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大卫·布鲁尔SSK思想演化历程及主要内容:重新定义科学知识;提出作为研究方法的强纲领,用其分析科学案例并得出"利益"在科学知识产生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提出社会学有限主义理论,认为科学知识从其基本单位—科学语词始,本体地由社会因素所决定。在全面阅读布鲁尔作品及以其为研究对象的文章的基础上,通过详尽的例子分析,完整、客观地呈现对布鲁尔思想的思考和理解,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其思想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2012年是托马斯·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发表五十周年.通过充分阅读库恩已发表的主要文本,以正确理解库恩的思想,是对他的最好纪念.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库恩科学哲学学说的历史性、革命性和二象性等特征,尤其是他所兼具的历史学家/哲学家的两重身份,他的科学哲学所兼具的历史主义/逻辑主义色彩,他的思想所兼有的革命性/传统性倾向,以期把握其思想产生与发展的脉络,回答学界在理解库恩思想中的一些困惑之处.  相似文献   

3.
劳丹与知识社会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丹的科学知识社会学实质上是批判的科学知识社会学,他在对已有知识社会学批判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知识社会学思想,劳丹的知识社会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对曼海姆知识社会学和布鲁尔科学知识社会学的批判,对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划分以及对科学知识社会内容确定等。  相似文献   

4.
西方学术传统所坚持的科学普适性信念,多年来受到来自数学哲学、物理哲学等多条进路的批判。布鲁尔的SSK思想也是对这种信念的一种批判,作为其SSK组成部分的SLK思想,是这种批判的集中体现。他以逻辑学这门硬科学为例,从逻辑基础和逻辑规则社会性两个方面,提供了对于科学普适性信念更为深入的批判路径,从而导致了科学形象的极大变革。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先秦墨法两家功利主义技术思想在其整体思想体系中功利主义的定位,从作为技术思想"基础"的自然观层面和技术思想的"出发点"层面梳理两家之区别,进而对注重技术标准化与规范化、重视军事技术以及"重功"、"求利"等主要技术思想特征进行比较,剖析出两家功利主义技术思想"名同"而"实不同"之内涵。  相似文献   

6.
强纲领与知识的社会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科学知识社会学的重要理论家大卫·布鲁尔的“强纲领”理论的“强度”,分析了因果性和对称性的背景假设,特别关注了“知识的社会建构”问题。在细致考察了基于“不充分决定性”的具体论证之后,作者认为布鲁尔在论证中不恰当地降低了经验在知识建构中的重要性,因而未能提供知识的自然主义说明的普适模式。  相似文献   

7.
布鲁尔为捍卫强纲领而进行科学与宗教的类比论证。类比的第一阶段是对科学的涂尔干式探讨,效仿宗教将科学知识归为意识形态以解构其神圣性。第二阶段则援引图宾根教会史学学派的经验,并驳斥劳丹的科学思想史说明模式。面对论证引发的质疑,不仅需要尝试性回应,更应分析论证的内在逻辑。总体而言,布鲁尔的论证完整性有余而完善性不足。  相似文献   

8.
心理学的学科观问题是近年来理论心理学界关注的热门话题,它直接与另外一个理论心理学问题--"心理学危机”紧密相关.主流心理学长期以来受自然主义哲学思想影响,其心理学学科观以"解释、实验、客观”为主要特征,在心理学研究中表现出还原主义和机械主义倾向.而受存在主义和现象学影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作为对主流心理学的批判和补充,坚持以"理解、人文、主观”为特征的心理学学科观,在心理学研究中表现出整体主义和以人为本的倾向.  相似文献   

9.
劳丹与布鲁尔关于科学信仰解释权之争是科学研究(science studies)领域有影响的一场激烈争论。科学哲学的领军人物劳丹断言强纲领没有任何依据,属于伪科学。科学知识社会学的核心人物布鲁尔坚信科学哲学家的理性解释模式是没有说服力的“稻草人”,强纲领才是强有力的纲领。本文聚焦于二者争论的原始文献,将争论置身于科学合理性理论发展的历史脉络之中,通过分析争论涉及的三个关键问题以揭示争论双方的立场和根本分歧。文章最后反思争论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数学表现出机械化的算法特征。它的发展有其自身发展的一面,但也深深地打上了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的烙印,本文从数学思想和文化史的角谎,就“经世致用”与中国古算机械化的发展,拟作一些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技术实践价值观表现出其独特时空条件下的特征。整体主义思维方式决定了技术实践主体能从整体上把握技术价值而不至于"顾此失彼"。天人合一自然观使我国古代技术实践具有朴素生态价值取向;贵义贱利观、"黜奢崇俭"观等传统经济伦理思想使我国古代技术实践表现出过于浓厚的伦理化倾向,并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技术发展的负向激励因子。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朴素统一使我国古代技术实践异质价值观之间能得以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早期动物分类思想的研究,在近人中仅见邹树文先生从《尔雅》、《礼记》、《周礼》、《吕氏春秋》等古文献中所作的探索,时间是在春秋战国与秦汉之交。本文对我国动物分类思想的萌芽,追溯到甲骨文的记载,时间是在殷商时期。甲骨文中有不少动物名称的字,这些字明显的表现出:一,按动物的形态特征制定  相似文献   

