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自然地理气候对人类实践及其文化趋向产生了重要影响。传统中国以自然农业经济为主导,农耕实践以及经验农学与气候学认知模式息息相关。中国古代对于气候学的认知和把握主要趋于"物候"、"时候"及其合并延展的时候模式,由此引导了以"农时"为核心的农业生产实践,形成了精耕细作农业传统,支撑了传统中国社会的绵延发展。  相似文献   

2.
农业信息网提供资料表明,2009年全国设施农业面积已达4000多万亩,而其中温室面积大约900万亩。到2008年底,北京市温室和大棚面积累计超过了20万亩,初步形成了9条设施农业重点产业带,至2012年,北京地区规划设施农业面积将达到35万亩左右。  相似文献   

3.
五行说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思维方式,对传统农学理论及其农业生产实践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五行之"五"充当了农业系统的分类依据,五行生克制化之理为古代农业系统及其运行机制提供了重要解释。五行被广泛运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之中,引导传统农业走向精耕细作的道路,铸就了传统农业的辉煌。  相似文献   

4.
华北平原全区共有耕地面积33037.76万亩,其中潮土占全国潮土面积的比例为53%,褐土占全国褐土面积的比例为40%,棕壤占全国棕壤面积的比例为23%,该地区的粮食生产对我国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近年来该地区在生产中普遍存在着土地退化严重、土地质量下降、化肥利用率低、有机肥资源未能充分利用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和社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中国古代煤炭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生产环节进行了梳理,从这些技术环节中可以发现古代中国虽然发现和使用煤炭的历史悠久,但其生产技术的发展却相对缓慢,煤炭的开采工艺始终停留在原始的人力劳动水平。笔者认为技术的发展不仅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受到政治、意识形态等文明要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保护性耕作是以保护水土资源和环境健康为核心,以建立土壤轮耕技术体系和多元化覆盖技术体系为关键,减少水土侵蚀,维持土地生产力,改善农田生态系统功能,保持稳定产量效益,保证环境不退化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对于降低京郊冬春季农田裸露扬尘,减少水、燃油等资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入,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快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天地人整体思维与传统农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天、地、人三位一体,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整体思维方式的特点,是中国古代的宇宙系统论。元气、阴阳、五行、尚中、国道等哲学范畴、概念都包含在天、地、人宇宙系统论的框架体系之中。该文通过系统考察,阐述了天、地、人整体思维对农业的渗透和影响,进而试构建中国传统农学思想的理论体系,并概略地分析了它在农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农业大国,但人均耕地只有世界水平的1/3,且仍在减少。我国的耕地资源形势非常严峻,要用日益减少的耕地养活日益增多的人口,有赖于提高土地单产,改变传统的种植方式。近年来,我国大棚农业发展十分迅速,各种温室大棚的面积以每四年10倍的速度发展,同时,通过调节CO2浓度等环境因素来达到优质高产目的也日益得到重视。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成果》2013,(23):79-79,81
云南是蚕豆种植生产的优势区域,常年种植蚕豆的生产面积在460~530万亩,鲜销生产面积超过了100万亩,其生产面积一直保持持续稳定的上升趋势,已经成为云南省农业产业结构中一个份量不断加重的组份。该项目的实施将有力地促进蚕豆鲜销产业技术的发展,进而推进云南农业农村经济、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0.
温室生产是提高单位土地生产效率和农产品产量与品质的重要现代农业生产方式。随着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温室生产得到迅速发展,温室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为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我国温室生产总体上智能化程度低、综合调控能力差、管理技术落后,温室产量和效益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原因是温室生产智能控制和智能管理技术落后。  相似文献   

11.
国内油料生产概况 我国是油料生产大国,特别是"九五"期间发展速度加快,种植面积、单产水平和总产量都有较快增长.2004年油料种植面积2.27亿亩,其中油菜籽1.12亿亩,花生7500万亩,芝麻1090万亩.1991年以来,大豆播种面积在1~1.4亿亩之间徘徊,面积不稳定,相对于需求来说生产发展较慢.2004年达到最大种植面积,为1.45亿亩.  相似文献   

12.
“农业综合开发科技增效示范工程”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以农业综合开发为平台,在2004~2008年间,从院属15个研究所选派近300名科技人员,在辽宁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的基础上,实施的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项目,总面积3123.2万亩。在高标准农田上大规模实施农业科技增效示范工程,  相似文献   

13.
1.成果背景 河南是农业大省,同时也是食品、农产品深加工大省,近几年发展尤为迅速,产品的品种、产量和质量更是得到了快速发展和提高,被誉为中国人的“厨房”。随着农产品出口量不断增加,农产品的安全性成为日益突出的问题,农产品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公众的身体健康,而且对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业贸易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影响,已成为新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生产和消费安全、实现对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质量安全控制,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农业技术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科学技术、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纽带和桥梁。作者在对河北省农业技术市场发育影响因素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和完善农业技术市场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以农业为主体经济形式的古代中国,形成了长期安居本土,不轻易迁徙的文化传统。因而《汉书》中就有所谓“安土重迁,黎民之性”的说法。《列子》中也写道:“有人去乡土、离六亲、废家业、游于四方而不归者,何人哉?世必谓之为狂荡之人矣。”古代的经世治国者普遍认为,人民定居在土地上,各司其职,是理想的社会状况。而四处流动迁徙的人则被看做无益于社会正常发展的闲散人口。但同时也应当看到,  相似文献   

16.
以"开发—破坏"模式来看待农业开发与历史上的生态问题是过于简单的做法。由于能以较小地块养活更多人口,发展农业曾起到缓解人口增长对环境压力的作用。农业具有生态功能,在开发强度不大的情况下,对环境的改善作用往往超过其负面影响。但是农业的发展不断给人口增长提供新的空间,从而会给环境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中国历史上因农业经营而导致生态问题主要是在明清人口大爆炸之后。历史上的生态环境问题并非单纯因农业开发所致,也不可能仅仅通过农业的调整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7.
《科学大观园》2001,(11):45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杨圣明认为,中国"入世"后应采取的十大对策是: 1.改革支援和保护农业的方式要始终坚持支援和保护农业的政策,但方式要改变,应尽快从价格机制方面转向增加农业的资金、人才、科技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发展高特优农业和绿色环保农业,提高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降低成本,增加效益,进而在农产品收购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增加农民实际收入.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劳动方式?众说不一,尚无定论,我们认为,劳动方式是劳动的社会方式和劳动的科技方式的统一,主要指在科学技术影响下劳动的组织形式、组织结构、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劳动方式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在当前,劳动方式又随新科学技术革命发展而不断变革。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多方面影响和制约劳动方式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趋势。研究这些问题。对我们迅速发展生产力,适时改革劳动方式,加快实现现代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湖南省石门县坚持以科技兴农为重点,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不断促进特色农业壮大,科技对农业经济的贡献率达到了45%.先后获得"全国农业科技推广先进单位"、"湖南农村技术市场示范县"、"全国科技进步县"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成果》2011,(23):72-73
本项成果针对干旱荒漠区新垦土地贫瘠、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绿洲一荒漠过渡带萎缩、绿洲外围荒漠生态系统受损以及绿洲农业面临的干旱、盐碱、风沙三大环境问题,以干旱荒漠区水土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为重点,以新垦绿洲土地生产力培植与绿洲外围荒漠生态系统维护为主线,采用关键技术研发集成、试验示范、推广应用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开展干旱荒漠区土地开发保护技术、土地生产力提升技术、绿洲边缘荒漠生态系统保育、恢复以及干旱荒漠区新垦绿洲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技术的研发与示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