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8年全市秋薯八百二十亩获得了平均亩产2000——2200斤的好收成。关林大队春秋二季土豆大面积丰收,春薯高产田亩产4856斤,秋薯高产田亩产4158斤.取得土豆高产的措施:首先在全市建立八个土豆种薯基地队,生产优良种薯.其二,一年内先后召开了七次大型土豆技术培训会议,培养技术人员一千余人次,促进科学种薯活动蓬勃开展,科学种薯的  相似文献   

2.
我站自1976年开始试种春薯高产田一亩四分,获得亩产8065斤;1977年一亩三分五厘,获得亩产8671斤;1978年又试种一亩另一厘,获得亩产9163斤.我们的措施是:一整地与施肥。本地块前茬是1977年春薯高产田,土质为两合土,中性土壤.元月上旬,畜耕6寸深,施粗肥8000斤,耙耱后按3尺一埂开沟1.5尺宽,深1.2尺左  相似文献   

3.
堆栽单株大红薯栽培目的:①探讨红薯增产潜力。②适宜间作、套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③可以利用山荒、石荒、河荒、沙荒和四旁隙地的利用率。1975年王胡寨大队试验场首创郑州地区单株高产记录,最大的一株140斤;76年贾寨大队最大的一株140斤;77年贾寨大队最大的一株189斤;候寨公社试验场最大的单块97.5斤;78年王胡寨大队用“一母五子”栽法获得258斤的好成绩。为今后亩产万斤薯树立了信心。下面对堆栽红薯的方法进行简要叙述。一、留足营养面积:要获得单株的高产,必须留足生长的营养面积。一般百斤重单株大红薯,营养面积(3×3)9平方米,一百五十斤者营养面积(4×4)为16平方米,二百斤单株者(5×4)为20平方米。  相似文献   

4.
<正> 麦茬水稻旱种是近年来在我省逐步发展形成的一种水稻栽培新技术。1983年我市示范种植1706.3亩,其中郑州早粳稻1233.2亩,一般亩产500~600斤,有9.6亩丰产田亩产在710~734.7斤之间。我局在荥阳县广武乡蹲点,种植示范1.03亩丰产田,平均亩产734.7斤。为了积累高产栽培经验,对该田的全生育过程和栽培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是粮菜兼用的作物,具有高产,营养丰富,生育期短,喜凉耐贮藏等特点(见表1.2)。我省马铃薯栽培面积迅速扩大,产量逐年提高。据全省17个市、县、镇不完全统计,近年马铃薯栽培面积6.7万亩(其中一季作3.6万亩,二季作3.1万亩),一季亩产平均1700斤,二季作近1500斤。以郑、洛、新、许四市为例,栽培面积二年来扩大26—29.8%,亩产提高4—43%。有的市马铃薯种自给有余,并且采取了单株系选、二季栽培、巧躲高温,冬季留  相似文献   

6.
<正> 我们根据市旱地办下达的旱地开发实施方案,在1991年小面积试验的基础上,1992年在后河镇一农民承包的三亩半荒芜多年的坟地上,经过开垦、平整、深翻,增施肥料等一系列旱地农业综合措施,栽培了地膜覆盖西瓜红薯并且间作芝麻,获得重大突破,西瓜平均亩产4170公斤,收入1251元;红薯平均亩产2475.4公斤,收入495.1元;亩产芝麻5公斤,收入20元,全年平均每亩收1766.1元。尤其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莆田地区从1965年开始创出亩产万斤红薯后,经科技人员和贫下中农的共同努力,单产指标年年上升,高产面积不断扩大.据统计,1978年莆田县东峤,江口两个公社亩产超万斤薯的有463亩,最高亩产达到1.5万斤.把他们的经验和我们学习的体会作一简要报告。莆田地区位于北纬25°28′,海拔10.2米,为亚热带滨海平原气候,霜期2.2日,年降雨量平均1326.3毫米,春夏多雨,秋冬日照充足,雨量偏少。土壤种类有:海滨盐碱土,丘陵红壤等。  相似文献   

8.
南乐县谷金楼公社后平邑大队几年来一直进行红薯高产栽培试验,1976年3.5亩平均单产9016斤,1978年的高产试验,经地、县农林局及县科委共同验收,三亩春红薯平均单产10648斤。现将试验简介如下:一、试验地概况及田间管理:试验地为砂质壤土.肥力中等偏上,地势平坦,灌排方便,前茬棉花,冬耕,春灌,每亩施土  相似文献   

9.
红薯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红薯是我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约1000万亩,仅次于小麦和玉米,夏薯(麦茬红薯)占70—80%。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红薯已成为经济作物并逐步转向综合加工利用及商品化发展。亩产2500公斤鲜薯可产淀粉500公斤、红薯渣200公斤:按每公斤淀粉2.0元、每公斤红薯渣1.0  相似文献   

