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6 毫秒
1.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规律黎群武,郝侠君价值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效用关系,价值规律就是主客体之间效用关系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思想政治教育是有价值的,作为一种价值客体,它能够满足价值主体的多种需要,不然,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就毫无意义。同时,主体的...  相似文献   

2.
"参与共同体"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实质是一种教育者主体与受教育者主体的参与互动行为过程,它强调教育过程的整体性、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主体双方的合作性以及主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参与共同体"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促进教育思想转变,教育中主客体关系观念的转变;有利于促进教育模式的变革,提升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从系统科学角度去讨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构成要素问题,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由主体、客体和载体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其中,主体包括管理组织者、教育者、受教育者;客体是形成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的知识体系;载体是联系主体与客体的中介。  相似文献   

4.
教育评价是教育整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评价的主体与客体认识必然受到教育中主客体认识影响。教育过程中关系性质认识的主体性向主体间性转化,导致教育评价走向主体间性教育评价。发展性、交互性、教育性成为主体间性教育评价的基本特点,自我评价是主体间性教育评价的具体模式。  相似文献   

5.
余青云 《景德镇高专学报》2003,18(3):100-100,102
从辨证的角度看,教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的动态过程。横向可分为“教”和“学”两部分。“教”的主体是教师,客体是学生;“学”的主体是学生,客体是教师。纵向可分:“准备教”阶段,教师是主体,教材和学生是认识客体;“课堂教”阶段,主客体间相互交流;“教后学”阶段,主体是学生,客体是教材与教师施加的影响.在教学全过程中,师生的主客体地位相互依存而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6.
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一直是中外教育哲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本文在对历史上几种关于教师与学生请客体关系理论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师生主客体关系的再认识、认为教师与学生的主客体关系,是一个在教学活动逐渐进行过程中的相互更替的动态循环关系。经历了教师与教材的主客体关系、教师与学生的主客体关系、教师和学生与教材的主客体关系、学生与教材的主客体关系这样一个层层深入的认识过程。在这一循环往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是接受主体、接受客体、接受媒介、接受环境等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有着复杂的结构。本文使用静态分析的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中主要作用要素以及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作一番理论探讨,以期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系统作一总体把握。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思想变化规律表现为基于实践的主客体运动规律、思想要素矛盾运动规律以及思想的否定之否定规律。由此规律来反观,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链存在着主体和客体断裂、衔接点不牢固、没有弹性三个重要问题。对此,思想政治教育应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传动链,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构建以教师为主体的传动链,充分发挥教育的主动性;构建宜于延展的链条,充分发挥各种教育资源的合力。  相似文献   

9.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利用网络平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教育主、客体关系的平等性等六个方面的基本特征。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建立健全网络安全法律制度体系和网络信息安全监控体系,是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力与实效性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教育的过程是人类自身主体的再生产过程,教育的本质就是建构学习的主体。育人实践活动中师生的主客体关系正是统一在学生学习主体的塑造和构建上,师生主客体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就是表现在学生主体性的变化和增长上。教师必须要用主体性教育思想去理解和处理教育过程中师生的主客体关系。  相似文献   

11.
网络传输信息具有虚拟性、开放性、交互性、即时性、复杂性、共享性的特点,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网络环境中教育主客体行为的平等性、网络信息内容的复杂性、网络信息传输的交互性这些都给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教育者要掌握网络环境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地位、增强内容的吸引力、探索沟通方式,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基本的范畴,传统的思政教育理论认为,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具有支配力与权威性,是教育的唯一主体,教育对象只是消极被动的客体。其实,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和对象都是具有主体性的人,都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对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及有效性、满足人们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需要、促进人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主体、客体及其相互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体、客体及主客体之间相互关系的详细论证来深入探讨这一课题,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薛存科 《科技资讯》2010,(28):190-191
目的与手段关系范畴是控制论中诸多关系范畴中的一对主要范畴,这一对关系范畴,从微观层面深化了对辨证唯物主义中实践本质及其运动机制的认识。其中"目的"揭示了实践主体人的能动性的根据和条件";手段"则揭示了"目的"在由"主体"向"客体"转化的过程中现实的物质基础,技术手段等的"人化"功能及过程。通过对二者关系的剖析,进一步揭示了控制论在"人"这个层面上主客体交互作用的实践内容及其本质。  相似文献   

15.
社会竞争范围和领域的逐步扩展,加剧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之间的角色冲突,引起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角色冲突与思想政治教育竞争环境及其关系的研究,是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必要前提,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效性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6.
欧阳志辉 《科技信息》2007,(35):205-206
主体和客体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两个基本范畴。从主体性角度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不仅能够科学定位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角色地位,发掘其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而且能够充分有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主体性,进而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辟新的思路和途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促进个人和社会更好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7.
导向是主客体的一项双向交流活动,它由导向主体、导向客体和导向中介构成。导向主体是导向的发出者和实施者,它包涵如下因素:1.导向实体;2导向意识;3.导向意图;4.导向行动。导向客体是导向的对象,它是指:1.导向主体选择并确定的对象;2.能对主体作出反应的对象。导向中介是指连接主客体的媒介,它包括如下类型:1.精神类产品;2亚精神类产品;3.物质类产品;4.主体创设的环境。  相似文献   

18.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基本途径是使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相对于本科院校更具必要性。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需要从"转化的主体、转化的前提、转化的方法和转化的目的"四个方面把握。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对社会发展和高校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网络思想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深入研究、积极实践网络思想教育充分认识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的紧迫性,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质的提高,加深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介体的研究,以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为组织保证,以建设有吸引力的网站和以网络管理和道德规范建设为保障的相关对策,才能提高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20.
网络作为信息传播的新媒体,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如何应对网络对大学生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加强网络条件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新时期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论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育过程、教育效果的实际体现,进一步提出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