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拉姆齐测验描述了人们决定接受p后,是不是接受q,从而对他的其它信念作最小修正的问题。20世纪60年代后,学界对这种思想进行了不同的解释,从总体上看,主要有两种:简单的拉姆齐测验和精致的拉姆齐测验。在分析这两种观点的基础上,我们认为这两种解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一个基于拉姆齐测验的新的逻辑解释思路。  相似文献   

2.
时间与逻辑悖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3.
悖论与自然科学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自然科学发展过程中大量例证的分析,说明了悖论对自然科学的发展不是一种灾难与绝望,而是引导人们向未知领域探索的向导,是科学发展的强大杠杆,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西方历法传入中国过程中,中国传统历法及其儒学基础不仅起着积极的接引作用,而且传统历法的宇宙观与认识论对西方历法进行了重新建构。康熙朝发生的三次日影测验中,天文预测是否精确成为评判中西历法优劣的唯一标准,其深层原因是儒家天人感应观对精确测天的诉求;进而,客观中立的观察是检验天文预测是否精确的证据,儒学重视"见闻之知"的认识论传统是其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5.
作为逻辑实证主义或分析哲学的重要工具,拉姆齐语句源于拉姆齐《理论》一文,除形成了自身独特蕴涵、主要特征与基本构成以外,还经卡尔·亨普尔、鲁道夫·卡尔纳普等思想家的诠释或改造,不仅在科学哲学领域得到了重要发展,而且在语义学、民族心理学、伦理学等学科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当然,对于究竟应该给予拉姆齐语句怎样的历史地位以及它又能够产生什么样的历史影响,迄今学界还是褒贬不一、论争纷纷。  相似文献   

6.
逻辑悖论方法论研究述要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学界在解悖方法论和分析悖论的具体方法方面作了诸多探索,国内学者构建了逻辑悖论方法论研究的一般纲领。建基在最新研究成果上的逻辑悖论方法论研究,应该充分发挥其在科学理论创新、社会矛盾的化解等方面的应用功能。  相似文献   

7.
悖论与极性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理有绝对性,也有相对性、有条件性、具体性。如果片面夸大绝对性,无视真理的具体性、相对性,则形成极性思堆。极性思维是追求简单化、齐一性的产物,科学史上主要表现为还原论、机械论。“蕴涵怪论”、“集合论悖论”、“说谎者悖论”、“秃头悖论”都是极性思维的后果。科学家们在解悖过程中建立新理论表明他们对导致悖论的极性思维的认识,对真理相对性的认识。通过解悖,克服极性思维,创建新理论,这正是解悖的意义与实质所在。  相似文献   

8.
知识悖论及其解决涉及到知识论的核心问题。克里普克在一篇新作中对意外考试悖论进行了深刻分析,并指出这一悖论的产生是由于错误地使用了知识的持久性这一前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新的知识悖论,即独断论悖论。通过分析可见,克里普克对知识的持久性的反驳以经典的知识论为框架,面对经典知识论所遭受的强有力的挑战,克里普克对意外考试悖论的解决缺乏可靠的理论支撑。知识悖论触及的是知识论的核心问题,任何尝试性的解决方案都要重新思考知识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相似文献   

9.
10.
知道者悖论产生的根源在于“知道”一词的意义的模糊性。现代逻辑追求对“知道”的明晰表达,但对于“知道”本身缺乏深入的反省。本文从语义分析的角度出发给出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知道模型”,此模型可以作为认识论逻辑的语义基础。在这个模型中,“时间秩序”是核心概念。  相似文献   

11.
论技术创新与文化产业制度创新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视域来看,技术创新与文化产业制度创新具有契合点,两者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从产业发展的实际来看,一方面,技术创新推动了文化产业制度的创新,但技术创新宽泛性为制度创新设置更高壁垒;另一方面,制度创新也推动了技术创新的进程,但文化产业制度创新滞后性又成为技术创新的内在障碍。于是,形成了技术创新与文化产业制度创新的二元悖论。而要走出两者关系的悖论,需基于技术创新对文化产业制度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12.
名冠数学理论的哲人——弗兰克·拉姆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兰克、拉姆齐(Frank Plumpton Ramsey 1903-1930)是英国数学家、哲学家、逻辑学家、经济学家。在他短促的一生中对许多领域做出开拓性的贡献。本文介绍这位天才的成长环境和思想发展,特别是他与当时的大思想家,凯恩斯和维特根斯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康德的时间悖论二百年来一直是个难解之谜。时间本身就是谜,关于时间的悖论自然是谜中之谜。对时间线形的僵化理解,是造成时间悖论的根源。通过对时间本质的新的理解,利用时间的多重维度重新分析康德悖论的时候,悖论自身的不对称性将显露无遗,悖论中的问题似乎变成虚假的对立,乃至变成假问题,因而悖论得到终结。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古德曼的绿蓝悖论,以及卡尔纳普的解决方案和古德曼的投射理论;其次,对两位学者解决绿蓝悖论的方案进行了评价,即孔宪中先生的解决方法和陈晓平教授的解决方法,指出他们的方法最终还是无法消除绿蓝悖论;最后,在借鉴著名科学哲学家库恩的范式理论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一种粗浅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The formalism of abstracted quantum mechanics is applied in a model of the generalized Liar Paradox. Here, the Liar Paradox, a consistently testable configuration of logical truth properties, is considered a dynamic conceptual entity in the cognitive sphere (Aerts, Broekaert, &; Smets, [Foundations of Science 1999, 4, 115–132;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oretical Physics, 2000, 38, 3231–3239]; Aerts and colleagues[Dialogue in Psychology, 1999, 10; Proceedings of Fundamental Approachs to Consciousness, Tokyo ’99; Mind in Interaction]. Basically, the intrinsic contextuality of the truth-value of the Liar Paradox is appropriately covered by the abstracted quantum mechanical approach. The formal details of the model are explicited here for the generalized case. We prove the possibility of constructing a quantum model of the m-sentence generalizations of the Liar Paradox. This includes (i) the truth–falsehood state of the m-Liar Paradox can be represented by an embedded 2m-dimensional quantum vector in a (2m) m -dimensional complex Hilbert space, with cognitive interactions corresponding to projections, (ii) the construction of a continuous ‘time’ dynamics is possible: typical truth and falsehood value oscillations are described by Schrödinger evolution, (iii) Kirchoff and von Neumann axioms are satisfied by introduction of ‘truth-value by inference’ projectors, (iv) time invariance of unmeasured state.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学界对逻辑悖论的成因有主观虚构论、认知错误论、语言缺陷论、客观存在论等诸多指认。逻辑悖论是思维的产物,是从特定认知共同体公认正确的背景知识中合乎逻辑地推导出来的。如果我们承认经典逻辑规律具有普适性,就应该从蕴涵逻辑悖论的"背景知识"中探求其生成的因由。  相似文献   

17.
投票悖论是严格的逻辑悖论吗?--投票悖论逻辑结构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严格意义上的逻辑悖论有三大构成要素:公认正确的背景知识、严密无误的逻辑推导、能够推出矛盾等价式.投票悖论是指在群体选择的投票决策过程中,根据潜在的公共背景知识:理性人假设、传递性规则和多数规则,投票群体最后得到自相矛盾的投票结果,而这一矛盾结果是经过严密无误的逻辑推证得出的,因此投票悖论是一种典型的逻辑悖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