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两次概念抽象化的结果,人类纪话语无法克服其本质上自我解构的人类中心主义、例外主义和至上主义逻辑困境。将当前的生态纪元正名为"资本纪"可以更好地揭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欺骗性和破坏性,为生态问题的症结找寻答案。资本纪话语探求资本主义末路演进的规律,分析生产关系在环境生成过程中的显性和隐性作用,借此改变由强权资本杜撰的生态历史。在生态问题日益突出的当下,资本纪话语希望通过文化修复来缩小资本主义和环境危机之间的裂隙,达成从危机向持续发展的理性过渡,从而实现共同栖居的生态理想。  相似文献   

2.
面对当前亟待解决的生态难题,乌尔里希·布兰德在吸收马克思自然观、调节学派规制理论和葛兰西霸权理论的基础上,强调自然是以社会的方式生产与占有的,并从社会统治与政治统治的双重维度构建起“社会的自然关系”概念框架。在“社会的自然关系”架构下,布兰德批判性阐释了资本主义的规制危机以及作为危机应对方案的绿色资本主义的霸权逻辑,旨在实现社会生态转型。作为生态危机的一种分析视角,布兰德揭露了根植于北方国家“帝国式生活方式”的危害,虽因淡化资本主义内在矛盾而陷入转型动力不足的困境,但他对和谐公正的“社会的自然关系”的追求,有助于我们增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制度自信,为中国引领全球社会生态转型提供时代理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马克思各阶段文本的研究可以发现,马克思的生态思想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经验层面的生态思想、哲学层面的生态思想以及经济学层面的生态思想。在这一演变历程中,最为关键的是从哲学层面到经济学层面的转换。这是马克思自然观从理论到实践、从抽象到具体的回归,体现着从解释世界到改造世界的转变。发生这一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以及对未来社会进行设想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自然哲学研究的重要成果,是其整体性自然思想的集中体现,他将辩证唯物主义引入对自然科学发展的观察中,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生态观;将自然辩证法应用于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具体实践中,构建了生态经济建设的价值观基础;批判了资本主义的反生态性,追求从制度变革中找寻人和自然和解的方案。《自然辩证法》中蕴含的生态思想从理论构建到实践发展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把技术理性批判同资本主义制度批判有机地结合起来,深刻地揭示出科学技术的资本主义使用是造成环境问题与生态危机的关键性因素。他们认为,定位科学技术的生态学效应应着重分析科学技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功能及其关系。  相似文献   

6.
20世纪70年代发生在资本主义世界中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问题,不仅导致了西方技术批判理论的重心从道德批判、制度批判转向生态批判,而且还使得生态文明的理念广泛传播并深入人心。当代技术理论批评家们对发生在现代社会中严重的生态危机进行了新的展现和揭露,对二战结束后新一轮技术革命中涌现出的新技术展开了新的分析和批判,并对未来生态文明社会中的"替代性技术"进行了大胆的想象和建构。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国今后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我们要借鉴当代技术批判理论中的合理内容和思想,从而更好地走向生态文明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7.
恩格斯的生态观与其对劳动的阐述有着内在的联系,关涉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及其相互关系的生态化路向,蕴含了生态劳动的规定性。在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方式下,劳动作为人改造自然的活动在创造空前生产力的同时异化为人对自然的肆掠,演变为肆掠自然的反生态性劳动。扬弃资本主义劳动的反生态性,致力于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三者各自的生态化及其整体生态化,是实现人与自然高度和谐和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在批判西方资本主义的队伍中,生态社会主义无疑是一支引人注目的劲旅,在对技术的资本主义使用进行系统而深刻的批判后,不仅没有回避技术,而且正在形成自己的技术思想。在生态社会主义者们看来,人类要想走出生态困境,首先要解蔽技术进步的资本逻辑和控制自然的技术理性,转向"以人为本"的生存技术并秉承"更小但更好"的生态理性,在此基础上构建生态社会主义的政党及其政府,最终建立生态社会主义的社会。现如今,我国已经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生态社会主义的技术思想无疑对我们有着不可忽略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生态美学实现了对自然中心美学和人类中心美学的双重超越。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及其活动出发,认为生态美并非自然界的自在之美,而是实践基础上的生成之美。马克思论证了私有制下人的感觉异化,揭示了生态危机的制度根源,指出只有全面超越资本主义,消除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对立,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生态美学思想,既不能脱离其本真精神,也要与时俱进地与本民族的发展需要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模式建构应该奠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地平和科学方法之上。资本主义生产和交往的全球化造成了世界范围内普遍的环境奴役,因而我们必须"回到马克思",将蕴藏在其文本中关于人和自然辩证关系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凝练成一种显性的理论体系,并将其转化为实践活动的图景——在现有条件下根据"全球视野"和"地方特色"设计出走向生态文明的思想方案和实践模式。构建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的生态文明社会,要将系统论和整体主义、普遍性与特殊性、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作为构建生态文明模式的基本方法;将遏制和超越资本逻辑,以人为本,调节生产和引导消费等作为生态文明模式建构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