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归纳总结了滨海湿地的主要生态服务功能,据此建立围填海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损失的评估方法,并以江苏海门市滨海新区围填海工程为例,利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成本替代法、成果参照法等计算方法,计算出海门滨海新区围填海造成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损失值为2 878.3万元/年,单位面积损失为1.87万元/hm~2·年.本研究为计算同类海域围填海生态损失提供参考,计算出的围填海生态服务价值损失可为分析围填海工程综合损益提供依据,为围填海形成后的生态恢复与补偿经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琅岐岛围填海活动综合效益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希茜 《海峡科学》2012,(6):68-70,73
围填海活动是沿海地区拓展土地空间、缓解人地矛盾的重要方式,它给土地紧缺的沿海地区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其给湿地滩涂的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负面效应.该文综合从生态服务功能损害、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方面选取重要因素作为评价指标,综合运用市场价值法、成本重置法、成果参照法、定性评价法等构建围海造地综合效益评价模型.以琅岐岛海堤建设项目为例进行综合评价应用分析,为客观评价围填海综合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生态足迹方法是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并发展迅速的一种度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方法.本文基于1984~2005年厦门地区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计算,对厦门西海域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围填海工程造成的生态承载力的累积性变化做了量化分析,尝试应用生态足迹分析法从宏观层面对围填海活动的累积性生态影响进行评价,以期为综合评估海湾围填海工程的生态效应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结果表明,厦门的生态足迹在逐渐变大,生态承载力在逐渐变小,生态赤字由1984年的-0.825 4 hm2/人增长到2005年的-3.957 4 hm2/人;厦门西海域围填海工程导致厦门生态承载力累积性减少77 420.54 hm2,加大了厦门的生态赤字.  相似文献   

4.
围填海作为解决土地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带来巨大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该文以湄洲湾港东吴港区东吴作业区西6#、西7#泊位填海工程为例,对其建设可能造成的海洋生物量损失进行估算,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生态补偿方案,以期为其它类似的围填海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利用1990—2018共4期土地利用数据,借助ArcGIS技术,综合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修正法、热图聚类分析、弹性分析、IDW统计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江苏省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探讨了研究区特定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变化对其所提供的生态服务产生的细微差异.结果表明:1990年以来,江苏省耕地、林地、滨海湿地、河流湿地面积逐渐减少,湖泊湿地、未利用地、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其中,耕地面积减少最多(9.23×105 hm2),2018年耕地面积为6.50×106 hm2,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最多(8.59×105 hm2),2018年建设用地面积为1.93×106 hm2;1990—2018年江苏省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不断升高,1990年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1.61×104亿元,2018年为1.68×104亿元;耕地、滨海湿地、湖泊湿地对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贡献率较高,研究期内耕地、林地、滨海湿地与河流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湖泊湿地与未利用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土地利用/土地覆盖(LU/LC)变化决定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弹性变化并影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特别是价值系数比较高的土地利用类型,其弹性变化对LU/LC变化的响应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围填海造地是沿海地区缓解土地供求矛盾、扩大社会生存和发展空间的有效手段,具有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围填海等大规模海洋开发活动因其自身的特点给沿海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益处,但也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了一系列不良的影响,导致一些生态问题的出现。因此,对围填海工程所造成的海洋环境问题进行全面和系统的分析,对合理规划利用海洋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数值模拟,采用环境经济评价的方法,对厦门湾不同时期围(填)海工程的实施导致海湾水环境容量的价值损失进行估算。结果表明,厦门湾不同时期围(填)海工程实施后导致水环境容量的价值损失为71384.7万元~200007.2万元/a,单位围(填)海面积造成水环境容量的价值损失为12.19~16.25元/(m2·a),远高于厦门湾围(填)海工程造地的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从中可见,围(填)海工程带来较大的环境成本,在实施前,相关部门应慎重考虑。  相似文献   

8.
福清湾围填海规划方案的费用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环境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了效益和费用的评估模型,对福清湾3个围填海规划方案进行费用效益分析,获得如下结果:在8%贴现率下,方案1、2、3的费用效益比值分别为1.30、0.478、0.502,在4.5%贴现率下,分别为1.170、0.414、0.436,从环境经济学的角度看方案2和方案3是不可行的.结果还显示,围填海所带来的外部费用即生态环境损失相当显著,是填海工程成本的3至15倍.显然,审慎科学地进行围填海的规划与决策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基于环境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了效益和费用的评估模型,对福清湾3个围填海规划方案进行费用效益分析,获得如下结果:在8%贴现率下,方案1、2、3的费用效益比值分别为1.30、0.478、0.502,在4.5%贴现率下,分别为1.170、0.414、0.436,从环境经济学的角度看方案2和方案3是不可行的.结果还显示,围填海所带来的外部费用即生态环境损失相当显著,是填海工程成本的3至15倍.显然,审慎科学地进行围填海的规划与决策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河南科学》2016,(8):1312-1316
在对平顶山市生态环境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人力资本法、机会成本法对平顶山市环境污染进行损失评估;采用市场评价法、效益转移法对平顶山市生态破坏进行损失评估.结果表明,2014年平顶山市生态环境总损失为267 207万元,其中环境污染损失为12.3元/t,生态破坏损失为73.98元/t.  相似文献   

