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库恩在中国     
2022年是美国著名科学史家和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诞辰100周年及库恩的重要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出版60周年,为此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于2022年7月18日在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举办了“纪念库恩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研讨会以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举行,其中线下约40人,线上近800人。研讨会由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副主任蒋澈博士主持,科学哲学家和科学史家范岱年先生、科学史家刘钝先生、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长孙小淳教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刘孝廷教授等分别在会上致辞。清华大学科学史系王巍教授、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李创同教授、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崔伟奇教授、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主任吴国盛教授等分别作了《库恩与后库恩科学哲学》《规范与游戏规则——库恩与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库恩哲学对其他学科的影响》《库恩与后库恩编史学》的主题报告。本刊从研讨会致辞和专家报告中选择三篇文章集中刊出,以志纪念。  相似文献   

2.
情报学家尤金·加菲尔德对STS问题研究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察了美国著名情报学家尤金.加菲尔德对科技与社会(STS)研究所做的贡献。运用WordSmithTools词频分析软件对加菲尔德所著1447篇(部)论著的标题进行分析,并结合部分论文摘要和全文,我们对这位情报学家在STS研究领域的活动以及主要成就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加菲尔德的贡献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间接的方法论的贡献,这主要指他创建的SCI等大型引文索引数据库为STS研究提供了数据形式的经验素材,他参与创建的引文分析方法为STS研究提供了一种工具。二是他直接从事了STS问题的研究,例如,运用引文分析方法对诺贝尔奖获得者进行研究,以及在科技政策、科技伦理、科学交流等方面发表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正由中国科技史学会科学文化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科学技术史系、《科学文化评论》编辑部、《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联合举办,由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承办的第三届西方科学史与科学文化学术研讨会,拟定于2018年10月13-14日在北京召开。会议诚邀学术界的广大研究人员和研究生参加,特别鼓励西方科学史的史学研究和案例研究,同时欢迎围绕科学文化展开的跨学科交流。会议将采取主题报告、专题讨论、论文交流等形式,提交论文择优在《科学文  相似文献   

4.
文章记录了托马斯·库恩1993年的一次谈话,包括他最初从物理学向科学史、科学哲学研究的转向,《哥白尼革命》和《科学革命的结构》的撰写,以及诸如规范和科学共同体等概念的形成。他还讨论了如何在科学史写作中处理对于一般读者说来非常困难的技术细节和科学概念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科学史的未来如何?这并非我们历史学者常问的一个问题,因为我们并非先知或预言家,且我们研究的是过去而非未来。不过,通过审视科学史的过去和现状,也许可以一窥科学史未来的走向。本文首先回顾了西方科学史学科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由"内在主义"到"语境主义"的过渡,然后结合笔者自2004至2014主编《爱西斯》期刊以及编辑《科学史指南》的经历讨论了语境主义近15年来的发展。接着,笔者探讨了在语境主义继续发挥主导作用的条件下科学史的未来走向问题。在此,笔者强调了学者们对"全球科学史"的兴趣—-这种兴趣很有可能促生新的语境主义研究方向,从而促进中国科学史学者与其西方同行的合作。  相似文献   

6.
通过跟范发迪教授的访谈,探讨了他在科学史研究方面的一些独特经历.范发迪教授围绕着他的代表作《清代在华的英国博物学家:科学、帝国与文化遭遇》一书,向我们介绍了他进入科学史研究的契机、博物学的选题、相关研究方法等问题,并对未来的科学史研究作了一些展望,最后介绍了他近期所做的一些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7.
评《科学革命的结构》新译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托马斯·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TheStructureofScientificRevolutions) [1](以下简称《结构》)算得上是 2 0世纪学术史上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其影响不仅仅限于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等相关领域 ,而且延伸到社会学、文化人类学、文学史、艺术史、政治史、宗教史等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对于从事科学史研究的人来说 ,《结构》当然是一本必读之书。近来因准备开设“科学史导论研讨班”课程 ,自然要把《结构》列入该课程的必读参考书目。但大陆的老译本现已不易找到 ,正巧我在书店中看见北京大学出版社最近出版的《结构》新译 …  相似文献   

8.
首先介绍何丙郁教授在科学与人文两大领域间游走的经历,指出有三次关键的选择对其学术生涯发生了影响。同时也对他的文化观和历史观进行了精炼的评论,由此说明他在科学与人文的关系、历史上的科学,以及中国古代科学等重大编史学题材上的观点。最后,作者通过亲身经历,揭示了何丙郁教授——以研究者、组织者、筹资者和宣传者的多重身份活跃于世界各地,对中国科学史事业做出的特殊贡献,以及他在国际学术界获得同行尊重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严敦杰早年专职会计工作,业余研究科学史。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与抉择,1956年走上职业科学史研究道路。他曾参与创建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前身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起草该室筹建方案与该室工作和全国科学史研究工作十年发展纲要,较长时间推动着该室与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事业的发展。但他在这条道路上并非一帆风顺,"文革"结束前频繁遭受政治运动的冲击,学术研究工作和身体均受到影响。本文还原严敦杰走上职业科学史研究道路的原因和过程,论述他对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的创建与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发展做出的贡献,以及政治运动对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美国哲学家卡尔·鲍波尔科学哲学思想学术讨论会于1980年11月20日到26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20多个单位的30多位代表就鲍波尔的科学观、认识论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卡尔·鲍波尔是当代著名的哲学家。他在1934年出版的《发现的逻辑》一书中就已莫定了他的科学哲学思想的基础。七十年代中期,他和著名神经生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艾克尔斯合著《自我及其大脑》一书,共同提出了"兰个世界"的理论,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自然辩证法研究室编辑的《自然科学哲学问题丛刊》(季刊),为适应形势发展和广大读者的需要,今后将着重介绍国外科学哲学和自然辩证法研究动向和趋势,科学哲学代表人物的著作,著名科学家的哲学论文,科学方法论、认识论和逻辑,各门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相结合的研究,科学伦理学,科学思想史和科学家的思想传记等等。在形式上将减少一些长篇译文,适当增加综述、文摘、动态、人物介绍、会议报道、书评、书讯、学术简讯和注释等内容,以期尽可能向读者提供更多的信息量。  相似文献   

