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古龙南地区葡萄花油层低阻成因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针对古龙南地区葡萄花油层存在低阻油层和高阻水层致使该区油水层识别难度较大的问题,选取典型的低阻油层和常规油层岩心样品,对岩样进行物性分析、粒度分析以及压汞、核磁共振、X-衍射等实验,采用对比方法,找出古龙南地区葡萄花油层低阻油层和常规油层在岩性、物性、孔隙结构、粘土矿物以及地层水矿化度等特征上差别,从而得出引起古龙南地区葡萄花油层低电阻率的因素主要有三种:○1岩性细,含泥重;○2粘土附加导电性强;○3微孔隙发育、束缚水饱和度高。这为古龙南地区葡萄花低阻油层的识别与解释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低阻油层成因及测井识别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低阻油层的成因,提出测井识别低阻油层的方法,并提倡测井与地质、录井、油藏工程相结合,相互补充以提高低阻油层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3.
以华北油田文安斜坡为研究对象,以岩心实验资料分析为前提,在充分认识岩石学特征、地层水变化特征、孔隙结构特征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了该区块的低阻成因机理,总结了其低阻油层形成的原因,为进一步完善该区块低阻油层评价方法和提高解释符合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油气田低电阻率油层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提高低电阻率油层测井评价的可靠性,对大港油田低电阻率油层进行研究。从对低电阻率油层成因的认识出发,结合地质认识成果和测井响应特征探索出识别低电阻率油层的有效方法。研究表明,低电阻率油层的识别应首先从沉积、圈闭以及层位的角度出发,确定低阻油层可能出现的区域,然后综合判别各种测井响应特征,最终正确识别出低电阻率油层。  相似文献   

