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能力的IT基础设施评价和规划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T基础设施是IT组合的基础, 其在组织范围内为IT应用和核心业务提供可靠的共享服务.IT基础设施能力关系到企业战略及BPR的成功与否,已经成为企业战略选择的一部分,甚至是企业的一种潜在的核心能力.IT基础设施与企业战略之间的对应是战略对应的一个基本问题.文章提出了基于能力的 IT基础设施评价和规划方法,并建立了基于能力的 IT基础设施评价模型和规划模型.  相似文献   

2.
随着以数字化、全球化为主要特征的网络经济的发展,市场买方力量加强,竞争日益激烈,客户在IT企业营销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获得并维持客户保有率已成为IT企业竞争的焦点。同时,由于IT产品的同质化,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必然成为IT企业在竞争中获胜的重要砝码。因此,IT企业不得不重新审视所处的环境,重新权衡自身能力,寻找适应新经济的IT服务营销策略。基于上述观点,这里根据服务营销的有关理论,结合IT企业的服务营销的特点,在对已有服务管理模型以及IT企业服务营销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客户关系管理为基础、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IT服务营销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3.
IT资源与持续竞争优势——基于企业资源观的述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应用可持续性分析工具——企业资源观(RBV),对信息技术(IT)资源与持续竞争优势的关系进行理论评述。分别就IT有形资源、IT无形资源、IT人力资源及其互补作用对持续竞争优势的贡献做了详细的分析。研究表明,要取得一定的有竞争力的IT资源,需要企业花费相当多的时间精力去学习和积累。IT资源具有高度的社会复杂性,难以模仿和复制,可以成为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该研究为IT与持续竞争优势关系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IT企业是技术和知识密集型高新技术企业,人才特别是关键技术人才,是IT企业核心能力的载体,吸引、发展和凝聚高层次人才是国际领先IT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首要的、基本的先决条件。IT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流动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对组织之间明言知识和难言知识的有效转化提供了可能的条件,另一方面又造成组织知识的流失,对组织的发展不利。  相似文献   

5.
雷蕾 《科技信息》2010,(26):I0216-I0216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世界扁平化的步伐日益加快,为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贴近市场、服务客户,企业将其非核心业务——IT业务剥离出来,发包给专业的IT公司。选择IT服务外包,已经成为很多企业提高其核心竞争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立足于此,主要讲述了服务外包产生的背景﹑IT服务外包概念、分类和范围,分析了IT服务外包带来的优势和风险,并提出了规避风险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中小企业IT外包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IT)越来越深入中小企业的核心业务,影响中小企业的策略制定和业务发展。恰当地把握IT外包和处理好IT外包问题,能够使企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长期保持竞争优势。在分析中小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特点和IT外包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中小企业IT外包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7.
核心刚性、核心能力与企业知识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核心刚性是指阻碍核心能力作为企业持续竞争优势源泉的惯性系统 ,它是企业核心能力的另一面。基于知识观的核心能力理论认为 ,核心刚性的形成源于企业知识体系不能及时作出调整 ,以适应环境的变化。本文分析了企业知识创新的过程 ,为寻求打破核心刚性的措施提供了初步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8.
随着知识和能力在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以往基于资源的竞争逐渐转向基于能力和知识的竞争,技术创新更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提供了重要保证。而以联盟方式开展技术创新可以汇集联盟各方的核心资源优势,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本文基于博弈论的思想分析了石油企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相关问题,指出技术创新联盟与非技术创新联盟石油企业之间相互作用的策略选择和利益变化,以丰富石油企业技术创新联盟理论,并对石油企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在梳理核心能力与竞争优势的演化路径时发现,二者在逻辑上一脉相承,并以动态组织学习能力为中心环节.基于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为其核心竞争力的深层次思考,构建了一个基于动态组织学习能力的国际垂直分工价值链分解模型.利用该模型的分析框架得出,企业主动融入国际战略外包的价值链垂直分工体系并重视企业自主技术创新是企业再造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0.
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采用IT外包不但可以降低信息技术服务成本,而且能快速提升电力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本文对电力企业信息化特点进行了总结,分析了IT外包服务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电力企业IT外包选择应根据企业的目标和战略对有效性、管理和运营、与供应商的关系、整合度进行评估。电力企业对于规范程度高、影响不大的信息业务可以采用外包,对没有标准规范,无法采用外包或者效果不明显信息业务,应采用自主模式进行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能力理论的企业边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边界问题是企业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文首先回顾了相关企业边界理论,然后提出从能力层面对企业边界进行界定,最后提出通过能力管理来强化企业的竞争优势,从而为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提供管理的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2.
蒋化瑜 《安徽科技》2013,(10):23-24
正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要将潜在的核心能力转化成现实的核心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作用发挥实质上就是把人力资源配置、市场定位、商品推陈出新、发展战略定位、创新能力、驾驭市场能力等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性的条件进行有益结合。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持续竞争优势是竞争优势中最为关键和重要的部分,为了获得持续竞争优势,企业必须在自身所拥有的独特竞争力中寻找那些难以模仿、又难以替代的部分,只有建立在这  相似文献   

