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海洋蓝藻门新分类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冰心  丁兰平 《广西科学》2014,21(6):580-586
结合文献资料,建立我国海洋蓝藻门新的分类系统,并分析各物种分布特征。我国海洋蓝藻门有5目20科56属161种及其变种,在我国海藻三区的区系分布为黄渤海29种、东中国海18种、南中国海148种,四小区的区系分布为黄海西区29种、东海西区18种、南海北区77种和南海南区96种。  相似文献   

2.
中国海洋绿藻门新分类系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研究结果并结合文献资料,组织和完善了我国海洋绿藻门新的分类系统,并阐述了各物种分布特征。我国海洋绿藻门有3纲14目25科57属287种及其变种,在我国海藻三区的区系分布为黄渤海67种、东中国海27种和南中国海250种,四小区的区系分布为黄海西区67种、东海西区27种、南海北区64种和南海南区230种。  相似文献   

3.
中国海洋褐藻门新分类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研究结果并结合文献资料,组织和完善了我国海洋褐藻门新的分类系统,并阐述了各物种分布特征。我国海洋褐藻门有1纲13目28科74属378种及其变种,在我国海藻三区的区系分布为黄渤海119种、东中国海30种和南中国海279种,在四小区的区系分布为黄海西区119种、东海西区30种、南海北区128种和南海南区217种。  相似文献   

4.
大连星海湾底栖海藻及其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9月至2007年8月对大连星海湾的底栖海藻进行了调查.共鉴定底栖海藻75种,隶属于31科44属.其中红藻门36种,褐藻门20种,绿藻门19种.结果表明,星海湾海藻的种数、生物量、垂直分布、生殖及其盛衰情况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对该海区的区系性质作了分析,确定该海区海藻区系性质为暖温带性.  相似文献   

5.
淡水红藻是藻类植物进化中的一个重要类群.文章综述了淡水红藻的主要特征,回顾了其研究历史和我国淡水红藻的研究进展,包括区系分类、系统发育、生理生态等方面.同时,也对我国该领域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秦皇岛海藻资源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三年时问,对秦皇岛市海岸的海藻资源进行了较系统的调查,查明秦皇岛市的海藻资源共有41科51属110种(新记录20种),其中褐藻门14科16属37种,绿藻门5科8属22种,红藻门21科26属50种,蓝藻门1科1属1种,其中的97种是经济海藻。将调查获得的34种海藻作为区系性质的代表,通过计算进一步证实本区区系性质属明显的暖温带性。另外对秦皇岛市海藻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提出了数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葫芦岛底栖海藻的季节性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导了葫芦岛底栖海藻的组成,区系性质、群落的结构和季节性变化.经调查该海区隶属于红藻门、褐藻门和绿藻门的底栖海藻共有103种,其中包括50种经济海藻.研究表明,葫芦岛底栖海藻的温度性质以暖温带性为主,带有一定的亚热带性,其群落组成的季节性变化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8.
广西那坡县种子植物区系种的地理成分分析及区系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野外调查和分类处理的基础上,对那坡县的2201种种子植物进行了种的分布区类型的统计分析,结合科、属的地理成分分析,总结了区系特点.种的分布类型分析显示,中国特有分布最多(43.6%),其次是热带亚洲分布(33.0)和东亚分布(12.8%).以区系分区区划作为分析地理分布特征的单位,将那坡的中国特有分布型划分为3个分布亚型和11个变型,那坡与我国其它地区尤其是与西南、长江以南共有的种占很大比重(73.6%),反映上述区系的密切联系并有如下特点①热带北缘性质;②特有现象显著;③岩溶特性;④起源古老;⑤与越南北部区系和滇东南植物区系联系紧密,体现了北部湾区系区的整体性质.  相似文献   

9.
种类调查和区系分析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利用的前提,但重庆昆虫过去只有零星的记载和分析.近年来,在重庆典型的生态区开展了系统的昆虫采集、野外拍照和分类鉴定,同时,以1864年-2009年的<动物学记录>为主,结合相关文献资料,系统地整理和分析了分布于重庆的昆虫种类情况及区系分布.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已记述昆虫26目(23亚目)319科2 566属4 715种.通过系统的区系分析,重庆市已知昆虫种类在世界动物地理区系中属于东洋区,其中与古北区共同分布种占63.49%,与其他区系共同分布种相对较少,1.59%的种为世界性分布;在我国动物区系中.重庆市昆虫种类属于西南区,其中与华中区的共同分布种最多、占77.49%,其次是与华南区共同分布种占59.2l%,与青藏区的共同分布种最少,占16.31%;重庆特有分布种有234种.  相似文献   

