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改善观众区的热舒适范围,在自然通风调节下增加体育馆的室内换气次数,文中以湿热气候的广州地区为例,运用Fluent、Weather Tool等软件对抽象出的对称形态和非对称形态体育馆模型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同外部条件下,非对称形态更能提升室内换气次数;调整风向与非对称形态体育馆迎风面的相对关系,可使自然通风条件下更大面积观众区的热舒适范围扩大,提升湿热地区自然资源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2.
我国部分城市办公建筑自然通风潜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给出了办公建筑自然通风潜力评估的分析方法,并利用该方法计算了我国部分城市办公建筑的自然通风潜力,得到了这些城市自然通风有效性和相应的平均换气次数及标准偏差,并对自然通风潜力的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陈旭东 《天津科技》2010,37(3):65-66
利用CFD技术,采用k-ε双方程模型,以压力入口为边界条件,对天津地区一幢绿色建筑在自然通风作用下的过渡季节通风换气次数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建筑体型、外开口、内庭院、拔风井和回廊的巧妙设计,在建筑内、外区都可以达到满意的自然通风换气次数。  相似文献   

4.
以黄山市居住建筑为研究对象,使用DeST软件,讨论不同工况下传热系数与换气次数对居住建筑负荷的影响.结论如下:建议选用当换气次数为2.0次/h,传热系数接近0.2W/(m2·K)时,对建筑冷热负荷影响最小;当换气次数分别从4.5次/h降低到4.0和2.0次/h时,其采暖季节能率分别为12.30%和61.33%.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空调房间不同气流组织形式下,人体持续说话散发气溶胶颗粒污染物的运动分布规律,探求空调房间合理的气流组织形式.方法运用CFD—fluent6.2模拟软件对空调房间上送下回、顶送下回及下送顶回3种送风方式进行模拟研究.分析不同送风方式下人体散发气溶胶颗粒的质量浓度分布及传播距离,房间换气次数对气溶胶污染物的质量浓度影响.结果顶送下回送风方式5次/h换气时气溶胶颗粒运动距离为1.5 m,而10次/h换气时气溶胶颗粒运动距离为1.0 m.结论相同换气次数下,顶送下回送风方式室内空气质量较佳.随着换气次数的增加,室内同一位置污染质量浓度降低,颗粒物传播范围减小.对于顶送下回送风方式增大换气次数不能降低人体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6.
扩缩通道内流动和换热非线性特性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扩缩通道内流动与换热进行了数值模拟并探讨了其中的非线性特性.通过对不同突扩比ER、不同长宽比AR及不同雷诺数Re下通道内流场和温度场进行分析,给出在一定工况下对称通道内流体的流动和换热会出现偏斜等非线性现象的情况.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存在临界雷诺数Rec使流体流动和换热形态发生转变,当Re超过Rec时,流体流动和换热不仅有对称解,还有非对称解;当Re继续增大时,流体流动和换热出现振荡.通道的几何尺寸及后缩段(表现为ER及AR)都对Rec产生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当Re超过临界雷诺数Rec时,同一截面处上下壁面的局部努塞尔数Nu也由对称向非对称转变,上下壁面出现最大局部Nu的位置也不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利用夜间通风降温技术对严寒地区超低能耗建筑进行研究,分析不同夜间通风换气量下制冷系统的耗能情况。方法 以沈阳超低能耗建筑为模型,利用DeST软件对该建筑模型进行夜间通风模拟,实验测试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再对建筑模型进行不同夜间通风方案进行模拟。结果 夜间通风室内温度的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结果整体趋势一致。室内温度峰值与建筑冷负荷皆随着通风换气次数的增加呈现先陡后缓的下降趋势。建筑制冷系统的耗电曲线随着通风换气次数的增加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夜间通风换气次数在6~8次/h内节能效果最佳。7月份建议采用夜间自然通风节能效果更佳。6、8、9月份在最佳夜间通风方案下的节能率为20.8%、11.11%、29.32%。结论 DeST软件可以对严寒地区超低能耗建筑进行夜间通风节能效果分析。严寒地区超低能耗建筑利用夜间通风有助于降低室内峰值温度、建筑冷负荷以及制冷系统耗电量。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客运站候车室内客流进行仿真计算,建立CO2体积分数随客流量变化数学模型,利用数值解法对该模型进行模拟求解.采用该模型对不同换气频率时室内CO2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规律进行模拟计算.模拟结果表明:CO2体积分数随客流量同步变化,室内空气中的CO2体积分数与客流量呈正相关性;自然通风换气频率为0.4~0.8次/h不能满足旅客舒适度的要求;当机械通风换气频率为2次/h时,新风量可满足室内CO2体积分数要求,若换气频率增加,对室内空气品质的影响会越来越弱.  相似文献   

9.
以气候差异较大的广州、哈尔滨住宅建筑为研究对象,利用De ST能耗模拟软件,分析了换气次数与传热系数36种不同组合工况对住宅建筑冷、热负荷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寒冷住宅地区,当传热系数为0.16,换气次数介于2.0~2.5次/h时,对冷负荷影响最大,当传热系数为0.6,换气次数介于2.0~2.5次/h时,对热负荷影响最大;对温暖住宅地区,当传热系数为0.2,换气次数介于4.0~4.5次/h时,对冷负荷影响最大,当传热系数为0.8,换气次数介于3.4~4.0次/h时,对热负荷影响最大。换气次数对冷负荷影响较大,两者对热负荷影响相差较小。  相似文献   

