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2 毫秒
1.
《定西科技》2007,(3):7-8
近年来,陇西县委、县政府始终把中药材产业作为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县域经济的优势主导产业来抓,并通过采取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措施,使全县中药材产业逐步走上了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发展道路。2001年,被中国农学会命名为“中国黄芪之乡”;2003年,“陇西白条党参”、“陇西黄芪”获得国家质监总局原产地标记注册认证。2006年中药材产业总产值5.13亿元,农民人均从中药材产业中获得收入680元,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7.1%。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 《甘肃科技》2014,(19):I0001-I0001
甘肃是全国中药材大省,发展中药材产业对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壮大区域经济、增加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加快我省中医药产业和服务贸易业发展步伐,把资源优势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我省代表团提交了《关于将甘肃列为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的建议》,得到全国人大的高度重视,作为重点办理建议,交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商务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协办,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督办。  相似文献   

3.
陇西中药材产业已成为全县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但是目前种植还没有完全达到GAP要求,产业链条还不长,达不到农民增收和财政增税的产业发展要求.文章着重从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和如何开展中药材无公害、标准化种植,建设GAP基地等方面进行论述,为进一步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陇西中药材产业在区位、市场、仓储、资源等方面有着许多优势,并已成为全县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但是目前农民未能真正发上“药财”。文章着重从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机遇、优势、前景、思路等方面进行探讨,并为进一步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提出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定西科技》2003,(1):11-12
渭源是农业县,农民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其中最主要的经济作物就是地产中药材,经过几年的发展.地产中药材已经成为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经济来源。全县农民收入的60%—70%都来源于中药材产业。但是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药材价格受市场影响波动大。缺乏加工增值的能力。所以,农民的收入低而不稳。  相似文献   

6.
叶启智  朱始建 《定西科技》2007,(2):15-15,42
特色产业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和动力。中药材产业是陇西县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已达到一定的规模和水平。在全国占有一定地位和重要影响。但从中药材产业在陇西的发展来看。仍处于低层次低水平徘徊阶段,产业化程度发展不太理想,与国内其它中药材产业区相比较,尚有很大差距。为了加快发展,提升产业水平,各级政府、产业主管部门做了大量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7.
翟伟彤 《甘肃科技》2022,(19):1-3+8
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以及中医药在不同地区治疗中的应用,甘肃省应当根据自身优势建立起规范化、集约化、标准化的中药材种植基地,积极开展医药合作,扩大市场中药材的影响力、传播中药材与中医药文化,将文化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以更好地参与到“一带一路”服务贸易之中。中药材在境外贸易过程中面临的出口结构、市场单一、技术贸易壁垒逐渐增强、创新力度不足和产业生产监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从开拓新市场、增强贸易壁垒应对能力、加强科技研发投入、品牌建设、人才培养和完善药材市场监管体系等方面对中药材对外贸易提出相应对策,进一步促进中药材产业出口的发展升级。  相似文献   

8.
中药材是定西市的一大优势资源,近几年按照产业化开发的要求。已在基地标准化生产、粗精加工和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距离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本文就定西市中药材产业的优势、潜力和市场竞争力再行分析,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9.
小杂粮生产有改善人们膳食结构,加工增值,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宁强县小杂粮生产加工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提高认识.制定规划,建立生产基地,重视科研和技术推广,培育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促进小杂粮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遵义科技》2006,34(6):57-57
为贯彻落实遵市办发[2006]72号文件和中医药现代化科技产业领导小组会议精神,打牢药业发展基础,针对全市中药材基地建设中的企业相关人员、基地法人、种药大户GAP知识贫乏,中药材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等方面技术水平低,知识落后等情况。遵义市科技局和遵义市中药办于2006年9月26—27日在遵义市农业局招待所举办了遵义市中医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第一期培训班。  相似文献   

