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德难题与程序正义》一书于2011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版,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曹刚博士。全书共分八章,关涉的问题有:应用伦理学的定位及主要研究对象,道德推理方法,伦理委员会,程序正义。所有这些问题都与一个关键词有关,即道德难题。该著作思路清晰缜密,问题环环相扣。作者认为,应用伦理学意味着伦理学。理由是:应用伦理学既包含规范伦理学的内容,也涵盖元伦理  相似文献   

2.
联结主义是计算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必然会碰到著名哲学家塞尔所说的,一般的计算主义所没法回避的"意向性缺失难题"。面对各种批判和责难,联结主义的许多倡导者不仅不掩饰这一难题,而且在自己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建模中自觉加以化解。联结主义模拟的是自然智能的结构、功能及其机制,从而具有许多其他计算主义所不能企及的优点,在化解意向性缺失难题的征程上也有可喜的进步,尽管它的网络尚未真正表现出人的本原性意向性,但在建模意向性的自主和关联特性方面做出了大量有价值的尝试。尽管如此,它的智能建构仍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3.
分歧在当前关于个人口味谓词的语义学争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种反语境主义的分歧论证认为,由于无法解释分歧直觉,一种语境主义的语义学是不完备的。这一反对意见得到了很多回应。回应之一是诉诸语义盲点假设对分歧直觉本身进行质疑,但这一回应策略算不得成功。第二个回应始于对分歧蕴含了相冲突的内容这一预设的质疑,进而走向一种分歧概念多样性的理解。通过将口味争论中的分歧理解为一种语境分歧或非信念分歧,一种语境主义的语义学有望能够回应来自分歧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在莱布尼茨、丘奇和图灵等人所奠定的计算的数理理论的基础上,数字计算机诞生,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将其命名为人工智能。受逻辑与数学的影响,这一时期人工智能主要遵循计算主义的建构方法将认知看作符号计算,但这一做法遭到了强烈的哲学批判,随着日本第五代计算机计划的幻灭,计算主义彻底陷入低谷。事实上,计算主义以其符号表征和符号操纵的方式已然实现了对人的计算智能的建模。由于计算智能是人类智能的重要部分,因此构建强人工智能离不开计算主义。不过这些批判也说明了一个重要问题,即经典计算主义需要新方向、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解数学题的过程是计算过程,计算机的运行过程也是计算过程,但生命的过程、思维的过程乃至整个宇宙的运行过程是计算过程么?一种被称为计算主义的思想认为后者是肯定的——宇宙看可以被看作是一个计算机,而其中的物质运动过程则是自然的计算过程。计算主义伴随着20世纪的计算和信息革命而出现,并在与其相互影响中发展成为了一种世界观。李建会教授在《计算主义——一种新的世界观》(以下简称《计算》)一书中追踪了计算主义的兴起、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并把计算主义世界观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或过程:智能和心灵的计  相似文献   

6.
计算主义纲领关于生命现象或过程是可计算的主张,与关于生命现象的还原论是一脉相承的。生命科学与物理科学之问的还原性解释关系,要求解决两个层次的问题,即如何把生命科学中占核心地位的目的性陈述转换为因果性陈述和如何把生命科学的术语与物理科学的术语联系起来,而还原论在此遭遇着难以解决的“无限”问题和复杂性的困境。计算主义在还原性解释中的地位,由自组织理论在还原性解释中的地位所决定,而自组织理论在还原性解释中的地位,则由前者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克服还原论所遭遇的“无限”困境或复杂性困境所决定。  相似文献   

7.
2007年8月16日,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在中国科协综合业务楼会议室举行了博士生教材《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鸢克思主义》出版座谈会。会议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教学与普及工作委员会主任曾国屏教授主持。参会人员中有来自京内外的学者和研究会常务理事、教学与普及委员会成员、本教材作者及出版社等方面的代表共20多人。教育部社科司陈睿同志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秘书长刘孝廷、张明国教授也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8.
计算复杂性理论及其哲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9.
<正>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胡泽洪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张家龙研究员等学者合著的《逻辑哲学研究》一书于2013年7月由广东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为200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招标项目"现代逻辑背景下的逻辑哲学问题研究"的完成成果。逻辑哲学是20世纪以来现代逻辑与现代哲学相互渗透、在"哲学的逻辑化"与"逻辑的哲学化"趋势下产生的交叉学科,也是一门在当代西方哲学界与逻辑界没有完全成熟与定型、其研究对象尚未完全确定的新兴学科。本书作者认为,逻辑哲学是研究逻辑特别是现代逻辑及其发展中的哲学问题的学科。基于这一理  相似文献   

10.
<正>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胡泽洪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张家龙研究员等学者合著的《逻辑哲学研究》一书于2013年7月由广东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为200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招标项目"现代逻辑背景下的逻辑哲学问题研究"的完成成果。逻辑哲学是20世纪以来现代逻辑与现代哲学相互渗透、在"哲学的逻辑化"与"逻辑的哲学化"趋势下产生的交叉学科,也是一门在当代西方哲学界与逻辑界没有完全成熟与定型、其研究对象尚未完全确定的新  相似文献   

