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稀土离子在CdSiO3基质中的多光色长余辉发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系列稀土离子掺杂的CdSiO3:RE3+(RE=Y,La,Ce,Pr,Nd,Sm,Eu,Gd,Tb,Dy,Ho,Er,Tm,Yb,Lu)多光色长余辉磷光体.XRD分析结果表明在1050℃下烧结3小时的产物为单相.稀土掺杂CdSiO3磷光体具有良好的发光性能.引入Y3+,La3+,Gd3+,Lu3+以及Ce3+,Nd3+,Ho3+,Er3+,Tm3+,Yb3+可获得一个最大发射中心位于420 nm附近的缺陷发光宽带,引入Pr3+,Sm3+,Eu3+,Tb3+,Dy3+时,除了产生约420 nm的蓝紫色缺陷发光外同时产生很强的稀土离子特征发光,这两种发光混合导致不同的余辉颜色.  相似文献   

2.
庞涛  曹望和 《科学通报》2007,52(19):2226-2229
报道了YTaO4: Er3+和YTaO4: Er3+, Yb3+上转换发光材料的合成与980 nm LD抽运下的发光特性. 上转换发光光谱表明, 共掺Yb3+后, 显著提高了绿光(2H11/2/4S3/24I15/2)、红光(4F9/24I15/2)发射, 同时抑制了红外光(4I9/24I15/2)发射. 另外, 绿光发射强度随着Yb3+浓度变化规律是先增强后减弱, 而红光和红外光发射强度却呈增减交替变化. 给出了稀土离子的最佳掺杂浓度, 并分别讨论了Er3+单掺和Er3+, Yb3+共掺的上转换机理, 发现当Yb3+浓度增至12%(摩尔分数)时, 上转换机理由两步能量传递过程转化为协同敏化过程, 如果继续增加Yb3+浓度, 则发生反能量传递(Er3+→Yb3+), 其结果导致绿光猝灭、红光和红外光略有增强.  相似文献   

3.
李岚 《科学通报》2003,48(10):1027-1029
Eu2+激发的氯磷酸锶荧光粉一直是一种传统的灯用荧光粉, 合成了蓝色荧光粉Sr5(PO4)3Cl:Eu2+, 并研究了在电子激发下的发光特性, 此外还对碱土金属Ca2+, Ba2+等共同掺杂之后对发光性能的影响及原因进行了分析, 当在中-低电压工作下, 对其在不同电流密度的电子束激发下的发光亮度和饱和特性进行了测量.  相似文献   

4.
胡晓云  樊君  李婷  张德恺  白晋涛  任兆玉  侯洵 《科学通报》2006,51(22):2602-2606
利用溶胶-凝胶技术制备了Eu, Tb共掺杂SiO2基质三基色荧光体系, 样品的发射光谱在618, 543, 350~500 nm处同时出现了红、绿、蓝三色发射, 表明Eu3+, Eu2+和Tb3+三种离子共存于同一基质中, 与Eu单掺样品的发射光谱比较, 共掺样品中Eu2+的蓝色发光显著增强, 说明在SiO2基质中Eu3+和Tb3+之间可能发生电子转移. 考察了退火温度和Tb浓度对样品发光光谱的影响, 确定了Tb的最佳掺杂浓度为0.2%, 最佳退火温度为850℃. 发现在600℃退火时, 在SiO2基质中存在着Tb3+对Eu3+的敏化作用, 当Tb3+浓度为0.2%时, Eu, Tb共掺样品中Eu3+的发光强度是Eu单掺的4倍多, 这归因于Tb3+→Eu3+离子的能量传递作用.  相似文献   

5.
用于白光LED的Sr3SiO5:Eu2+材料制备及发光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盼来  杨志平  王志军  郭庆林  李旭 《科学通报》2007,52(13):1495-1498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方法制备了用于白光发光二极管的Sr3SiO5:Eu2+发光材料. 测量了Eu2+掺杂浓度为0.01 mol时样品的激发与发射光谱, 其均为多峰宽带, 发射光谱主峰为575 nm, 次峰为487 nm, 与理论计算所得合成材料的发射光谱峰值符合得较好; 主发射峰对应的激发光谱峰值为365, 418, 458和473 nm. 同时, 研究发现Eu2+掺杂浓度影响了合成材料的发射光谱. 研究了InGaN管芯激发下YAG:Ce3+及Sr3SiO5:Eu2+材料的白光发射光谱, 对比结果显示, InGaN管芯激发下Sr3SiO5:Eu2+材料的白光发射光谱具有更好的显色性, 色坐标(x, y)为(0.348, 0.326).  相似文献   