13.
陈跃民 《科技信息》2012,(33):251-251,334
本文核心论点主要有以下三个:第一,中国钓具制造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取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竞合策略是其最理想的选择;第二,中国钓具制造企业竞合策略选择:横向竞合模式、纵向竞合模式和电子商务竞合模式三种;第三,本文阐述了中国钓具制造企业竞合策略实施所需要的保障,即协调机制、监管机制、信任机制和保障机制,竞合只有在发挥各自核心优势,不断持续生产时,企业才能获得持续竞争地优势。  相似文献   

14.
能够适应动态环境的竞争战略是新创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基础,动态能力是在动态环境下创造、维持和提升持续竞争优势的有效手段,对动态竞争战略的实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新创企业应在动态竞争条件下注重战略与能力的互动,从而赢得持续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优势与企业持续竞争优势深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信息技术方面的巨额投资能否帮助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这一问题,基于博弈论和资源基础理论,构建了双寡头垄断市场条件下企业信息技术投资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企业信息化效率、资金利用效率和产品原有销售价格这对企业信息技术能力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可以凭借信息技术能力的优势,成功抑制竞争对手的信息技术投资,保持自己在信息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从而帮助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6.
应用双边市场理论将产业中技术标准作为平台,对比分析了商业专用型标准与开放型标准下,企业分别在不同市场的竞争均衡以及兼容性选择.研究表明,当两种技术不兼容时,商业专用型技术标准下的企业内部化市场间交叉网络外部性,提供价格更低,市场份额和获得利润更大;兼容时,产业整体利润上升,对社会整体福利有益.  相似文献   

17.
网络经济条件下,技术标准竞争成为IT企业竞争的核心。在市场竞争环境和竞争战略不同的情况下,企业的竞争策略各异,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了IT企业在三种不同技术标准战略前提下的技术标准竞争策略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战略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出战略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现代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对企业竞争优势与核心能力的分析,论述了战略导向对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影响,旨在寻求构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时各职能模块在战略上与企业战略的结合方式.  相似文献   

19.
现代企业正处于快速变化的竞争环境中,为此,研究在快速变化环境下的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成为近年来企业理论的热点问题。随着信息技术在企业内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了企业感知、获取和整合外部的信息与知识,使企业能够不断地获取新的知识,从而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企业是一个能力的集合,信息系统在这个过程中促进了企业动态能力的获得。探讨信息系统、企业动态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之间的作用关系,为未来企业战略理论和信息系统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杜国珍 《科技信息》2012,(6):447-447,448
从传统定位理论和新的经济环境要求出发,指出传统定位策略的不足和基于供应链的企业定位的必要性,提出了基于供应链的企业定位的思想,并从业务精简、核心能力确定、匹配能力、合作信誉的培育、组织结构的调整和组织文化的重塑等方面就基于供应链,特别是响应型供应链的企业定位策略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