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批判西方资本主义的队伍中,生态社会主义无疑是一支引人注目的劲旅,在对技术的资本主义使用进行系统而深刻的批判后,不仅没有回避技术,而且正在形成自己的技术思想。在生态社会主义者们看来,人类要想走出生态困境,首先要解蔽技术进步的资本逻辑和控制自然的技术理性,转向"以人为本"的生存技术并秉承"更小但更好"的生态理性,在此基础上构建生态社会主义的政党及其政府,最终建立生态社会主义的社会。现如今,我国已经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生态社会主义的技术思想无疑对我们有着不可忽略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文[1]中,刘春生先生断言"投票悖论是一种典型的逻辑悖论",但在其论证中却存在着约定前提含义不明和一些逻辑错误.另一方面,由于"投票"悖论只是人类社会生活中发生的真实现象的一种反映,所以它不构成逻辑悖论.  相似文献   

3.
作为两次概念抽象化的结果,人类纪话语无法克服其本质上自我解构的人类中心主义、例外主义和至上主义逻辑困境。将当前的生态纪元正名为"资本纪"可以更好地揭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欺骗性和破坏性,为生态问题的症结找寻答案。资本纪话语探求资本主义末路演进的规律,分析生产关系在环境生成过程中的显性和隐性作用,借此改变由强权资本杜撰的生态历史。在生态问题日益突出的当下,资本纪话语希望通过文化修复来缩小资本主义和环境危机之间的裂隙,达成从危机向持续发展的理性过渡,从而实现共同栖居的生态理想。  相似文献   

4.
人类的社会历史行为如果超出生态界限,则会出现对于人类来说的“生态矛盾”。生态矛盾表现为人类既依赖于生态,又反过来破坏生态的悖论。在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背景下,这一矛盾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历史进程。生态矛盾触动了“人类物种是持存还是毁灭”这一世界历史的存在论基础,但生态矛盾并没有改写马克思所确立的人类自由和解放这一世界历史目的。相反,生态矛盾作为资本逻辑向人和自然之间生存界限的拓展,本质上构成了世界历史的“自然辩证法”环节。依此原理,马克思的“三形态”说平行蕴含着人类文明形态的螺旋上升式演进:农业文明(人的依附性)——工业文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生态文明(自由人的联合体)。在这一辩证运动中,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既是生态矛盾的解决之路,也是实现世界历史目的的积极条件。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学界对逻辑悖论的成因有主观虚构论、认知错误论、语言缺陷论、客观存在论等诸多指认。逻辑悖论是思维的产物,是从特定认知共同体公认正确的背景知识中合乎逻辑地推导出来的。如果我们承认经典逻辑规律具有普适性,就应该从蕴涵逻辑悖论的"背景知识"中探求其生成的因由。  相似文献   

6.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12):101-105
资本逻辑的反生态自然本质主要体现在资本效用工具与逐利增殖的反生态性和对自然生产力的摧残。物质变换理论蕴涵丰富的生态思想,而物质变换裂缝理论聚焦马克思所称作的人类与自然之间的"新陈代谢":通过生产,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进行生态批判。传统生产力论仅仅有征服自然维度,没有保护和建设自然维度,特别是对科技使用不当,极易导致第一破坏力,这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深层根源。对马克思生产力论的生态意蕴进行富有深度的挖掘和与时俱进的解读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7.
"罗斯悖论"是道义逻辑中的第一个"悖论",对此中外学者有过诸多研究,见解纷呈.在评述以往学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语境原则的讨论和"悖论度"概念的引入,可以进一步澄清罗斯悖论的实质及其方法论价值.  相似文献   

8.
凯伯格悖论被称为休谟问题之后又一次"哲学的耻辱",由此引发热议。凯伯格试图通过弱化的演绎条件和一致性原则解决悖论,瑞恩的"避免错误"方案和尼尔金的P推理则试图从信念层面突破,数学家莫绍揆从概率角度力求说明凯伯格悖论的荒谬。在批判吸收这些解悖方案后,作者提出在实践层面审视悖论,联系概率的逻辑内涵,有助于悖论的消解。在悖论描述语句的推敲中,发现"公平"为悖论的发展埋下了伏笔。综合考察凯伯格悖论和休谟问题,发现了归纳悖论在合理信念接受问题方面的重要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9.
微积分作为人类伟大的数学创造,其知识获得合法性的过程颇为曲折。无穷小量方法由于自身的悖论而被严格化的ε-δ方法所取代。在模型论基础上,鲁滨逊创立的"非标准分析"作为微积分知识的一种新的逻辑建构,深刻地展现了数学知识创造的多元主义方法论。从"标准分析"到"非标准分析",一种具有广深差异性的数学知识范式正在形成,微积分也完成了其历史进程与逻辑建构的相互统一。  相似文献   

