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贵州兴义中三叠世胡氏贵州龙形态特征及生殖方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两件胡氏贵州龙标本进行详细的形态学描述和解剖学对比, 确认标本中所有个体均具有颞孔小、眼孔大、肋骨粗肿、尺骨异常宽阔等典型特征, 并对胡氏贵州龙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补充。通过骨块测量数据, 可鉴定出3个成年个体的性别和1个幼体的个体发育阶段。结合古地理和胚胎保存信息, 认为胡氏贵州龙的生殖方式可能是胎生, 但尚不能完全排除卵胎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胡氏贵州龙发育特征及生活习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胡氏贵州龙发育特征,分析了贵州龙的生活习性。认为贵州龙大而突的双眼、长颈,身体的流线形,前肢比后肢发达,指间的蹼,及所有贵州龙骨骼所表现出来的死时的姿势等。说明贵州龙是一种经常生活于水中的生物,并不善在陆地行走。根据其胸骨的发育情况表明贵州龙是潜水的好手。并对贵州龙的复原图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正胡氏贵州龙既有发现者又有命名者。正是他们的辛勤付出,让贵州龙有"迹"可寻,让古生物学蓬勃发展。胡氏贵州龙的发现者胡承志先生(1917.8.23-2018.4.12)是中国地质博物馆研究员,我国著名的古生物学和古人类学家。作为中国地质事业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与古人类学发端、发展的亲身  相似文献   

4.
公元1995年11月23日贵州龙展在贵阳隆重展出。贵州龙,因首先在贵州发现而得名。1957年,国家地质陈列馆副研究员胡承志作出考察,在贵州兴义顶效镇绿荫村浪雾的光堡堡山发现了龙化石,后经有关专家鉴定,认为这是世界上新发现的龙种,定名为“贵州龙”。为纪念胡承志先生的重大发现,特定名为“胡氏贵州龙”。38年后的今天,贵州龙引起了政府、专家、学者的重视,组织了考察、研讨、展  相似文献   

5.
对产自贵州省关岭县晚三叠世卡尼期瓦窑组的一件新铺龙头骨标本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和新铺龙属另外两种的标本进行了对比,认为该标本以下特征与其他新铺龙类似:上下颌咬合时头骨侧视呈直角三角形;齿骨前部由于弯曲形成一个平台;前颌骨末端形成明显的凹缘;鼻骨向后延伸至离外鼻孔较远处;前颌骨内侧突向后延伸至外鼻孔之后。因此将其归入新铺龙属。但其与其他两种存在以下明显区别:成年个体明显较大;前颌骨末端的牙齿倒伏方向向后;前颌骨参与了外鼻孔的形成;没有翼骨齿;前额骨与鼻骨接触;齿骨后端和上颌骨没有牙齿。由于标本保存不完整,重要的颅区骨骼和头后骨骼特征无法鉴定,因此暂将其归入一未定种。  相似文献   

6.
贵州名优茶矿物剖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朱昭阳  王昌伦 《贵州科学》1998,16(3):182-186
对贵州十种名估茶的矿质及微量元素的含量,组成,分布和特征进行了研究,与国内其它名优茶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贵州晚三叠世关岭鱼龙的原始尾弯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贵州关岭上三叠统卡尼阶法郎组瓦窑段地层中的两件关岭鱼龙属标本的观察、测量,并与早侏罗世鱼龙标本对比研究,发现晚三叠世的关岭鱼龙尾椎中部存在一定数量形态发生变化的侧视呈梯形的椎体,已经具有了传统观点认为只在侏罗纪和白垩纪鱼龙中出现的尾弯,弯角为15°左右(侏罗纪鱼龙尾弯弯角可达60°).这一衍生性状的出现表明晚三叠...  相似文献   

8.
通过调查研究,基本搞清了贵州药用裸子植物的种类与地理分布。采用野外考察、标本采集、资料收集与资料考证及标本鉴定相结合。结果发现贵州现有药用裸子植物41种5变种,其中9种为贵州药用裸子药用植物新资源,7种分布区域狭窄、种群数量稀少,3种为《贵州中药资源》误载、4种拉丁学名为异名。  相似文献   

9.
苟光前 《贵州科学》2002,20(3):66-68
在对贵州藻科标本的鉴定整理中,发现有1个属和3个种在贵州未曾记载,为新记录的属和种,现予以报道。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洪汛的概念出发,定出汛期指标,确定贵州地区汛期,从而分析贵州汛期的降水特点。全文分四个部分:一、贵州汛期初终期的分布;二、汛期降水的分布变化特征;三、汛期降水的变率特点;四、汛期的旱涝分析。  相似文献   