10.
浙江近海游泳虾类的种类与区系组成及区系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80年代的浙江近海虾类资源调查结果,综合以前的浙江沿海虾类调查资料,报道了浙江近海游泳虾类64种,隶属于11科33属。结合本省海洋水文、气候条件和虾类的分布特点,分析了虾类的区系组成和区系性质,区系组成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来自印度—西太平洋热带区的暖水性种类,第二部分为地方性种类,第三部分来自北方的冷水性种类,认为浙江近海的游泳虾类区系属于印度—西太平洋区,且临近它的北界,具有亚热带性质。  相似文献   

11.
中国自由生活海洋线虫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海洋自由生活线虫研究的意义和我国海域自由生活线虫的研究现状和研究进展,分别报道了我国四大海区自由生活线虫的丰度和多样性情况,列出了各海区所发表的新种名录.目前,我国海域共鉴定报道了自由生活海洋线虫260余种,隶属于118属,36科,4目,其中包括3个新属和76个新种.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分布在中国海域45种钵水母类的种类组成、生态类群、地理分布及其各海区区系特点,并与邻近海域相比较.研究表明:南海区钵水母类属于印度-马来区系,与马来半岛和菲律宾海域的十分相似;东海区钵水母类属于亚热带区系,与日本南部海域的较为相似;而渤海-黄海区的钵水母类属暖温带区系,与日本北部海域的十分相似.白色霞水母(Cyanea nozakii)、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黄斑海蜇(Rhopilema hispidum)和口冠水母(Stomolophus meleagris)是中国沿岸大型水母的优势种;近岸暖水性类群是中国海域的优势类群.中国海域钵水母类的地理分布与中国沿岸流和暖流特征相一致.  相似文献   

13.
广西沿海海兽种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1978年到1998年广西沿海的海兽进行调查,采集,研究,共鉴定出2目5科12种,其中一种为中国的首次记录,3种为南海的新记录,文中对各种的主要外形特征及其分布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14.
Conclusions We have for the first time studied the compositions of ketone, aldehyde and alcohol lipid compounds in sinking particulate materials from Yongshu Reef lagoon and the continental shelf of the East China Sea collected by sediment trap sampling apparatu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inking particulate materials contain abundant isoprenoid ketone, aldehyde and alcohol lipid compounds which take part in marine chemical cycling. The compositional features of these compounds show that sinking 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 mainly comes from autochthonous marine organisms and Yongshu Reef lagoon has more submerged macrophytes-derived component, while the continental shelf of the East China Sea contains more dinoflagellate-derived constituent. The contribution of higher land plant to sinking 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 may be very small. In contrast, it is greater in Yongshu Reef lagoon than that in the continental shelf of the East China Sea. Sinking 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 in the two regions undergoes strong biochemical transformation processes before reaching the depth of 5 m to the sea floor, and its intensity is greater in Yongshu Reef lagoon than in the continental shelf of the East China Sea. These results have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to the researches of marine chemistry, marine biology and marine sedimentology in China, and reveal the importance of organic geochemistry to the study of oceanology.  相似文献   

15.
中国沿海污损性无柄蔓足类生态特点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从北往南的顺序,综合分析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污损性无柄蔓足类的种类组成、分布状况和季节变化等特点。污损性无柄蔓足类在中国沿海主要有34种,其中纹藤壶(Balanus amphitrite amphitrite)、网纹藤壶(B.reticulatus)、糊斑藤壶(B.cirratus)、三角藤壶(B.trigonus)、泥藤壶(B.uliginosus)、钟巨藤壶(Megabalanus tintinnabulum tintinnabulum)、高峰星藤壶(Chirona amaryllis)、白条地藤壶(Euraphia withersi)等种类均是沿海污损生物群落的优势种。纹藤壶在北方的渤海、黄海海区是主要的致污种类,网纹藤壶则在东海和南海沿岸海区占绝对优势。由北往南随着纬度的降低,污损性无柄蔓足类的附着期明显延长,甚至出现全年均可附着的现象,而且其种类数量也有所增加。海水盐度和离岸距离也是影响污损性无柄蔓足类分布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记录了中国海域的十字水母、立方水母、冠水母、旗口水母和根口水母35种,隶属于是16科23属,其中东海及南海的种类多于黄渤海.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本世纪以来海洋浮游动物学科新的进展.这些进展首先表现在对夏季南黄海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的生活策略和生殖策略的研究,已经初步搞清该种的度夏机制;对东海浮游动物研究,采用统计和生态分析手段进行各门类的详细分析。充分提取了东海浮游动物资料所包含的信息,已经形成了东海浮游动物生态学相对完整的认识体系;渤海、南海和长江口等区域浮游动物生态研究也有一定的进展;对浮游动物在东海近海赤潮形成中作用、浮游动物种群遗传生化方面研究有明显突破.对浮游动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功能和生态特征系统研究这两个方面未来将继续成为这一学科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