11.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是当前土地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以重庆市万州区为研究区,依据2000—2008年土地变更调查资料,采用Co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公式,运用生态经济学方法,分析了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在2000—2008年间,农田、园地、湿地、未利用地均减少,林地、草地、水域、城镇用地、道路用地均增加.研究期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有所上升,从355.19×107元上升到418.2×107元,增加了63.01×107元.农田、林地、水域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构成中贡献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占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95%以上,对整个区域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起着决定作用.研究区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已处于低度协调的边缘,区域未来的发展必须重视对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人口的快速增加,广西城镇化、工业化的迅速推进,土地需求量急剧增加。围填海是缓解沿海省市土地资源紧缺的重要方式;围填海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对海洋环境、生态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为此,本文在分析广西沿海1949年至今大规模围填海进程和特征的基础上,从海洋生态环境、自然海岸线、滨海湿地和海洋生物资源等方面,分析和探讨大规模围填海对广西近海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影响,并对如何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提出初步的管理方法和对策,为广西沿海经济快速发展和围填海开发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农地"非农化"过程会使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发生显著变化.以川西北民族地区为对象,基于该区2005和2015年遥感数据及土地利用数据,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赋值法,研究农地"非农化"转变引起的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5~2015年,研究区农用地生态价值由1 013.54×10~8元/a增加到1 222.08×10~8元/a,10年间生态服务总价值上升208.54×10~8元.农用地结构改变是该区生态服务价值上升的最主要因素.农用地中林地和草地的生态服务价值显著大于建设用地和其他农地类型.林地面积上升使生态服务价值增加281.82×10~8元,草地面积锐减导致其生态价值下降73.24×10~8元.该时期建设用地面积上升0.06×10~5 hm~2,上升率达46.15%,但其生态服务价值变化量仅0.34×10~8元/a,对区域生态服务总价值影响不大.研究表明,区域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促进了林地面积的大幅增长,对维持区域生态服务功能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4.
薄文杰 《科技资讯》2014,12(23):245-246
近年来在沿海地区普遍进行了大规模的填海造陆工程,工程施工必然对近岸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本文从海水、海洋沉积物、海洋生物等方面对填海工程施工期间天津近岸海域海洋生态环境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红双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红双自然保护区具有提供生态系统产品、固碳释氧,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持与改良土壤、维持生物多样性、提供文化娱乐服务等7项生态系统核心服务功能.从物质量与价值量的角度,利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等研究方法对红双自然保护区每年的生态经济价值进行估算.结果表明,该自然保护区每年总生态经济价值为3 765.65万元(平均为1.41万元/公顷),其中直接价值为344.39万元,间接价值为3 421.26万元,两者之比接近1:10.研究表明,红双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生态服务功能,对温州市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江苏省苏州市森林为研究对象,使用ArcView3.2程序和CITYgreen5.4模型,定量地评价森林生态效益。结果表明:(1)苏州市森林固碳率为1.90×105 t/hm2,暴雨缓排量为1.65×107 m3/hm2,清除大气污染物总量为1.10×104 t/hm2,碳储量为8.42×106 t;(2)2009年苏州市森林生态效益的经济价值总计21.8亿元,各区平均生态效益2.06万元/hm2,固碳、暴雨缓排量、净化空气的经济价值比例分别为87.2%、8.2%及4.6%;(3)苏州市各区森林生态效益的经济价值从大到小排序为:吴中区、吴江市、常熟市、张家港市、昆山市、相城区、太仓市、高新区、工业园区、市区(金阊区、沧浪区、平江区)。  相似文献   

17.
无锡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服务价值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景观生态学结构数鼍分析方法、经济牛态位模型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方法,利用无锡市1997-2007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无锡市土地利用结构朝着平均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农用地和非农用地的经济生态位差值呈波动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非农用地对农用地的捕获力增强.2)无锡市生态服务价值从1997年的13 118.53×106元减少到2007年的12 813.36×106元.从土地利用类型看,水域产生的生态服务价值对总服务价值贡献率达到70%.3)生态服务价值可用多样性和集中性指数线性表示,并与土地利用经济生态位差呈负相关关系;从长远看来,提高土地利用结构的多样化和平均化,削减经济生态们差有利于生态服务价值的增加.  相似文献   

18.
通过生态补偿基本理论与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运用机会成本法、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法分别对济南市南部山区水源涵养区的第二产业机会成本、生态保护修复的机会成本进行估算,并且分树种对森林、农田和水体的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核算。结果表明,济南市南部山区水源涵养区第二产业机会成本为4.28×10~3万元,占用村社集体的防护林用地的机会成本为1.437×10~3~2.472×10~4万元,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共计2.18×10~4万元,水源涵养区所需生态补偿额度共计3.18×10~4~6.08×10~4万元。  相似文献   

19.
陕西佛坪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服务价值测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陕西佛坪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为例,在广泛野外调研的基础上,运用市场价格和工程成本替代等方法,对7大类15个方面可观测的生态服务,进行了物质量与价值量测评.结果表明,保护区29240hm2森林植被每年提供可观测的生态服务价值合7.125×108元.其中,木材和有机质生产0.627×108元/a,涵养水源0.88×108元/a,空气调节2.10×108元/a,保持表土0.476×108元/a,营养物质循环1.05×108元/a,净化大气0.798×108元/a,生物多样性保护1.19×108元/a.该项测评工作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6,2010年遥感影像获得的宁夏土地利用变化数据,结合RS和GIS技术,对宁夏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用生态服务价值方法对宁夏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应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十一五"期间,宁夏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明显变化,林地面积大幅度增加,总体生态服务价值增加4.92×107元,年增长率为2.27%,整体生态环境指数从15.37增长到17.07,整体生态环境向着健康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