5.
低阻油层测井识别困难,严重制约了对油藏流体的认识。近年来随着低阻油藏开发深入,低阻油层识别越发重要。本文根据常规测井曲线特征,通过试凑法探索出一套简单实用的识别低阻油层方法,通过新疆XX油田进行应用,发现恰当的参数组合对识别低阻油层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福山油田涠洲组广泛发育低阻油层,储层低阻成因机制认识不清与储层流体准确识别是制约涠洲组高效勘探开发的主要难题。以花场、白莲、永安地区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岩石物理实验、地层水分析化验、测井、试油等资料,围绕地层水矿化度、淡水钻井液侵入、束缚水饱和度、黏土附加导电性、含油饱和度5方面因素展开分析研究。明确不同地区低阻主控因素,深入分析不同成因机制的岩石物理和测井响应特征,针对性构建综合储集指数、侵入因子、电阻增大率等流体敏感测井评价参数。结合测井解释及生产试油情况,建立相应流体识别图版,应用于涠洲组27口井58个试油层位。结果表明,流体识别符合率由76%提高到84%,有效提高了涠洲组低阻油层流体识别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滨南—利津断裂带发现较大规模低电阻率油藏,结合低阻油层的成因分析该地区储层电阻率的高低不仅与储层的含水饱和度有关,还与储层的孔隙度、岩性及岩性粗细密切相关。为避免传统的依据邻井的试产结果进行识别评价的方法,选用三孔隙度曲线重叠方法判别低阻油层,提出利用中子、密度和声波测井信息计算岩矿成分和粒径指数进行低阻油层的定量评价方法,并应用于测井评价,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志丹地区延长组长2段油层的电阻率普遍偏低,导致油层识别难度大,而长期作为非主力开发层系。文中围绕低阻油层存在的测井识别困难问题,通过对岩心、地层水、铸体薄片、黏土矿物、测井曲线、生产动态等资料的综合处理,分析了地层水矿化度、微观孔隙结构、岩石矿物成分等典型特征对油层电阻率降低的影响,探讨了研究区低阻油层勘探与开发的油气地质意义。研究表明:受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背景控制,延长组长2段以中-细粒长石砂岩为主,在差异压实作用下储层孔隙类型多样;志丹地区地层水矿化度较高,并伴随微观孔隙结构复杂、黏土附加导电作用强等特征,流体与岩石构成的自由导电网络成为油层低阻的内在原因;长2段低阻油层是一类极具挖潜优势的隐蔽性油藏,将交会图法与邻近水层对比结果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测井识别符合率。建议加强延长组长2段低阻油层的成因分析及测井识别研究,为延长油田老油区稳产挖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对孤东油田七区西馆陶组下段低电阻率油层特征进行了研究 ,分析了造成低电阻率油层的因素、测井参数特征及含水率的影响 ,探讨了该区低阻油层分布规律和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应用该研究成果在八区馆陶组下段发现了新的低电阻油层 ,使得该油区新增含油面积 0 .4km2 。低电阻油层是老油田增加新的储量的主要途径之一 ,而且为其他油田寻找同类型油藏探索了一条新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0.
依据室内核磁共振、毛管压力等多项实验分析资料,结合冀中地质实际、测井、试油资料,提出了基于核磁共振测井的储层束缚水饱和度校验方法和复杂地质条件下低电阻率油层测井解释技术。经过近两年在华北油田的实际应用,利用此技术可方便地定量评价由高束缚水饱和度引起的低电阻率油层,见到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1.
针对羊三木油田低阻油层.综合地质、钻井特征,对低阻油层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区低阻油层主要是由于薄层、高束缚水饱和度储层引起.针对羊三木油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区域构造对比法、自然电位减少系数法等低阻油层定性评价方法和针对高束缚水饱和度的双水法、针对薄层处理的高分辨率处理技术等定量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2.
孤东油田东营组发育低阻油层 ,因其低阻油层是电阻增大率偏低的一类油层 ,在油层解释工作中经常被遗漏。根据孤东油田东营组油层的低阻成因机制 ,结合不同类型低阻油层的具体特征 ,对造成该区低阻油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孤东油田油层水矿化度高 ,构造平缓 ,油藏动力小 ,油层含水饱和度偏高 ,多套油水系统以及原油性质存在的差异 ,这些是造成油层低阻的主要原因。同时还认为 ,对低阻油层的解释工作要从成因角度考虑 ,重视薄层和测井曲线特征异常的层段 ,从而开发出低阻油层的潜在储量 ,以保证油区增储上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三塘湖油田三叠统低阻油气层成因,主要是低含油气饱和度、高矿化度地层水和砂泥岩薄互层,并且分析了的各低阻成因对应测井响应特征。  相似文献   

14.
皮波  徐坤  熊坤 《科技咨询导报》2012,(28):110-111
形成低阻油层的因素较多,常规的交汇图无法做出准确判断。多元回归判别由于考虑因素多,所以更适合于油、水层的识别。以大庆油田XX组共32个样本点进行了判别,并得到了判别方程。  相似文献   

15.
W油藏Z1油组为高孔低渗低阻油藏,低阻油层的地质成因复杂多样。依据Z1油组储层发育特征,研究了储层粘土矿物的类型、颗粒的分布形式和泥质含量,以及上述粘土矿物特征对Z1油组低阻的影响。研究发现,Z1油组低阻层段的粘土类型以伊蒙混层为主,其相对含量高;粘土颗粒较均匀地成薄膜状、絮状分布;平均泥质含量高。粘土矿物组构产生的附加导电性和高泥质含量是影响Z1油组低电阻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油气田低电阻率油层成因机理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为提高低电阻率油层测井评价的可靠性,本文选取大港油气田低电阻率油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储层沉积特征、泥质含量及类型、孔隙结构、泥浆侵入、油层厚度、测井系列和地层水矿化度等影响因素的分析,系统剖析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和机理,揭示低电阻率油层的地质及测井特征,为探索出识别低电阻率油层的有效方法奠定基础。研究表明,原始低电阻率油层的形成与地质作用密切相关;次致低电阻率油层的形成则主要受泥浆侵入深,油层薄,测井系列及高地层水矿化度等外部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7.
济阳坳陷低阻油层微观成因机理的宏观地质控制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低阻油层的电阻率低于或接近邻近水层的电阻率,给测井评价带来很大难度.根据济阳坳陷已发现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低阻油层,在研究微观成因机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各种微观成因下的地质特征,并研究了低阻微观成因机理与宏观地质因素的匹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济阳坳陷低阻油层的形成和分布主要受沉积背景、沉积相带、成岩作用、成藏动力和地层水等地质因素的控制.高矿化度地层水成因的低阻油层主要受古咸水的沉积环境和断裂构造带的控制;高自由水饱和度成因的低阻油层受低幅度构造的控制;高束缚水饱和度成因的低阻油层主要受沉积和成岩作用的控制;在火山运动活跃的地带,火山碎屑和凝灰岩的富集有利于蒙皂石的富集,从而形成泥质附加导电成因的低阻油层.研究发现,将微观成因机理与宏观地质控制因素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揭示低阻油层的成因规律.  相似文献   

