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一生都在孜孜探索人类文明走向、探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思考人类前途和命运,囿于历史原因,他们作为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虽未明确提出"生态"命题,经典文本中亦鲜有对生态问题的系统论述,但他们就"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论"、"生态危机产生根源论"、"人类文明的最终价值取向论"等都发表了睿思哲言,为后世学者留下了生态哲学的宝贵思想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实现"中国梦"的战略高度,站在人类文明发展演进的宏阔视野,对生态文明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要求。这与马克思的生态哲学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新时期对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更是"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其实质是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三段论,为我们从根本上厘清和界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提供了另一种思维范式。本文以唯物史观和自然史观为指导,从"人类纪元"范畴出发,提出了与习近平总书记三段论相印证的"人类纪元—人类世—生态纪"的人类与自然关系的三个史观维度,借以更宽广的视野,更博大的胸怀认识生态文明建设是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进而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新常态。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中叶以来,围绕人类中心主义是否为当前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所在,建立什么样的新生态价值观等问题,当代西方各种绿色思潮存在颇多争论,观点各异。在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提出了许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观点、新论断,是对人与自然关系讨论的中国诠释,其中"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理念,阐释了一种以人民为中心、将生态环境融入人民美好生活期待的新型生态价值诉求。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对优美环境的期盼日益迫切,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价值引领,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1):125-128
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诸建设,是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大以来,不断深化和巩固涵盖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建设事业总布局的既定战略,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实践路径。这其中,"融入"是活的灵魂,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步战略,更内在地蕴含了生态优先、保护优先战略理念。本文就生态文明建设如何融入经济建设,对其战略考量、实施路径加以探讨。基本结论以为,一是坚持底线思维,兜住不发生重大生态系统灾难的底,因而,必须坚持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对传统产业调结构、转方式;二是坚持五化同步思维,确保新五化建设与五位一体建设总布局相得益彰,因而要走好绿色、低碳和循环发展之路;三是坚持开放和前瞻思维,面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新潮流、新趋势,积极构筑现代生态产业发展体系,夯实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产业基础。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生态文明是迄今人类对文明模式的最新追求.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理清人类文明发展的不同阶段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进过程,直面更加严峻的全球性"生态危机",思考其根源和总结经验教训.要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以重构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切入点,从生态意识文明、生态法制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包括个人行为与政府行为两个层面)等方面,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12):104-109
梅棹忠夫1957年发表《文明的生态史观序说》一文,以此构筑"比较文明学序说",并立足于"机能论"立场对世界历史理论进行生态史观审度。"文明的生态史观"在我国学界的研究并不尽人意,大多将其较为简单归结到地理环境决定论草草了事。在深入理解"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这一重要生态文明思想的关键节点上,对其"文明的生态史观"进行与时俱进的深度挖掘仍然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因为至少梅棹忠夫给出考量世界文明史演化进程诸多要素中包括生态环境在内的自然要素,就此而言,在当代就已经十分难能可贵了。当然对其进行唯物史观的反思与审度也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7.
<正>为了探索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如何运用系统思想、过程哲学和方法,完善国家治理体系,进一步在世界范围研究和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社会。由华南师范大学、中国复杂性与系统科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国际系统研究联合会、英国赫尔大学系统中心、美国过程研究中心和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美中环境教育协会联合举办的"系统思想,过程哲学与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8.
