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2 毫秒
1.
为更加全面准确地分析禁牧政策对于草场的恢复效果,采用MODIS卫星提供的遥感影像解译合成植被归一化指数(NDVI)数据,通过对新巴尔虎右旗156户禁牧与非禁牧草场连续8年的数据进行差异性检验,分析在控制降水气温因素的情况下禁牧对草场生物量的影响.同时通过对研究样地牧民的入户访谈调查,分析牧民对于禁牧效果的感知作为补充.研究表明,虽然禁牧草场与自由放牧草场的生物量在禁牧前后出现差异,使得草场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恢复,但相较于当前的退化水平,由禁牧带来的植被恢复对于草场的整体状况改善并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并非禁牧时间越长草场恢复得越好,禁牧后4年中的遥感影像分析表明,草场的生物量呈现年际波动的特征.而禁牧时间过长,由于打破了原有草地生态系统中“草-畜”的关联关系,反而有可能不利于草场的健康恢复.  相似文献   

2.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植被恢复效果是该区生态环境研究的重点,其中地上生物量与净第一性生产力又是体现植被恢复效果的重要指标.本文对整个"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的植被地上生物量与净第一性生产力进行调查计算,并将这两项指标在工程第一阶段实施前后的状况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整个京津风沙源区植被地上生物量与净第一性生产力上升;植被地上生物量与净第一性生产力低的土地面积逐渐减少,地上生物量与净第一性生产力高的土地面积逐渐增加;区域内土地具有良好的植被恢复潜力与趋势.表明整个治理工程经过5年的努力,植被恢复取得一定治理效果.研究结果可为"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第二阶段提供基础数据及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岷江上游林农边界效应对植被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界效应是当前生态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但对于生物量的边界效应关注很少。生态系统尺度上的边界效应研究,多采用野外样线法获取数据。以岷江上游林农边界为例,对生物量的边界效应进行了分析。通过在野外布设样线获取边界上的生物量数据,同时应用地理信息系统从遥感影像中提取边界上的植被NDVI,运用地面调查数据对NDVI值进行验证的结果表明,用NDVI来反映植被生物量具有可信性。对两种数据进行初步统计分析,并应用移动窗口法对生物量的边界效应进行了定量判定,研究结果表明:1)在林农边界上,林地边缘的生物量低于林地内部的生物量,边界效应范围为60/m到65/m,农田边缘的生物量高于农田内部,边界效应范围为60/m到90/m;2)基于野外数据和基于NDVI的边界效应判定结果基本一致,用NDVI作为生物量的指标进行边界效应分析是可行的;3)在分析生物量的边界效应时,研究范围取200~300 m较为合适,研究粒度取30 m较10 m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植被覆盖度常作为检测植被状况的重要指标,因此可以通过估算植被覆盖度来对某区域的植被时空动态变化进行研究。本文对2007年和2016年两个时相的TM遥感影像进行遥感影像预处理操作,得到安庆市不同时相的植被覆盖图。利用植被指数法对安庆市2007年、2016年两个不同时相的植被覆盖度进行计算得到植被覆盖度数值,结合国家规定的植被覆盖度的划分标准对安庆市2个时相的植被覆盖度进行等级划分。最终结果显示,安庆市2007—2016年10年间的植被覆盖度变化较大,极低与低植被覆盖度等级的面积呈减少趋势,中、中高和高等级的植被覆盖度的面积明显增多,这说明10年间安庆市的植被生物量明显增多,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5.
森林资源年度监测小班数据自动更新技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相邻两年度遥感影像和上一年度小班数据为基础,研究了小班数据自动更新技术。通过多 时相遥感特征与植被变化相关性分析,筛选出对判别植被变化贡献较大的一些遥感特征,提取每个 小班的遥感特征,对现势的遥感影像和小班历史GIS数据的先验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建立森林资源 变化判别规则,以确定变化小班。然后以变化的小班内遥感影像为研究对象,分别利用边缘提取和 图像分割方法自动提取变化界线,产生分割线,再用分割线更新小班界线,从而生成本年度森林资 源空间数据。研究表明:基于边缘提取方法的自动更新结果存在较多的伪边界,同时又丢失了一些 真正的边界,其自动更新效果不理想;而基于图像分割方法自动更新的小班变化界线与人工目视勾 绘的小班变化界线基本一致,可以满足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6.
高光谱遥感技术能够为反演植被生物量提供快速无损的数据采集与分析处理方法.基于高光谱遥感在植被生物量反演中的研究成果和进展,对其反演方法进行研究:阐述高光谱遥感反演植被生物量的原理;探讨高光谱遥感反演植被生物量的估算模型;分析比较不同估算模型的特点.结论表明,利用高光谱遥感分析植被的光谱特性进而估测植被生物量是一种精度较高且应用广泛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中蒙典型草原既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又是生态系统的脆弱区,放牧是其主要的生产方式,而植被作为生态系统的关键指标,在不同放牧方式下有其独特的演替规律.因而探讨不同放牧方式下的草场植被变化,对草地植被恢复及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在基于遥感数据和地面样方调查数据基础上,利用像元二分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分别对草场植...  相似文献   

