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系统测定了低盐(18)胁迫下华贵栉孔扇贝(Mimachlamys nobilis)3种组织(肝脏、鳃、外套膜)的3种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髓过氧化物酶MPO)活力、丙二醛MDA含量、Na~+/K~+-ATPase活力和肝脏糖原含量在3,6,9,12,24,48,72,96 h的动态变化,可为揭示华贵栉孔扇贝不同组织在低盐胁迫下的应激反应规律和免疫防御调节机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3种组织在低盐胁迫下的各种生理应答基本一致;3种抗氧化酶(SOD、CAT、MPO)活力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一般在胁迫9或12 h到达最高值,随之降低逐渐恢复与起始时没有显著差异;MDA含量随胁迫时间延长持续上升;Na~+/K~+-ATPase活力随胁迫时间延长持续下降;肝脏糖原含量随胁迫时间延长持续下降.说明盐度下降后机体抗氧化系统受损,体内离子平衡被打破,能量供应不足,是导致华贵栉孔扇贝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在福建沿海选择其养殖区域应避免在洪水和台风季节盐度降至18的海区.  相似文献   

2.
以不同浓度NaCl、KCl溶液及两者等摩尔比混合溶液培养海滨木槿种子,测定种皮与胚中离子含量及胚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结果发现:盐胁迫下海滨木槿的种皮有阻隔Na+、K+进入种子内部的作用,种皮及胚对Na+的吸收比例高于对K+的吸收,但胚中有较高的K+含量.种皮积累Na+,种胚积累K+维持较低Na+/K+以适应高盐毒害.同时,不同盐处理下胚中的抗氧化酶活性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即低盐下活性升高启动保护机制,高盐下其活性受到抑制,但SOD、CAT、POD能协调一致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离子实时动态转运的角度出发,分析坛紫菜应答低盐胁迫的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坛紫菜在正常状态下吸收K+、Na+以维持自身稳态;在低盐胁迫下,坛紫菜藻体的Na+显著外排,以积极应对外界低渗环境,同时,藻体的K+虽然有一定流失,但显著低于高盐胁迫条件下的K+外排幅度,使坛紫菜能够维持较高的K+/Na+,从而保证坛紫菜可以...  相似文献   

4.
Pb^2+对日本三角涡虫急性毒理作用及其6种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急性毒理实验,观察了Pb2+对日本三角涡虫(Dugesia japonica)的损伤状况,并探讨了Pb2+对涡虫体内LDH、Na+-K+-ATP酶和Ca2+-Mg2+-ATP酶等3种代谢酶和SOD、CAT和GSH-PX等3种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Pb2+对涡虫的24h、36h、48h急性毒理作用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685.1μmolL-1、402.8μmolL -1、279.2μmolL-1;结果还显示Pb2+浓度越高涡虫的致死时间越短,在相同时间内随着Pb2+浓度的升高涡虫死亡率也随之升高,并且随着Pb2+处理时间的延长涡虫死亡率与培养液中Pb2+浓度的正相关性逐渐提高.另外,Pb2+胁迫对涡虫体内6种酶的活力均有明显的影响.结果表明,日本三角涡虫是一种对Pb2+污染非常敏感的低等动物,在水体Pb2+污染检测等方面具有潜在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盐度骤降对点篮子鱼存活率及肝脏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体盐度是影响鱼类生长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为了解急性盐度胁迫对点篮子鱼(Siganusguttatus)存活率及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影响,设定盐度30(对照)、盐度20、盐度10、盐度5和淡水5个盐度梯度进行试验.结果表明:96 h内各组死亡率均为...  相似文献   

6.
Wistar雄性大鼠分为常氧对照组、常氧运动组、低氧对照组、低氧运动组.分别对常氧运动、低氧运动组进行游泳训练,对低氧对照、低氧运动组进行低氧刺激.用导管法测血压和心率,用比色法测红细胞膜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探讨低氧和训练对红细胞膜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的影响.发现低氧刺激降低大鼠红细胞膜Na+-K+-ATP酶和Ca2+-Mg2+-ATP酶的活性,而适宜负荷运动则可提高以上两种酶的活性.结果表明,间歇性低氧运动对大鼠红细胞膜的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花生“汕油523”在盐胁迫下应激反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模拟盐胁迫的离子胁迫、渗透胁迫处理花生 (Arachishypogaea L.cv.Shanyou52 3) ,研究了离子胁迫、渗透胁迫对花生抗氧化酶的影响 .结果表明 :等渗的 Na Cl、 KCl(50 mmol/ L、 1 0 0 mmol/ L )和聚乙二醇 (PEG 6 0 0 0 ,1 6%、 2 6% )诱导花生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力显著升高 ;低浓度 (50 mmol/ L) Na Cl胁迫可以诱导花生叶片过氧化物酶 (POD)活力升高 ;花生叶片过氧化氢酶 (CAT)活力在 PEG胁迫处理下呈显著下降趋势 ,而在 Na Cl和 KCl处理下变化不大 ,表明盐胁迫时引起花生叶片 CAT活力的下降的原因可能是渗透胁迫 .  相似文献   

