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王宣的诗文紧扣时代脉博,贴近人民生活,充满着真情与道义;深刻地理性思考,哲理性寓于字里行间;高擎信仰的大旗,净化人类的心灵,提升人类的素质。  相似文献   

2.
刘仙娘信仰是广西富川梧州瑶地区流行的一种信仰。透过刘仙娘的传说可以窥探梧州瑶民众的鬼魂崇拜、图腾崇拜、巫术崇拜与法术崇拜及道家的女性崇拜。文章运用文化人类学、宗教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刘仙娘传说所体现的宗教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运用统计分析法和历史文献法,以耕地面积变化为切入点,分析科尔沁沙地在民国时期的垦殖过程及其土地利用特征.结果表明,民国时期科尔沁的垦殖主要集中在清末已放未垦的范围之内,零散、混乱的民垦是当时的垦殖主流,也是该时期研究区土地利用的主要特征.混乱的开垦虽然没有使科尔沁农耕北界明显北跃,但由于近半个世纪垦殖活动的积累作用,科尔沁水土条件相对肥沃的可耕土地基本都得到了开发.  相似文献   

4.
定点研究的云南省云龙县诺邓村盐井生产已经传承了1200多年.作者通过田野调查与文献研究.对诺邓盐井的技术知识及其相关的民间信仰进行了描述,认为诺邓“井地”关于盐井的技术知识、盐井生产仪式和卤龙王的信仰组成了当地的完整的民间知识体系,这个知识体系是不可分割的.在井盐生产实践中.交织着卤龙王和水龙王等信仰层面的东西;信仰和仪式中又积淀了长期生产实践中的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5.
北魏以来的浑善达克沙地和科尔沁沙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史料考证,提出以下观点:1)北魏时浑善达克、科尔沁两个地区已有沙漠存在,当时称石漠、松漠或大漠;2)辽初至辽末科尔沁沙地沙化程度及分布情况与现代相似;3)元代浑善达克沙地之南北宽度及景观与现代相同;4)20世纪50年代以来沙漠化正过程的主因是草原过度放牧;5)治沙的最佳选项是建设人工草场及围封天然草场,退牧还草.  相似文献   

6.
对韩非的生平及思想特征进行简要的述评,对韩非的生年、死因和口吃这3个有争议的问题进行探讨.由此认为,韩非生于公元前298年前后;不是李斯药死,而是死于忧愤;作为一个强烈的爱国者、刚毅不屈的法术家,他的思想归本于黄、老.  相似文献   

7.
虽然回族与维族同样是信仰伊斯兰教的两个民族,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和制约,但是综观两个民族舞蹈的历史发展及现状,二者不论在舞蹈的表演形式上,还是在舞蹈的风格特点上都呈现出诸多不同,其最主要的原因有两点:第一,地域环境不同;第二,文化背景不同;本文将从以上两个民族舞蹈的发展历史与表演形式上分析由于历史文化背景和地域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同一信仰的两个民族舞蹈文化发展的不同状况。  相似文献   

8.
科尔沁作家群在当代崛起,有赖于科尔沁丰厚的文化资源。具体说来,历史长河的投影、地缘优势的显现、宗教文化对艺术的催生、庄妃故里的灵光等,是科尔沁作家群崛起于当代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
科尔沁体育文化是科尔沁文化百花园中一朵瑰丽的奇葩,研究科尔沁体育文化也就是对科尔沁蒙古族体育文化进行研究.内蒙古民族大学的蒙古族大学生虽然绝大多数来自于科尔沁草原,但他们对本民族的体育文化却知之甚少,要想承担起传承、创新本民族体育文化的重担,真可谓任重道远.本文在分析研究蒙生毕业论文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策与建议,为民族高校的体育教学和区域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对大学生的信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如何能够在信息爆炸的年代旗帜鲜明地保持先进性思想而不受各种不健康的东西所左右,关键是看其是否建立起了正确的信仰.对大学生的信仰现状、应不应有信仰、应信仰什么、如何引导他们信仰等问题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现存纬书文献中保存了不少神仙资料,这些资料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神仙思想发展演变情形。纬书文献表明,西汉后期求仙人、仙药的成仙术逐渐为服食术所取代,服食对象极广,并且形成一定体系。方士杜撰司过之神,将善恶报应说改造为积善长生说;受到谶纬符应思想影响,符一变为天命符应,再变为道法、道术的象征。因此,谶纬神仙术可视为早期方仙术向道教神仙术演进的过渡桥梁,并对道教神仙术体系的形成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就最早出现在东晋葛洪的《抱朴子内篇》的遁甲和8世纪最早的有关奇门遁甲的文献记载进行讨论。述及北宋司天台采用奇门遁甲,下至有明一代奇门遁甲成为官方采用三式中的一种秘传术数的过程。示范奇门遁甲的布局方法,并举例解释它在气象学、军事和人事各方面的应用。认为传统中国从来没有科学这个名词,欧洲在文艺复兴时代以前也没有这个名词,可是认识和克服大自然这个理念应该早已存在,这就是所谓科学的前身。又认为奇门遁甲是传统中国理念中的科学,后来在欧洲科学与巫术、哲学、宗教等分手,可是奇门遁甲没有脱离它和人事、巫术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蒙药哈它嘎其-7治疗宫颈糜烂(CE)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宫颈糜烂患者52例,病程3个月以上,曾用西药或中药治疗而未用过蒙药者,给予外用蒙药观察疗效.结果:外用蒙药治疗有效率达94.2%.结论:蒙药治疗宫颈糜烂治愈率高,复发率明显降低,副作用小,价格低廉,值得更多的临床医生了解并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藏传佛教传入蒙古地区时间较早,发展较快,影响较深,并逐渐成为了蒙古族普遍信仰的宗教。对蒙古藏传佛教的研究经过近三十年来的发展,无论从人员的数量,还是从研究的深度、广度上看都得到了全面的复兴,而且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  相似文献   

