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中,通过体育锻炼与团体心理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进行为期六个月的干预.结果显示,有氧运动与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有着极其显著的积极推动作用.实验后,留守儿童在社交焦虑、孤独感、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恐怖倾向等方面都有积极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社会支持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相关性研究。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心理健康诊断量表法,对荆门地区5所农村小学共计240名留守儿童和244名非留守儿童进行评测。结果 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交流、恐怖倾向、冲动倾向项目得分中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P0.01);留守儿童学习焦虑、自责倾向、冲动倾向与社会主观支持呈负相关(P0.01);留守儿童学习焦虑、孤独倾向、躯体症状与社会客观支持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蒙家宏 《科技信息》2009,(20):I0022-I0022
本文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对贵州3所重点小学和6所非重点小学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重点小学有8.9%学生有心理健康问题;重点小学学生心理健康好于非重点小学;重点与非重点的小学生在学习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冲动倾向四项上没有差异,但在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四项上有显著差异,重点均比非重点低。  相似文献   

4.
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和其他研究人员修订编制的我国中学学生标准化《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问卷,对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的1 082名中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处于一般,在性别、民族、专业、年级、城乡等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在是否独生子女、不同家庭类型、是否班校干部等因子上没有显著差异.研究表明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需要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徐州市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奖惩等方面进行比较,为留守儿童的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对江苏省徐州市农村地区6所小学2307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及总焦虑倾向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留守儿童获得的奖励偏少,受到的处罚偏多;留守儿童以留守儿童为玩伴的居多;留守儿童长大后的工作是打工赚钱的比例高于非留守儿童,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行为问题等方面的问题严重,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独生子女大学生是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备受关注,特别是了解独生子女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对于在高校中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中国人社交关系量表》对安徽省三所高校47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独生子女大学生和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的差异性,并对其特点加以分析探讨,以期正确把握独生子女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从而对提高大学生的适应能力、学习效率和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了了解小学生个性特征、心理健康状况,并揭示个性特征、心理健康状况对学习成绩的预测作用,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少年式(EPQ)、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分层随机抽取漳州市476名小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表明:(1)男生在个性特征中的情绪稳定性、精神质,心理健康状况中的对人焦虑倾向、孤独倾向、身体症状和冲动倾向上显著高于女生;(2)四年级在心理健康状况中过敏倾向和冲动倾向上显著高于三年级;(3)成绩仅与冲动倾向没有显著相关;(4)心理健康、内外向、精神质和情绪稳定性能够显著地预测成绩.  相似文献   

8.
焦作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了解河南省留守儿童的现状,我们在焦作地区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抽样调查。共调查了1246名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其中留守儿童610人,对照组636人。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调查量表,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非常显著地好于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关爱、教养方式不当、抚养人的文化素质低、社会缺乏监管机制等是造成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对陕西五所高校的4774名新生进行心理测查,结果发现,女生在大多数因子上的得分高于男生,非独生子女的大多数因子分也显著高于独生子女。从总体上看,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表现出大城市—中小城市—小城镇-农村学生逐渐降低的趋势,文史类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理工和艺术类学生。说明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所在地区以及专业差异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因此,对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据生源特点具有针对性地开展。  相似文献   

10.
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贵州师范大学全校本科学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将调查结果与全国青年常模、大学生常模等多个对象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贵州师范大学学生在强迫与人际敏感因子上比较突出;各因子得分低于普通大学生常模,差异极其显著,与全国青年常模相比较,除敌对因子的得分不存在差异外,其他各因子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各年级学生各因子得分差异极其显著;男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来自城镇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来自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1.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安徽省三个地市802名"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目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总体正常,但却存在较高程度的恐怖倾向、自责倾向、学习焦虑、对人焦虑。依据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运用团体辅导的方式集中训练,可以提高他们的勇敢性,自我评价、学习、人际沟通和压力缓解的能力,团体辅导的方法对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帮助较大.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农村寄宿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采用 MHT 问卷,对48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寄宿生 MHT 总分及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冲动倾向诸因子得分均高于走读生,双方差异达到极其显著水平(P<0.001);小学寄宿生 MHT 总分及自责倾向因子得分高于中学寄宿生,对人焦虑、孤独倾向因子得分低于中学寄宿生,双方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1,P<0.001).研究表明,农村中小学寄宿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走读生,且存在显著的学段差异,对其应加强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高一新生学习动机及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采用周步成修订的学习动机诊断测验(MAAT)和安人集团编制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试对1 750名高一学生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高一新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消极、适应性、自我悦纳、交往障碍、恐怖倾向和自卑倾向;高一女生比男生更容易消极自卑、焦虑、适应新环境,男生较女生更自信和认可自己;拥有积极心态的学生学习动机更强,考试焦虑感越低;高一新生适应性与学习动机显著正相关;自我悦纳、自信心越强、自我肯定的人学习动机越强,考试焦虑感越低;自卑、人际交往问题与学习价值感、自我效能感、期望成功等呈显著负相关;自我悦纳与学习动机及各维度显著相关,与考试焦虑呈显著负相关;高一新生学习动机与心理健康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14.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福建省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应对方式的特点进行调查,了解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应对方式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应对方式在性别变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来自城镇的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应对方式好于来自农村的学生;在校担任学生干部的中职学校毕业生比非学生干部的学生使用更多的积极应对方式;独生子女的发泄与回避、寻求与支持上显著优于非独生子女。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一项发表在《美国医学会精神病学》杂志上的研究表明,每天浏览社交媒体平台超三小时的青少年,更容易出现抑郁、焦虑、攻击性和反社会行为等心理健康问题。这项研究从2013年至2016年调查了超过6500名美国青少年,被调查者年龄集中在12至15岁之间,统计的数据包括他们每天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间和心理健康状况。参与调查的青少年需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sCL-90和自编的学生基本情况调查表对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高等专科学校阳性症状检出率为58.46%,中度以上可能的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0.94%,排在前三位的是强迫、人际敏感和抑郁。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优于非独生子女,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差于非贫困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具有留守经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状况,并通过探讨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为曾留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支持。[方法]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和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自编留守经历问卷对抽取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不具有留守经历的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均高于留守经历学生,且在所调查的具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中,他们的主观幸福感总分与心理健康总分及其各维度上均存在显著负相关。[结论]留守经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因此,要重视具有留守经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的提升,以期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秦娥 《奇闻怪事》2008,(1):13-14
当代中学生可以说是一个庞大的心理健康状况欠佳的社会群体。据调查表明:全国精神病患病人群中,中学生所占比例为50%以上,而贫困山区学校的学生由于家长各方面的素质偏低,近年来留守学生、全日制寄宿学生的大量涌现,更容易出现诸如胆怯、焦虑、苦恼、烦闷、自卑、自私,嫉妒、不合群等心理不健康的表现,甚至导致少数学生走向违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听觉障碍儿童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与《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重庆市223名听觉障碍儿童进行了测试,探讨听觉障碍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听觉障碍学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由高到低分别是恐怖倾向,身体症状,对人焦虑和冲动倾向;自我意识较差表现在躯体外貌与属性、智力与学校情况、合群等方面。性别、障碍程度和城乡环境差异中仅性别因素在心理健康方面产生了显著差异;不同自我意识水平的听觉障碍学生其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分析临洮县职教中心中职护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SCL一90,对该校158名中职护理专业3年制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中职护理学生SCL-90中各项因子分值均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l)。结论:该校中职护理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等方面突出,提示针对该人群开展心理健康救育,对促进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