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深入研究枣林土壤动物对土壤质量变化的指示作用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方法在陕北枣林研究区域内,以土壤动物和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取野外调查取样、定点动态观测与室内实验测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结果陕北枣林土壤动物类群数与土壤因子的相关程度不如密度明显。大型土壤动物类群数及其和中小型土壤动物密度与土壤营养要素相关程度较为密切,而且pH值无论对土壤动物类群数还是密度影响都最明显;土壤含水量对大型土壤动物的类群和中小型土壤动物密度有显著影响;陕北枣林土壤动物与土壤环境要素特征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结论生境差异对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类群数均具极显著影响,而季节变化仅对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密度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深入研究土壤动物对土壤变化的指示作用提供科学基础资料,并指导枣林健康及其害虫的生态调控.方法 选取延安万花山、延川县、清涧县、佳县4个样点7个样地,于2007年3月、6月、9月、11月对陕北枣林土壤动物进行调查,通过手拣方法、干漏斗法和湿漏斗法采集和分离土壤动物.结果 获得4 029只土壤动物,隶属于4门8纲22目,其中鞘翅目幼虫6科,鞘翅目成虫16科.弹尾目和蜱螨目为优势类群;膜翅目、鞘翅目成虫、蜘蛛目、柄眼目、鞘翅目幼虫、双翅目幼虫为常见类群.结论 陕北枣林土壤动物优势类群和常见类群大多是小型土壤昆虫,此类群构成了枣林土壤动物的基本成分;陕北枣林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垂直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地下垂直结构的异相性,同时土壤动物在土壤中的分布具有表聚性,且个体数量的表聚性强于类群数的表聚性. 相似文献
3.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6)
以上海市内悬铃木(Platanuu sacerifolia)、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和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oboides)所构成的5种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并比较5种植物群落的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蔗糖酶、脲酶和磷酸酶)季节动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总体上,阔叶林土壤理化指标及土壤酶活性大于针叶林,同时,混交林土壤理化指标及土壤酶活性大于单种林;②各植物群落土壤理化指标及土壤蔗糖酶活性在秋季、冬季较高,而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在春季较高;③植物群落类型与季节交互作用对土壤理化性质无显著影响,但对土壤酶活性影响显著;④不同土壤酶之间、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混交复合群落应该成为今后城市绿地建设中主要的植物群落类型,同时,在城市绿地养护过程中应依据不同时期的土壤营养状况进行针对性管理. 相似文献
4.
缙云山森林土壤酶活性的分布特征、季节动态及其与四川大头茶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重庆北碚缙云山森林生态系统中4种群落的4种土壤酶活性的分布特征、季节动态及其与四川大头茶(Gordoniaacuminata)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土壤酶活性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即A(腐殖质层)>B(沉积层)>C(母质层).4种土壤酶活性之间,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②A,B两层的4种土壤酶活性均以含四川大头茶的群落最高.在不含四川大头茶的群落中,以常绿阔叶林高;在含四川大头茶的群落中,过氧化氢酶活性和酸性磷酸酶活性以常绿阔叶林高,转化酶活性和蛋白酶活性以四川大头茶重要值高的群落高;③土壤酶活性(A层)的季节变化规律很明显,但不同的酶类,其变化规律不同,这与四川大头茶的两个落叶高峰和环境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5.
川西亚高山林线交错带土壤微生物类群及酶活性季节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川西亚高山林线交错带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三大微生物、细菌生理类群数量及酶活性季节动态.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主要集中分布在O~15 cm表层土壤,其数量及酶活性均随土壤深度的加深而降低.随季节性水热状况的变化,表层0~15 cm和15~30 cm土层微生物和酶活性各月差异显著(P<0.05),具明显的季节变化,但各类群变化规律并不完全相同,细菌、真菌、氨化细菌、好氧固氮菌、硝化细菌、有机磷分解菌、好气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及脲酶、蔗糖酶、磷酸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均8月最高,而放线菌、无机磷分解菌、反硝化细菌与嫌气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则6月最高,各微生物及酶活性均4月最低.底层(30~47 cm)土壤各微生物和酶活性总体上季节动态不明显.各季节中,氨化细菌、好氧固氮菌、反硝化细菌、有机与无机磷分解菌是8种细菌生理类群中的优势菌群,而纤维素分解菌数量最少,表明林线交错带土壤有机质的分解非常缓慢. 相似文献
6.