6.
牛冬梅  李海洋  梁峰  温丽华  罗晓琳 《科学通报》2005,50(18):2040-2042
在约1012 W/cm2激光功率密度条件下, 观察到了氨在532 nm纳秒激光下的库仑爆炸现象, 其主要高价产物离子为N3+和N2+, 平动能分别为110及50 eV. 这些高价离子被认为是团簇内部电子经过逆韧致吸收加热后碰撞电离产生. 通过协方差分析技术研究了产物离子Nq+ (q = 2, 3), H+, 团簇(NH3)nH+ (n = 2~14)离子之间的相关性, 发现高平动能的氢及氮的高价离子来源于同一爆炸过程, 而低平动能的氢, 团簇离子等可能来源于多光子电离解离过程.  相似文献   

7.
锰钾矿(KxMn8-xO16): 天然活性八面体分子筛(OMS-2)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鲁安怀  高翔  秦善  王长秋 《科学通报》2003,48(6):615-618
经重新鉴定, 确认湘潭锰矿床中大量产出锰钾矿(KxMn8-xO16). 其胶体沉积成因的单斜晶系锰钾矿中MnO2含量在90%以上, K2O含量大于3%, 含水量为2.2%~3.1%, 类似于沸石含水量. 其晶胞常数a0 = 0.9974 nm, b0 = 0.2863 nm, c0 = 0.9693 nm, β= 91.47° . 由[MnO6]八面体双链构成较大的假四方孔道孔径为0.462 nm×0.466 nm, 并由K+充填在其中. 锰钾矿中大多数锰为Mn4+, 少量Mn3+替代Mn4+与孔道中K+离子数相匹配. 这不仅改变了近一个世纪对于该锰矿床氧化型矿石矿物组成的认识, 更重要的是在自然界中发现了丰富的活性八面体分子筛(OMS-2)的矿物资源.  相似文献   

8.
刘振红  王艳秋  王利  何国钟 《科学通报》2004,49(19):1944-1949
利用飞行时间质谱仪研究了在800和400 nm的60 fs激光强场(1013~1015 W·cm-2)作用下气体 分子CH2I2和CH2ICl的电离解离行为. 在中等光强作用下, CH2I2和CH2ICl分别产生了协同解离产物I2及ICl分子; 在强激光场中因库仑爆炸产生的高价离子I2+在飞行时间质谱上分裂成3个峰, 根据I2+离子的飞行时间差得到库仑爆炸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 并由此得出释放能量与激光强度的关系及激光波长对库仑爆炸释放能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磷光体Li2B4O7:Cu,Ag,P的热释光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正烨  张纯祥  唐强 《科学通报》2007,52(4):384-387
报道了以Cu, Ag和P激活的Li2B4O7磷光体的热释光特性. 测量了该磷光体的热释光曲线和热释光谱, 研究了热释光剂量响应函数和衰退特性, 结果显示该磷光体衰退低且具有较宽线性剂量响应范围(10-4~103 Gy).  相似文献   

