、土地占用、水土流失、崩塌滑坡、景观影响等生态破坏,安徽省矿山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已成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笔者分析了安徽省矿山生态破坏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从建设生态安徽的角度,提出了安徽省不同矿山的生态恢复与建设措施和方案,并从生态环境管理的角度提出了矿山生态监管的要求和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东部地区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及生态效应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土壤污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瑞典学者(Hakanson)评价土壤污染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了改进。并提出了一种模糊识别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方法。采用该方法对山东省东部地区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本区土壤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为Hg>Cd>Cu>Pb>Zn>Cr>As。而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大小则依次为Hg>Cd>As>Pb>Cu>Cr>Zn。总体来看,山东省东部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其潜在生态风险为强和很强的土壤占13.75%。这种综合危害特征主要受Hg和Cd元素制约,主要分布在莱州—招远—烟台和牟平—乳山金矿集中区以及人口密集的城镇地带,且已对农作物安全产生影响。认为地质背景和人类活动(采金污染、工业生产、城市人口密集生活等)的共同作用,是造成局部环境中潜在生态风险较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南方离子型稀土矿是中国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 广泛分布于江西、广东和广西等南方省区, 常呈离子状态吸附于黏土矿物中, 具有中重稀土元素含量高、开采浸取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等特征。南方稀土矿开采过程对地下水产生重要影响, 导致矿区周边地下水重金属、氨氮及硫酸根污染等环境问题愈发严峻。为此, 借助自动化监测设备, 在广东开展了地下水动态监测实验, 实现了无线远程监测水中pH 值、氨氮等关键指标的变化,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南方离子型稀土矿“绿色矿山”环境监控系统的概念, 通过整合原地浸矿工艺、地下水无线远程监测系统及污染防控系统, 依靠中央控制系统和自动化控制设备, 控制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开发对地下水的影响, 为实现南方离子型稀土矿的绿色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以粤东莲花山矿区生态修复一期工程为研究案例,选取As、Cd、Pb、Cu、Ni等5种重金属指标,通过样品采集,对比分析标准值、背景值在修复前后的变化,评价环境质量的修复改善效果以及生态复绿效果。结果表明:一期工程有效遏制了矿区酸性含重金属废水对下游水环境质量造成的影响;山前地表水监测点的Cu、Cd、Pb、Ni、As质量分数分别比修复前削减了84.1%、86.4%、89.4%、90.0%、47.7%,山后监测点的As质量分数削减率大于98.8%;一期工程有效改善了矿区的景观,4个生态复绿工程区域5个样方修复后全部存活每千平方米拥有3~5种植物形成的植被群落,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均为Vb级,5号库的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最高,达到参照样方的78.8%。可见莲花山矿区一期工程采用“工程措施+生态复绿”的生态修复模式,修复效果明显,可为其他钨矿山生态修复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9.
矿业废弃地是造成环境污染、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重大隐患,其带来的后果对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有长远影响.在矿业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中,植物修复技术是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有效手段,有着很大的应用潜力.其中蕨类植物因具有抗逆境能力强、生长迅速、繁殖能力强以及在环境条件适宜情况下生物量能够急剧提高等特点,可以弥补现有修复植物的缺点和不足,是较理想的植物修复资源.本文对近年来关于耐重金属蕨类植物的分布与定居状况,及其生殖对策、生态作用、耐性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并展望了今后该领域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