15.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在蒙古族中小学教师中的测试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168名蒙古族中小学教师为被试对象,对Schwarzer等人编制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进行信度和效度测试,分析了蒙古族中小学教师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状况.结果表明,中文版GSES在蒙古族中小学教师的测试中具有很高的信度,反映出稳定的构想效度,其单维性得到进一步证实;蒙古族中小学教师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较高,与性别、年龄、教龄不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6.
2014年9月对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蒙古族中学共224例蒙古族学生(男性92例,女性132例)的5项群体遗传学指标(卷舌、叠舌、翻舌、尖舌、三叶舌)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鄂尔多斯蒙古族人的卷舌、叠舌、翻舌、尖舌、三叶舌出现率分别为53.57%、6.70%、28.57%、56.25%、2.68%.卷舌、尖舌率性别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叠舌、翻舌、三叶舌率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与中国北方族群比较,鄂尔多斯蒙古族卷舌、尖舌、三叶舌率偏低,叠舌、翻舌率属中等水平.3)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鄂尔多斯蒙古族与阿拉善蒙古族、乌拉特蒙古族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易于区分的 1~ 5号长爪沙鼠染色体G显带特性研究 ,逐步建立完整的长爪沙鼠G带染色体细胞遗传学背景资料。方法 取 6只成熟长爪沙鼠 ,雌雄各半 ,采用外周血进行淋巴细胞培养 ,获得分裂中期细胞染色体标本制片 ,以胰蛋白酶处理 ,选 1周龄标本染色观察。结果 长爪沙鼠染色体指数表明 ,1~ 5号染色体以相对长度、着丝点位置易于排列。 1号染色体与 2号染色体各有八条深染带纹 ,可以着丝点位置加以区分。 3号染色体有六条深染带纹 ,位于着丝点附近和长臂与短臂中部无穷侧端。 4号染色体与 5号染邑体均有四条深染带 ,5号染色体短臂深染带纹位于着丝点一侧可予以区分。结论 长爪沙鼠 1~ 5号染色体有较稳定的基本深染G带型 ,可做为染色体区带划分的重要标界。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民族传统武术对回族中学生身体自我概念的影响,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本文采用问卷法和数理统计法,就青海省西宁市回族中学开设和未开设民族传统武术课程的学生进行了对比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是否开设民族传统武术课程对回族中学生的身体自我概念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差异.健康、身体肥胖、整体身体、灵活和自尊方面,开设武术课的学生得分高于未开设的学生.在开设民族传统武术课程的学生中,身体自我概念部分维度存在显著地性别差异.开设民族传统武术课程对回族中学生形成积极的身体自我概念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普安州志》所载“焚语”与当代各主要白语方言的对比研究,认为至迟到清代中叶,贵州六盘水一带的白族仍然在使用白语;《普安州志》中所记载的焚语,与当代白语各主要方言差别很小,有着密切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古代建筑技术与艺术的辩证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古建筑中一系列造型与构造的探讨,揭示建筑技术与艺术这对矛盾运动的规律,即建筑技术决定建筑艺术;建筑艺术能动地影响建筑技术的发展.建筑技术与艺术是民族文化和科技的表征,反映了社会的基本矛盾.同时,论证了建筑正是在不断地解决技术与艺术矛盾的过程中发展。建筑技术与艺术的矛盾运动是建筑发展的一大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