11.
《辽宁科技参考》2007,(4):13-13
2007年2月1日,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的辽宁天瑞绿色产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龙胆草生产基地.顺利通过了GAP即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这是辽宁省第一家通过GAP认证的中药材生产基地,也是全国唯一的龙胆草GAP基地.开创了清原龙胆草产业发展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独特的传统医疗手段,中药材是中华大地特有的药用植物,也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分析中药材的社会需求、中医药和中药材产业相互促进的基础上,探讨了大同市中药材产业、特别是道地中药材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何瑾 《科技智囊》2013,(5):28-33
利好政策出台,中医药产业进入黄金发展期 2012年以来,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一系列推动中医药行业发展的有力政策。先是2011年5月末,商务部首次发布中药材重点品种流通分析报告,初步建立中药材重点品种流通分析体系。  相似文献   

14.
马锟 《甘肃科技》2007,23(9):1-3,39
中药材生产及营销是陇西县极为重要的支柱产业。文章结合目前国际上中药材的的营销情况、陇西中药材的生产及营销现状和营销学的基本原理,探讨了陇西中药材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5.
省会经济圈战略下的六安区域定位与产业分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以合肥为中心、六安巢湖为两翼的省会经济圈,是安徽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而科学合理的梯次产业结构是省会经济圈实现资源整合和协调发展的关键。根据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特色,六安市应成为省会经济圈的农特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加工制造配套基地、冶金工业转移承接基地、人力资源输出基地和休闲旅游度假基地等。  相似文献   

16.
1 定西丰富的中药材资源 1.1中药材的种类及资源 定西是甘肃省重要的中药材主产区和全国“地道”药材的重要产区之一,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品质优良,素有“千年药乡”之称。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的工作思路,按照“顺应天时遵循自然规律。顺应市场遵循经济规律,顺应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遵循科学规律”的原则,抢抓“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把中药材作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来发展,逐步形成了基地规模化、品种多元化、布局科学化、生产标准化、产后无害化、加工精细化的发展格局。全市共有各类中药材资源313种,分属90个科:其中植物药308种,矿物药5种。在全国统一普查的363个主要品种中,定西就有135种,其中植物药130种,动物药3种,矿物药2种。在中医药常用的130多个品种中.定西种植的就有97种,占到75%左右。主要品种有:当归、党参、黄芪、红芪、贝母、秦艽、羌活、独活、白芷、柴胡、草决明、地榆、红花、牛籽、麻黄、丹参、黄芩、艾叶、桔梗、甘草、板蓝根、猪苓、生地、大黄、射干、防风、白术、木香等。  相似文献   

17.
叶启智  马中森 《甘肃科技》2013,29(13):8-9,38
针对中药材产业化发展的障碍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发展农业产业必须依托资源优势,政府引导产业发展,培育扶持龙头带动企业,加强流通市场建设,发展电子商务市场,运用互联网快捷便利优势,做好做强做大特色中药材产业,提升中药材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降低制药企业生产成本,完善中药材产业化发展的电子流通市场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04年,安徽省科技扶贫工作以实施扶贫项目为载体,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推广普及先进实用技术、提高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为手段,以培育地方主导产业为目标,立足各地的比较优势,重点实施了中药材的产业化基地建设与示范,高山蔬菜新品种的引进、示范与推广,皖西白鹅规范化养殖技术示范和灵芝产业种植技术示范等科技扶贫项目,进一步拓宽了农民依靠科技脱贫致富的渠道,促进了贫困地区农民收入的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9.
7月27日,以发展壮大中药材产业。建设区域优势现代农业为主题的全国中药材产业发展高端论坛在陇西县举办。来自国内的中药材专家学者会聚一堂。共商中药材产业发展大计。  相似文献   

20.
湖北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大力发展培训教育,专门设置培训办公室负责培训教育工作。凭借学校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优势学科资源,2007年,湖北中医药大学成为湖北省和武汉市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训中心,并于2010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遴选为全国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包括城市社区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示范基地、农村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示范基地和内经学、伤寒学、中医药信息学、中药炮制学四个中医药优势学科继续教育基地。至今,学校已经成功承办湖北省和武汉市十四期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训班,共有1420名学员参加培训班学习,并获得了由省卫生厅颁发的中医全科医师培训结业证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