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苏胜 《科技信息》2009,(26):I0299-I0299
《人机工程学》是高等院校设计专业的主专业基础课。通过对该课程学习,使学生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发现并利用人的行为方式,通过对产品、环境的合理设计,达到安全、方便的目的,从而达到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目的。本文通过对工业设计与人机工程学的关系、人机工程学内涵及对工业设计的作用的阐述,强调人机工程学在设计专业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机械类工业设计专业的《设计素描》课程的特殊性,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出在给学生讲述本课程的同时,一方面要通过观察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方法的训练,来逐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另一方面要注意与后续专业课程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罗碧娟 《科技信息》2009,(24):I0050-I0051
本文在分析人机工程学学科特点的基础上,针对工业设计专业对人机工程学课程的教学进行探讨。主要从人机工程学理论教学、理论运用、理论与工业设计实践相结合及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教学创新与探讨。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学习工业设计工程基础课程的重要性,根据该课程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状况,从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改革,旨在提高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5.
论实践教学环节在人机工程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娜娜 《科技资讯》2010,(8):185-186
文章探讨在工业设计专业基础教学过程中,人机工程学教学的重要地位以及该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合理安排。人机工程学作为工业设计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思路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该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笔者认为单纯的理论教学方式和走马观花式的实践教学方式,只能造成纸上谈兵的学习结果,对于强调创造性、实践性的工业设计专业毫无意义,只用通过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学时,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思路才能真正体现该课程设置的目的与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立体构成是工业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培养学生形态创造及创新能力。本文分析了理工科工业设计专业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美感及创造力培养,加强课程间衔接,加强主题式设计实践等措施提高学生造型能力,为后续专业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建筑设计基础Ⅱ”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必修课,以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基本的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课程教学以学习活动为中心进行设计,结合不同的设计专题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通过对课程的教学反思,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主体能动性等方面深入思考总结,努力提高教师和学生在专业基础课教育中开展教学实践的能力,促进课程教学改革,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8.
浅谈化学化工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智娟 《科技信息》2012,(3):351-352
化学化工专业英语是我院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课程着重专业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本文结合专业英语课程特点.在增进课程衔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习主动性等方面分析了教学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根据工业设计专业教学现状和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分析目前工业设计专业本科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和经济环境下的创新需求。为满足新需求,实现新目标,针对本科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特点和问题,探讨构建分阶段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提出合理把握实验实践课程的设置与组织管理原则,科学系统制定教学内容以及不断丰富拓展教学形式,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综合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背景下地方高校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如何开展建筑学专业基础教育课程的教学设计成为了探讨的中心问题。以培养建筑学专业技术人才为最终目标,贯穿在专业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在基础教育课程中通过对学习活动、学习动力系统、教育技术等进行设计,创建有利于学生素质教育、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多样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师和学生在专业基础教育中开展教学实践的能力,促进课程教学改革,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最终实现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双提高。  相似文献   

11.
以应用为导向的酶工程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以应用为导向”的教学方式,从理论讲述、作业训练、试验教学和考试考核方面倡导学生“以应用为导向”进行酶工程的课程学习。该教学方式包括:理论讲述中穿插应用范例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学习兴趣;以文献阅读和文献分析为课后训练主体提升学生应用知识能力;以自主设计型实验引导学生更积极应用知识;以设计型考题进行知识考察促进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实践结果表明,该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切实有效提高了学生解决酶应用方面相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声乐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必修课,在培养学生基本的音乐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专业素养及实践应用能力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但随着高校扩招,学生在声乐学习过程中的方言障碍成为阻挠其专业进步的绊脚石.结合目前我国高师声乐课程教学现状,以云南方言为例,探讨了学生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常见方言问题的克服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职本科生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案例分析和文献分析等方法,以CDIO模式、BTEC模式和结构功能理论为理论基础,从中职本科计算机专业学生缺乏学习信心、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不适应高校授课方式三方面入手,充分了解中职本学生在学习中面对的困境,并得出学习困境原因;通过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完善培养机制、打造双师型师资团队、贯彻"学生本位"的课程设置,充分激活学生学习动力,增加学生内在信心,形成适用于中职本计算机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提升中职本科计算机人才综合能力为着力点,提高就业能力,满足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及相关专业考研全国联考数据结构部分的考题类型、分值构成的基础上,对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时间安排和课堂教学组织这两方面进行了思考,指出考研侧重考查的是学生的编程能力.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算法、设计算法、上机实现算法是数据结构课程的重中之重;并结合具体考题提出应将考研大纲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的考点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到数据结构日常教学中,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提高教学效果.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为其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5.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是电气类、自动化类、信息类等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传统数字电子技术实验课程的弊端,提出新的改革方法,增加了综合设计性实验,采用自顶向下分模块设计的方法,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方面进行了讨论。实践表明,数字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6.
张竞丹  江武汉 《科技信息》2011,(3):I0034-I0034,I0012
程序设计类课程是高职院校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必要手段之一,因此非计算机专业的理工科学生有必要学习此类课程。然而,程序设计类课程在传统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困难与挑战。本文通过制订多层次培养目标、设计项目集成式多元化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构建新的学习评价体系,深入非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研究和探索,切合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教学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崔小兵 《科技信息》2010,(33):125-125,132
本文根据仪器分析课程的特点,结合医药专业的教学实际,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以新药研发过程为导向,步步推进药学专业分析仪器实验,加强实验课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好多媒体进行教学等方面进行了阐述。这些措施可较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实验课程能够有效地提高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阐述了以DCS为平台、以实际工业对象为被控对象的计算机控制综合实验系统进行计算机控制实践教学的新思路和具体方法。实践表明,该方法能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锻炼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化学专业研究生的药物合成化学课程的特点,课程内容与专业相结合,与相关课程相结合,与实验相结合,与科研工作相结合。在学习药物合成化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增加小分子药物的合成设计,改革教学理念,增加老师与学生对药物合成化学实验课程的重视程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运用药物合成化学反应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现研究型和创新型的教育,使学生将理论课学到的知识变为综合创新实践的能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增加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大学英语教学条件现状的分析,提出了视听说课程不应再依附于读写而存在。它是一门区别于读写的独立课程,因此有必要建立独立的视听说教学模式。在教育技术长足发展的背景下,以网络大学英语教材为契机进行视听说课程的教学实验,尝试构建人机结合的个性独立的视听说教学模式。致力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听说能力有很大提高,同时在实验过程中也发现人机结合教学的不足和缺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