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内部存在许多矛盾。经济利益矛盾决定人民内部其他矛盾的产生和发展,而社会分工是导致经济利益矛盾的直接原因。解决人民内部经济利益矛盾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时配以其他措施和手段。 相似文献
2.
美感产生的原因大致分为两种,即功利原因和非功利原因。现代神经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揭示了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之间的内在联系,从一个新的角度阐释了美的事物是如何单凭形式而引起人的美感的。 相似文献
3.
4.
张富良 《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3(3):1-6,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进入了剧烈的转型期。由于社会转型、经济转轨,各种体制不配套,导致农村干群矛盾的发展、变化都呈现出阶段性特点。在不同的阶段,乡村干部与村民之间的矛盾都呈现出新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因此,只有科学地分析和界定转型期农村干群矛盾的历史分期问题,才能根据不同阶段干群矛盾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化解农村干群矛盾,改善干群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6.
人们在功利问题上的单向思维性,导致了对功利认识的偏颇。这必将对当前的经济条件下人们道德价值取向的确立和社会实践活动带来不利影响。本文从功利对道德的社会作用机制入手,探讨分析了功利道德效应产生的自然基础、社会条件、实现途经,论述了功利致恶的社会原因及功利与善的价值的并不矛盾性,提出了人们在功利的获取上抑制罪恶出现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采用《大学生功利心理调查问卷》,抽取了中部、西部、东部三所高校大学生展开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大学生的利他与利己和理性与欲求两个方面在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2)大学生的利他与利己和理性与欲求方面在文理专业上存在显著性差异;(3)大学生的利他与利己和道义与名利在不同年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4)大学生的利他与利己和利远与利近在生源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5)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功利心理各维度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9.
纵观十八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我国经济领域中发生最基本、最深刻的变革,就是单一封闭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被更加充满活力、更符合现代化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取代.这一变革,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当然,就像人们普遍认识到的那样,改革开放的巨大革命性意义并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增长和经济体制改革本身。它所带来的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巨大变迁,已远远超出了人们想像的范围。改革对社会生活领域的根本影响,在于它所5!发的社会结构的巨大变迁。也就是说,经济体制改革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物质生产… 相似文献
10.
陈澄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10(1):81-82,87
先秦的音乐思想构成了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的一个高峰。彼时不仅对音乐的起源作出了多种界说.还在对音乐本质的分析中,将“声”、“音”、“乐”这三个概念加以区分。但先秦音乐思想以儒家为主干,所以特别强调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凸显出明显的功利特征。 相似文献
11.
汉儒诗学不顾诗歌的审美特质和情感因素,把诗歌当作单纯的政治教化工具,有极端追求政治功利之弊。但这种功利追求却是在政治理想受扼于君主之势的政治环境之下,于无可奈何中选择的一种舍枝节而求根本的人性关怀之术,蕴涵着满足生命个体的根本性心理欲求以舒展人性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2.
喻磊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5,19(1):34-39
在社会转型时期,中国民法是我国民事法律规范和制度的总称,其价值应体现现代民法精神,以指导我国民事立法(中国民法典编纂)、民事司法和进行民事活动的全过程。该文分析论证中国民法的秩序-安全、平等-公平、自由-效益基本价值,旨在对中国民法基本价值进行科学求证,以期为我国社会转型期民事法治实践提供价值支持。 相似文献
13.
从中国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的特征出发,分析它们的矛盾及造成的后果,从文化的角度进行探求其深层次的原因,进而引出一种符合市场经济的道德价值观念加以提倡。 相似文献
14.
文胜初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4):18-21
由于人民利益矛盾日益表现为人们内部的主要矛盾,因此我们只有在公正、平等和有序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人民利益矛盾协调的有效机制,才能使整个社会呈现长期和有效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发展转型时期,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并存,新旧交替"。主要表现在个人主义思想浓厚,理想信念缺失,价值评价标准多元化。如何面对这些挑战,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首先,建立起市场经济体系下的社会价值体系;其次,巩固和拓展思想政治阵地;最后,多方式,多渠道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6.
"孝"是早期儒家为家庭和社会伦理所进行的理论设计,具有较强的生存功利精神.孝道在后世发展成为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德准则.通过分析早期儒家孝伦理的表象,可探求其真正蕴含的生存功利精神. 相似文献
17.
文艺功利观是国内外文艺理论界历来争议最大的核心问题之一。早期的哲人和文艺理论家注重文艺的娱乐功能;之后,有趋同于文艺的政治功能的倾向。近百年来,我们对文艺功利观的理解,往往出现两个极端。目前我们面临当代文艺发展的新时期,对文艺功利观的重新认识,有利于消除商品大潮裹胁而来的负面影响,对厘清文艺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特殊功能,对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在传统乡土社会向现代契约社会转型时期下,由于社会不公平感增强、社会流动性增加、基层政府公信力下降和社会信用体系缺乏实际效力等现象的出现,使社会诚信失序的现象愈加严重。文章提出要缓解并改善这一现状,必须通过培养人们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底线,关注人们的道德激励与利益动机的相容性,重视现代社会运行中的法律作用,全面推进政府、企业和个人三大信用主体建设等外部机制来规制社会失序乱象,以保障经济社会的平稳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的文学观呈现出鲜明的两面性.一方面张扬文学本体性, 致力于文学独立自由,拒斥政治、商业对文学的侵蚀;另一方面,又继承了五四文学启蒙、改造国民性的传统,把文学作为社会改造的工具,有浓厚的功利色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