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报道最近发现的华南地区湖南省芙蓉统(上寒武统)三维保存的古蠕虫骨片碎片。描述两个新的形态属和两个新的形态种: Hunanoscolex campus 新属新种和Ornatoscolex hunanensis新属新种。大部分标本属于幼体阶段。Hunanoscolex campus体节宽度的巨大差异显示其处于生长发育阶段, 因此可以对个体生长对表皮骨片形态的影响进行研究。虫体生长主要依靠增加单个体节中骨片的数量。位于同一排中的大骨板排列变得疏松。新增加的小骨板和微骨板大小和纹饰基本不变, 但大骨板的纹饰可能存在变化。这些观察结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蠕虫骨片的种内差异, 从而可能提高形态种属分类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姬书安  潘江 《广西科学》1996,3(1):39-41
记述广西博白中泥盆世两件盾皮鱼类躯甲(中背片?)化石,其骨片狭长,前缘被覆压,侧缘后部覆压两侧的骨片而侧缘前部无覆压区,中腹突与中腹坑发育,纹饰为分布均匀且不连续的瘤突。该骨片与已知盾皮鱼类的中背片或后中背片均不相同,代表一新的属种:狭背博白IBobailepis angustidorslis gen.et sp.nov.),其分类位置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次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国产刺子莞属5个种和砖子苗属6个种的果实形态、表皮纹饰进行系统观察和比较研究。观察结果表明:根据果皮微形态特征的不同,可分为五种类型:(1)瘤(疣)状纹饰;(2)片状纹饰;(3)脊状纹饰;(4)条状纹饰;(5)瘤网状混合纹饰。刺子莞属与砖子苗属在果实形态及表皮纹饰上各具有相对一致和稳定的特征,是两个较为自然的分类群,属内不同类群之间,在果皮微形态特征上具有明显的种间差异,可为种的划分提供依据,亦可为属的系统演化与亲缘关系的研究提供有用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对云南晋宁梅树村剖面下寒武统黑林铺组(原筇竹寺组)玉案山段的蠕形动物化石Sabellidites yunnanensis Luo et Zhang,S.badaowanensis Luo et Zhang的模式标本进行重新研究,通过虫体躯干表皮骨板的排列方式与产于同一剖面相同层位的古蠕虫Mafangscolex sinensis Hu 2005以及Palaeoscolex sinensis Hou et Sun躯干体环上骨板排列方式进行对比,认为前3个种躯干表面骨板的排列方式完全相同,即每一体环均有5横排骨板,但与中华古蠕虫(Palaeoscolex sinensis)每一体环只有4横排大骨板的特征不相吻合。建议采用Mafangscolex yunnanensis作为前3者的属种名称,并以最早发表的Sabellidites yunnanensis Luo et Zhang作为该属的模式种。  相似文献   

5.
蜡梅品种花粉粒扫描电镜特征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扫描电镜对蜡梅3个品种群共21个品种的花粉粒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比较,对观测结果进行了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蜡梅花粉粒为中等大小,近扁球形至圆球形;蜡梅花粉外壁纹饰可分为蠕虫状和拟蠕虫状两个类型;蜡梅品种间花粉形态比较类似,但在纹饰细微特征、花粉粒大小、萌发沟长宽度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可作为区分品种的辅助依据;花粉形态聚类分析结果与传统形态分类结果存在差异,花粉形态与内被片和中被片颜色并无直接关联。  相似文献   

6.
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裂叶苔科植物(Lophoziaceae)6属,8个种的孢子形态及纹饰,其中4个种为SEM形态的首次报道.8个种的孢子均为近球形,无萌发孔类型,属于细小孢子(〈10μm)或小型孢子(10—25μm),表面纹饰为疣状(乳头状)、条纹状(蠕虫状)和皱块状3种类型。  相似文献   

7.
本文记述山东临胸县山旺村中新世硅藻土矿中新近采集的异翅目和鞘翅目昆虫化石四属五种,其中有两个新属和四个新种.文中不仅详细描述了这些化石的形态特征,还与相似昆虫化石的区别作了比较.本研究成果为我国著名的山旺化石产地又增添了一些新内容.  相似文献   

8.
本文比较了乌鳢和月鳢的骨骼特征。通过对两种标本的X射线摄影研究,乌鳢具有发育完好的腰带与腹鳍,而月鳢既无腰带也无腹鳍的痕迹,在脊柱和肋骨的形态及数目上也明显不同。对头骨和肩带的整体以及分离骨片所作的解剖观察表明,无论在外形上,犬牙分布上以及许多分离骨片的形态上,都有重要的差异。鳢类各个种通常都是根据鳞片、鳍条以及斑纹等特征来分类的,属的划分主要是根据腹鳍的有无。究竟为两属或为一属,学者意见尚不一致。通过对骨骼系统的研究,乌鳢和月鳢具有许多重要的差异,把它们作为一个属是否合适,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9.
百合科(狭义)植物分类及花粉形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百合科 (狭义 )植物分类和花粉形态的研究进展 .在中国 ,猪牙花属 (ErythroniumLinn .)、大百合属(Cardiocrinum(Endl.)Lindl.)、假百合属 (NotholirionWall.exBoiss.)近年来未发现新种 ,其他六属均有新种发现 .其中 ,顶冰花属 (GageaSalisb .)、洼瓣花属 (LloydiaSalisb .)、郁金香属 (TulipaLinn .)分别发现一新种 .豹子花属(NomocharisFranch .)有三新种 .贝母属 (FritillariaLinn .)和百合属 (LiliumLinn .)发现大量新种 .关于花粉形态的研究 ,国内仅有贝母属 (FritillariaLinn .)、百合属 (LiliumLinn .)和豹子花属 (NomocharisFranch .)、假百合属 (NotholirionWall.exBoiss.)的少量报道 ,其他 5属均未见相关文献 .国外洼瓣花属 (LloydiaSalisb .)、大百合属 (Cardiocrinum(Endl.)Lindl.)和假百合属 (NotholirionWall.exBoiss .)的花粉形态未曾报道 ,其他六属仅有少量报道 .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五种豆科(Leguminosae)植物花粉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首次观察了内蒙古五种豆科植物的花粉形态,该五种分别属于黄耆、棘豆和雀儿豆等三个属。黄耆与棘豆属花粉形态比较一致;花粉粒一般长球形,具3-孔沟;外壁具小穿孔状雕纹。花粉粒大小与穿孔直径的大小因种而异。雀儿豆属的花粉形态比较特殊,明显区别于前两个属;花粉粒扁圆球形。极面观近三角形;具3-孔沟,外壁在沟间区具近脑纹状纹饰,在沟界极区具小疣和小穿孔。具近脑纹状纹饰的花粉前人在山羊豆族里尚未发现。此外,作者根据本文结果结合前人的工作探讨了花粉形态对该三属的分类学价值。  相似文献   

