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用铣削法加工锥形槽筒变螺距,变深度螺旋槽的工艺;确定了用普通车床改装成铣削变螺距、变深度螺旋槽数控铣床的方案;设计了该机床数控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分析了成形铣刀加工变螺距螺旋槽的误差;提出了成形铣刀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
夏文龙 《科技信息》2011,(35):208-208,210
本文浅析了模芯座的四条锥面上半圆弧形螺旋流道槽的数控加工,通过作者的实践,成功完成了该模芯座的圆锥圆弧螺纹数控加工。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螺旋锥齿轮加工展成原理及螺旋锥齿轮铣齿机的结构和机床运动关系,建立了螺旋锥齿轮铣齿机加工坐标系.分析了数控螺旋锥齿轮铣齿机调整参数的原理和计算方法,建立了螺旋锥齿轮铣齿机的数控加工模型.并通过实例介绍螺旋锥齿轮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  相似文献   

4.
螺旋搅拌桨是新型工业结晶技术与设备的关键部件之一。基于CAD/CAM技术,研究了螺旋搅拌桨的设计与数控加工技术,利用VC++和UG/OPENGRIP技术开发螺旋桨三维造型模块,快速生成螺旋桨CAD数据模型。根据螺旋桨叶面曲率变化划分出不同的数控加工区域,给出了五轴数控加工的刀轴倾角的确定方法。在DMC2600五轴数控加工中心对中1300螺旋搅拌桨实现了数控加工,达到了产品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5.
该文在三维设计制造软件中对大模数少齿数螺旋转子建立了实体模型;将渐开线和摆线螺旋面的形成原理应用在螺旋转子数控加工上分析得出:加工时刀具中心与螺旋面距离在螺旋面法矢方向上与刀具半径成一线性比例,在平行于轴线方向上为一定值;利用渐开线和摆线螺旋面微分几何性质建立了螺旋转子的加工数学模型,对螺旋转子数控加工过程进行了仿真,生成了数控加工代码;最后在立式加工中心对螺旋转子的三维实体建模结果、数控加工仿真过程进行了验证,取得了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6.
螺旋锥齿轮数控切齿机通用运动学变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直接从数控加工原理出发,根据传统带摇台的、机械式加工机床的结构和运动规律,利用矩阵变换的方法,推导出一种通用的螺旋锥齿轮万能数控切齿机运动学变换方程,利用该方法,可以简单、方便地在万能数控切齿机上实现原有格里森制螺旋锥齿轮加工,同时给出了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7.
直接从数控加工原理出发 ,根据传统带摇台的、机械式加工机床的结构和运动规律 ,利用矩阵变换的方法 ,推导出一种通用的螺旋锥齿轮万能数控切齿机运动学变换方程 .利用该方法 ,可以简单、方便地在万能数控切齿机上实现原有格里森制螺旋锥齿轮加工 .同时给出了计算公式 .  相似文献   

8.
孙祎 《科技资讯》2013,(25):11-11,13
圆柱凸轮机构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本文以加工典型的圆柱凸轮机构为实例,根据其结构特点,主要针对窄槽的圆拄凸轮槽的手工数控编程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指出了在数控机床上加工圆柱凸轮糟的普遍数控编程方法.通过本文可以使读者在数控加工及编程过程中举一反三.  相似文献   

9.
根据等螺旋角、前角按给定的规律变化的要求,推导出了锥形铣刀前刀面法矢的表达式,给出了精确保证前刀面法矢的数控加工运动的计算方法,并证明了通过三轴联动数控加工就可以达到等螺旋角、前角按一定规律分布(可控)的要求.采用计算机图形模拟技术模拟了不同端面前刀面的形成过程,由图形模拟结果还可以判断前刀面是否发生过切干涉以及容屑槽深度是否合理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航空发动机叶片叶身部分的螺旋铣数控加工过程,在螺旋加工的基础上用等高度残留法推导了五坐标数控铣加工的叶片刀位点计算公式。根据叶片特征和数控加工理论,详细讨论了叶身加工过程中的刀位计算方法,在采用端面立铣刀刀具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螺旋形切触点轨迹的构造方法,有效地避免了刀具过切现象,保证了桨叶的扭角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减少了后续工序的加工难度。本文的刀位计算方法在叶片螺旋铣加工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提高了叶片生产效率和加工质量。  相似文献   