13.
技术决定论是马克思和海德格尔的技术哲学思想的主要表现和特征。马克思的技术决定论思想以"生产力"概念为核心,而海德格尔的技术决定论思想以"座架"概念为核心。两者的相同点在于:"生产力"和"座架"都具有"基础性"。不同在于:"生产力"构建着"人的需求",并决定"人的自由";而"座架"构建着"技术的需求",并威胁"人的自由"。"生产力"和"座架"集中反映了同为存在论哲学之扩展或深化的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和海德格尔技术哲学思想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对科技的探究成为"科技元勘",也叫科学技术论,它包含一系列先后发展起来的学科。科学传播学、科学伦理学和科学政治学将成为其中的新三论,以区别于原来科学哲学、科学史、科学社会学之老三论。受笛卡尔"普遍数学"的影响,从多种初级学科逐渐蒸馏出当下主流的西方科学。此科学与同期出现的"万能等价物"思想相结合,在帝国主义时代表现出一种权力意志,威胁着天人系统的可持续生存。新三论瞄准的是科学治理而非对"科技做大"的膜拜。  相似文献   

15.
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一文,在20世纪70年代初为反驳"世界气候异常"和"新冰期恐慌"提供了思想资源,甚至也为质疑当前的"全球变暖人为说"提供了依据。文章以《竺可桢日记》为线索,探讨竺可桢气候变迁思想的来源,发现其受到196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世界气象组织联合举办的"气候变化"会议(罗马)主流观点的影响,并在亚欧大陆气候变迁的时间和空间规律问题上受到英国气象学家兰姆的启发。他对"气候突变"理论表现出的保守态度,不能排除"文革"时期意识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11):104-108
胡塞尔对科学的反思和批判是科学哲学的题中应有之义,构成了胡塞尔科学哲学的内核。它与西方标准科学哲学之间不仅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在思想上有着针锋相对的交锋。一方面,胡塞尔严厉批判了实证主义"残缺不全的"科学观、抽象素朴的理性主义以及"砍掉哲学头颅"的哲学观;另一方面,它们之间又表现出思想根源上的同源性、哲学探究的严格科学性,以及以数学与逻辑作为哲学探究出发点的同构性。  相似文献   

17.
人类智慧理性是人类所特有的理解和思考的智慧和能力.它是复杂多维的,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科学理性与人文思想同出于人类智慧理性.人类智慧理性从科学与人文浑然一体到凸现科学理性,而非科学与人文的分裂,最后必将在更高层次复归,聚焦科学理性和人文思想,指向人类的终极关怀,呼唤新的人类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18.
《墨经》正文训诂追求概念定义的单义性与不可通约性,排斥同义词近义词,表现出非历史性、非地方性以及非情境化的特征,其训诂方式与话语的形成来自文本中数学、物理等自然名物知识内容的概念定义要求。相对先秦时期以同义词近义词训诂为主的"相似性知识"认识型而言,《墨经》正文训诂实为一种"逆相似性知识"认识型,揭示了问题式变革的理论视域。  相似文献   

19.
意义问题是语言哲学、逻辑哲学、分析哲学中的基础而核心的问题。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布鲁尔等人提出意义的有限论观点,主张概念的先前使用并不决定其后续的用法,总是存在历史学家或社会学家追问概念何以被如此使用的问题。意义的有限论观提供了一种思考与理解意义与知识的独特方式。  相似文献   

20.
从自然主义的视角出发,科学知识社会学的早期代表人物布鲁尔把逻辑知识等同于集体共享的推理模式,探求逻辑知识的自然与社会基础。在他看来演绎推理是建立在人类生物性基础上的一种社会惯例,逻辑必然性是一种道德必然性,逻辑的强制力来自于社会。逻辑规则作为社会惯例,是自我指涉、自我创造、自我证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