11.
贵州十字花科、豆科药用植物资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通过调查研究,基本搞清了贵州十字花科和豆科药用植物的种类与地理分布。采用野外考察、标本采集与鉴定、资料考证等相结合,对贵州十字花科和豆科药用植物进行物种、地理分布、拉丁学名等考订。结果发现贵州现有十字花科药用植物30种(含2变种)、豆科药用植物180种(含8变种),其中贵州分布新纪录种1种,贵州药用新资源34种,贵州特有药用植物1种。5种为《贵州中药资源》误载、19种拉丁学名为异名。  相似文献   

12.
何顺志 《贵州科学》1992,10(2):56-60
近年来我们整理中药资源普查采集的药用植物标本,对部分误定的标本进行了订正,从中发现贵州省地理分布新记录属2个(Aruncus Adans.,Gleadovia Gamble et Prain),新记录种和变种共14个,和一个新变种正安械(Acer davidii var.zhanganense S.Z.He et Y.K.Li),均入药;为研究贵州植物区系、药用植物资源及再版《贵州植物志》时提供资料,并为研究全国植物区系、植被区划及植物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据《贵州植物志》记载,贵州秋海棠属有19个种(2个栽培品种)。通过腊叶标本考证,结合野外考察,对贵州秋海棠属植物的种类、分布及形态描述进行了增补、修订:增补10种;修订6种、1原亚种、1亚种,编制了新的分组、分种检索表。拟定了2新种遵义秋海棠Begonia.zunyiensis S.Z.HeY.M.Shui和开阳秋海棠B.kaiyangensis S.Z.HeY.M.Shu。贵州目前分布秋海棠属植物21种,1原亚种,1亚种,1变种。  相似文献   

14.
熊源新 《贵州科学》2002,20(3):54-55,58
燕尾藓属Bryhnia是青藓科仅分布在北半球的一个小属,首次报道了燕尾藓属和该属的燕尾藓B.novae-angliae(Sull.et Lseq.)Grout在贵州的分布,描述了采自贵州台江县该种标本的形态、细胞特征,并绘制了该标本的形态结构图。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貌与贵州岩溶生态环境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通过对中国地貌基本轮廓的论述 ,得出了中国地貌的 3大特征。由于贵州岩溶生态环境脆弱 ,指出了贵州岩溶生态环境的整治与资源开发 ,最重要的是岩溶水和岩溶植被的开发整治。根据贵州岩溶生态环境的现状 ,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并对贵州地貌自然生态环境进行了分区  相似文献   

16.
根据大量实地调查样地资料,对贵州喀斯特灌丛群落进行组平均法的数量分类,将贵州喀斯特灌丛划分为13个类型,并对主要类型的生境条件,群落特征及分布等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正胡氏贵州龙生存于距今2.37亿年前的中三叠世,它是我国最早发现、研究、定名的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化石,也是原始鳍龙类在亚洲的首次发现。它对脊椎动物,特别是海生爬行动物的演化及古地理分布的研究有着重大的意义。胡承志发现贵州龙1957年,中国地质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胡承志先生在贵州省兴义市顶效镇绿荫村的浪幕山上采集到第一件被当地老百姓叫做"四脚蛇"的小型海生爬行动物化石;随后,贵州省博物馆曹泽田研究员受中国科学院古脊  相似文献   

18.
《永恒的瞬间凝固的美丽———海关罚没化石展》在北京自然博物馆与观众见面了。该展览最引人注目的,是24块精美的海百合化石标本、10多条保存完整的贵州龙化石,和贵州龙保存在一起的鳞齿鱼及一条近1.6米长的海生爬行动物———兴义龙。海百合标本很大,绝大多数是具有根、茎、冠的完整个体,长达1米多。海百合茎上顶着花朵状的萼和腕形成冠,数十个海百合个体丛生在一起,形成一幅幅独一无二的画面,真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美丽画卷。展览中还有一块珍贵的贵州龙标本,在约16×35厘米的岩石面上分布着5条贵州龙,它们头头相对…  相似文献   

19.
结合贵州灵芝菌物分类研究工作,采集了灵芝菌物标本200余号。经分类研究,灵芝菌物在贵州分布有45种,隶属3个属(灵芝属、假芝属和网孢芝属)其中有15种为贵州省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20.
贵州主要磷块岩基本物质组成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贵州主要磷块岩进行了岩石学、矿物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及扫描电镜等方面的初步研究,分析了物质成分及化学组分差异,认为贵州两个重要成磷时期形成的磷块岩物质成分上的差异特征,其形成原因主要与沉积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