外源镍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及其与土壤酶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培养试验方法,研究了土壤中重金属镍的存在形态及其对5种土壤酶活性的影响.随着土壤外加镍的质量分数增加(100~1 600 mg/kg),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均受到较强的抑制,抑制率分别为15.0%~67.3%、13.9%~85.3%;脲酶活性抑制率为-1.6%~21.3%,表现出先激活后抑制的现象;镍对多酚氧化酶也有抑制作用;对过氧化氢酶的抑制作用轻微.研究结果表明,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和脲酶可作为判明土壤镍污染程度的主要生化指标.镍的存在形态与土壤酶活性之间的关联度分析和相关分析证实,DTPA提取的有效态镍与土壤酶活性之间相关性好、关联度大.因此,以DTPA提取的有效态镍来表征土壤镍的生物有效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秋茄红树林土壤酶活性时空动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秋茄红树林土壤蛋白酶、转化酶、脲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等6种酶活性的时空变化及土壤样品风干和贮存对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解酶类活性以冬季最低,春季上升,夏季和秋季较高,垂直变化的基本趋势是随土壤深度加深酶活性降低.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季节变化模式为:夏>春>冬>秋,垂直变化的规律性不明显;多酚氧化酶活性季节变化和垂直变化都没有规律.红树林土壤6种酶活性皆大于光滩土壤,在不同滩位中,则表现为内、中滩土壤6种酶活性大于外滩.土壤风干和贮存对红树林土壤脲酶和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影响,而风干土测得的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转化酶活性比自然湿土显著降低,风干土贮存1个月使转化酶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高速公路建设和运营对其两侧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大型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季节动态,笔者于2013年5月、8月和10月对京哈高速公路德惠段两侧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研究中共捕获大型土壤动物7 596只,隶属5纲10目11科。正蚓科和东京弓背蚁均是公路两侧的优势类群。高速公路土壤动物的个体密度、类群数、多样性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在季节间存在显著差异。典范对应分析研究表明:气温和降水量是影响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 大型土壤动物的多样性并不随着与高速公路的距离的增加而增大; 大型土壤动物多样性特征在季节之间的差异大于样点之间的差异,主要原因与区域尺度及气候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9.
10.
以长白山地不同干扰程度下的次生针阔混交林、次生阔叶林以及农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长白山地不同干扰程度下森林土壤动物的群落特征.结果表明:长白山地森林土壤动物的分布因干扰程度的不同而存在差异,随干扰程度的增强,土壤动物群落的个体密度、类群数及多样性均呈现减少的趋势.冗余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对土壤动物群落有重要的影响,多数土壤动物群落与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和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关系,而与全钾、速效磷、锰和土壤温度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12.
缙云山常绿阔叶林土壤酶活性与土地肥力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缙云山常绿阔叶林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质、全氮、水解氮、有效磷、有效钾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过氧化氢酶、转化酶、酸性磷酸酶活性与有机质、全氮、水解氮、有效磷、有效钾也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多酶氧化酶活性与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密切相关;不同土壤酶活性彼此之间均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土壤酶活性可以作为评价缙云山常绿阔叶林土壤肥力水平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以贵州喀斯特山地3种不同类型人工林(刺槐林、滇柏林、刺槐滇柏混交林)和未造林对照标准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类型林分的土壤酶活性与林下草本层结构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除多酚氧化酶外,未造林对照地的脲酶、转化酶、碱性磷酸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最低。(2)林下草本层特征值中,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Ep)及物种丰富度指数(R)间呈相同变化趋势,生态优势度指数(C’)则相反。(3)土壤酶种类不同,其与林下草本层特征值之间的相关性存在一定的差异;脲酶、转化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与H、Ep、R、C’之间的相关程度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多酚氧化酶活性与H、Ep、R、C’之间的相关性较低。 相似文献
14.
