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中国海南岛三业附近海域采集的软珊瑚Lobophyton sp.中分离得3个甾类生物活性物质.通过近代波谱方法,鉴定出他们的结构分别为柳珊瑚甾醇,24-亚甲基胆甾-4-烯-3β,6β二醇,24-亚甲基胆甾-3β,5α,6β-三醇.柳珊瑚甾醇具有抗心律失常、减慢心率等活性;24-亚甲基胆甾-4-烯-3β,6β二醇具有强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2.
 重新研究南海海洋真菌Penicillium sp. 386的次级代谢产物,运用硅胶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和重结晶等方法,从中分离鉴定了9个单体化合物,包括3个神经酰胺类化合物 (1,2,3),3个环二肽类化合物 (4,5,6),2个甾醇类 (7,8)和1个结构新颖的生物碱化合物 (9)。其中化合物1个结构是通过乙酰化,水解等化学方法以及NMR、GC-MS等技术得以确定。化合物9的结构主要通过波谱方法得以确定的,尤其是2D NMR,最后有单晶X射线测定得以证实。  相似文献   

3.
通过硅胶柱层析和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分析方法对金刚纂(Euphorbia neriifolia L.)内生真菌Irpex sp.的液体发酵产物进行提取与分离,共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为IrpexIacteC (1)、IrpexIacteD (2)、5-(4-Oxopentyl)furan-2-carbaldehyde (3)、22-tetraen-3-one (4)、IrlactinL (5)、IrlactinK (6)、IrlactinI (7)、Davotremulane B (8)、(+)-(1R,6S,7S)-Tremul-2-ene-12(11)-lactone (9),其中,3个为呋喃衍生物,5个为倍半萜化合物,1个为甾醇类化合物;化合物3,4,8,9为首次从耙齿菌属Irpex sp.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多种现代化波谱手段,探究海洋细菌Bacillus sp.753的次生代谢产物。【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技术,对海洋细菌Bacillus sp.753发酵液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运用NMR、MS和文献对照方法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这株细菌的发酵液中共分离得到12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uridine(1),thymine(2),cyclo-(phe-lle)(3),cyclo-(ala-pro)(4),cyclo-(val-pro)(5),cyclo-(pro-leu)(6),cyclo-(phe-pro)(7),cyclo-(tyr-pro)(8),cyclo-(tyr-4-hydroxy-pro)(9),cyclo-(leu-pro)(10),cyclo-(pro-4-hydroxyl-lle)(11),cyclo-(D-pipecolinyl-L-leucine)(12)。【结论】化合物1~12均是首次从该株海洋细菌中分离得到,该实验结果不仅丰富了该株菌的化学成分类型,而且也增强了海洋细菌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寻找抗污损活性先导化合物,通过硅胶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对海绵共附生真菌Penicillium sp.YZ-7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借助现代波谱学技术(NMR、MS、IR等)及文献数据确定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并以海洋污损细菌为抗污损活性筛选模型对化合物进行抗污损活性初步评价.从真菌Pe...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珊瑚内生细菌Pelomonas puraquae sp.nov(B-2)次生代谢产物,采用现代分离纯化方法对其发酵液和菌丝体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8个单体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分析(1D NMR和MS等)和物理常数对照等方法对其进行结构鉴定,均为环二肽类物质,依次为:环(羟脯-苯丙)二肽(1)、环(脯-酪)二肽(2)、环(苯丙-甘)二肽(3)、环(苯丙-丙)二肽(4)、环(丙-酪)二肽(5)、环(亮-甘)二肽(6)、环(甘-缬)二肽(7)、环(丙-缬)二肽(8)。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该细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采用色谱技术对红树林内生真菌Phomopsis sp.ZZF08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MS、NMR、X-单晶衍射及与文献数据比对等方法确定其结构,MTT法考察其对体外人鼻咽癌细胞KB和KBv200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由红树林内生真菌Phomopsis sp.ZZF08培养液中分离得到12个酰胺类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viridicatol(1)、cytochalasin H(2)、cytochalasin IV(3)、葡萄糖神经酰胺(4)、△~(4(5))(E)-鞘氨醇-正十六碳酰胺(5)、尿囊素(6)、胸腺嘧啶(7)、尿嘧啶(8)、环(亮-甘)二肽(9)、环(亮-丙)二肽(10)、环(苯丙-甘))二肽(11)和环(苯丙-丙)二肽(12),其中,化合物1,2,3,4,5为首次从湛江红树林内生真菌Phomopsis sp.中发现。体外细胞毒性实验表明化合物2,3对KB细胞和KBv200细胞有较强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8.
对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Aspergillus sp.9H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利用土豆培养基对菌种进行培养,综合采用多种柱层析技术从Aspergillus sp.9H的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了5个单体化合物,运用质谱、核磁等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分别为brefeldin A(1),methoxyvermistatin(2),6-demethylvermistatin(3),purpurester A(4)和十一烷酸甘油酯(5)。其中化合物2,3,4均为首次从曲霉属海洋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次生代谢产物的生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阐述了生产次生代谢产物的五种主要类型、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重点谈了细胞组织和细胞培养法生产次生代谢产物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海洋细菌中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文献检索,概述了海洋细菌中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研究进展。通过对比,发现广西目前仅处于海洋微生物菌株分离层面,在海洋细菌次生代谢产物研究层面报道很少,并提出加强海洋细菌中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研究为今后主要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利用正相和反相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及反相HPLC等方法从昆虫内生真菌Alternariasp.(Be-1)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4个混源萜类化合物,经NMR,MS及理化性质等方法,结构确定为Tricycloalternarene 2a(1),Tricycloalternarene 2b(2),Tricycloalternarene 3a(3),Tricycloalternarene F(4).测定了化合物1-4对受体酪氨酸激酶的抑制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3和4对三种酪氨酸激酶的抑制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12.
在二环倍半萜天然产物的全合成过程,使用SeO2/SiO2、CuSO4/S2O2、FeCl/SiO2等受载试剂,有效地完成了烯丙位选择性氧化、脱水及性缩硫酮化等反应。  相似文献   

