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北洋大学是近代中国开启的第一所工程教育的现代大学,为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培养了大量的栋梁之材。该校秉承"实事求是"的校训精神,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和社会责任感,训练学生深厚的科学基础和刻苦耐劳的习性,养成学生注重实践、研究中国实际问题的兴趣。其贡献还在于提出了工程教育应有的人文内涵,在工程教育中没有忽略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
论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风险与危机教育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现代化在快速推进人类文明的同时,也把人类社会带入到高风险和多危机的阶段。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相比,中国的外源后发型现代化面临着更高的社会风险,并且西方国家各种历时态出现的社会风险共时态地存在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之中。在高风险和多危机的社会中继续推进现代化和社会转型,必须高度重视风险防范和危机教育。要转变传统教育理念,不断强化危机意识;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增加危机教育内容;采取强制教育手段。在全社会进行危机教育。  相似文献   

3.
从科举到科学:中国本世纪初的教育革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传统社会中采用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导致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北离,阻碍了西方科学在中国的传播和科学教育的发展。维新运动时期从日本文汉字引入的“科学”概念,是作为科举的对立面提出来的,在清末新政运动中,全面引进日本的学制和地教材,这教育革命启动了人从传统儒学知识结构向现代科学知识结构的全面转变,科举制度与随着科学教育的迅速发展而消亡。  相似文献   

4.
在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中,教育和教育者的思想,无疑是整个经济社会体系长期持续进步的发动机.从教育看西部,在西部看教育,我们相信,西安部分中小学校长们及部分主管官员与记者的谈话代表了中国西部教育改革的进程,也是中国社会进步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5.
中国学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20多年应该说是中国教育发展较好、较快的时期。2000年,我国政府宣布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到2002年,中国18-21岁学龄人口的高等教育年入学率达到15%以上。然而,教育事业在社会各行业中的形象和地位却每况愈下,很多孩子们的家长和关心社会未来的人们在呼唤“救救孩子”!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里我主要是讲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提出了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一种范式,从国家重大战略、社会主要矛盾、高等教育任务三个层面给予了理论支撑,从基本概念、预期目标、内容供给三个方面描述了主要内容,从素质教育、专业教育、通识教育三个角度论证了实现路径。该范式具有规范化功能,为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7.
清初中国古代数学重新兴盛起来。它是清代皇帝推动,数学考据法的出现和西方数学引入的刺激等综合作用的结果。通过剖析梅文鼎与焦循两个个案,可以较为深入地理解影响那时数学发展的社会因素。受之影响,数学教育在社会普及,部分与数学相关的自然科学发展起来,中国社会出现了某些思想启蒙,国人的理性精神亦得以孕育。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发展进入新时代,如何在工程领域培养一批又一批具备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价值观和技能的人才,则成为解决新的主要社会矛盾的关键。在技能和价值观二者之中,价值观的教育和养成更为重要,难度更大。学界正在推行通识教育,力图通过通识教育培养工科学生对"真、善、美"的鉴赏力和理想追求。然而,由于通识教育目标不明确等诸多因素,工科的通识教育效果尚不理想,出现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的现象。为此,我们在化学工程教育中开设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化学工程伦理》研究生必修课程,试图将它作为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之间的桥梁,期望能为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具有全球胜任力和竞争力的一流工程人才探索一条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2007年8月29日至31日,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技与社会(STS)专业委员会,教育部“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东北大学科技与社会(STS)研究中心联合在东北大学召开主办了主题为“全球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的2007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大会,围绕科技与社会(STS)基本理论问题、科技创新与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城市建设、科技进步与政府的公共政策、科技发展与和谐社会、STS教育及其国际比较等问题,多视角地展开了广泛、深入的学术交流。大会开幕式由东北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陈…  相似文献   

10.
1971年夏,在中美关系解冻之际,杨振宁首次回到中国大陆探望亲友,与中国科学家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会见。返回美国之后,他向朋友们和美国社会介绍自己所看到的中国,尤其是中国科技界。次年,杨振宁再次访问中国大陆,与中国科学家交流,并就科技管理和人才培养问题向周恩来总理提出建议。1973年夏,毛泽东主席在北京会见了第4次访华的杨振宁,同他讨论了科学问题和哲学问题。杨振宁访华与中美关系转暖颇为合拍,在美国学界起到了示范作用,对中美科技、教育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石岩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17):57-58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个人在科技领域发挥着不容置疑的影响力,为中国的崛起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们或者坚持创新理念,以不懈奋斗的精神坚持科研事业;或者开风气之先,率先进军高科技产业,引领崭新科研方式;他们或者倾注心力于科研教育事业,培育中国社会之青年栋梁,保护中国社会之新生力量。他们竭力以自身的智慧、活力与激情为时代大潮推波助澜,引领中国加速度发展,他们成为新时代的符号、新世纪的坐标!  相似文献   