10.
塔克拉玛干沙漠天然水体的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朱秉启  杨小平 《科学通报》2007,52(13):1561-1566
天然水体特别是河水和地下水的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既受流域岩石风化程度的影响, 也受流域气候、地貌、地质构造背景等的制约. 依据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部地区的克里雅河、策勒河、土米亚河、玉龙喀什河的河水及沙漠南、北缘和沙漠腹地的地下水的物理参数和主要阴、阳离子(Cl-, HCO3-, SO42-, NO3-, Na+, Ca2+, K+, Mg2+)含量的测定结果, 分析探讨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天然水体的特征及其中溶解物的来源. 离子含量通过离子色谱和盐酸滴定法测定, pH、可溶性固体总量(TDS)和电导率用便携式仪器在野外测定. 实验数据说明,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部地区河水虽属淡水, 但TDS含量相对较高, 呈微碱性. 地下水水质变化在淡水和微咸水之间, TDS普遍高于当地河流河水. 河水和地下水的水化学组成都呈现一定的地域性特征, 反映了沙漠干旱气候和区域地质地貌的影响. 分析数据显示, 研究区河水中溶解物主要受岩石风化作用、蒸发结晶作用控制, 而地下水中溶解物受蒸发结晶作用控制. 天然水中溶解物主要来自蒸发岩, 人类活动对地下水已造成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11.
朱井义  郭玮  王艳秋  王利 《科学通报》2006,51(6):641-645
分别利用810, 405和270 nm飞秒激光对NO2的解离和电离现象进行了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在3种波长下NO2+/NO+比率与场强无关, 而与波长有关, 即长波长有利于产生母体离子, 较短波长易产生碎片离子; 碎片离子来源于场致电离产生的母体离子进一步解离; 实验中所有碎片离子峰形都显示解离过程释放出很小的平动能. 和激光强度相比, 激光波长在多原子分子强场电离解离过程中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微囊藻毒素产生过程中氮素作用的同位素示踪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华毒藻和藻毒素污染是目前水体富营养化治理与控制中的重要水质问题. 为了探索氮素对藻毒素产生过程的影响, 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无机氮在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 MCs)生物合成过程中的作用. 纯种铜绿微囊藻室内同位素示踪培养实验和MCs分析结果发现, 15NO-3标记组可有1~3个15N原子引入LR型微囊藻毒素分子(Microcystin-LR, MCLR), 其中引入2个15N的概率最大; 15NH4+标记组可有2~4个15N原子引入MCLR分子, 引入3个15N的概率最大; 且来自NH4+态氮的15N比来自NO3-态氮的15N在MCLR分子中有更多的结合位点. 这说明, NH4+态氮和NO3-态氮对MCLR的生物合成都具有重要的、直接的贡献, 但NH4+态氮的存在更有利于微囊藻产生MCLR. 因此, 在富营养化水体藻毒素污染预防和富营养化控制中, 不能单独强调磷素的突出作用, 氮素控制特别是氨氮控制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3.
利用超薄空穴阻挡层获得稳定白光器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郝金刚  邓振波 《科学通报》2006,51(17):2094-2096
将3 nm的2,9-二甲基-4,7-二苯基-1,10-菲罗啉(BCP)插入到聚乙烯咔唑掺杂4-二氰亚甲基-2-叔丁基-6-(1,1,7,7-四甲基久咯呢定基-9-烯基)-4H-吡喃(PVK:DCJTB)的发光层和电子传输层八羟基喹啉铝(Alq3)之间, 器件结构为ITO/PVK:DCJTB/BCP(3 nm)/Alq3(8 nm)/Al, 其中BCP既能利用空穴阻挡的作用将更多的激子限制在掺杂发光层中, 又能利用BCP层的不完全隔离调节在PVK, Alq3和DCJTB之间Forster能量传递的程度, 实现蓝、绿、红三种颜色发光. 当DCJTB掺杂浓度为0.25%(质量分数)时器件的色坐标为(0.32, 0.32), 而且色坐标几乎不随电压变化. 在18 V下器件达到最大亮度为270 cd/m2, 电流效率为0.166 cd/A.  相似文献   

14.
稀土离子对体外兔成熟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张金超  许善锦  王夔  于世凤 《科学通报》2003,48(16):1767-1771
用在骨片上培养日本大耳白兔破骨细胞评价破骨细胞性骨吸收功能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稀土离子(Ln3+)的影响, 为定量评价破骨细胞活性, 用显微摄影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测定骨吸收造成的陷窝数目及表面积, 并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溶出的钙. 另外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吸收陷窝的形态. 结果表明浓度为1.00×10-5, 1.00×10-6和1.00×10-7 mol/L的La3+, Sm3+和Er3+及1.00×10-5和1.00×10-6 mol/L的Nd3+, Gd3+和Dy3+均能抑制破骨细胞活性(P<0.01), 而且骨吸收陷窝数目及表面积呈对Ln3+浓度依赖性的减少. 但是, 当浓度降低到La3+, Sm3+和Er3+为1.00×10-8 mol/L和Nd3+, Gd3+和Dy3+为1.00×10-7 mol/L时, 陷窝数及表面积转而增多, 表现为提高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P<0.01). 当Nd3+, Gd3+和Dy3+的浓度进一步降低为1.00×10-8 mol/L时, 对该功能无显著影响(P>0.05). 所得结果提示稀土离子Ln3+对体外破骨细胞性骨吸收的影响呈依赖浓度的两面性, 也与稀土物种有关.  相似文献   

15.
采用TiCl4液相水解法, 制备粒径在40~80 nm的锐钛型纳米TiO2. 将制得的纳米TiO2配合面包酵母菌制作复合吸附剂并用于Cu2+的吸附研究, 发现复合吸附剂量为5 g·L-1, pH≥4.0, 吸附时间40 min, [Cu2+]=10 mg·L-1的条件下, 复合吸附剂中纳米TiO2提高了面包酵母菌对Cu2+的吸附率, 即面包酵母菌和纳米TiO2对Cu2+的吸附产生了协同作用.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Zeta电位等仪器对复合吸附剂进行测试分析. 结果表明, 复合吸附剂中面包酵母菌与纳米TiO2主要依靠配位键、氢键相互结合, 受静电吸引影响较小. 同时, 复合吸附剂的稳定性及TiO2的负载量与溶液中H+浓度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6.
姚英明  宋社平  沈琪  扈晶余  林永华 《科学通报》2004,49(15):1495-1498
[(ButCp)2Er(μ-Cl)]2(ButCp = 叔丁基环戊二烯基)与叔丁基锂(ButLi)在四氢呋喃(THF)中按1︰1的摩尔比于&#8722;78℃反应, 分离得到了经β-氢消除反应形成的三核四氢稀土金属有机化合物[Li(THF)4][{(ButCp)2Er(μ-H)}33-H)] (1). 晶体结构测定表明配合物1具有离子对结构, 阴离子部分由3个(ButCp)2Er单元组成, 呈三角形排列, 三角形的三边通过3个氢桥连接起来. 另外有一个氢位于三角形内, 以μ3-H方式和3个Er3+离子配位, 每个Er3+离子的配位数为9.  相似文献   

