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进化论统计特性根源的争论是当前生物学哲学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非决定论从科学实在论的立场出发,认为进化论的统计特性反映了进化的过程本身就是真正非决定论的。决定论则从工具主义的立场出发,认为进化论的统计特性反映的只是人类认识的局限性,进货过程本身仍是决定论的。还是一种观点认为,进化论的统计特笥与决定论或非决定论的本体论预设没有关系。进化是发生在群体水平的过程,主要由自然选择和随机漂变提供的群体水平的解释是统计性的,因此,进化的理论内在地和不可避免地是统计性的。  相似文献   

2.
决定论思想是软计算在认识论而非本体论层面上所采取的一种求解问题的有效工具与手段,软计算的推演过程同样严格遵循因果性和规律性的公理法则;软计算反对一切形式的严格决定论(机械决定论)、非决定论与反决定论,它所坚持的是一种科学的、有原则的决定论;决定论思想是软计算在处理模糊性、随机性与粗糙性等不确定性和非精确性问题时坚持科学实在论立场的可靠支撑;软计算为决定论思想在当代新兴科学领域之中的影响力扩张与地位巩固提供了更加坚实的依托。  相似文献   

3.
适应论纲领长期以来在进化认识论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生物体与环境的区分和基于自然选择的被动适应关系,建立了关于真实的对应理论,从而形成了其实在论立场。随着适应论纲领不断受到挑战,其实在论观点也受到内在怀疑论的致命威胁。本文通过对新近出现的激进建构论、非适应论的进化认识论以及应用的进化认识论进行评析,探讨其中的实在论议题,从而重构进化认识论中的实在论立场并为其提供辩护。  相似文献   

4.
决定性——决定论与非决定论本质的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决一直存在的决定论与非决定论孰是孰非的争论,笔者试图从一全新视角给出二者的定义,本文首先评述了学术界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分析了不合理之处,进而提出与前人已经论述过的有本质不同的“决定性”的概念,并利用这个概论给出了决定论和非决定论的全新定义。并进一步对这个定义与学术界的一些观点,如机械决定论,波普的所谓“非决定论”等进行了比较分析,使决定论和非决定论两个概念更加清晰。  相似文献   

5.
关于科学实在论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科学实在论的若干问题郑玉玲科学实在论长期受到质疑,至少始于康德,一直有增无减。到当代,出现了实在论者的抗衡,出现了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其中包括实在论工具论之争。由于争论者们在命题和论据使用上的差异,争论实际缺少焦点,成了一场广泛持续的大混战。为...  相似文献   

6.
集合论作为数学基础的成功使得关于数学对象的本体论问题被归约为关于集合的本体论问题。传统的(集合)实在论强调集合的存在,从而人们可以谈论关于这些集合的概念是否符合那个客观事实。而作者将在本文中介绍并评析另一种逐渐流行起来的集合论哲学——多宇宙观(Multiverse View)。这一立场强调存在许多集合论宇宙以及相应的集合概念。在该语境下,传统实在论则相应地被看作是一种唯一宇宙观(Universe View)的立场。两者的争论是当前数学基础领域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7.
群体选择论的预先假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选择层次的一个主要问题是:群体选择概念在解释诸如利他行为这类性状的进化中是否必要?目前,这一争论主要是在还原论和基因决定论的框架内进行的。按照这种预先假定,群体选择论主要是用个体的平均性状或者某类性状个体的密度来定义群体特征,从而不能给出具有独立于个体意义的群体概念。这样,所谓选择层次就成了一种约定。近来已经有学者表明,基于多层选择理论和个体论的两种模型在数学上是等价的。本文的主张是:在还原论和基因决定论的框架内,不可能有独立的群体定义;对群体选择的理解一定要依赖于群体结构的假定。  相似文献   

8.
自然选择理论在行为研究中的核心概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自然选择理论在行为研究中的意义,存在着三种主要的误解,分别是:第一,人的行为是遗传决定的;第二,如果行为是进化而来的,那我们就无法改变它;第三,当前的机制是最佳设计.这些误解对于自然选择理论的运用和发展不利.本文通过分析指出:这些误解实际上起源于对进化理论的决定论和目的论误读,而引起决定论和目的论误读的关键是关于自然选择核心概念理解的分歧.本文从对决定论和目的论误读的分析入手,对自然选择理论的几个核心概念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9.
在科学哲学中,实在论与工具主义争论的焦点集中在科学理论是否的确指称与描述实际存在的对象还是仅需要具有经验恰当性这个核心问题之上。问题的根源在于将理论视为一种以逻辑映射方式对应描述世界的语言结构。因此,提出一种新型的语言与世界的关系,将语言与世界视为借助仪器因果机制的相互实现就可以解决实在论与工具主义的争论,使实在论构筑在更坚实的基础上。同时,这种语言与世界的新型关系将引导建立起对科学理论的新的理解方式。  相似文献   

10.
从物理实在观的变革到关系实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系实在论是我们在近年来的哲学探讨中形成的一种关于客观实在的哲学观点或理论。尽管在实在问题上注意到关系这一范畴的重要性的哲学学说可以说古已有之,但我们的关系实在论,却主要来源于现代物理学,特别是量子力学中物理实在观的变革的启示。量子力学自建立迄今已60余年,一方面其形式体系的严谨自洽和实验上的巨大成功使它无可争议地为物理学家们所广泛接受和运用;另一方面却由于其正统诠释在波函数的本性,测量问题和EPR佯谬等问题上涉及模型的非图象化、性质的不确定性和状态的非定域性,而与经典的物理学图象及其实在概念大相径庭。因此数十年来,关于量子力学描述物理实在的完备性问题和它的诠释问题,始终是物理学和科学哲学中的热点之一。我们认为,这场争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