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同环境介质中溴化乙锭的三维荧光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鄢远 《科学通报》1995,40(15):1383-1383
溴化乙锭(EB)是一种应用于DNA研究最常用及较理想的荧光探针.由于仅双链DNA能使EB的荧光明显增强,EB常用来作为双链DNA的结构探针.在一定意义上,生物大分子可以认为是一种有序化介质,在不同类型有序介质中EB的三维荧光光谱特征将可以更好地帮助理解EB与DNA的作用机理.因此系统研究EB的荧光特性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研究了不同环境介质中EB的三维荧光光谱特性,这是文献未见报道的.实验发现EB在阴离子胶束十二烷基硫酸钠(SDS)、非离子胶束聚氧化乙烯(9,5)对-特辛苯酚(Triton  相似文献   

2.
吴晓春 《科学通报》1994,39(22):2042-2042
TCNQ(7,7,8,8-Tetracyanoquinodimethane)分子自1962年首次合成后,其性质,特别是它与多种分子的电荷转移络合物和离子复合物在光电开关,光记录方面的应用,引起了广泛关注.我们利用TCNQ分子与反向胶束溶液中的超微粒子形成复合功能体系时发现,当TCNQ与超微粒浓度之比大于1/50时,TCNQ与反向胶束体系发生作用,表现出一些新的现象.本文对TCNQ在反向胶束中的性质和行为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为开发和研究TCNQ分子的复合体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李方 《科学通报》1997,42(22):2391-2394
几十年来,表面活性剂与水溶性聚合物相互作用的研究一直是非常活跃的课题。起初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合成的表面活性剂与天然蛋白质(象明胶、血浆蛋白、血色素等)之间的相互作用。后来,人们发现很多生物现象与表面活性剂和蛋白质有关,例如合成的表面活性剂可导致病毒和酶的失活,并能阻止细菌的新陈代谢,这就进一步推动了该项研究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在3次采油中的应用,使得这项研究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对于表面活性剂与聚合物的研究,过去的文章大多集中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聚氧乙烯(PEO)-SDS体系,而对于在我国油田中经常使用的烷基磺酸盐表面活性剂与聚合物的相互作用报道却很少。本文通过表面张力的测定以及稳态荧光方法研究了PVP对十二烷基磺酸钠(AS)聚集行为的影响,并且测定了不同表面活性剂和PVP的浓度下AS聚集数的大小。  相似文献   

4.
江云宝 《科学通报》1990,35(18):1392-1392
含有荧光团的分子在溶液中簇集时,荧光团的局部浓度增大,互相间产生合适的几何关系,在荧光光谱上出现激基缔合物(excimer)或激基复合物(exciplex)荧光峰。这已显示出在研究溶液中分子的簇集时的重要作用。吴世康等曾报道在亲油基团中含有芳基的表面活性物质溶液在胶束形成过程中可观察到激基缔合物荧光,由此作为胶束形成的标志。最近  相似文献   

5.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动态光散射(DLS),研究了磷酸三酯(PTA)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混合体系在水溶液中囊泡的自发形成及其向管状结构的转化.当PTA/SDS摩尔比为3︰7,总浓度为0.01mol/L时,观察到球状囊泡聚结成直径约100nm,长度约7000nm的管状结构.而且管状结构的直径、长度及数量均随表面活性剂总浓度及样品放置时间的增加而显著增长.  相似文献   

6.
PTA/SDS复配体系中管状结构的自发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动态光散射(DLS), 研究了磷酸三酯(PTA)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混合体系在水溶液中囊泡的自发形成及其向管状结构的转化. 当PTA/SDS摩尔比为3︰7, 总浓度为0.01 mol/L时, 观察到球状囊泡聚结成直径约100 nm, 长度约7000 nm的管状结构. 而且管状结构的直径、长度及数量均随表面活性剂总浓度及样品放置时间的增加而显著增长.  相似文献   

7.
竹红菌乙素对肌质网Ca~(2+)-ATP酶蛋白色氨酸荧光猝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加昌 《科学通报》1995,40(1):76-76
肌质网Ca~(2+)-ATP酶是一种重要的膜蛋白酶,它在肌细胞的收缩舒张功能中起重要作用,因而其动力学行为被广泛地研究,但是有关结构与功能之间关系的直接实验数据仍然不足.为了从分子水平上阐明Ca~(2+)-ATP酶催化原理,1993年Ferrira用荧光猝灭方法首先观察了肌质网Ca~(2+)-ATP酶在加入Ca~(2+)前后分子构象的变化.由于作者使用的猝灭剂是分子氧,除了在测定工作中使用不方便之外,灵敏度也不够高.为此本文用竹红菌乙素作为肌质网Ca~(2+)-ATP酶荧光猝灭剂,分别测定了该酶在有钙或无钙的条件下荧光猝灭的情况,结果证明竹红菌乙素可以在稳态和瞬态的条件下观察到体系中有钙或无钙时的荧光猝灭常数变化的情况(即不同的K_q值);进而说明了竹红菌乙素作为肌质网蛋白荧光猝灭剂可以得到比氧更多的信息和许多其他优点.  相似文献   