8.
对NaHCO3胁迫下5种木本植物苗木Na+、K+的吸收和积累及其与木本植物耐盐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盐碱胁迫强度的增加,5个树种苗木地上部分Na+含量、地上部分Na+/K+总体上逐渐增加,地上部分K+含量逐渐降低.地上部分Na+含量依次为枸杞樟子松丁香南蛇藤白榆;Na+/K+含量依次为樟子松南蛇藤丁香枸杞白榆.研究表明,地上部分Na+含量可以作为评价不同树种抗盐性的有效指标,但对于非盐生植物与盐生植物应该区别对待,即非盐生植物地上部分Na+含量与抗盐性负相关,盐生植物地上部分Na+含量与抗盐性正相关.地上部分Na+/K+与抗盐性没有普遍联系,不能作为不同生活型木本植物抗盐性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9.
用ATPase活性测试盒测定了尼罗罗非鱼鳃和肾中Na+-K+-ATPase活性在海、淡中的变化.从淡水到海水中,尼罗罗非鱼鳃和肾Na+-K+-ATPase活性分别增强了1.61倍和1.41倍;把尼罗罗非鱼由淡水直接放入海水,鳃中的Na+-K+-ATPase活性升高较剧烈,在前期(0.5 h)最高,在鱼即将死亡的后期(8 h)次之,在中期(3 h)较低;肾中Na+-K+-ATPase活性升高较缓慢,在前期较小,中期较高,后期最高.除了在淡水中,肾的Na+-K+-ATPase活性高于鳃外,在海水中以及海水的前期、中期和后期中,鳃的Na+-K+-ATPase活性都高于肾,与肾相比,鳃对肾盐协迫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低盐养殖对大黄鱼生长、体成分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挑选初始体重为(53.59±25.10)g的大黄鱼幼鱼600尾,分为对照组(天然海水,盐度24)和低盐组(盐度10)两组,每组设3个重复,进行为期60 d的养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低盐养殖大黄鱼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肌肉的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分别显著高于和低于对照组(P0.05),粗脂肪略低于对照组,但没有显著差异(P0.05);低盐组大黄鱼肌肉∑MUFA显著低于对照组,而∑PUF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低盐养殖组大黄鱼肝脏与肾脏组织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1.
杜氏盐藻(Dunaliella salina)有着极强的耐盐碱性.盐藻在低pH值条件下,主要依靠质膜上的Na+/H+逆向转运蛋白实现Na+的外排.在pH值较高的环境中,由于Na+/H+逆向转运蛋白不能够很好的发挥效能,所以盐藻质膜上很可能存在着不依赖于跨膜质子电化学势梯度的排钠机制.通过将盐藻培养液的pH值稳定在7.1和8.9,比较Na+/H+逆向转运蛋白的特异性抑制剂LiCl,以及P型ATPase的特异性抑制剂钒酸钠对盐藻生长的影响,推测盐藻质膜上存在着由不依赖于跨膜质子电化学势梯度的P型ATPase所介导的排钠机制.  相似文献   

12.
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检验重组肝再生增强因子(ALR)对人肝母细胞瘤细胞系(HepG2)细胞的增殖作用,无机磷比色法测定细胞Na, K -ATP酶的酶活,蛋白质免疫印迹分析Na ,K -ATP酶的磷酸化情况.体外实验结果表明,重组ALR能促进HepG2细胞增殖.ALR可提高HepG2细胞Na, K -ATP酶酶活,符合M ichaelis-M enten方程作用机制,ALR提高了细胞Na, K -ATP酶的转化效率,vm ax由(0.84±0.11)μmol/(mg.m in)上升到(1.68±0.07)μmol/(mg.m in)(P<0.01,差异极显著),而Km则由(23.54±0.12)mmol/L变为(20.86±0.13)mmol/L(P>0.05,差异无显著性).丝氨酸/苏氨酸残基磷酸化是酶活提高的关键因素.蛋白质免疫印迹分析也证实:ALR对Na, K -ATP酶磷酸化的影响属于剂量-时间依赖型.  相似文献   

13.
选取盐敏感型辉南野生大豆和耐盐型通榆野生大豆植物为材料,在5片复叶时期进行了10d的NaCl胁迫处理,测定了根、茎、叶中Na+,K+,Cl-的浓度,以探讨NaCl胁迫下野生大豆体内离子平衡的特点.结果表明:盐敏感型和耐盐型野生大豆植物在NaCl胁迫下,体内Na+和Cl-含量随胁迫浓度增加呈上升趋势,K+含量呈下降趋势.高盐胁迫下,除根部的K+外,其余各部位的Na+,K+,Cl-含量均表现为耐盐型野生大豆低于盐敏感型野生大豆.实验结果证明,通榆野生大豆具有颉颃盐逆境的生理特征和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笔者研究了NO供体硝普钠(SNP)对NaCl胁迫下小麦(鲁麦15)幼根生长、质子分泌及离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75 mmol·L-1的NaCl显著抑制小麦幼根的生长、质子分泌速率,增加Na+/K+比和MDA含量,而同时添加0.08 mmol·L-1SNP后,能显著缓解NaCl胁迫对小麦幼根生长的抑制作用,提高幼根质子分泌速率,降低Na+/K+比和MDA含量.这些结果表明NO可能通过增加根系质子分泌速率,维持低的Na+/K+ 比和膜脂过氧化水平,从而缓解NaCl引起的生长抑制.  相似文献   