8.
以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植被资源为研究对象,运用遥感影像spot数据、矢量专题数据以及野外实测数据提取2012年植被覆盖信息,对研究区现状进行调查.湿地植被分布与水位具有高度相关性,因此,利用DEM把研究区分为三个地貌类型区,运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确定湿地植被的演替趋势.  相似文献   

9.
使用连续的MODIS遥感数据监测东亚飞蝗的发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河北省黄骅市东北部的黄灶、南大港一带为研究区,基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的连续MODIS遥感数据,通过数据的几何、辐射等校正,并使用8种植被指数,对其植被生长状况进行了监测,并探讨其在东亚飞蝗发生监测上的应用潜力.研究表明,通过MODIS数据的时间滤波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云层对遥感数据的影响,同时,基于经过时间滤波处理后的MODIS数据的植被指数NDVI的变化,可实现对研究区东亚飞蝗的发生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10.
土地利用变化驱动下的区域生态环境退化机制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以Landsat TM遥感影像数据和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在GIS空间统计功能的支持下,分阶段对松嫩沙地土地利用影响下的生态环境退化机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近百年来特别是解放以后的50年里,土地利用的显著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利用方式,导致土地的盐碱化、沙化和草场退化严重,生态环境退化趋显著。这一结果对于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生态环境的恢复重建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植被指数是遥感领域中用来表征地表植被覆盖,生长状况的一个简单,有效的度量参数.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植被指数在环境、生态、农业等领域有了广泛的应用;随着人们对于全球变化研究的深入,以遥感信息推算区域尺度乃至全球尺度的植被指数日益成为令人关注的问题.该文主要从NDVI、RVI、DVI三种常用植被指数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利用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通过ERDAS IMAGINE软件对都江堰市遥感影像图进行植被指数的提取以及计算,通过3种不同的植被指数进行分析比较得出该区域的最佳植被指数.  相似文献   

12.
以2000,2003年陆地卫星遥感影像为信息源,通过遥感和GIS技术,据土壤调节植被指数和植被覆盖度结合土地覆盖/利用转移矩阵,剖析了黑河分水3年来额济纳地区土地覆盖类型的面积变化、空间变化、质量变化等特征,对分水前后额济纳绿洲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定量测算和对比.结果表明:水资源驱动下额济纳绿洲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确有好转,各植被覆盖类型面积均有扩展,总计增长11.9%;植被覆盖度提高,盖度集中区间迁移趋向主要由[0.0,0.05]转换至[0.05,0.30],比例为13%;空间演变为绿洲外围的低覆盖度植被大量生长,绿洲三角洲枯败的荒漠河岸林植被恢复生机,大面积水域重现;河流廊道区恢复效果好于外围区域.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定量评估漓江上游水源林地区植被的恢复状况,在森林叶面积指数、生物量等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提出多植被指数和地形因素输入神经网络估算山区复杂地形森林叶面积指数方法,修正BEPS模型参数,利用模型和Landsat卫星时序数据估算年净初级生产力NPP,并分析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00~2016年研究区植被NPP整体保持...  相似文献   

14.
针对单一遥感影像难以准确提取南方植被覆盖区水体信息的问题,提出了先对光学影像进行混合像元分解,消除植被干扰,增强水体信息,再联合雷达影像的多源遥感数据提取方法。以地物类型丰富,水体发育的湖南衡阳地区为研究对象,选择Landsat8光学影像和PALSAR雷达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先利用混合像元分解模型从Landsat8光学影像提取出植被信息,对水体光谱进行重建,再综合去除植被的Landsat8影像的光谱信息和PALSAR影像的纹理信息进行面向对象的多源遥感水体信息提取,并与单源影像的水体信息提取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进行水体信息提取的精度更高,尤其在水陆过渡带,能够较好地去除植被干扰,提取被覆盖的水体信息,在南方植被覆盖区水体信息定量提取上具有很好的效果和潜力。  相似文献   