17.
γ-Al2O3纳滤膜的特性参数及工作曲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蓉春  雷晓东  魏刚 《科学通报》2003,48(7):665-667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γ-Al2O3纳滤膜. N2吸脱附测试结果表明, 膜的特性参数为: BJH脱附平均孔径3.9 nm, BJH脱附累积孔容0.33 cm3/g, BET比表面积245 m2/g, 孔径分布非常窄. 测定了γ-Al2O3纳滤膜的Ca2+截留率-跨膜压差、Ca2+截留率-处理液浓度、Ca 2+截留率-处理液pH值等工作曲线, 发现Ca2+截留率随跨膜压差的升高而增加, 随处理液中CaCl2浓度的升高而降低; Ca 2+截留率强烈地依赖于溶液的pH值, 在Al2O3的等电点(pH = 7.5)其值最小.  相似文献   

18.
甲基自由基的伏安法原位产生与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过硫酸钾-乙酸盐、二甲亚砜或叔丁醇等体系中, 用伏安法实现了甲基自由基·CH3原位产生和检测. 这包括下列连续过程: 过硫酸根S2O82–经单电子极谱还原成硫酸根自由基SO4&#8226;, SO4&#8226;在电极表面引发与乙酸根、二甲亚砜或叔丁醇的自由基链反应产生了·CH3,·CH3单电子还原产生了它的极谱还原波. 与用紫外光光解耦合电子自旋共振谱法等已有技术相比, 本方法简单灵敏, 有选择性.  相似文献   

19.
黄存顺 《科学通报》2004,49(2):120-124
研究了C2(a3Πu)自由基与NO, N2O, O2, H2, NH3等分子的反应动力学. C2(a3Πu)自由基是由266 nm光解C2Cl4产生的, 用激光诱导荧光(LIF)检测C2(a3Πu)自由基的相对浓度随着反应时间的变化, 得到C2(a3Πu)自由基与N2O, NH3的双分子速率常数: kN2O(1.63±0.20)×10&#8722;13 cm3·mol&#8722;1·s&#8722;1, kNH3 = (5.92±1.00)×10&#8722;14 cm3·mol&#8722;1·s&#8722;1. C2 (a3Πu)自由基与NO, O2, H2等分子反应的消耗速率常数: kNO = (5.46±0.10)×10&#8722;11 cm3·mol&#8722;1·s&#8722;1, (1.58±0.16)×10&#8722;11 cm3·mol&#8722;1·s&#8722;1, kH2 < 1.0×10&#8722;14 cm3·mol&#8722;1·s&#8722;1. 对反应分析及理论计算的结果表明: C2(a3Πu)自由基与NH3和H2反应主要是抽氢过程, 且反应的入口通道都存在一个能垒.  相似文献   

20.
Zn掺杂TiO2纳米管电极制备及其对五氯酚的光电催化降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慧敏 《科学通报》2007,52(2):158-162
采用阳极氧化法在Ti基底上制备TiO2纳米管电极, 再通过浸渍法制备出Zn掺杂TiO2纳米管电极. 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电子探针显微分析(EPMA)、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DRS)技术对其进行表征, 电极表面分布有均匀的纳米管状阵列, 管径50~90 nm, 管长约200 nm, 管壁厚约为15 nm, 锐钛矿型TiO2, Zn元素以ZnO小团簇形态沉积在TiO2纳米管电极表面, 与TiO2纳米管电极相比起始吸收带边红移近20 nm. 分别使用Zn掺杂TiO2纳米管电极和TiO2纳米管电极对相同五氯酚(PCP)溶液(初始浓度为20 mg/L, 电解质Na2SO4浓度为0.01 mol/L, 初始pH为7.03)进行光电催化降解120 min. 结果表明: 在紫外光(400 μW/cm2)或可见光(4500 μW/cm2)的照射下, Zn掺杂TiO2纳米管电极对PCP的降解率分别为73.5%和18.4%, 而TiO2纳米管电极对PCP的降解率分别为48.5%和3.2%. Zn掺杂TiO2纳米管电极光电催化降解PCP的准一级反应动力学常数分别为TiO2纳米管电极的2.0倍和5.8倍, 且其光电催化性能与Zn掺杂浓度有关,最优掺杂浓度为0.909%. Zn掺杂TiO2纳米管电极的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