15.
黄飞    张春晓    王玲    宋凯    骆源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1-9
为探究低盐度养殖条件下鸡肉粉的矿物元素组成对鸡肉粉替代凡纳滨对虾饲料中的鱼粉的效果,设计了3组等氮等脂的饲料,其中对照组(FM组)含鱼粉30%(质量分数);实验组以鸡肉粉完全替代鱼粉,一实验组(PBM组)不添加矿物元素,另一实验组(PBMF组)补充矿物元素使其达到FM组水平.对初始重(0.30±0.01)g的凡纳滨对虾幼虾进行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实验结果显示:PBMF组的对虾增重率显著高于PBM组,但显著低于FM组(P<0.05);PBM组的对虾血清碱性磷酸酶(AKP)、鳃丝总-ATP酶和Na+/K+-ATP酶活力显著高于FM和PBMF组(P<0.05);但PBM组对虾的血清Na和Mn含量显著低于FM和PBMF组(P<0.05);PBMF组对虾全体的Mn含量显著高于FM和PBM组(P<0.05).可见,在盐度2~3下,鸡肉粉的矿物元素组成不平衡是影响其替代凡纳滨对虾饲料中的鱼粉的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用不同浓度的PEG-6000溶液处理直叶灰藓,研究渗透胁迫处理对其渗透调节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强度的渗透胁迫处理引起直叶灰藓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先增后减,而其脯氨酸、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随着渗透胁迫的加强呈增加趋势.直叶灰藓Na+含量大于K+含量,Na+/K+为4.50;在渗透胁迫处理过程中Na+积累显著大于K+,Na+/K+达到7.74.说明Na+是直叶灰藓主要的细胞液渗透调节剂.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高盐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指标、血浆渗透压及Na~+-K~+-ATP酶活力的影响,设置30、40、50、60共4个盐度梯度,检测存活率、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摄食率、饵料转化率、血浆渗透压、Na~+-K~+-ATP酶活力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盐度增加,凡纳滨对虾的存活率、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转化率等指标逐渐降低,摄食率、血浆渗透压及Na~+-K~+-ATP酶活力逐渐升高。说明高盐显著影响凡纳滨对虾的渗透压及Na~+-K~+-ATP酶活力,且高盐不利于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及饵料利用。  相似文献   

18.
硫化氢(H2S)是植物体内重要的信号分子,可显著缓解重金属对水稻的毒害.以硫氢化钠(Na HS)作为硫化氢的供体,分别采用0.4 mmol/L Na HS,75μmol/L Al Cl3,75μmol/L Al Cl3+0.4 mmol/L Na HS处理水稻幼苗,测定H2S对水稻幼苗内氧化还原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铝胁迫显著增加了水稻幼苗体内过氧化氢和超氧阴离子的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等活性氧清除酶系的活性,而施加H2S供体Na HS显著降低了过氧化氢和超氧阴离子的含量,以及SOD和CAT的活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设置盐度的突变和渐变实验研究了大黄鱼幼鱼对低盐度的耐受性.结果表明:在盐度突变实验中,将大黄鱼幼鱼直接从海水(盐度27.2)移入盐度为3~24的水中,72 h内不会导致明显死亡;从海水移入盐度为2的水中,72 h的存活率可达72%;从海水移入盐度为1的水中,3 h后开始出现死亡,24 h内大部分死亡;从海水移入淡水中,6 h内全部死亡.在盐度渐变实验中,将大黄鱼幼鱼从海水直接移入盐度为6的水中后,再以不同的幅度降低盐度,在盐度高于3时,大黄鱼幼鱼的死亡率与相应盐度的突变实验相比无明显差异;在盐度低于2时,大黄鱼幼鱼的死亡率低于相应盐度的突变实验的结果.研究表明,大黄鱼幼鱼具有较高的低盐度耐受力  相似文献   

20.
雪灵芝抗大鼠运动性疲劳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Wistar大鼠(Rattus norvegicus)作为受试动物,将其随机分为灌服雪灵芝(Herb arenariae)组和灌服生理盐水组,采用逐级递增负荷使大鼠运动至力竭的方法,研究藏药雪灵芝抗疲劳的作用.经一个月的游泳训练,通过测试对照组和实验组大脑组织内丙二醛(MDA)、乳酸(LD)、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Na+K+-ATP酶和Ca2+-ATP酶的含量,观察并比较两组大鼠疲劳恢复的情况.结果表明:灌服雪灵芝大鼠组与对照组相比,运动至力竭时间显著延长;大脑组织MDA,NO,LD含量降低;SOD,Na+-K+-ATP酶、Ca2+-ATP酶的活性提高.因此,雪灵芝有抗疲劳、促使疲劳恢复的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