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吉林省内松花江流域的水环境特征作为切入点,并借鉴已有的水环境评价理论,选取其中12个指标,采用松花江流域(吉林省部分)2000—2009年数据资料,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得到影响松花江流域(吉林省部分)水环境可恢复性的主要成分和各年的综合主成分值随时间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该流域2000年—2009年水环境可恢复性整体呈现逐年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丹江口水库对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汉江中游的襄阳水文站1946~1995年日均流量资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变动范围分析(RVA)法分析了丹江口水库建库前后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势特征变化,定量评价了水文情势改变程度.结果表明,丹江口水库对汉江中下游河流水文改变程度为39%,属于中度改变.水文情势的改变,影响了水库下游重要生物资源的生态环境条件,破坏了河流生态系统完整性以及生物多样性,建议尽快改变现有水库调度模式,开展丹江口水库生态调度研究.  相似文献   

3.
河流水质监测和评价的生物学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理化分析,从生物学的角度对河流水质进行监测和评价,可以综合反映出河流的水环境质量.综述了利用水生生物进行河流水质监测和评价的原理、特点、分类及一些主要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旨在为快速、准确地评价河流健康和流域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水文情势是塑造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特征的关键性因子.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为保证汉江中下游的水量,先后实施了汉江中下游梯级渠化工程,将自然河流形态变为河道型水库,对中下游水文情势产生重大影响.这里结合水文指标法(IHA)和变化范围法(RVA),识别了丹江口、王甫洲和崔家营多级水库联合运行蓄水前后对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势及其水文改变度的耦合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中下游梯级水库数量的增多,各站流量的整体改变度增加,但与距水库距离远近关系不大;其中沙洋站从41.6%增加到72.1%;水库蓄水后,汉江中下游流量要素中,流量变化率与频率改变度绝对值最大(平均水文改变度为61.2%),其次是高、低脉冲频率与历时、极端流量大小及历时和月平均流量值(平均水文改变度分别为59.9%、54.7%和43.0%),随着上游梯级水库数量的增多,各站水位的整体改变度大大增加,且在皇庄站以上,距离水库越远,改变度越大;水库蓄水后,汉江中下游水位要素中,月平均水位值的改变度绝对值最大(平均水文改变度为68.1%).说明梯级水库对汉江中下游流域的耦合作用与水库数量密切相关,且对水文情势尤其是水位的改变很大.  相似文献   

5.
应用MO的汉江水污染控制信息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利用组件MapObjects开发汉江水污染控制信息系统.该系统综合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实现了汉江流域的水环境信息的集中、高效管理以及流域水污染的预测和评价,为及时制定汉江流域的水污染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6.
 流域水环境模型是研究流域水环境问题的重要工具。梳理了流域尺度水环境污染模型及水质风险评价方面的模型,基于流域水环境的污染负荷、水质模拟对整个流域合理规划、管理管控的重要性,从水环境污染负荷模型、水质模拟模型及水环境质量评价3个层面,探讨了各类水环境模型的特征及适用性。结合农业非点源与城市非点源污染负荷模型、稳态与动态模拟水质模型、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水质评价模型,剖析了流域水环境模型的研究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了地表河流系统的自然功能及其生命体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水文区位指数及其计算方法.整个系统中各个自然节点间势能向动能的转换为基础的流动性就是其生命体征的核心指标.水文区位就是河流系统的自然节点以及人为节点在河流系统中的位置.水文区位指数是人为节点加入某河段前后河流流动性变化程度的量化指标,可用该河段动能之比来计算.作为评判河流系统生命体征的主要量化指标,该指数可用于有效地修复并维系河流系统的自然功能.为维系河流系统的生命和流域可持续发展,建议借鉴都江堰两千余年川流不息的经验,将0.4定为河流系统各河段的水文区位指数的参考下限.为实现流域内社会经济与自然水文循环的同步可持续发展,作者探讨了基于水位区位指数的可调控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和城市发展模型.  相似文献   

8.
河流pH值是河流水环境的重要指标及其健康程度的关键性因素,选取滇池流域4条有代表性的入湖河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河流水体pH值时空分异特征,探讨了pH值变化的关键影响因素和内在机理。结果表明:滇池主要入湖河流pH值上游呈弱酸性,中下游呈弱碱性,下游pH值出现下降趋势;雨季的河流pH值波动比旱季大,源头的pH值变化幅度小于中下游;影响滇池入湖河流pH值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有温度、总溶解性固体(TDS: Total Dissolved Solids)和总氮(TN: Total Nitrogen),主要离子是Ca2+、HCO3-和Mg2+;碳酸盐平衡缓冲系统和离子平衡缓冲系统的变化是造成滇池入湖河流pH值变化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9.
现行的水资源功能分区和水环境功能区划在水资源利用、水环境改善和水生态保护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但对比国际上水环境管理的趋势和先进理念,其功能区划仍存在一些问题.譬如,多以水体现状使用功能为基础进行划分,缺乏水生态系统完整性考虑;也亦未考虑水体区域分异性,难以在水资源和水环境管理中实现因地制宜.本文结合国际先进理念及相关理论,并充分考虑长江上游流域水系的自然特征和生态特征,探讨了流域水文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基于流域的水文生态系统分区的初步思想,提出基于流域的水文生态系统分区的定义和基本原则,建立了流域水文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评价及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明确给出长江上游流域水文生态系统区划的方案.该区划方法充分体现了国外趋势与国内管理要求,同时兼顾流域尺度、协调思想、因地制宜和动态性,从而为长江上游流域水环境管理提供战略层次的科学参考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0.
现行的水资源功能分区和水环境功能区划在水资源利用、水环境改善和水生态保护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但对比国际上水环境管理的趋势和先进理念,其功能区划仍存在一些问题.譬如,多以水体现状使用功能为基础进行划分,缺乏水生态系统完整性考虑;也亦未考虑水体区域分异性,难以在水资源和水环境管理中实现因地制宜.本文结合国际先进理念及相关理论,并充分考虑长江上游流域水系的自然特征和生态特征,探讨了流域水文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基于流域的水文生态系统分区的初步思想,提出基于流域的水文生态系统分区的定义和基本原则,建立了流域水文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评价及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明确给出长江上游流域水文生态系统区划的方案.该区划方法充分体现了国外趋势与国内管理要求,同时兼顾流域尺度、协调思想、因地制宜和动态性,从而为长江上游流域水环境管理提供战略层次的科学参考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水污染控制虽然取得积极进展,但水环境问题依然突出,突出表现为主要河流污染未能得到有效遏制,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严重,河流水环境质量退化,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等。水环境污染呈流域(区域)性、布局性、结构性等特点。长期严重的水污染问题影响着水资源利用和水环境生态系统完整性,影响着人民身体健康,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为此,2009年4月10~12日,在杭州召开了"流域水环境污染控制技术与管理策略国际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2.
漓江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监测和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是水环境管理的重要目标.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监测和评价体系是保护和恢复流域水生态健康的基础.在此分析流域水生态健康监测与维护流域水生态健康目标的关系,介绍流域水生态健康监测和评价指标构成的一般原则,即应由水文、生境、水化学和生物等4个方面的指标构成,提出了漓江流域水生态健康监测的初步计划.  相似文献   

