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面瘫即西医所称面神经麻痹,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前者由脑血管病变颅内肿瘤引起,后者由非特异性面神经炎,邻近部位炎症所致。该病药物治疗目前尚无特药,几年来,我在临床上单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获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1 病因现在众说不一,难以定论。而祖国医学对该病因早有认识,认为本病系外感风寒、侵袭面部经络(主要为阳明经、少阳经),以致经气流行失常,气血不和,经脉失去濡养、弛缓不收而发病。至于症状是人们所熟悉的,不赘。2 施治的原则治疗本病以疏通面颊部的经气为主,取穴着重于手、足阳明经穴;配合手太阳经腧穴,可分为局部、邻近与远道三法配合应用。  相似文献   

2.
面神经炎,亦称Bell麻痹或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为面神经管内面神经的非化脓性炎症导致的一种急性周围性面瘫。临床表现为患者面神经周围性麻痹,一般起病急,一侧口角歪斜及眼闭合不全,流泪,发音不清,病侧额纹消失,不能皱额、皱眉、吹口哨、鼓腮等动作,病变在膝状神经节时,  相似文献   

3.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对中枢性面神经麻痹而言,多由茎乳孔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所致。也称为Bell氏麻痹,以病侧面肌瘫痪为其主要特征。国内报道,本病的治愈率在60%左右。从1985年1月至1987年11月20日,我科共收治61例病人,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观察透刺加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并推广该治疗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8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面部腧穴透刺得气后接通G6805Ⅱ型电针仪,采用疏密波治疗,对照组选择头面部腧穴采用传统针刺方法为主治疗,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均采用王声强等《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评估及疗效判定标准方案(修订案)》标准进行静态观和动态观评分并评定疗效,进行临床分析评价。笔者自2010年以来,采用该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40例,痊愈25例,显效14例,有效1例,显效率97.5%,治疗组痊愈率(62.5%)明显高于对照组(25%)两种疗法对周围性面瘫均有疗效,但面部腧穴透刺加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效果更好,每次针刺取穴少,痛苦小,治疗时间短,疗效好,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面摊一症,现代医学称之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祖国医学又称之谓“口■”、“口僻”。多因卫外不固、劳倦伤正,风挟他邪乘虚侵袭三阳经,致使面部气血痹阻,筋脉失养而成此症。  相似文献   

6.
<正>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Bell麻痹),是一种常见病,目前治疗方法很多,如:理疗、中医、药物、新医、手术治疗等,但效果均不十分理想.经采用蝶腭神经节注射B_(12)的方法,收到良好效果,65例经过十二年观察无1例复发及后遗症.  相似文献   

7.
观察氦氖激光配合针灸疗法对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治疗效果,寻求最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探索叠加法治疗的优势,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数据.选择病程在急性期[(1~7) d内)]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氦氖激光治疗仪照射单项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氦氖激光单项疗法的同时加用针灸治疗,分别于治疗14 d后和21 d后评定疗效.以抬额、皱眉、闭眼、耸鼻、患侧面肌肌力、鼻唇沟、鼓腮、示齿、吹口哨、降下唇等体征的程度变化为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病情均予以评分及分级,运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临床资料和疗效进行χ2分析,对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在用两种方法治疗14 d及21 d后,两组均见明显缓解症状,较显著的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评分,前后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在促进患者面神经功能恢复方面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治疗14 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21 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痊愈率为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痊愈率为5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说明:(1)氖激光照射单项疗法和针灸与氦氖激光配合治疗的方法对周围性面瘫均有治疗作用.(2)针灸与氦氖激光配合治疗的方法与氦氖激光照射单项疗法相比,在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能增强疗效、缩短病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减少副作用、改善预后,是周围性面瘫的优选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Btlls),是院校门诊常见疾病。我们采用针刺配合超短波治疗Bells94例,疗效满意。现将配合治疗的94例Bells的临床观察报告于本文。  相似文献   

9.
面瘫又叫面神经麻痹,俗称“歪嘴风”。病人常在受寒后,感觉面部或耳后疼痛,也有感觉一侧面部僵木的。数小时后出现面瘫症状,也有1—2天出现一次的。病人多在早晨洗脸、刷牙时发现患侧面部不灵活,说话漏风,漱口或喝水时水从口角流出,吃饭时食物经常留在齿缝间,患侧眼睛闭不上且常流眼泪。在仔细观察和检查时发现患侧的额纹消失,眼皮不能闭合,鼻唇沟  相似文献   