13.
对土壤来源链霉菌Streptomyces sp.KIB-4439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和半制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对该菌株发酵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NMR数据对所得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分别为:oxazolomycin(1)、pentalenic acid(2)、cyclo-(S-Pro-R-Leu) (3)、cyclo-(S-Pro-S-Ile)(4)、N-乙酰基酪胺(5)、苯乙酰胺(6).  相似文献   

14.
从天然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中寻找高效毒的抗癌活性成份以制成抗癌新药,已经成为抗癌药研制的重要内容之一,从次生代谢产物的角度阐述了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特性以及具有抗癌生物活性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生物碱、萜类、苷及皂苷类、黄酮类、多糖类、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几种类型,并对从植物中寻找抗癌活性成分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云南巴豆(Croton yunnanensis)枝叶风干粉碎后用甲醇提取,使用硅胶柱层析、MCI柱层 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及HPLC等分离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得到5个倍半萜 类化合物,分别是(-)-ent-6α-methoxyeudesm-4(15)-en-1β-ol (1), oplodiol (2),(7R*)-opposit-4 (15)-ene-1β,7-diol (3), aphanamol I (4)和 orientalol C (5)。化合物1-4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 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马陆肠道内生真菌Xylariaceae sp.的次级代谢产物.通过溶剂提取法和多种色谱方法分离单体化合物,并利用现代波谱技术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分离并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吩嗪-1-羧酸(1),肉桂酸(2),2-n-庚基-4-羟基喹啉(3),N-苯甲基氨基甲酸(4),酪醇(5),2,3-二羟基-1-(3-吲哚基)丙酮(6),3,4-二羟基苯甲酸(7),胸腺嘧啶(8),环(甘氨酸-苯丙氨酸)(9),环(4-羟基-脯氨酸-亮氨酸)(10),环(4-羟基-脯氨酸-苯丙氨酸)(11),环(甘氨酸-脯氨酸)(12),环(甘氨酸-亮氨酸)(13).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菌种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采用静置培养方法对红树林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 H1N1进行液体发酵,多种色谱手段分离纯化其代谢产物,获得4个化合物,其结构经MS和NMR分析,并与文献数据比对,鉴定为:8-羟基-6-甲基呫吨酮-1-羧酸甲酯(1)、8-羟基-6-甲基呫吨酮-1-羧酸(2)、8-羟基-6-羧基呫吨酮-1-羧酸甲酯(3)和4',6-二羟基橙酮(4),X-单晶衍射结果进一步证实化合物1的结构。另外,化合物4为首次从红树林微生物中获得,为橙酮类化合物的获取提供了新来源。  相似文献   

18.
在红芪不同生长状态的愈伤组织中,异柠檬酸裂解酶(ICL)活性差异很大,其中以分化愈伤组织中活性最高.与此相平行在红芪不同培养时期的愈伤组织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多糖含量升高.由此可以肯定异柠檬酸裂解酶为红芪次生代谢产生多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酶.同时在无菌苗中异柠檬酸裂解酶活性也很高,而多糖没有检测到,说明异柠檬酸裂解酶也参加了植物细胞的初级代谢.我们认为初级和次级代谢过程中某些重要的甚至关键的酶是相同的,只是随着细胞的发育过程其活性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9.
对真菌GDGJ-368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为进一步明确广豆根内生真菌中代谢产物的特点提供实验依据,通过柱层析分离技术,从广豆根植物内生真菌GDGJ-368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通过核磁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实验结果表明:7个化合物分别为5-carboxylmellein (1)、diaporthein B (2)、piliformic (3)、cytochalasin C (4)、cytochalasin D (5)、(22E)-ergosta-6, 22-diene-3β, 5β, 8α-triol (6)、(22E,24R)-5α,8α-过氧化麦角甾-6,22-二烯-3β-醇(7)。其中化合物2为首次从炭角菌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和5为首次从槐属植物内生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在研究珊瑚微生物混合共培养时发现:在混合培养中南海珊瑚内生细菌L-4对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明显产生影响,甚至产生此二微生物单独培养时所不产生的物质。对L-4发酵液进行次生代谢产物研究,从中分离纯化得到8个单体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分析(MS、NMR等)和物理常数对照等手段确定其结构依次为:环(色-丙)二肽(1)、环(甘-酪)二肽(2)、环(丙-酪)二肽(3)、环(缬-酪)二肽(4)、环(甘-苯丙)二肽(5)、环(甘-脯)二肽(6)、环(丙-缬)二肽(7)、环(甘-丙)二肽(8)均为环二肽类物质,且均首次从南海珊瑚内生细菌中分离得到,对进一步研究其可能的代谢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