12.
广重彻是日本著名的科学史家,对日本科学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翻译和撰写的书籍有20多部,发表的论文将近100篇。对他的继承和批判也是当今日本科学史界研究的重要方面之一。广重彻在物理学史和科学社会史两个方面的研究都较为卓著。尤其在科学社会史方面,他从体制化的视角出发研究日本近代科学的发展,认为日本的科学体制与国家、产业的利益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3.
量子物理尤其量子力学,是20世纪对人类社会影响和改变最大的科学分支。托马斯.库恩是20世纪几位最著名的科学哲学大师之一。他率领物理界、科学史界以及科学哲学界的专家,成功完成了《量子物理历史文献》的建设项目。这一文献十分重要,值得中国学术界深入了解。建立这一文化工程,需要处理的文献数量巨大,涉及的重要物理学家约百人之众。在完成这一项目过程中,有很多的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在类似文化工程中借鉴学习。  相似文献   

14.
席文教授的一封来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刊1986年第6期发表了叶哓青的“科学史研究中的文化观-——评N.席文为什么中国没有发生科学革命一文”今年1月23日的《人民日报》全文转载了这篇文章。席文教授是美国著名科学史家,目前正在我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进行学术访问。他看到叶晓青的文章以后,给本刊编者寄来了一封用中文写的信,阐述了他的观点。今全文发表如下,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托勒密的《地理学》脱胎于他的天文学研究,并继承了自埃拉托色尼以来的古希腊地理学传统,是古代西方地学的集大成者。该书对中世纪的伊斯兰世界、文艺复兴的欧洲、近代早期制图学的兴起等影响极大。然而当代学人对该书的理解长期存在模糊与偏差。自19世纪以来,《地理学》研究经历了历史地理、实证科学史和思想史视角的数次转向,并从科学史叙事的边缘逐步走向舞台中心。尤其在语境主义已成共识的当下,立足于思想史视角、从不同学科领域重述该作品的诞生和接受史,愈来愈成为一股新的学术动向。  相似文献   

16.
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库恩一直强调他作为历史学家的身份,并认为自己"既搞科学史,也搞科学哲学"。库恩强调科学史与科学哲学之间既相区别又密切联系并需要进行合作的整体性思想。库恩在科学史与科学哲学关系上的独到见解,凸显了他从科学史中呈现科学形象的独特的方法论视角和观点;他既不同于他之前的科学哲学家又不同于一般史学家的观点,使得他遭到来自双方的批评并引起诸多争议。库恩看起来部分像历史、部分像哲学的主张,使得他更像是"欧洲派的史学家,美国味的哲学家"。虽然库恩强调社会历史因素对科学发展的重要影响、主张从科学史的角度来研究科学发展等思想,已为许多学者所接受并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也导致历史主义学派对科学"历史的再现"研究工作的兴起和发展;但是,库恩的科学史学观,在科学史家中并没有真正的继承者和实践者,也没有实质性的深刻影响。库恩的科学史学观,看似矛盾、实则谨慎而深刻;彰显库恩这方面的思想及其深刻性还有待时日。  相似文献   

17.
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正确使用和误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最近几年,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ISI)的期刊引用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公布的期刊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已经由一种模糊的指标变成了衡量一种期刊、期刊刊登的研究论文、写论文的研究人员、甚至研究人员所在的研究所水平高低的重要的定量测定指标.本文讨论分析了影响因子的局限性以及如何正确地使用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8.
<正>《自然辩证法通讯》(双月刊)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大学主办,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国家一级学术期刊,属哲学类和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本刊是1978年经小平同志亲自批示,创刊于改革开放伊始的1979年。著名哲学家、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担任第一任主编,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担任首任社长。本刊是关于科学和技术的哲学、历史学、社会学和文化研究的综合性、理论性期刊,以弘扬科学精神、撒播人文情怀为旨趣,以科学与人文珠联璧合、学术共思想相得益彰为归宿,曾被美国《科学》杂志誉为"声望卓著的学刊",1979-1985年所刊发文章曾被《波士顿科学哲学文库》选编为《中国科学技术的历史与哲学研究》一辑。  相似文献   

19.
玛利·赫斯的科学哲学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玛利·赫斯(Mary Hesse)是英国最著名的现代科学哲学家之一,英国剑桥大学教授,英国出版的著名学术杂志《科学哲学与科学史研究》的学术顾问。她被公认为“很有学问的人”,是革新的英国学派的代表人物,同时她又多次到美国各大学讲学,善于吸取美国科学哲学的新成果,使其与英国分析哲学的“合理因素”相融合,形成一种既继承英国科学哲学传统又富于现代特色的理论系统。玛利·赫斯的代表作是:《科学中的模型与类比》;《科学推理的结构》;《科学哲学中的革命与重构》。此外她还发表了许多专题论文,引起广泛的注意与影响。本文拟从本体论、认识论与方法论方面,对玛利·赫斯的科学哲学理论及其所起的作用,进行初步介绍。  相似文献   

20.
科恩作为20世纪著名的科学史学家,他的语境论科学编史学由科学史学科的语境性(contextuality)、科学史研究的主客观语境条件、科学史研究的语境方法构成,这是非常独特和深刻的.他的语境论科学编史学对当前科学史基本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与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