《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自然哲学研究的重要成果,是其整体性自然思想的集中体现,他将辩证唯物主义引入对自然科学发展的观察中,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生态观;将自然辩证法应用于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具体实践中,构建了生态经济建设的价值观基础;批判了资本主义的反生态性,追求从制度变革中找寻人和自然和解的方案。《自然辩证法》中蕴含的生态思想从理论构建到实践发展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生态观具有丰富的内涵,深刻回答了我国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四对关系问题。人与自然之间应具备怎样的关系问题,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与世界的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问题。就理论贡献而言,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生态观不仅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态智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态观,也进一步超越了西方生态观。在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的建设实践中,我们需要进一步坚持战略思维,推动永续发展;坚持法治思维,推动健康发展;坚持系统思维,推动全面发展;坚持辩证思维,推动中国与世界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梳理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对待自然态度的历史演变,突出强调"敬畏自然"对于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本文着重指出,敬畏自然作为生态文明自然观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对于建设生态文明而言,回归敬畏自然,不是要把自然重新"神圣化"或"神秘化",更不是对内在价值的抽象认同,而是要从根本上消除文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立,切实保证人类文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西部少数民族宗教的生态观与西部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地区是一个多民族居住区,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与这些少数民族地区宗教的生态观之关系密切,西部少数民族人民对西部生态环境做出了积极贡献,西部大开发应该充分开发利用少数民族宗教生态观,为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沙棘研究及其生态建设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沙棘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灌木 ,一般生长在干燥、寒冷的贫瘠山区。在我国 ,沙棘主要分布在山西、西藏、青海、内蒙、陕西等省区 ,约占全世界沙棘资源的 90 %以上。沙棘果实和叶中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 ,是珍贵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同时沙棘还对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东亚的季风气候和农业文明为生态背景产生的中国古代哲学中有着丰富的生态意蕴,它们对人、自然、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往往立足于各自特有的宇宙观,表现于经典的字里行间和各种伦理戒律,在生态危机不断蔓延的今天,对中国古代哲学生态思想的挖掘有着重要意义,它们因为有着迥异于现代西方哲学的理论关注点和方法论基础,因而在应对现代生态危机时,在伦理道德建设和实践建设上都是重要借鉴意义的思想资源,对构建现代生态哲学亦不乏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4.
论生态文明的技术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文明是一个"技术一生态"概念,是技术进步与生态进化的协同统一体.通过技术手段来促进生态进化,建设生态文明,应以"预防原则"作为技术构建的总原则,加强对技术运行过程的社会控制,并力促技术的生态化和人文化转向,以实现生态文明视角下经济、生态与人文价值三者协同的技术价值旨趣.  相似文献   

15.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7):106-110
支持工业文明的科学是现代科学,它是还原论的,还原论设定自然事物是线性的,即复杂事物可以归结为其各部分之总和;现象是杂多而变动的,但决定着现象的规律是永恒不变的;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人类对自然规律的掌握越来越确定,从而对万物的控制越来越确定。现代科学思维有其致命盲区:只见部分,不见整体,这种思维方式与人类征服自然的思想是一致的,它支持"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排放"的生产、生活方式。量子力学与20世纪下半叶兴起的非线性科学是一种新科学。新科学承认自然事物的复杂性、多样性和不确定性,也承认人类知识永远是不完备的,它反对征服自然,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科学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唯物主义为背景探析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原初关联,生态文明建设的自然前提;历史关联,生态文明建设的唯物进路;现实关联,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格局。生态文明建设是关联模式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7.
草地可持续发展:生态建设到生态恢复的转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面对当前生态退化现状,我国政府所采取的相应对策主要是"生态建设",结果只能使生态环境局部改善,仍然无法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总体趋于恶化的态势本文通过解析草 草≠草原,得出自然界做得是最好的,而且是免费的,要实现草地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生态建设到生态恢复的转向.  相似文献   

18.
老子的"俭啬"思想对于现代生态文明的建构具有很多启示意义,老子"我有三宝"的观念可以对应诠释为善意性原则、节约性原则和生态优先原则。而老子"治人事天莫若啬"的思想则是在人与自然关系的维度上对人的行为加以限制,可以对应诠释为生态文明的双向展开。老子俭啬观的当代意义在于它指向的是可持续发展和人们生存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话语形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学术话语、政治话语和公众话语。三种话语形态相互依存,共同生长,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不同的动力支撑。学术话语形态主要提供理论支撑力,政治话语形态主要提供政治保障力,公众话语形态主要提供实践创新力,各种强劲动力汇集成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崭新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