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1):111-116
弦论是当前物理学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它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有希望统一宇宙万物的科学理论。然而,由于弦论长期未能得到实验的证实,其自洽性、完备性和真实性也一直为人们所质疑。但弦论所具有的特殊理论内涵却引发了令人深思的哲学追问,它们包括:经验对于科学而言是必须的吗?不可观察是否构成反实在论的不充分论证说?实验和理论孰先孰后?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是什么?物质和精神的二元分离是否能最终统一?这些哲学追问也将弦论指向了一种全新的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对我们开展科学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弦论属于当前粒子物理学的研究前沿。在理论建构上,它内含了许多非传统的特性,这些特性使它切入到科学哲学形而上的核心争论之中。本文将系统考究弦论所牵涉的经验可证实性、理论唯一性、亚决定性原理、科学实在论、科学隐喻和科学统一等哲学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哲学分析。  相似文献   

3.
弦论是当前理论物理学研究的焦点之一,由于长期未获得任何经验证据的证实,其科学性在学界历来是一个难以断定的疑难。弦论具有纯理论性、超经验性的一面,这使得科学哲学现有的实证类科学方法难以胜任评价其理论地位。戴维德将弦论内蕴的理论唯一性、理论间解释的融贯度以及与相似确证理论的关联度纳入到评估指标之内,从而揭示弦论在非实证性哲学路线上的可行性。事实上,只有将实证和非实证这两种哲学路线互补整合,才可为弦论这类纯理论性科学提供一种合理的辩护路径。  相似文献   

4.
认识论的辩护主要分为基础主义和融贯主义.针对两者各自的理论困境,哲学家们提出了基础融贯论、无限主义、文本主义(contextualism)等理论,但是学界一直没有定论.而将融贯主义的辩护运用到经验科学领域中会出现最大的难题--"辩护的循环".哈索克·张(Hasok Clrang)从早期温度测量的案例研究着手,揭示出此段科学史中融贯主义的"辩护的循环"难题可以通过认知迭代得以解决.认知迭代的两种机制--丰富和自纠的交互作用,使创造温度显现出一种传统主义和多元主义结合的科学进步图景.  相似文献   

5.
对偶性的概念在数学和物理学中普遍存在,但并未引起哲学家们足够的重视。直到弦论中几种新型对偶的发现,使得不同的弦论得以统一,引发了弦论的第二次革命。对偶性不光推动了数学和物理学的发展,也必将进一步推动科学哲学基本观念的变革。本文将首先对数学、物理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几种对偶性的内容及其含义给出说明;接着,在此基础上对对偶性的基本本体论内涵进行分析,阐明其与对称性和规范对称的区别和联系;最后对其哲学意义,特别是因对偶性而揭示的不同理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1"没有经验的科学"是可以想象的 在发表于1958年的论文<对经验进行实在论解释的尝试>中,费耶阿本德通过对逻辑经验主义理论依赖观察的彻底批判,提出他作为理论核心的"没有经验的科学"观点.  相似文献   

7.
一个科学假说的确立受到两方面的支持,即经验支持和理论支持。在检验假说的过程中既会出现经验和理论同时支持的情况,也会出现二者作用相反的情况。库恩范式理论和贝叶斯方法可用于说明这两种支持之间的张力关系。根据范式理论,在常规科学时期,理论支持对于假说的确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科学革命时期,经验支持对于假说的确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贝叶斯方法则通过假说的验前概率和验后概率提供了一种将经验支持和理论支持综合起来的检验模式。  相似文献   

8.
通过讨论为什么诺奇克的"追踪-真"外在论知识理论仍旧没有能摆脱盖梯尔问题的困扰,我表明现有的外在论知识理论中残留着一个内在论的关键主张,即感觉经验是提供辩护的最终来源。随后,我简略的刻画了一个抛开这个残留后的外在论知识理论的图景。  相似文献   

9.
符号互动论与科学社会研究的互动关系是揭示科学的社会建构论兴起的一条重要线索。本文考察了崔蒙学派在生殖科学、脑神经科学及癌症遗传学三个领域的经验研究工作及其提出的"社会世界"的理论内涵,阐释了符号互动论为当代科学社会研究提供的批判和反思视角,并就其意义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0.
知觉表征论主张知觉经验具有表征内容,且经验的现象特征被表征内容所穷尽。这反过来将意味着,如果现象特征不变,那么表征内容也不变。由于知觉表征论的这一特性,它与内容外在论、感受质内在论三者不兼容。体现这种不兼容难题的一个示例是反转地球思想实验。本文对不兼容难题、反转地球实验进行分析,对表征论者作出的不同回应进行探讨,指出这些回应并不令人满意。这一现状提示出一条理论路径:搁置知觉表征论,而转向一种更审慎的理论出发点——弱意向论。  相似文献   