18.
济阳坳陷低阻油层微观成因机理的宏观地质控制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低阻油层的电阻率低于或接近邻近水层的电阻率,给测井评价带来很大难度。根据济阳坳陷已发现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低阻油层,在研究微观成因机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各种微观成因下的地质特征,并研究了低阻微观成因机理与宏观地质因素的匹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济阳坳陷低阻油层的形成和分布主要受沉积背景、沉积相带、成岩作用、成藏动力和地层水等地质因素的控制。高矿化度地层水成因的低阻油层主要受古咸水的沉积环境和断裂构造带的控制;高自由水饱和度成因的低阻油层受低幅度构造的控制;高束缚水饱和度成因的低阻油层主要受沉积和成岩作用的控制;在火山运动活跃的地带,火山碎屑和凝灰岩的富集有利于蒙皂石的富集,从而形成泥质附加导电成因的低阻油层。研究发现,将微观成因机理与宏观地质控制因素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揭示低阻油层的成因规律。  相似文献   

19.
龚宇  刘迪仁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4,24(12):4932-4941
研究区块低阻油层发育广泛,油层和水层的电阻率相差不大,导致测井流体识别较为困难。为了有效识别低阻油层,采用少数类过采样技术(synthetic minority oversampling technique, Smote)对油水同层,油层等少数类样本进行过采样使数据集均衡;并利用门控循环单元(gated recurrent unit, GRU)网络模型进行低阻油层的流体识别。通过相关性分析确定自然伽马(GR)、深侧向电阻率(RD)、密度(DEN)等8条测井曲线数据作为输入训练模型,应用于中实际资料中,并将GRU与传统RNN和其他3种机器学习算法对比。结果表明:序列数据模型的流体识别效果比传统机器学习模型好,且基于Smote-GRU的流体识别模型的符合率达到89.5%,相对传统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 RNN)的81.1%,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通过对照试验还证实了Smote算法提高了分类器对少数类样本的识别率。所提出的方法可为样本不均衡的低阻油层的流体识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板桥油田东营组—馆陶组低电阻率油层在测井曲线上的响应特征与正常油层有明显的差别,通过对板桥油田地质、粘土矿物分析等,综合研究其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认为粒度细、泥质含量高、岩石的亲水性是形成低电阻率油层的主要原因。研究区低阻油层岩性以粉砂岩、细砂岩为主,泥质含量较高,较高含量的泥质充填了颗粒的孔隙空间;以孔喉为主的孔隙类型,使自由水在较细的孔喉中无法自由流动产生束缚水;由于粘土矿物的存在,油层的粒间孔隙受到改造,引起孔隙直径变小及微孔隙发育,加之蒙脱石强烈的吸水能力,导致大量水被吸附于颗粒及粘土表面,同时由于较疏松的高岭石的迁移而堵塞孔喉,使部分自由水成为束缚水,造成油层束缚水含量较高。导致低阻油层形成的次要原因是粘土矿物的附加导电作用、较薄的油层厚度及泥浆侵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