11.
云制造中加工设备资源语义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决云制造环境下加工设备资源的虚拟化封装问题,建立了一种开放的、柔性的加工设备资源模型。在深入解析制造资源内涵、分类、特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加工设备资源的特点,结合语义知识和WEB技术,建立了加工设备资源模型。给出了加工设备资源语义描述方法,建立了描述模板。最后详述了云制造资源匹配流程,为云制造平台资源管理提供了重要基础和条件。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计算机模拟螺旋面成形加工;定量分析成形刀具制造及安装、机床螺旋运动等偏差对螺旋面成形加工的截形、截形位置等误差的影响;用优化技术调整可调参数作误差最佳补偿。具有工程普遍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3.
螺旋翅片散热管是生产热交换器的中间材料,其翅片在加工过程中发生等体积变形。通过分析其加工工艺过程,获得翅片管加工过程中各运动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建立螺旋翅片的几何模型,研究了其几何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为该类型工艺装备的设计和自动化控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基于双响应面法的螺旋弹簧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小制造误差对螺旋弹簧稳健性能的影响,采用双响应面法对其进行了稳健设计研究。以最小特性优化策略为目标,同时建立弹簧质量均值和方差的双响应面设计模型。经过正交试验得出,对弹簧质量均值影响因素的排序是钢丝直径、弹簧中径、弹簧圈数,对弹簧质量方差影响因素的排序是弹簧中径、钢丝直径、弹簧圈数;各因素与其对应响应面均成线性关系;在制造过程中要保证主要影响因素(钢丝直径、弹簧中径)的精度,可以适当放宽次要影响因素(弹簧圈数)的精度。当存在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这种方法既保证了目标趋于最优,又保证了较小的偏差,提高了螺旋弹簧的稳健性能。  相似文献   

15.
The prediction problem of the actual value of the dynamic parameters in the simulation model i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was discussed. Considering the fact that the default value of processing time of one certain equipment in the simulation model was not the same as its actual value. a general data driven prediction model of the processing time was built based on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SVR) , with the utilization of manufacturing information in 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 (MES). The processing time of one certain equipment was highly related to the status of the equipment itself and the wafers being processed. To uncover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processing time with the information of historical products. process flow. technical standard of silicon wafers and manual intervention. data were extracted from MES and used to build a prediction model. This model was employed on an ion implantation equipment as a case.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was shown by comparing with other approaches.  相似文献   

16.
动态多变的制造环境对制系统的自适应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的基于成组技术的静态制造单元组织方式不能适应未来敏捷制造的需要,该文基于制造作业的网络模型,从缩短作业处理时间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启发式制造单元重构算法,并给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齿轮的传动性能和承载能力,提出一种新型的非对称渐开线斜齿圆柱齿轮.设计了用于加工非对称渐开线斜齿轮的齿条型刀具,分析了齿条型刀具与齿轮之间的参数关系.建立了非对称斜齿轮端面、法面、轴面的齿廓方程以及沿齿轮轴向的螺旋曲面方程,研究了非对称斜齿轮对的啮合关系,并推导了进行内、外啮合非对称渐开线斜齿轮的共轭齿轮的坐标变换矩阵.以文中分析的斜齿轮参数关系为基础,通过三维软件建立了参数化的非对称渐开线斜齿圆柱齿轮三维模型,验证了本文所创建的数学模型和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整体螺旋诱导轮结构虽然简单,但其叶片形状比较复杂,整体加工比较难.文章从诱导轮的结构、加工工艺、路轨规划及仿真加工等方面研究整体诱导轮五轴联动数控加工.  相似文献   

19.
软体驱动器的变形方式主要为弯曲、伸缩变形,限制了软体驱动器的灵活性。为了提高软体驱动器的操作灵活性,提出一种新型的螺旋扭转变形软体驱动器。通过拉线驱动软体变形,骨架限制驱动器产生螺旋变形,实现驱动器末端在三维空间中的可控运动。基于常曲率连续软体运动学理论及螺旋扭转变形的几何关系,建立了一种适用于常曲率螺旋变形运动学模型,获取在全局坐标系下驱动器末端的坐标变换矩阵,实现对驱动器位姿的描述。通过仿真和实验数据验证,模型精度大于98%。为螺旋扭转变形驱动器的控制建立精确的运动学模型,为未来基于此软体驱动器的超高灵活性抓手的搭建提供了理论模型基础。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实际的强烈需求,传统的制造方式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以数控技术为主的现代制造技术占据了重要地位.文章通过底座零件的结构分析,利用Auto—CAD软件进行底座零件图设计,而后进行工艺分析,确定零件的加工工艺;之后根据工艺参数,运用Mastercam\Mi119对零件程序进行实体验证,后处理导出自动加工程序;再对自动加工程序进行仿真加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