10.
将夜间通风视为阶段性通风,利用自然通风室内温度计算方法,得到求解夜间通风建筑室内温度的求解模型.对两房间进行夜间通风实验,监测室内温度,比较了换气时间及夜间通风换气次数对夜间通风效果的影响.利用夜间通风室内温度计算模型对实验工况进行计算,将实验测试温度与数学分析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两者较为吻合,证明该夜间通风室内温度计算模型具有一定的工程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对于非对称线性方程组Ax=b,当A是正定可对称化矩阵时,利用预对称化技术和混合迭代技术,结合GMRES算法提出了一种新的预对称混合GMRES迭代算法,理论表明,新算法可以使迭代的收敛效果得到明显改善.数值例子表明该算法迭代次数要少于解非对称线性方程组的GMRES方法.  相似文献   

12.
运用Fluent软件对非对称翅片管换热器空气侧的流动与换热特性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非对称翅片管的管中心位置对换热特性的影响,研究了7种不同比值和不同迎风面流速下的空气侧压降与换热特性,当管中心到翅片前后边缘距离的比值为1.32时,可获得最大的换热量在相同的工况下,通过与对称翅片管比较得出,非对称翅片管比对称翅片管的换热量最大增加10.01%,而压降最大增加3.38%.  相似文献   

13.
洁净饲养房不同区域污染物扩散不同,通过分析选取合理的气流组织与换气次数以减少能耗。采用实验和模拟的方法对饲养房内污染物的分布进行了分析,通过改变气流模式和换气次数进行模拟,结果显示上送下回的送风方式有利于洁净度的控制,气流扩散速度快。通过对换气次数和洁净度的综合分析比较,结果显示,在洁净饲养房中,采用上送下回乱流式的送风系统时,换气次数为12~15次/h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大直径桩基础桩身缺陷形态非对称分布的情况,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构建三维有限元桩-土模型进行分析,厘清了对称缺陷和非对称缺陷对桩顶动力响应的不同影响规律,并通过模型试验验证了本文数值分析的合理性,最后针对桩-土模型的相关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探究桩周土、激振脉冲宽度、缺陷形态等因素对非对称缺陷桩桩顶动力响应的影响. 结果表明:非对称缺陷使桩顶对称测点的桩顶动力响应曲线呈现双闭环现象,双闭环现象最明显的对称测点位于缺陷截面对称轴上;可采用桩顶中心激振-对称点同步接收模式检测基桩非对称缺陷,为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桩身完整性的工程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沙质床面在水流从其上流过之后通常都不能保持其平整性, 随着水流强度的增加, 会依次出现沙纹、沙垄等的床面形态. 在这几种床面形态中, 沙纹的尺度是最小的, 刚出现时一般是对称的,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逐渐发展为非对称形态. 沙纹的这种不对称性, 一方面体现了水流对床面形态的影响, 另一方面也对作用在其上面的层流及其稳定性特征产生重要影响. 我们就非对称沙纹床面上明渠层流稳定性特征做详细探讨, 并与对称沙纹床面上的层流稳定性特征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舒适性空调设计中,换气次数的确定及校核计算日益重要;舒适性空调系统有效换气次数的确定,与系统新风比、排风比、室内正压值,各段的过滤器效率及室内污染物发生量均有相关;提出了排风比值对有效换气次数的影响;分析了舒适性空调系统有效换气次数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并在有效换气次数下的露点送风方案的下确定及与热湿比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J-73-84中不同级别乱流洁净室推荐的换气次数,计算了推荐换气次数下室内允许的单位容积发尘量。针对实际工程设计中换气次数计算和查图比较复杂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个简化的换气次数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8.
相对于单拱隧洞,双连拱隧道存在开挖面大、围岩变形难以控制、结构受力复杂等难题.因受场地限制,厦门海沧隧道设计为双连拱隧道,且需采用与传统对称开挖双连拱隧道不同的非对称开挖工法.为探讨该工法对双联拱隧道结构稳定性的影响,首先通过数值模拟分析非对称开挖过程对隧道结构位移的变化规律,再将数值模拟结果与监测控制值以及警戒值进行...  相似文献   

19.
在自然对流条件下,对封闭式膜结构体育馆的冬季室内热环境进行测试.根据不同的方位和高度共布置6个测点测量空气温度,同时得到了体育馆室内日照辐射强度、风速、黑球温度和相对湿度等热环境参数的变化曲线.分析了体育馆室内温度场的分布规律,采用修正后的预测投票平均值(aPMV)和预测不满意百分率(aPPD)指标对体育馆室内热环境进行评价.测试与分析表明:日照辐射是影响体育馆内部温度变化规律的主要因素.体育馆室内平均气温比外界高约3℃,随着室内高度的降低体育馆内升温时间逐渐延长,空气温度变化幅度呈现出显著的衰减性.测量时段内体育馆室内aPMV指标为-1.2~-0.5,热环境aPPD指标为15%~40%.在自然通风条件下,膜结构内无保温隔热设计的封闭式体育馆冬季室内热环境不满足舒适性要求.  相似文献   

20.
基于伴随相位的非对称交通流交通信号改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号配时优化是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改善路网通行状况的重要途径.文章针对部分交叉口非对称交通流量的特征,改变以往采用对称相位的设置方法,通过改造交叉口渠化、设置非对称相位及伴随相位的方法对交叉口交通信号进行优化,解决了非对称交通流占用大量有效绿灯时间问题;使用Vissim软件进行交通仿真,仿真结果及实践表明,伴随相位对改善非对称交通流交叉口通行状况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