10.
根据多年临床实践,介绍了6种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明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1临床资料男,11例,女9例,最小35岁,最大71岁,高血压11例,糖尿病4例,冠心病房颤1例,恶心呕吐发病3例,眩晕8例,头晕4例,头痛4例,尿便障碍4例,有意识障碍7例。一侧眼球固定另侧眼球外展4例,一侧眼球不能外展1例,真性球麻痹4例,周围性而瘫5例,中枢性面瘫7例,颅神经正常但四肢不同程度瘫痪4例,有何纳氏综合征3冽。不同程度对侧肢体瘫痪8例,肌力正常6例,半身感觉障碍7例,交叉性感觉障碍1例,感觉正常4例,不能查5例。中枢性高热4例,中枢性肺水肿1例。死亡7例,其中闭锁综合征3例,中脑梗塞1例。7例头部CT正常,5例头部CT…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陈宝田教授经验方补黄四五汤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予补黄四五汤治疗,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44%、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治愈率为16%、总有效率为54%,两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Portmann简易评分,眼轮匝肌与口轮匝肌M波潜伏期差值、患健侧M波的波幅比、瞬目反射患侧R1、R2、R2'未出波率及其潜伏期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各项指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为腹泻,发生率为18%,可自行缓解或加入番石榴叶后消失,对照组不良反应为口干、食欲不振、面部痤疮,发生率为26%.结论:补黄四五汤与西医常规治疗均能显著改善周围性面瘫患者症状及面神经功能,且补黄四五汤疗效显著优于常规西药,安全性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3.
面神经麻痹患者经一般矫形手术治疗后,能恢复部分面肌的运动,但面部表情肌的运动不协调,眨眼时,口周围的肌肉也会跟着运动。为了使这些患者的表情肌活动协调,美国矫形医生萨奇斯等人首创了一种新的矫形手术,能使病人恢复面部的自然表情。他们首先把一根颈部的神经与支配眼周围肌的神  相似文献   

14.
冉光丽  罗进宝 《甘肃科技》2013,29(13):124-125
观察上焦穴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中的优势。采用随机单盲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针刺睛明穴;试验组针刺上焦穴。试验组疗效及眼周出血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上焦穴治疗周围性面瘫能很好地规避针刺睛明穴带来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美尼尔氏综合症又称膜迷路积水,是由于内淋巴水肿所致的一种内耳疾患。以发作性眩晕、被动性听力下降和耳鸣为主要症状。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以内伤为主,与肾、肝、脾三脏功能失调关系尤为密切,并有风火、痰浊等不同因素的兼杂。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性、旋转性眩晕,病人常感到自身或周围物体旋转,移动头部更甚,患者静卧,不敢动弹。神志清楚。发作高潮时伴有眼震、恶心、呕吐、数小时或数天后眩晕减轻逐渐消失。可数周、数月或数年发作1次。多数  相似文献   

16.
笔者自 1 997年至 2 0 0 0年 6月 ,采用透针治疗周围性面瘫 2 4例 ,现将临床疗效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2 4例全部为本科门诊患者 ,治疗前均已排除脑血管意外及其他因素所致的中枢性面瘫。其中男性1 1例 ,女性 1 3例 :年龄最小 1 6岁 ,最大 72岁 ;病程最短 2天 ,最长 2月余。2 治疗方法按照病程长短分析阶段辩证施治。( 1 )第一阶段为发病 7天内。取手足三阳经穴 ,针刺以取穴少 ,轻刺激为重点。取穴 :患侧阳白、太阳、风池、颊车、地仓、合谷、太冲。每次取 3- 6穴 ,留针 2 0分钟 ,不行针 ,每日一次。可配服抗病毒口服液 ,每日 3次 ,每次 2…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22例面神经炎病人采取随机分组,11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11例采用体外膈肌起搏器(GEEC)配合常规药物治疗,比较结果:使用GEEC治疗组面瘫开始恢复的起效时间与面瘫痊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者均有极显著性差异,故认为体外膈肌起搏器是治疗面神经炎的良好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南方日报》的一则"三伏天去医院就诊面瘫的患者增多、相关专家提醒面瘫多是由吹空调引起"的报道被广泛转载。事实上,每年盛夏,总有许多媒体做出这类"善意"的提醒。那么,什么是面瘫?它究竟是如何发生的?空调真可以吹出口眼歪斜吗?贝尔氏面瘫面瘫是指面神经损坏或创伤导致的面部肌肉无力或者完全瘫痪的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面瘫动物不同模型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分析各种模型制备方法的优缺点,探寻适合不同研究类型模型的制备方法,从而为面瘫动物模型的制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检索近十年来面瘫动物模型制备的相关文献,对各种实验动物及造模方法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目前面瘫模型制备使用较多的动物有大鼠、小鼠、日本大耳白兔等,造模方法有面神经切断法、压榨法、牵拉法等。结论 目前面瘫模型的制备方法较多,各有优缺点,根据研究目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造模方法,才能给针灸治疗面瘫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士的宁对面瘫实验动物模型面神经的逆行诱发动作电位(Antidromic Nereve Evoked Potentials,AEP)和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的作用.方法:健康豚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均建立一侧面神经麻痹模型(anhouchuduizhaozuy).除模型组和对照组外.分别给予浓度为1%,0.5%和0.25%的士的宁和地塞米松,然后用电刺激方法观察不同浓度士的宁对AEP和EMG数值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士的宁在浓度为0.5%到1%范围可使神经干动作电位幅值显著升高(P<0.01),神经肌电图的潜伏期显著缩短(P<0.001),电位幅值明显升高(P<0.0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士的宁可能对受损面神经有一定的修复作用,从而改善面神经传导功能和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