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恶意代码分析中,动态监测虚拟环境中的恶意代码行为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但是,由于可执行的路径分支众多,极易产生路径爆炸问题,造成某些可执行路径无法被覆盖,严重影响分析的全面性。为了解决恶意代码分析中路径爆炸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符号执行树的恶意代码分析方法。通过构造符号执行树,引入汇聚节点,对恶意代码的执行路径进行约束求解,减少分析路径,从而缓解路径爆炸的影响,提高分析的全面性。恶意代码样本分析的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提升分析效率,同时拥有较小的时间复杂度。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A*算法所规划路径距离障碍物近、转折点多、路径不平滑的问题,对A*算法进行改进并应用于无人驾驶车辆路径规划中.在传统A*算法分析的基础上对背向障碍物搜索和评价函数进行改进,同时采用3次样条插值方法对规划后路径平滑处理.将传统A*算法和改进A*算法应用于MATLAB环境下搭建的无人驾驶车辆模型进行路径规划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3.
为了寻找消除中频误差的有效抛光路径,进行了2组实验.第1组实验采用单步进动Z字光栅路径和单步进动螺旋线路径对石英玻璃进行全面均匀的气囊抛光实验,并对加工后得到试件表面的中频误差进行分析.第2组实验先采用单步进动Z字光栅路径对石英玻璃进行全面均匀的气囊抛光实验,接着用基于改进普里姆(Prim)算法的路径对其进行加工,最后对加工得到光学试件表面的中频误差进行分析,从而验证基于改进Prim算法的抛光路径的优良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复杂场景中路径规划具有未知性和动态性,传统方法无法对路径规划问题进行求解的问题,设计一种改进混合蛙跳算法的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以提高动态环境路径规划的求解精度.首先对动态环境路径规划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然后采用混合蛙跳算法对该模型进行求解,并针对基本混合蛙跳算法不足进行改进;最后对路径规划的有效性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混合蛙跳算法可准确找到最优的路径规划方案,可应用于复杂场景路径规划中,且性能优于其他路径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5.
王勇  吴昊 《科学技术与工程》2006,6(12):1706-1709
在EPMI中,证书路径的处理包含属性证书路径处理及各属性证书相对应的公钥证书路径的处理。其中证书路径构造尤为复杂和耗时,路径验证算法也没有考虑顺序,缺乏相应性能分析,阻碍了PMI的应用推广。提出一种优化的路径处理方案.给出了实现的流程图和算法,并进行了性能分析。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攻击图中因对节点分析考虑不全面而导致的攻击路径预测不准确问题, 提出一种基于攻击图攻击行为分析的攻击路径预测方法. 先通过节点攻击距离权重对传统的攻击图进行优化, 决策出可能的攻击路径, 并计算其路径的节点攻击行为成本, 然后基于估计函数判断出优先考虑的攻击路径. 实验结果表明, 该方法有效消除了攻击图路径冗余, 能筛选出可靠的攻击路径, 提高了攻击图攻击路径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商用车在怠速工况车内噪声进行分析,建立该工况下该车空气传递噪声和结构传递噪声的传递路径模型,阐述该分析模型的试验方法,基于传递路径分析方法对模型中各路径的声压贡献量进行合成,验证该模型的可靠性.分析关键的贡献路径,根据分析结果制定优化方案并验证优化结果.  相似文献   