8.
卢婷  黄建滨 《科学通报》2007,52(17):2003-2005
合成了一种阳离子型 Gemini 表面活性剂二亚甲基-1,2-二(十二烷基二乙基溴化铵), 简写作C12C2C12(Et), 并对其水溶液的表面性质与聚集行为进行了研究. 发现C12C2C12(Et)在临界胶束浓度时的表面张力(γcmc)远小于具有长连接基团的同系物; 球形胶束与拉长的胶束共存于该体系的水溶液中, 并且在所研究的浓度时主要以球形胶束为主.  相似文献   

9.
亚甲兰对纳米CdS有机溶胶体系光谱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合成了亚甲兰(MB)分子掺杂的纳米CdS反向胶束体系,首次研究了亚甲兰分子对纳米CdS反向胶束体系光谱性质的影响,以期进一步了解纳米反向胶束体系进行功能分子掺杂后其光学性质的改变,进而开发复合纳米体系的应用.样品的吸收光谱表明当MB分子浓度较低时,MB吸附在纳米CdS表面;其带正电荷的极性头部分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发生某  相似文献   

10.
江云宝 《科学通报》1994,39(4):329-329
分子内扭转电荷转移(TICT)是近年来凝聚态光化学领域的热点课题之一.迄今的TICT研究主要集中于有机介质中,并且观察到随着介质极性提高,长波长处TICT荧光带(a带)与短波长处正常荧光带(b带)强度比I_a/I_b增大.这种相关性在水溶液中或由有机溶剂向水过渡时是否依然成立尚无明确结论.因此系统地研究水溶液中TICT性质并与有机介质中的比较对于发展和深化TICT理论和应用研究是必要的.本文将报道对二甲氨基苯甲酸(DMABOA)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MAC)胶束溶液中TICT性质的稳态荧光光谱学研究.  相似文献   

11.
利用自由基随机共聚反应原理, 合成了P(FAAn-co-NIPA-co-AAm-co-ODA)聚合物, 该聚合物兼具温度响应性和叶酸介导肿瘤主动靶向能力, 并在水中自主装形成胶束. 通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对聚合物的结构、胶束的临界相变温度(LCST)及水合粒径进行了考察, 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考察胶束的粒径及形貌. 胶束粒径为80 nm, LCST为43℃. MTT实验结果显示, 胶束载体对A549和Bel-7402肿瘤细胞基本无毒性. 装载近红外荧光探针(ICG-Der-01)的胶束在MDA-MB-231和HCT116荷瘤裸鼠体内的动态分布研究证实, 该胶束载体具有明显的叶酸靶向能力与热靶向能力.  相似文献   

12.
利用等温滴定微量热方法研究了疏水链长和温度对六亚甲基-1,6-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C_nC_6C_nBr_2)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_nTAB)这两个系列表面活性剂的自组装以及与牛血清蛋白(BSA)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疏水链增长,表面活性剂胶束化焓值(DH_(mic))变得更负,胶束化自由能(DG_(mic))的变化主要来自于胶束化熵变(DS_(mic)).温度对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影响不大,但对DH_(mic)影响较大,在所研究的温度区间内的DH_(mic)都是负的,而TDS_(mic)是正的,并且TDS_(mic)的绝对值明显大于DH_(mic)的绝对值,证明这些表面活性剂的胶束化过程都是熵驱动为主的.随温度升高,焓对胶束化过程的贡献越来越大,而熵贡献越来越小.多数表面活性剂与BSA相互作用的量热曲线呈现两个吸热过程和两个放热过程.疏水链长的变化会显著影响第二个吸热过程和第二个放热过程.温度会显著影响第二个吸热最大值的出现和强度.相比于单链表面活性剂与BSA之间的相互作用,疏水链长和温度对Gemini表面活性剂与BSA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13.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蠕虫状胶束的形成及其性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激光光散射(LLS)、^1HNMR和荧光探针等技术研究了KBr浓度对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胶束性质的影响,其性质包括胶束的摩尔质量MW,旋转半径Rg,流体力学半径Rh和胶束的微粘度,结果表明,在0.01mol.L^-1CTAB胶束体系中,随着KBr浓度地增大,Rh从3.5nm增至43nm,Rg增至89nm,Wm高达10^6,胶束的微粘度亦增大。但KBr的浓度小于0.1mol.L^-1  相似文献   

14.
朱贵云 《科学通报》1988,33(11):837-837
Sm-2-噻吩甲酰三氟丙酮(TTA)-邻菲啰啉(phem)-苯萃取体系已有文献报道,但灵敏度低,线性范围窄,且采用有机溶剂,操作麻烦,污染环境。利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增溶,增敏效应可以直接测定钐且灵敏度有所提高。我们在研究Sm-TTA-phen-TritonX-100等荧光体系时进一步发现,在上述等荧光体系中加入某些特定的稀土离子,有明显的荧光增强效应,我们将这种效应暂命名为共发光效应。本文详细研究了Lu~(3+)浓度及其它因素对共发光效应的影响。最佳形成条件为Lu~(3+)浓度:2.5×10~(-5)mol/dm~3;pH值6.1—7.3;TTA浓  相似文献   