12.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于2007年11月2~4日在重庆大学召开了“全国自然辩证法教学与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会议基本内容包括硕士生公共课自然辩证法教学、博士生公共课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教学以及自然辩证法学科建设三个系列。这次会议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教育与普及工作委员会、重庆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重庆大学、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共同主办,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近百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兼教育与普及工程委员会主任曾国屏等主持了这次会议。重庆大学党委书记欧可平等有关方面负责人到会致辞并听取主题报告。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徐维凡副司长和刘贵芹处长出席了会议,就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改革问题做了主题报告,并开展了进一步调研。会议取得了多方面成果,展示了自然辩证法教学与研究的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正《语言战略研究》是我国第一份以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学术期刊,双月刊,2016年1月创刊。该刊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指导,中国语言学会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会学术支持,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商务印书馆主办出版。办刊宗旨:服务国家和社会需求,研究现实语言问题,促进学术成果应用,构建和谐语言生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主要关注语言社会学或宏观社会语言学问题,涵盖经典语言政策规划框架中的主要内容,侧重语言政策、语言规划、语言国情、双语教育、语言与社会、多元文化等。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学科、新概念、新科技的层出不穷,新术语不断涌现,术语对社会的影响力、渗透力越来越大,人们对社会知识化的渴望与追求日益急切,术语也随之成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章从层级性、科学性、通俗性、国际性和民族性等五个方面讨论了术语教育的性质,阐明了术语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学科、新概念、新科技的层出不穷, 新术语不断涌现, 术语对社会的影响力、渗透力越来越大, 人们对社会知识化的渴望与追求日益急切, 术语也随之成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章从层级性、科学性、通俗性、国际性和民族性等五个方面讨论了术语教育的性质, 阐明了术语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信息时代的来临给中国的高校教育体制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高等教育中引入信息素质教育势在必行.针对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亟需认识到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提高高校信息素质教育水准,规范教育模式,才能提高高校学生的信息素质.  相似文献   

17.
STEM教育源于美国,对全世界STEM教育具有引领作用。美国STEM教育经历了STS、STEM和STEAM三个阶段,其根本目的是使美国始终在科技创新和竞争力上保持世界领先地位。美国STEM教育反映出美国教育界对社会问题的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美国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和信任;美国政府有着强烈的居安思危意识;以及美国政府在推出教育政策时开放而又审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对于当今中国学术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人们常用“腐败”、“不端”、“越轨”、“失范”描述,虽然不能尽达其意,但也能明其所指。将学术、教育问题一并讨论,乃是基于它们具有一定的共通性,都是指向学术圈、文化人、知识分子。但是,本文在此无意讨论知识分子的个人学术品质、道德、良心和责任,而是要揭示当今中国学术和教育存在问题所隐伏的时代性根源和现代性特征。“知识分子”概念是西方社会理论特别是现代性研究理论中一个学理性概念,不同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知识分子,但二者之间无疑又有许多共通之处。从历史角度看,有知识分子倾向与…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初的10来年间,为了实现“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的目的,国内翻译出版了大量中小学科学教科书。这些译书对中国的社会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借助于统计工具,对这一翻译现象进行概括性的描述,包括影响和制约翻译选择的历史文化语境、教科书的翻译和翻译批评。科学教科书的翻译在表层和深层都影响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对其批评应结合宏观的文化因素,以求达到更高程度的相对全面、科学与客观。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学社美国分社历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科学社1914-1915年由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建立,1918年总部迁回中国以后其在美国的组织一度涣散。1929年科学社理事会和总干事杨孝述委托清华大学留美监督梅贻琦重组美国分社,选举职员,召开年会,联络留学生,加强中美科技教育联系,成效显著。后来在1931年底梅贻琦被召回国担任清华大学校长之后,由赵元任、汤佩松、任之恭、裘开明等继续组织美国分社活动。本文根据哈佛燕京图书馆所藏美国分社1929-1936年档案资料进行考察,认为科学社美国分社的历史表明,中国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一直有着广泛的跨国因素,科学专业精神和爱国民族主义是中国近代科学家的两个强大驱动力,而自我管理是以科学社为代表的早期中国科学家共同体对中国公民社会建设的一个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