11.
《进步及其问题——科学增长理论初探》[美]L.劳丹著,方在庆译,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L.劳丹是著名的科学哲学家、科学社会学家。目前任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本书是他的成名作及代表作。自1977年问世以来,曾多次再版,已被译成德、法、日、西、俄等国文字。全书共七章。一、经验问题的作用、二、概念问题;三、从理论到研究传统;四、进步革命;五、科学史与科学哲学;六、思想史;七、合理性与知识社会学。在书中,劳丹提出了一个足以概括所有学科的合理性模式。这个模式乍看比较简单,实则  相似文献   

12.
正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中国科学技术名词规范化理论建设书系中的《军事术语规范化研究》一书于2020年6月出版。该书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策划,由军事科学院军事法制研究院研究员杨鲁撰写。军语作为军人在作战、训练及其他行动和工作中使用的标准用语,是统一军队认知、协调部队行动的基本工具,具有权威性、规范性和强制性。全书分为军语编纂规范化、军语研究规范化、军语管理规范化、军语使用规范化四部分。其中,军语编纂规范化部分,  相似文献   

13.
人工智能研究离不开人类的心智问题的思索,对人类心智、人性、灵魂和肉体关系等问题的探索一直都是每个时代的重要的哲学议题。心智计算理论试图用信息、运算、反馈这些术语来解释心理活动,用一种极具影响力的新理论来统一身心之间的关系、统一物理世界与理念世界。史蒂芬·平克通过引入演化心理学来发展心智计算理论,使其在理论上更加融贯、包容性更强。基于演化心理学的心智计算理论,自提出后遭遇到不少反对与诘难。平克通过对这些诘难的回应,进一步论证了该理论是一个解释力强、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理论。对平克基于演化心理学的心智计算理论给予批判性解读,将对于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14.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是20世纪较有影响的哲学思想和方法论思想,也是极富争议的理论思想.文章从四个方面对证伪进行了重新理解和诠释,认为证伪是逻辑与实践的双重必然;证伪的淘汰规则并非是通过单个反例即完成对理论的摈弃;证伪不是否定理论,而是肯定与否定的统一,证伪的同时也意味着接受并认可理论;最后,证伪所表现出的怀疑精神、批判精神是一种"科学的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15.
16.
<正>《心灵的神秘性及其消解——柯林·麦金心灵哲学思想研究》(陈丽著)是心灵哲学丛书(高新民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之一。本书围绕当代心灵哲学关注的意识和意向性(内容)两大问题,考察了美国著名心灵哲学家麦金对相关研究困境及其症结的诊断,梳理了他在这两个问题上的基本主张和主要论证,并尝试对马克思主义意识论思想作出准确的解读。在内容结构上,全书可分为七个部分:前言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意识论思想及其遇到的挑战,介绍了麦金  相似文献   

17.
18.
厦门大学乐爱国副教授所著《道教生态学》2005年5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全书共五章25万字,分为道教生态智慧的历史渊源、道教生态学的哲学基础、道教生态学的理论要素、道教生态学的伦理建构、道教生态学的现实延伸等部分。这是第一部全面论述道教生态思想,试图建立“道教生态学”体系的学术专著。书中认为,道教的天地万物与人同源、同构以及同具有道性的本质是道教生态学的自然哲学基础;道教提出的“天人合一”、“天父地母”、“道法自然”是道教生态学的基础理论要素;道教提出“慈心于物”的道德认知,倡导“仙道贵生”的道德情怀,建立“守道而行”的道德准则,构成了以普遍生命为中心的道教生态伦理。从这三个层面出发,不仅展现了今天所需要的丰富的生态思想资源,而且看到了可供今天选择的绿色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9.
王巍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20(2):34-38,56
本文简单评析了传统真理论的争论:符合论、融贯论和实用论,并引入了现代理论框架:弗雷格的“透明论旨”、塔尔斯基的“真理图式”以及蒯因的“去引号论”。霍维奇的最小主义主张真理的等值图式,并将真理概念限定为语义功能,从而提出真理是形而上学琐屑的。笔者质疑了最小主义将命题作为真理载体的做法,认为真理概念具有形而上学中立性而非形而上学琐屑性。并尝试突破真理的现代框架,提出完整的真理论应该包括“真”和“理”。  相似文献   

20.
外在主义关于心理内容由对象和环境所决定、是存在的反映的观点尽管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但在解释行为时却碰到了所谓的"因果作用的外在主义难题"。化解这一难题已成了心灵哲学中的前沿研究课题。德雷斯基以信息语义学为基础的关于心理内容因果作用的理论是多种竞争理论中的一种。由于它既有对心理内容发挥因果作用的可能性根据、条件以及具体行使方式的探讨,有对外在主义的副现象论威胁的化解,同时又有对内容因果相关性的方式的形而上学分析,因此既有心灵哲学的意义,有深化意识能动作用研究的价值,同时具有推进形而上学因果学说向深度发展的一般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