15.
徐友宣 《科学通报》1992,37(4):334-334
用萃取光度或萃取荧光法研究稀土-桑色素(Mor)络合物已有一些报道,认为只能在弱酸性条件下形成不太稳定的络合物。用电分析化学方法研究稀土-桑色素络合物尚未见报道。我们在乙二胺(en)-KCl底液中得到了该体系的络合吸附波,研究了过程的机理并用于测定发光材料中的钆。  相似文献   

16.
硒(Ⅳ)-碘化物-罗丹明B体系荧光猝灭反应测定痕量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绍璞 《科学通报》1992,37(22):2054-2054
我们曾研究硒(Ⅳ)与碘化物和罗丹明B(RhB)的显色反应并用于硒的测定。虽然它是目前光度测定硒最灵敏的方法之一,但对于某些生物或环境样品中痕量硒的测定,灵敏度仍显不足。 进一步研究发现,当I_3~-与罗丹明B形成离子缔合物时,罗丹明B溶液的荧光明显猝灭。在一定的条件下荧光猝灭值与硒(Ⅳ)的浓度成正比。此反应具有极高的灵敏度,测定下限比相应的吸光光度法低两个数量级,可以直接测定μg/L级的硒,方法简便快速,用于水、人发和某些食品中痕量硒(Ⅳ)的测定,得到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刘付胜聪  肖汉宁  李玉平 《科学通报》2005,50(12):1184-1189
讨论了纳米ZnO颗粒表面吸附阴离子型聚电解质(马来酸酐钠盐聚合物)及其水分散体系的稳定性. FTIR分析表明, ZnO颗粒表面通过氢键和化学键吸附聚电解质. 吸附行为受聚电解质浓度、pH值和离子强度的影响. 随着pH值的增大, 饱和吸附量减小, 而吸附层厚度增大. 饱和吸附量和吸附层厚度随离子强度的增大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 与相同浓度的NaCl溶液相比, 聚电解质在CaCl2溶液中的饱和吸附量较大, 相应的吸附层厚度也较大. pH值的增大, 分散体系吸光度变化缓慢, 分散体系稳定性好. 分散体系吸光度随聚电解质浓度的变化有极大值. 分散体系稳定性的变化规律是由聚电解质在颗粒表面吸附构型变化而引起.  相似文献   

18.
改变固/液界面润湿性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实验室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毕只初  俞稼镛 《科学通报》2000,45(16):1721-1726
利用改进的Washburn方程测量固体粉末的润湿性,研究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水溶液在硅胶及高岭土两种固体粉末表面上引起的润湿性变化,用荧光猝灭法测定了SDBS在水溶液里的胶束平均聚集数。探讨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水溶液在固体粉开表面的润湿性,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与表面含油粉末脱油率的关系,对在非超低界面张力条件下,通过改变固/液界面润湿性提高原油采收率作了实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巴信武  刘颖  王素娟  王海军 《科学通报》2006,51(11):1363-1365
研究了超支化高分子聚合反应过程总分子数的变化, 给出接近反应终点时n-聚物浓度的渐近表达式, 得到的多分散指数(polydispersity exponent)与经典结果一致. 进一步给出数均、重均和z-均聚合度的渐近表达式, 并得到反应接近终点时, 多分散指标(polydispersity index)趋近于1的合理结果.  相似文献   

20.
条斑紫菜两种藻胆体与类囊体膜体外重组的光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彭国宏  施定基  潘洁  陈建新  曾呈奎 《科学通报》1998,43(10):1061-1065
条斑紫菜是一种具有异型世代交替生活史的大型红藻 .它们都具有光合作用 ,以藻胆体为主要的捕光天线复合体 .在比较其光合作用时 ,采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意外地从孢子体和配子体中分离到两种藻胆体 .采用体外重组法分析两种藻胆体与两个光系统之间的关系 ,用低温 (77K)荧光发射光谱测定其能量传递 .结果表明 :在 0 9mol/LpH =7 5的磷酸缓冲液中 ,两种藻胆体与类囊体膜可成功地发生重组 .在孢子体的藻胆体和类囊体膜的体外同源重组体系中 ,由藻胆体吸收的光能可引起光系统Ⅱ (PSⅡ )的荧光发射 ,而配子体的体外同源重组体系中 ,可引起光系统Ⅰ (PSⅠ )的荧光发射 .在孢子体和配子体的藻胆体和类囊体膜的体外交叉重组体系中也表明同样的能量传递趋势 .这说明 ,孢子体的藻胆体与PSⅡ关系密切 ,而配子体的藻胆体与PSⅠ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