13.
收集了牡丹江流域的水资源数据,对牡丹江水资源现状进行了评价,采用"水紧缺指标",进行了流域水资源短缺现状识别,得出牡丹江流域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采用单项污染指数评价法对牡丹江流域2000年以来的水环境质量进行了分析评价,结合面临的水资源、水环境问题和水污染特征,对牡丹江流域水环境治理提出了合理性建议,促进牡丹江地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针对九龙江流域湖库化问题,确定湖库化河段判定标准,提出综合电站的概念,基于大量的实测数据进行水质模型的降解系数值K参数率定,以此为基础,提出湖库化河段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对九龙江流域湖库化后的水环境容量核算开展研究,确定了流域河流湖库化对水环境容量计算的影响,湖库化河段的水环境容量,为流域的水环境容量总量控制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亚洲多条大河源自青藏高原地区,各流域水资源的变化一方面反映了青藏高原的变化,另一方面与流域国家间的水资源利用关系密切.基于1995年和2015年两期土地利用现状遥感监测数据和源自青藏高原的6条主要河流水沙及氮、磷、硅等营养盐通量数据,尝试分析不同流域河流入海物质通量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95—2015年,印度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径流显著减少,长江入海径流阶段性下降,恒河增加而黄河和湄公河径流总体变化不大.长江、黄河和印度河输沙量显著减少(p 0.05).营养盐通量方面,黄河、湄公河溶解无机氮呈上升趋势而长江略有下降.氮磷通量主要受径流量的影响,硅酸盐通量主要受输沙影响,与输沙变化一致.坝库兴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和农药化肥使用减少了泥沙输送且改变了营养盐输送.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更高的流域,氮磷总量增加,输沙减少.研究河流入海物质通量,掌握各流域本底数据,为实现流域水资源调控及建设流域命运共同体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在充分调研分析国内外河流健康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由15个评价指标构成的广水河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河流健康状况的评价标准,将其健康水平划分为"很健康、健康、亚健康、不健康、病态"5个等级,运用AHP-综合指数法对广水河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广水河健康综合指数为3.1963,健康状况总体处于亚健康水平.广水河的河流健康状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水量和水资源承载力不足;部分河岸坍塌;水体污染,部分河段呈轻度富营养化状态;水土流失加剧而导致河床淤积;水生生物减少.根据评价结果及问题分析,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及修复措施,为广水河流域的保护提供了可借鉴的决策依据,也对同类型的河流保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水资源是湖泊资源的核心,湖泊水资源的变化对湖泊生态环境和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文中扼要综述了中国湖泊水资源的短缺问题,实施从流域系统角度的水资源优化调控和水环境整治,是解决湖泊水资源危机的关键,提出了一系列旨在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南水北调中线陕西水源区非点源总氮负荷估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估算南水北调中线陕西水源区非点源总氮污染负荷并分析其影响.方法 利用输出系数法计算水源区非点源,TN污染负荷.结果 水源区陕西汉丹江流域非点源TN约为8.2×104t/a,主要来自汉江流域.结论 非点源污染是影响陕西水源区水环境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陕西水源区非点源污染的控制管理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9.
试论淮河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的脆弱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首先赋予流域水环境承载力丰富的内涵。接着从自然地理特征、历史上黄河南泛夺淮影响和不恰当人类活动作用等三方面探讨淮河流域水环境承载力脆弱性的成因,着重分析了不恰当人类活动对流域蓄泄洪水、提供有效水资源和水体自然净化三方面能力的影响。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就是追求流域社会经济发展与其水环境承载力的协调。流域水环境承载力脆弱性的研究将会促使人们将水环境作为一个系统,考虑其对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承受能力,保证流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南四湖是山东省最主要的水源地,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重要的输水通道和调蓄湖泊,其水环境状况对湖泊流域乃至整个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水质都有很大影响.对南四湖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含量、分布及来源,湖泊及入湖河流水质和富营养化水平,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论述,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为南四湖水环境的管理和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