10.
<正> 红薯是我省主要的粮食作物,历年种植面积约1800万亩。单产却一直徘徊在2000斤左右的水平上,远远没有发挥出它高产、稳产的特性。究其原因,除大面积栽培条件较差外,主要是品种退化、混杂严重,至今我省胜利百号的面积还占40%,严重地影响了红薯产量的提高。因此,选育和推广高产、优质、抗病的红薯新品种是目前生产上急待解决的问题之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七七年马庄大队栽培四亩四分九厘春季大棚黄瓜,平均亩产20316.7斤,其中第四生产队一亩零四厘大棚黄瓜,获得亩产25606.9斤的好收成.实践表明,大棚黄瓜比露地黄瓜亩产提高1-2.5倍,上市时间提前60天,供应时间延长(晚拉秧)24天,为克服蔬菜早春淡季作出了贡献.现以四队高产棚为例谈谈大棚黄瓜的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正> 一、我县大豆生产情况解放初期,我县大豆栽培面积35万亩左右,最高曾达52万亩。由于受各种因素的限制。单产一直在100斤上下徘徊,产量低而不稳。被人们误认为是一种低产作物。加上多种原因,使大豆栽培面积逐年减少,近年来,已有回升,单产也逐年提高。截止到一九八一年(1982年因遭特大水灾减产)全县大豆栽培面积达34.5万亩,单产202斤。总产6969万斤,比1980年的122斤,每亩净增80斤,总产增加3197万  相似文献   

13.
一、玉米种植密度试验 1、处理项目①博单一号:3333株/亩;3750株/亩;4286株/亩. ②予农704:3333株/亩;3750株/亩;4286株/亩. 2、试验方法本试验有七个点参加.小区比较,重复二次,随机排列,每小区长六十尺,宽三十尺,小区面积三分,宽窄行种植.每区十五行,收获中间十行<面积2分>计产,试验地  相似文献   

14.
我们大队科研队,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排除“四人帮”的干扰,运用毛主席的“八字宪法”,探索红薯高产规律.在75年创造亩产10014斤的基础上,总结经验,继续努力,七六年在三亩五分的土地上又获得了平均单产9016.8斤的高产,我们的作法是: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马庄大队大棚黄瓜产量逐年提高,一九七七年春栽大棚黄瓜全大队平均亩产20316.7斤,高产棚亩产达25606.9斤;一九七八年春季大棚黄瓜全大队平均亩产21606.5斤,其中第四生产队的高产棚平均亩产32934.3斤(面积1.04亩),比去年增产28.5%。第四生产队的大棚黄瓜所以能突破亩产三万斤,是因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提早育苗,提前定植,延长黄瓜的生育期;对种籽进行低温处理和药剂浸种,增强幼苗的抗逆能力;增施磷、钾肥和微  相似文献   

16.
土豆原产南美洲较冷凉的高山地区,而我市地处予北,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最冷极温为零下21.7℃,最高气温可达41.7℃。因此,在我市获得土豆高产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几年来我市不少社队,对土豆加强了科学管理,从而夺得了土豆高产。如安阳桥四队,77年春抪土豆一亩半(品种串地龙),单产4972斤;76年秋季我所种植郑薯二号,单产3785斤;78年春我所种植1.026亩丰产田,创造了单产5033.7斤的高产纪录。现根据试验情况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7.
安薯一号(即安1—19):1972年用农大红作母本,济南红作父本,通过重复法诱导开花进行杂交选育而成。四年来在我区试验26处次,平均鲜薯比百号增产43.2%,比宁薯一号(推广种)增产31.4%;薯干比百号增产36.7%,比宁薯增产18.1%。南乐县后平邑大队高产田四年平均亩产9854.1斤,面积10.1亩。淇县刘河、介屯大队,南乐后五楼,大面积种植亩产7000—8000斤。在78年特大干旱的情况下,长垣满村公社小吕村大队第  相似文献   

18.
<正> 1.选购良种。选用抗病、早熟、丰产品种如荷兰十五、郑薯五号、六号、东农303、克新四号等。亩田种薯110公斤~125公斤。亩产可达2000—3000公斤。 2.施肥整地。土豆适宜在疏松的沙壤土地种植,忌重茬应两年轮作一次。以葱蒜、胡萝卜茬口为好。亩施腐熟牛羊粪或土杂肥3000公斤,氮磷钾比为2:1:3即碳铵50公  相似文献   

19.
段聪仁  李淑媛 《河南科技》1991,(5):20-20,36
<正> 河南是我国柑桔的北缘栽培区,目前栽种柑桔的地区,主要在豫西南伏牛山南侧和大别山区,有西峡、淅川、内乡、镇平、邓州、确山、固始、新县等十五个县,到1990年全省栽培面积达11万亩,有15%始果投产,产量达130多万公斤。以淅川、西峡发展较快。通过十多年的引种北移栽培试验,其经济效益很好。如本站1985年定植六亩温州蜜柑,三年始果亩产130公斤,四年亩产667公斤,五年亩产1125公斤的产量,其中一亩五年生密植试验园,  相似文献   

20.
<正> 黎优57杂交粳稻,具有高产、稳产、优质、早熟及制种产量高的特点,在我省北部稻区试种、示范、推广已五年,面积逐年扩大,1982年已达四万余亩,产量逐年提高,作为麦茬稻栽培,一般亩产八百斤以上,深受群众欢迎。现简要介绍于后,供参考。 (一)选育经过 1.亲本来源:黎明A不育系系1973年从中国农科院引入日本包台型台中65不育系,当年夏季以黎明回交转育;黎明A不育系,自B_1F_1至B_4F_1成完全不育,1976年秋开始扩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