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解释否定,是真理理论中的一个难题。对工作于实在论背景下的真理理论来说,这个问题就是如何在本体论中容纳否定事实。罗素以及近来代表性的使真者理论者都不能在坚持实在论的同时令人满意地解释否定。然而,通过适当地收缩实在论立场,转而采取视角主义的实在论,这个问题可以得到解决。这时,我们可以用不相容关系来解释否定,并能回应罗素对不相容论的批评。  相似文献   

2.
论普特南的实在论的人本主义倾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概述了当代著名科学哲学家普特南在人本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各种思潮熏陶下,在80年代以来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激烈争论的过程中,通过对以往的哲学和科学实在论的反思,在本体论、认识论和真理观等诸多问题上,从早先的科学实在论立场开始退让,从强实在论变为弱实在论,从外在实在论变为内在实在论,从而使其实在论哲学带有浓厚的人本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3.
在科学实在论和反实在论的长期的反复的哲学争论中,二十世纪初创建的结构实在论(Structur-alrealism)的学说,最近已成为"科学实在论最有辩护力的形式"(〔1〕,p.1),且"近年来重新进入科学哲学的主流"(〔2〕,p.151)。结构实在论被公认的创始人是著名哲学家罗素。他认为客观事物,特别是不可观察的客体的内部性质是不可认识的,但它的结构可以通过同构关系被人们的感性经验和科学模型认识。本文作者对事物的内部性质不可知持一种保留态度,但对他的通过同构关系认识物质世界的结构持一种赞成的态度,并依罗素的主张将这个观点称为同构实在论,从现象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同构关系,同态对应在科学理论的模型中的作用和通过建模认识世界的模型这三个方面为罗素的同构实在论和由此决定的认识论辩护,并将它改进为同态实在论,以便更好地说明模型的认识论。  相似文献   

4.
使真者理论是分析形而上学家解释真理问题的中心原则,它不仅为解释命题为何为真提供本体论地基,同时也对解决盖梯尔问题提供新思路。虽然使真者理论在当代分析哲学中是一个成熟的理论体系,但仍然有着深层问题,需要予以深入批评。这种批评的结果将导致,对使真者理论的理论内核进行改造,将事实视为认识论概念而非本体论概念,用事实建构论取代事实本体论,全面批判使真者理论。同时,事实建构论也为盖梯尔问题的解决提供更有效、合理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围绕着休谟是否承认外部世界中存在着因果关系这个问题,当代西方休谟研究者形成了三种立场:实在论、反实在论与准实在论。实在论者认为休谟是一位因果实在论者,休谟主张外部世界中存在着因果力量和必然联系,对休谟的因果观作出了新的解释;反实在论者坚持传统的观点,从休谟的观念理论及其复现原则出发论证了休谟否认客观因果关系的存在;而准实在论者则试图调和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以投射论来说明休谟的因果观介于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间。实在论、反实在论与准实在论都缺乏根本的说服力,但其探索和争论深化了人们对休谟因果观的研究和理解,推动了休谟哲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传统实在论的理论问题,普特南建构了一种内在的实在论,并把真理定义为是一种合理的可接受性.内在实在论却并不成功,往往被当做相对主义与反实在论的学说加以批判.但是若想确切地评价内在实在论的理论意义和价值,则应放在当代哲学发展趋势的广阔背景下考察.这样,内在实在论所追求的在二分世界中走出第三条道路的努力和意义才能得到彰显.  相似文献   

7.
经济学家托尼·劳森将巴斯卡的批判实在论哲学引入到经济学中,受到了经济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劳森通过批判实证主义经济学方法论的演绎主义,继承巴斯卡的先验实在论,提出"半规律"的概念,增加一种"具体的社会本体论的理论",形成了他所主张的批判实在论的经济学方法论。劳森批判实在论的提出,用一种广阔的本体论语境认识与阐释了经济现象,丰富并发展了经济学方法论,使经济学站在更加坚实的哲学基础上。  相似文献   

8.
结构实在论是当前英美哲学界有关科学实在论争论的最新进展,最早由伦敦经济学院的约翰·沃勒尔教授提出。结构实在论是在科学实在论两大论证——无奇迹论和悲观归纳论的背景下提出的,它表明科学理论依据自身的数学结构能够揭示不可观察世界的结构;在理论变革中数学等式得以持存,这种数学连续性构成了科学理论发展的连续性;成熟科学中科学理论的连续性高于纯粹的经验层面,这种连续性是非经验的,但是并没有达到充分解释的高级理论层面;数学结构的连续性表达了实体之间的真关系,然而除此之外我们一无所知。  相似文献   

9.
使真者理论是当代本体论讨论中的热门主题,但是传统上对使真关系的刻画面临相关性难题.为解决这一困难,许多哲学家试图用关涉性限制使真关系.这是使真者理论中最主流的路径之一,但它面临一个显著问题,即所有真理都需要使真者,但并非所有真理都具有存在的主题.本文尝试讨论三种对这一问题的可能回应,并论证这三种方案都无法使关涉性使真者...  相似文献   

10.
真理,逼真性和实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语义学层面,有两个论题对科学哲学中的实在论具有典型意义([1],[2],[3]): R1:科学理论的命题具有真值。 R2:科学理论的术语具有指称。据此,我把科学哲学中侧重于研究R1的实在论称为真值实在论,把侧重于研究R2的实在论称为指称实在论。由于许多实在论者强调R2是R1的必要条件([4],p.120)或R1是R2的证据([5],p.43),所以研究科学理论的真理性是两类实在论共同的基本任务之一。鉴于断定科学理论真理性的严重困难,实在论者往往以对逼真性的探讨作为补救之策。本文有选择地分析了一些科学哲学家对真理、逼真性和实在论的探讨。分析结果表明,他们的探讨存在着逻辑上的循环、理论上的不严谨或应用上的困难。因此,本文基本上是批判性的。至于怎样提出建设性的主张,乃是笔者希望今后从事的一个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