11.
运用扫描电镜对中国产的落叶松属8个种和9个不同种源的兴安落叶松种皮微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种子的背面纹饰、腹面纹饰和种孔周围纹饰截然不同。该属内两个组的种皮纹饰存在明显差异。在红杉组内,太白落叶松、红杉和怒江落叶松背、腹和种子周围纹饰均存在不同。在落叶松组内,除了新疆落叶松外,其余种之间纹饰特征差异较小,特别是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和华北落叶松之间差异更小。种皮纹饰特征在兴安落叶松种内基本上是稳定的,其中,背面纹饰变异幡度最小,腹面纹饰次之,种孔周纹饰变异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12.
描述了中国潜叶蜂族两新属三新种:短角额潜叶蜂Sinoscoliabrevicortnisgen.etsp.now.新属新种,故背鞘潜叶蝶Paraparnarubiginosagenetsp.now.新属材种,郑氏臀潜叶峰Afusazhengisp.nov.新种。指出臀游计蜂属是中国新记录属.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飘拂草属15种、2变种的果皮微形态特征。通过立体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果实的形态、果皮的纹饰进行观察及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飘拂草属在果皮微形态特征上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种间差异,可为种的区分提供依据,同时也为系统发育与演化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4.
记述了寄生于紫红笛鲷Lutjanusargentimaculatus(Forskai)鳃上的宽海盘虫属EuryhaliotremaKrit-sky&Boeger,2002一新种和海盘虫属HaliotremaJohnston&Tiegs,1922一新种.广东宽海盘虫,新种Eury-haliotremaguangdongensissp.nov.的中央大钩的形状和量度与Euryhaliotremacarbunculu(Hargis,1955)Kritsky&Boeger,2002相似,新种的交接管和已知种的交接管均为环状,但新种交接管环绕8~9圈,已知种只有2圈,支持器的结构及量度差异较大.南澳海盘虫,新种Haliotremananaoisp.n.的中央大钩和联结片的形态相似于真黑鲷海盘虫HaliotremaeukurodaiZhangetal.,1995,但新种的中央大钩量度较小,交接管基部膨大呈球状,中间直,远端微呈"S"的细长管,而已知种交接管为粗状弓曲,呈"C"形,且新种的交接管的据弯度长(125~146)为已知种(60~70)的2.1倍;此外新种未见有支持器,而已知种有支持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寄生于广州地区的牛蛙削化道的一种吸虫新种岭南隐弯吸虫进行详细描述。此种吸虫的形态特征与枝腺科隐弯属的特征相似,隐弯属为国内新纪录。这样枝腺科的属在中国增加到12个属。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导等蜉属(Isonychia,Eaton)等蜉亚属(Isonychia s.s.)两新种,贵溪等蜉(Isonychia guxiensis sp.nov.)和中华等蜉(Isonychia sinensis sp.nov.).并对新种形态特征作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17.
中国山茶科新植物(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记载了山茶科山茶属油茶组2新种及1新变种,毛蕊茶组1新种;木荷属1新种,它们分别产于江西、广西及广东。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柴胡属植物花粉形态及其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内蒙古柴胡属7种11株植物的花粉形态。该属植物花粉形态相对一致,但在花粉粒形状、纹饰细微结构和孔膜等方面有差异。根据形状和孔膜特点本属花粉可分为近菱形,卵形和近长方形等三类;以外壁纹饰特征又可分为皱波状纹饰较明显和不明显两类,后两类与以小总苞片特征所得的类群基本吻合。柴胡属某些种花粉形态在种内有变异现象。  相似文献   

19.
刺槐属(Robinia)植物花粉形态研究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刺槐属(Robinia)植物的花粉进行了观察和研究,报道了花粉形态特征,探讨了花粉形态特征的分类学意义.结果表明刺槐属花粉具有属内一致性,均为长球形,具3条萌发沟;其花粉大小和表面纹饰的形态结构特征表现出种间,种与变种、变型之间的差异,可以作为分类依据,同时给出了花粉分类检索表.  相似文献   

20.
 以16S rDNA为分子标记对中山大学有害生物控制及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近年从我国采集到并描述发表的斯氏属昆虫病原线虫4个新种所携带的共生菌进行分类鉴定,结果显示Steinernema akhursti所携带的共生菌很可能是Xenorhabdus属的一个新种,S aciari和S. leizhouense所携带的共生菌可能是Xenorhabdus属的两个近缘的新种或同一种的两个远缘菌株,而S. beddingi所携带的共生菌可能是Xenorhabdus bovienii的一个新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