10.
博弈行为中的演绎与归纳推理及其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博弈逻辑(game logic)是随着博弈论的迅速发展而形成的一个新的学科,它是一行动逻辑。博弈逻辑研究的是理性的人在互动行动中即博弈中的推理问题,在博弈行为中存在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正如在传统逻辑中存在逻辑悖论一样,博弈逻辑中同样存在悖论或者“问题”。博弈参与人运用演绎推理时存在逆向归纳法悖论,而运用归纳推理时存在归纳是否有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证实原则作为证实主义的一个一般性纲领认为,一个非分析性的有意义的真语句都是可以被经验所证实(因而是可知)的。用认知逻辑表明从证实原则出发可以产生费奇悖论。费奇悖论表明,证实原则不仅和信念修正中穆尔语句不能被一致地相信相关,还与动态认知逻辑中一个公式是否总能成功更新有关。我们在对动态认知逻辑对证实原则的各种修正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后认为,证实原则反映了人类学习和交流互动过程中的精致性和复杂性,这在动态逻辑的具体背景下可以进一步进行更为细致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投票悖论是严格的逻辑悖论吗?--投票悖论逻辑结构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严格意义上的逻辑悖论有三大构成要素:公认正确的背景知识、严密无误的逻辑推导、能够推出矛盾等价式.投票悖论是指在群体选择的投票决策过程中,根据潜在的公共背景知识:理性人假设、传递性规则和多数规则,投票群体最后得到自相矛盾的投票结果,而这一矛盾结果是经过严密无误的逻辑推证得出的,因此投票悖论是一种典型的逻辑悖论.  相似文献   

13.
技术包含了物质、智能和信息。物质层面,技术是物化的人工物;智能层面,技术是人的主观技术意向和客观科学原理的统一;信息层面,技术是人工物的具体工艺流程。技术与资本存在逻辑共契,技术通过"资本化"转化为技术资本。技术资本兼具技术的普遍特质和资本的一般属性,其目的是追求高效率与实现高增值,前提是技术成果成为商品,关键步骤是商品货币积累成资本。技术资本化则是遵循着马克思资本逻辑,在时间和空间上展开为三条具体路径:技术人工物的资本化、技术知识的资本化和技术专利的资本化。  相似文献   

14.
要理解和谐社会理念,必须正确地认识悖论.悖论的历史同逻辑一样久远.悖论同矛盾一样,是客观存在的关系反映.辩证逻辑是认识矛盾性关系的工具,数理逻辑则是处理悖论性关系的工具.在全球化时代,和谐社会必然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悖论的逻辑地位的确立,为逻辑结构从完全性结构向不完全性结构转型提供了必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15.
人类胚胎基因编辑引发了全球生物学家、生命伦理学者和社会公众等激烈的伦理论争。反对者认为,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突破了不可逾越的伦理"红线",应当"全面禁止",理由主要有:改写人类进化方式;存在严重技术风险;违背后代自决权;导致人类社会新的不平等;损害人类的"基因完整性"与"人种完整性"。而支持者认为,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有利于探究生命奥秘和促进人类健康,具有科学及道德合理性,应当"全面开放"。面对这一巨大而深刻的伦理悖论,本文提出了"有限开放"的解悖路径,即实现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的差异性发展,使之"弃恶扬善",同时,构筑立体的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监管体系,为其伦理悖论的化解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6.
阿伦特在对当代科学技术的批判思考中提出了著名的"阿基米德点科学"的概念。针对当代科学技术对人类整体影响的问题,她作出了"世界异化"与"地球异化"的基本判断。在其中她阐释了"普遍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对立,并表现出对"阿基米德点科学"无穷后退的担忧。她认为存在着这样一个"悖论",这一悖论使人类难逃地球"特洛伊木马"的身份嫌疑。而普列斯纳的"离心定位"(eccentricity)理论则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这一"悖论"。尽管如此,阿伦特把"阿基米德点科学"的思想与其"积极生活"理论以独特的方式融贯在一起,对我们深入认识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政治、社会价值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技术同时作为环境问题来源与解决手段的矛盾现象即"技术-环境悖论"的存在与技术本身的特性密切相关,而技术特性的辩证运动又提供了超越这一"悖论"的可能。一种以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为理念、环境友好自然技术为基础以及与之契合与互动的环境友好社会技术为支撑的新绿色技术系统的构建与运行则把"技术-环境悖论"超越的可能变为现实。不仅如此,在"悖论"的超越中,绿色技术系统还将为我们"形塑"一幅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生与协调发展的文明图景。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重点研究一阶逻辑与模态逻辑之间的历史关系以及模态逻辑的产生发展。文章首先回顾了《概念文字》出现的历史背景和理论背景,探讨其形式化和公理化研究方法对逻辑研究的历史贡献。接着,我们重点关注经典一阶逻辑所采用的实质蕴涵概念的意义,表明这样的蕴涵概念如何导致实质蕴涵悖论。接着,文章考察了模态逻辑如何在解决实质蕴涵的悖论中产生,后来如何为哲学概念的分析提供有力的工具和技术。  相似文献   

19.
"媒介是人的延伸"与"人是媒介的延伸"两个逆转性的命题,是西方麦克卢汉主义媒介技术哲学的核心命题,也是对该学派人本的进化的媒介技术本体论进行梳理评判的最佳切入点,其媒介与人互动延伸的隐喻性本体论蕴含着必然的逻辑悖论。  相似文献   

20.
基于工业技术观批判的生态技术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观的神化、西化和简单化,是工业技术观的主要偏颇,也是种种技术悖论产生的主要原因.在批判工业技术观的基础上构建生态技术观,是中国新型现代化的现实需要.生态技术观具有绿色化、低熵化、整体化和理性化等特点,也具有自省性、修正性和自救性等功能,体现立体远距离伦理,适中的生态中心主义以及对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彼此平衡的诉求.生态技术观取代工业技术观,有赖于"社会技术"及内涵生态意蕴和弱熵功能的高新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