8.
首先分析了影响驾驶员路径选择的基本要素,基于效用函数理论建立了多目标路径选择模型;在消除量纲对路径选择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逼近理想路径、远离负理想路径的最优路径判别方法;最后,通过计算每条路径的优劣指标值对多条路径进行排序,且方法易于编写成计算机程序语言,对于大量数据信息下的路径选择模型,可以迅速找到最优路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对轮式移动的机器人进行运动学分析,建立运动学模型及控制模型。采用直线和圆结合的方式对路径进行规划,然后采用模糊控制方法对机器人在路径规划基础之上进行路径跟踪控制,并且用计算机进行仿真。通过和不加模糊控制的机器人路径跟踪对比,采用模糊控制的机器人路径跟踪其运动轨迹相对平缓,波动少,且收敛到预期轨迹的速度快,其动态和稳态输出特性都较好。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行路径自然语言研究,首先设计了路径自然语言收集方案,主要面向室内环境收集了一定的路径自然语言语料,通过手工标注建立了一个小型的语料库.其次,对路径自然语言的特征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概括了几种常见的语义角色,主要包括关于landmark和方位转换的语义角色.路径自然语言本身具有高度规律性,语义角色相对集中,因此语义分析采用了基于组块分析的语义角色标注方法,将语义分析问题转化为序列信号的切分和分类问题.最后,利用支持向量机进行了相关的组块标注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具有较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现有的Web日志频繁访问路径挖掘算法往往不能在追求时间效率的同时准确挖掘出符合用户浏览顺序的频繁路径.提出了有效挖掘Web日志中频繁访问路径的算法,将事务数据库转换为Web访问路径树,根据支持度进行剪枝构造最长前缀频繁子路径树,然后进行频繁路径挖掘,实验证实了此方法的有效性,并分析了支持度设置对频繁路径生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攻击图中因对节点分析考虑不全面而导致的攻击路径预测不准确问题, 提出一种基于攻击图攻击行为分析的攻击路径预测方法. 先通过节点攻击距离权重对传统的攻击图进行优化, 决策出可能的攻击路径, 并计算其路径的节点攻击行为成本, 然后基于估计函数判断出优先考虑的攻击路径. 实验结果表明, 该方法有效消除了攻击图路径冗余, 能筛选出可靠的攻击路径, 提高了攻击图攻击路径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城市轨道交通乘客旅行时间组成要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交通卡数据的乘客个体路径选择模型,克服了传统路径选择模型只考虑群体路径选择的弊端。通过分析轨道交通刷卡出行的特点,建立了乘客旅行时间模型,确立了各旅行时间要素并分析了其独立性。对出行要素进行了估计,计算出路径旅行时间,提出了乘客个体的出行路径选择模型。以北京地铁网络为案例,分析了乘客个体的路径选择,并用实际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全民健身路径是全民健身工程的重要内容,研究全民健身工程的发展状况对健身路径的建设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对全民健身路径的内涵及建设意义进行阐释,分析了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5.
针对流控制传输协议(SCTP)在主路径性能明显低于备用路径性能的情况下,不能自动进行切换而导致数据传输效率降低这一问题,在分析使用时延进行主路径自动切换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使用时延、带宽和丢包率3项指标进行路径性能综合评价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主路径自动切换.在NS2仿真实验的环境中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该方...  相似文献   

16.
简述了使用OpenGL技术设计实现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三维路径重建的过程。对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进行轨迹数据的加工整理、路径曲线的三维观察及重建、三维路径的工程图表示和路径曲线分段的半径标识。利用CAD软件进行绘图设计和造型分析的结果表明,采用自主式的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进行路径重建在检测运动参数方面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在研究网络透视方法时,为对网络拓扑结构中相关方面进行数据分析,提出了基于网络路由矩阵的度量方法.为寻找网络中重要链路和路径,分别对单链路和单路径度量进行定义;为发现链路间和路径间的相互关系,分别对链路间和路径间的相似度量以及它们的相异度量进行定义,并且分析各度量的性质并用OPNET仿真平台进行实验说明.该度量方法可以帮助网络研究人员根据实际情况选取网络重要位置部署性能监测点,同时可以用于分析网络链路间和网络路径间的依赖关系,并且评价网络透视方法的推断精确度.  相似文献   

18.
进行青岛海砂在不同应力路径下的三轴试验.利用GDS三轴试验系统,得到青岛海砂的应力-应变曲线,分析青岛海砂在不同应力路径下力学响应的细观机理.分别探讨了标准三轴路径、等p路径、被动压缩路径、等主应力比路径下青岛海砂的力学性质.将不同应力路径下青岛海砂的应力-应变曲线进行对比,分析不同应力路径和颗粒级配对青岛海砂力学性质的影响.标准三轴路径下青岛海砂的峰值强度最高,等p路径下次之,被动压缩路径下最低;被动压缩路径下体应变值最大,等p路径次之,标准三轴试验最小.这说明随着围压的增大,砂土强度值逐渐增大,体应变值会逐渐减小.颗粒级配对峰值强度有一定影响,但对剪胀量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针对低频浮动车中相邻GPS匹配点跨越多个路段的路径估计问题,考虑信号控制以及其他影响绕行的因素,建立最优路径的层次分析模型。首先,选取评价指标进行模糊等级划分;其次,利用各指标间的判断矩阵和权系数向量得到各路段阻抗因子;最后,以路段阻抗代替路段长度,利用Dijkstra搜索算法找到最"短"路径,判定为浮动车驾驶者最可能的行驶路径。以北京市石景山区实际车辆GPS数据为例,选取其中跨越多路段的GPS点进行分析,所得路径估计结果与该车实际行驶路径相一致。  相似文献   

20.
本文借用Shanley模型考虑材料的非线性弹性的影响,给出了临界载荷分析,并用摄动法对后屈曲路径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后屈曲路径稳定与否的临界条件并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材料的非线性弹性性质对临界载荷及后屈曲路径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