15.
基于遥感数据计算植被覆盖度(FVC),以沁水县为例,引入"源-汇"理论及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评估植被状况并进行区域划分,依据区划结果提出具体管控措施。同时构建像元趋势外推模型,以2016年FVC为参照验证模型精度并对研究区未来植被覆盖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结果与遥感数据反演结果差异较小,均方根误差(RMSE)0.098,相关系数(R2)0.804,说明像元趋势外推模型在FVC预测方面具有一定的适用性。沁水县2016年后植被状况以稳定和改善为主,在外界干扰因素稳定的情况下将达到稳定状态。研究将植被状况的静态格局、生态过程及动态趋势有机联合起来并制定合理的分区管控措施,为植被的有效保护及区域经济生态的协调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像元二分模型的植被慰盖度遥感信息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烨  孙建国  李庆 《科技信息》2013,(10):168-168,170
植被覆盖度是衡量地表植被覆盖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许多方面作为重要参数输入。本文利用Landsat-7卫星提供的1999年ETM+遥感影像和Landsat-5卫星提供的2007年TM遥感影像,以定西市安定区为研究区域,对遥感影像进行了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提取,并根据像元二分模型原理计算出研究区的植被覆盖度。从结果中可看出研究区西南部植被覆盖有所增加,东北部植被覆盖有所退化。  相似文献   

17.
建立合理的经验模型对地面植被生物量进行遥感监测是可行的方法.利用遥感影像获得的植被指数和实地得到的生物量做回归统计分析,得到近似的地面生物量估算模型,这种模型的合理性取决于数据处理的水平和样本数据的大小.任何模型在具体应用时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生物量估算模型更是如此.该文首先说明了回归分析的理论依据和适用条件;然后基于大量的实地测量数据,选取了若干种植被指数,分别进行了植被指数与生物量的线性和非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非线性回归得到的结果更优.但是不同于以往的是,该文从统计学的角度对这种结果做了进一步说明,指出这种分析的局限性,说明了模型的适用条件,希望结果能为比较准确地实施遥感监测和湿地调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植被覆盖度在生态环境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遥感影像可以反映不同空间尺度的植被覆盖信息及其变化的趋势,因此,遥感监测是获取区域植被覆盖度参数的重要的手段。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本文结合现有数据,选择Landsat8数据作为植被覆盖度估算的研究数据,通过像素的二元模型和线性像素的混合模型估算铜川地区的植被覆盖度, Geoland2植被覆盖率数据集用于验证两种模型的估算结果。  相似文献   

19.
植被覆盖度是衡量地表植被覆盖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许多方面作为重要参数输入。本文利用Landsat-7卫星提供的1999年ETM+遥感影像和Landsat-5卫星提供的2007年TM遥感影像,以定西市安定区为研究区域,对遥感影像进行了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提取,并根据像元二分模型原理计算出研究区的植被覆盖度。从结果中可看出研究区西南部植被覆盖有所增加,东北部植被覆盖有所退化。  相似文献   

20.
为分析研究受汶川地震影响下茂县、汶川以及都江堰三县的植被动态恢复状况,通过对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植被指数(MODIS-NDVI)时间序列数据计算2007~2017年各年的植被覆盖度,进一步计算2009~2012年以及2013~2017年植被覆盖恢复率,并结合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质灾害、植被类型和人类活动等影响因素探讨该地区植被恢复的时空差异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植被在2007~2017年这10年内随着时间逐渐恢复,且恢复较好,但震中区域差异明显;结合实地调查滑坡数据,得知研究区与滑坡区植被恢复都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海拔和道路距离与植被恢复面积比分别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不同坡向上的植被恢复面积比也存在差异;研究区内地质构造复杂的区域地质灾害频发,灾害密度越大,植被恢复显著点较少;由于各种植被类型的特性不同,导致植被恢复的快慢不同,其中草甸、针叶林、阔叶林及灌丛自然恢复速率较快。可见,研究区内植被恢复受到自然与人为等多种因素影响,震后绝大部分区域植被在10年内恢复到震前水平,但部分区域需要人类进行政策保护,研究结果可为地震灾后植被恢复的决策干预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