以莫莫格湿地芦苇沼泽(LW)、芦苇-羊草沼泽化草甸(L-Y)和羊草草甸(YC)3种类型湿地土壤为对象,研究了土壤的酶活性特征并对土壤酶与土壤铁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湿地土壤酶活性的垂直变化基本表现为从表层向深层递减的规律,其中Fe2O3还原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在土壤表层最强.3种类型区土壤Fe2O3还原酶和磷酸酶均表现为LWYCL-Y.土壤酶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Fe2O3还原酶与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与中性磷酸酶、蔗糖酶与中性磷酸酶均呈显著相关,蔗糖酶与酸性磷酸酶极显著相关,3种磷酸酶之间也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从土壤酶与土壤铁的相关分析结果看,湿地土壤Fe2O3还原酶与土壤络合铁、无定形铁和全铁均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的相关性,土壤游离铁、无定形铁分别与蔗糖酶和中性磷酸酶显著相关.不同土壤环境中土壤铁与各种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有明显差异.LW湿地土壤蔗糖酶与游离铁、无定形铁和全铁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L-Y湿地土壤铁与Fe2O3还原酶、磷酸酶、蔗糖酶之间均有显著的负相关性;YC中无定形铁与Fe2O3还原酶呈显著正相关性,其他土壤铁与酶活性相关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亚热带基岩海岸防护林土壤的酶活性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研究了我国亚热带基岩海岩主要防护林类型土壤酶活性持征,指出在3种磷酸酶中,酸性磷酸酶活性大于碱性,中性磷酸酶活性。3种磷酸酶与总磷酸酶活性密切相关,但以碱性磷酸酶相关性最高,中性磷酸酶次之,酸性磷酸酸最小。4类土壤酶活性自上而下均逐渐减少。不同森林类型土壤酶活性差异显,林龄越大活性越高,经济林受人为干扰,土壤酶活性居中低水,应采用合理的经营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宁夏引黄灌区温室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肥力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了宁夏引黄灌区17个有代表性的温室,采集表层土壤样品(0~15cm)测定了其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及有机质和养分的含量,并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研究了温室土壤2种酶活性与土壤肥力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土壤脲酶活性与其全氮、硝态氮、速效磷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养分因素对脲酶活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直接效应上,但也有间接影响.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其有机质、碱解氮、硝态氮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机质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直接效应上,而土壤养分因素主要通过间接效应影响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三峡库区消落带3种人工种植植物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牛鞭草(Hemarthria altissima)和旱柳(Salix matsudana)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细菌群落的季节变化特征,在2020年春、夏、秋季节于重庆市忠县汝溪河流域3种植物的栽植地共采集了27个混合土壤样本并进行了有关指标的分析。结果显示:1) 3种植物土壤有机质、铵态氮、硝态氮的质量分数等指标在不同季节间存在差异;除牛鞭草土壤中的蔗糖酶以外,其余土壤样本的酶活性均在春季最高。2) 各土壤样本中细菌在门、纲层次上的相对丰度都存在一定的季节差异;除Simpson指数以外,牛鞭草、旱柳土壤细菌各项α多样性指数均在夏季最低。3) 通过冗余分析可知,影响3种植物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土壤理化因子主要有pH和硝态氮、全氮的质量分数。上述研究结果揭示了消落带人工修复植物土壤细菌群落的季节变化规律,为三峡库区消落带的植被修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长春城市土壤酶活性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样品采集与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长春城市土壤酶活性及其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城市土壤中各种酶活性明显不同,其中过氧化物酶和脲酶活性较强.城市土壤利用方式对各类土壤酶活性影响很大,使各种酶表现出空间异质性.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酶活性影响很复杂,其中有机质、含水量和碳酸钙分别是蛋白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主要影响因子.城市土壤重金属对土壤酶活性影响表现出复合影响.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太子山林区植被恢复措施与土壤酶活性和肥力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论述了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太子山林区云杉幼林-油松林和云杉成熟林-杨桦林下土壤化学性质与其土壤酶活性的相关性,分析了该地区不同林下土壤供肥能力、营养元素之间的动态平衡状况,为维护地力、提高森林生产力,提供有关土壤生物化学活性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转基因抗虫棉对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连续种植传统非转基因棉、转基因抗虫棉5 a和10 a的棉田为对象,研究了转基因抗虫棉对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棉田相比,种植转基因抗虫棉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和有效磷含量没有显著差异,但增加了土壤速效钾含量;种植5 a转基因抗虫棉显著提高土壤脱氢酶活性,种植10 a转基因抗虫棉显著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在转基因抗虫棉花大量采集期,土壤全氮和速效钾含量有所降低,而土壤pH、有机质含量有所升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