11.
埃克尔斯认为物理主义并非心灵自然化径路的科学范式,心脑同一论也只是基于认知理想的主观理论约定且缺乏必要的脑科学事实根据。在此基础上,他通过提出心元-树突丛结构、模块假说、微位假说等解释范畴和理论假说,构建"二元-交互作用论"理论模型,对心灵的本体论地位,心脑互动等传统二元论难题作出了新的阐释。"二元-交互作用论"在更新二元论理论形式和论证方式,构建二元论新模型的同时,也面临着脑科学多样解读性和新试验成果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结构实在论是当前英美哲学界有关科学实在论争论的最新进展,最早由伦敦经济学院的约翰&#183;沃勒尔教授提出。结构实在论是在科学实在论两大论证——无奇迹论和悲观归纳论的背景下提出的,它表明科学理论依据自身的数学结构能够揭示不可观察世界的结构;在理论变革中数学等式得以持存,这种数学连续性构成了科学理论发展的连续性;成熟科学中科学理论的连续性高于纯粹的经验层面,这种连续性是非经验的,但是并没有达到充分解释的高级理论层面;数学结构的连续性表达了实体之间的真关系,然而除此之外我们一无所知。  相似文献   

13.
科学热词的转换是否表示科学研究前沿在更迭?科学计量学对不同学科科学研究前沿已有量化分析,带头学科与当采理论也有宏观判断,但问题并未因此得到根本解决。随着科学发现终结论和技术替代科学论的出现,科学研究前沿的已有理论也必须重新加以考量。当下的科学研究前沿在哪里,不仅可由学科领域内的科学家来判断,也可通过哪些领域的理论、工具和方法对推动整体科学研究的进步更具价值来确认。科学热词层出不穷又频繁被替代的现象提示我们,探索科学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科学学研究依然任重道远,从科学发现的内在规律和科学发展进程的整体性视角,对科学研究的前沿做出分析和判断,从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视角研究媒体科学热词更替的规律,将在社会实践的意义上对科学未来的预测和科技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的理论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理论与经验证据的关系问题上,当代科学哲学涉及的核心问题是经验对理论的"不充分决定命题"。典型的"不充分决定命题"以"经验等值命题"为基础,强调经验对理论的非对称性和非决定性。但劳丹和利普林对"经验等值命题"的可靠性提出了质疑,认为这一命题只是一个猜测性的假设,它没有普遍性的理论根据;进而他们把"不充分决定命题"的理论基础归结为"后承主义",依据于经验对理论的直接确证。然后,劳丹等人利用"间接确证"模式,试图通过截断经验等值命题与不充分决定命题的逻辑联系来反驳不充分决定命题。  相似文献   

15.
在最近的二十年中,科学哲学越来越关注各门具体科学中的因果作用和科学说明,形成了介入主义与机制论这两种相互竞争的因果理论。对机制论观点的辩护有赖于"生成"概念的澄清。目前已有的对生成概念的刻画深陷于某种"两难困境"。而"事件属性论"的观点——即把生成作为事件的某种特殊属性来刻画——则提供了摆脱这种困境的可能方案,进而有可能为因果机制理论提供更好的辩护。  相似文献   

16.
在与唯物史观、福柯、利奥塔、科学知识社会学(SSK)的比较中,分析了约瑟夫.劳斯科学实践哲学的主要理论创新,并在科学哲学史广阔背景中对其进行了理论定位。在科学实践观、实验室研究以及科学叙事论方面,劳斯均有一定的理论创新,但总体上创新性不够。劳斯的科学哲学属于当代美国的另类科学哲学,属于从分析哲学中杀出的"叛逆"。  相似文献   

17.
在科学哲学中,科学理论的检验经历了从严格的单个判决性实验的检验到检验具有多层次扩展结构,比如范式或理论体系的转换,再到科学理论检验多元化的转换。在这个过程中,对迪昂一奎因论点的理解是关键。文章从科学理论的一般结构的分析开始,探讨了迪昂一奎因论点对科学理论检验重大转变的影响,概略地分析了科学哲学关于科学理论检验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8.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3):105-109
群落是生态学最基本的研究对象之一,但其实在性却受到学界质疑。科学哲学界仅有一篇以"群落实在论"为主题的研究,但该研究侧重于对群落概念做抽象分析,欠缺更具体的理论支持;回溯生态学史可知,群落的实在性问题缘起于"机体论"和"个体论"学派的对立,这也引发了学界关于"群落是否存在"的争论。鉴于此,群落实在论研究的重点应在于,发现和使用与群落特征契合的科学实在论作为理论工具,对生态学史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信息作为一个科学概念被规定,始干申农的信息论。其它领域所说的信息,都或多或少可以看成是把信息论引伸的结果。在认识活动中,客体本身并没有直接进入主体,主体从客体得到的是信息。主体对信息加工整理,获得经验的或理论的认识,才在思想上掌握了客体。本文采用和通讯中的信息相比较的方法,研究认识活动中信息中介的本质特征,研究信息范畴的认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科学理论评价的标准和尺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合知识论,理性论,实证论,实用论,否证论,工具论,科学游戏论,经验建构论,以及后现代生态论,提出科学理论评价的知识性标准,实证和实用标准,游戏和生态标准,可否证度和支持度,可信度和适合度;证明理论评价作为一项复杂工程,不只涉及科学理论的实践效用,事实数据,评价的技术,方法和模式,还步及科学评价的基本理论,特别是评价的原则,尺度和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